|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0|回复: 3

1917年的东安门[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18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查到国图的1张老照片。

b4 p2 A. J+ g o6 p. @/ J

 

0 ?7 D' {- ~& R# ^' H7 E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 p: d% C& ^, Z

 

# I1 d# j7 z& [

 

- o0 A2 `: ]. d% l, d' L

我曾数次发帖求证过这座门。

8 c# i6 [1 a. F4 I W1 p

我认为这座门是民国时期,就在1912年兵变火焚后的东安门原址处,

% I2 \8 J- m- c6 i, b4 n

曾新建过的三座拱券门式的东安门(非桥西的三座方门式的东安里门) 。

6 |3 g2 k4 S9 d% B# E

 

/ G( Q3 ~+ i; _+ B. {

求证帖之一见:

/ k% q4 \6 n/ K. j/ D# H

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民国时期复建的东安门

% `& L1 N3 q% y; x# c G( U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6_74979_10_pre.html

7 u. C% a: k0 Q

 

+ V s6 x( U0 ^5 s* x

 

1 a: s+ l8 m9 E6 k

 

2 E1 x1 L2 \0 C6 L5 e6 G

我今天早晨看到荷兰某网站的三张标注1917的老照片。

6 P, n! g T/ i9 k* q( X0 N

图片贴在下面。

- M4 e' z1 k' \# ?

三张图片的标注是我私自加的。呵呵!

- H3 \+ C+ j" O$ [2 a/ p

 

1 E+ A8 g- Z' N& R+ o$ N, M$ ~: q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 Q& e% t5 ]" @$ d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 T' ~5 Y" t$ j2 b1 }# j

 

0 f2 @' R" E% i) S0 ?

 

: o. F b- C. P

1917年,北京发生了所谓的“张勋复辟”事件。

$ ]8 n! M; `. u( q

 

+ w/ T6 y; e# C- d* z; p& i4 M

 

' Q. r' ~" q8 o# @# b

 

" m# Y2 J: J5 @. z v, J8 V; w Y

[转帖]:

9 P- g; l- H- ?, m4 ~, O * X4 V8 ]. v5 N/ C
) N: F8 W* @" [% [2 I7 M# w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 T0 g' T. q) Q* M* Z$ k Z
/ g3 f" {$ _# I6 S# A
0 L6 s' ^( L/ o# d" [0 ? `. l* E; P1 n! c, K% T% k, D
" `' B) J$ \/ r: C# f0 E

1 |% v2 T4 V p. S: r: \3 O# Y( b/ O 8 A9 r5 b2 ~- [1 e( |! B

$ k' Z, L( \5 \
1 E1 ?( Y& m3 `2 G6 L - S! @# e$ t2 H/ Y* K7 Y1 f! B" W2 Q/ A" P( X
. @9 ~6 \5 l9 g5 u: D
. A& Z5 a4 q2 v2 f* o4 h 9 \0 j# F$ M6 r& p4 G4 o7 |' g. v/ C! i+ V+ \" @
- O, d9 c0 H( C3 q- i# Q0 Z: S
8 L' t0 X! x9 c% a: Z+ r8 W0 m
: b' B; l) b- p( ^
/ |* b# ~! i5 U4 m6 j
6 a4 T# W$ d- v& P
$ S+ i2 ^8 i9 ^
. a' n9 v) T1 e; J" k) ^6 k ) x8 T% L/ ?6 k

张勋复辟

7 `" f0 x5 w( `4 j; R% x7 Z6 G) T: K - B* Q. G8 d4 u' l6 e( y/ z 6 p9 L' p: T: t9 Q % ?. w! T# X0 \$ Q w7 o8 |0 F& r% _0 R8 x2 b$ P7 f
- t Y" o; H5 l& j K
2 \5 j9 A0 O8 K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 i% I% g6 Z& M( D" [! P
" R6 c8 `. j3 b) |/ ]
张勋    % e3 K: e6 I u# I1 ?
张勋
: [) g+ w% c" t3 U
0 D8 Q: u. a" ]- e0 Q4 r

张勋复辟,是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结果复辟仅12天破产。

/ s0 H0 e! Y/ x6 B6 w3 n- f& W
4 g$ l" i8 G/ j# u8 W& F
! [5 X' |- M1 R$ H8 |, O8 ^+ j! s

目录

) a, v8 |7 y" p9 T
- A& h! b2 N+ p" J& U7 x/ \6 ?8 V
社会背景 - ~- ?5 s3 b( D" n% F- f+ T" j* m `
复辟经过 - @4 {2 _& ?0 x0 z9 Z
事变之后 * j, c8 O f9 M, l, \8 F0 w
结果 # _& _' H0 W& @9 K" {
影响 + M+ V' m2 \! ^ l
张勋复辟趣事
2 @9 `! K! H9 k: K# h. R
6 C% D: y! [, V
2 R' V* F+ B g! H6 I; R$ l" J! R+ P \! x W. o3 L$ r9 z0 x* u 9 @' e* ^$ v: u1 J$ k0 S
  张勋简介 # E2 Z& n0 y+ R4 C* h6 x: x
   + Z' |1 e9 C/ A0 y) n V" G

张勋

[1]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生。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残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禁剪辫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时称‘辫子兵’。1913年奉袁世凯命进攻革命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江巡阅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省同盟,图谋为清室复辟。 ' z Z1 ~8 v2 J% J2 e
/ J1 G: Q7 U5 l. r/ G( j" r' d, ^

编辑本段社会背景

  皖省督军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称 张勋复辟。  5 h3 C2 p/ k: f* j$ O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 i- p/ Z! H2 p9 H! v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付黎元洪而支持其 入京。 ; a) D- m0 b7 d' h! d8 G
& n% N+ S2 y8 g7 r! O7 Z

编辑本段复辟经过

  辛亥革命后,清将张勋盘踞徐州长达五年,道台衙门是其大搞复辟活动的“大帅府”。1911年底,南京光 9 M6 p! H9 X# L* s- x8 G
   6 o* a9 R: ?- T+ d7 {6 o+ Q

张勋复辟的“大帅府”——徐州道台衙门

[2]
复,长江巡阅使张勋兵败南京退守徐州。1912年初,革命军北伐徐州,张勋北窜兖州,2月11日徐州光复,第二天清帝宣布退位,南北统一。1913年春,二次革命失败,张勋率领“辫子军”再次盘踞徐州,开始大肆迫害、捕杀革命党人,留日同盟会员韩志正北走北京,老同盟会员周仲穆被杀于王陵母墓,王少华被逼坠楼自杀,一时间,徐州腥风血雨,阴霾密布。张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建生祠。1914年12月5日是张勋的60岁生日,他在道台衙门大摆寿筵,并通报全国上至民国总统和逊位的宣统帝,下至各省督军和各界知名人士都派代表或亲自前来祝贺。孔子76代后裔衍圣公孔令贻主持了祝寿礼仪和筵席设置,连摆7天筵席,一时名流云集,举国瞩目。 8 y4 k' p% [' G) o7 c) _
  张勋醉心于复辟清室,从1916年至1917年间,先后4次在道衙门大堂内召开督军会议,被推举为13省区大盟主。1916年8月27日,保皇党魁康有为应邀至徐州,住在道台衙门达半年。康有为在徐州黉庙(今二中文庙)大搞祭孔活动,起草请定孔教为国教的电稿,以张勋的名义发表,为复辟进行舆论宣传。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派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黑龙会成员等到徐州,密谈复辟帝制。驻天津的日军司令石光真臣也到徐州,帮助张勋策划复辟活动。道台衙门作为张勋复辟的策源地,一时人物荟萃,冠盖云集。[3] 1917年6月30日,张勋的军队开到北京城外,本人就进城到江西会馆戏场听戏。他装出一副超然悠然的样子,来调停黎段纠纷的一直听到子夜 12点钟。回到寓所后;参谋人员进进出出,频繁部署;谋士和 / u4 a! O9 H: I9 ]2 P* w; m
   " h# X0 ~+ [+ f

张勋北京街头挂起清朝龙旗

[4]
幕僚正在聆听保皇党的首脑——康有为讲话。 : s: U. d4 t' v6 |4 c5 x: G2 R) Y
  张勋当即命令他的“辫兵”把京津临时警备总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陈光远、以及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湖“请”来,突然宣布道:“本帅此次率兵入京,并非为某人调解而来,而是为了圣上复位,光复大清江山。”接着他告诉众人,今日傍晚,他已进宫面圣,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明晨请皇上复位。议罢厉声问道:“诸位尊意如何?”王、江、陈、吴四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心惊肉跳。王士珍壮着胆子问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过吗?”张勋回答:“外交确有把握。冯国璋、陆荣廷均表赞意,并有电来催。各省督军也一致拥护。”王士珍等默默无语。张勋又说:“我志在必行。你们同意,则立开城门,放我兵马进来。否则请各归布置,决一死战!”王士珍等面面相觑,不敢再说什么。张勋遂下令打开城门,5000“辫子兵”全部进城。接着,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翎,带领康有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湘文武官员,乘车进宫。此时已是7月1日凌晨。 : I& A6 K Z( G& U- a" x
  7月1日凌晨3时左右,于 1912年2月 12日宣布退位、才12岁的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师傅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一干人等。张勋见小皇帝坐上了龙椅,便立即甩开马蹄袖,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接着由张勋奏请复辟说:“(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溥仪按照陈宝琛的指点表示谦让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张勋立即赞颂:“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指康熙)也是冲龄践祚嘛。”溥仪便连忙按照陈宝琛的嘱咐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于是,张勋、康有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呼万岁,王士珍等人也只得跪下随口欢呼。 ) y1 b5 C& c. E! }% `
  凌晨4时,张勋派清室旧臣梁鼎芬等人带着小皇帝赐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诏书和康有为预先代写的“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奏折,五更叩开总统府的门,要黎元洪在奏折上签字。黎元洪听明白了梁鼎芬的来意后,分外惊愕,知道自己上当了,前门才赶走段祺瑞那只狼,后门却引来张勋这只虎,便严辞拒绝说:“总统的职位,乃出国民委托,不敢不勉任所难。若复辟一事,乃是张少轩(张勋字)一人主张,恐中外未必承认,我奈何敢私自允诺呢?”梁鼎芬恐吓说:“先朝旧物,理当归还。公若不肯赞成,恐致后悔。”黎元洪索性闭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无法,只得悻悻而去。第二天,黎元洪通电住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任总统职务,逃到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区避难。 4 z6 h& k' X! m9 D G# p' S
  7月1日早晨,北京街头警察挨家挨户命令悬挂黄龙旗。停业五年多的黄龙旗店又重操旧业,但一时供不应求,许多人家只好用纸糊一面龙旗应付。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复辟的王公贵族、遗老遗少则弹冠相庆,兴冲冲地聚集在皇宫门前等候觐见“皇上”;没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旧衣铺去抢购朝服,没有发辫的人就到戏装店定做用马尾制作的假发辫,他们穿上长袍马褂,晃着真真假假的大辫子招摇过市。 * A8 V7 Q$ [& S
  张勋复辟集团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复辟当日,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愤然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当时在教育部供职的鲁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辞职以示抗议。时在上海的孙中山闻讯后极为愤慨,立即发表讨逆宣言,6日偕同一批同志乘军舰南下,计划到广州组织武力讨伐张勋。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会召开万人大会,各家报纸发表大量文章,一致声讨张勋。 & X% R0 ~9 C% K" h' u; n4 v5 }
  张勋把黎元洪赶下台后,段祺瑞便在天津发表讨张的通电和檄文,组织起讨逆军,自任讨逆军总司令,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5日正式开战,12日拂晓攻进北京城内。“辫子兵”一触即溃,在讨逆军的两路夹攻下,有的举起白旗投降,有的剪掉辫子扔掉枪支逃命。此时北京的街道上丢弃的发辫俯拾即是。“辫帅”张勋满怀被段祺瑞利用、出卖的怨恨,仓皇逃到荷兰使馆躲藏起来。当日,只做了12天“北京皇帝”的溥仪再次宣布退位。14日,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担任国务总理,掌握了政府实权。段政府礼仪性地去迎接黎元洪重新担任总统,黎元洪回到家里通电全国引咎辞职。住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被请到北京代行大总统职务。段祺瑞政府虽然做了一下表面文章,对张勋发了通缉令,但因张勋手里捏着他和督军团同意复辟的把柄,所以一直没有缉拿的行动。 0 o1 |; Z2 B( x
. F: `% i6 o* {/ l* n( ]

编辑本段事变之后

  张勋一生效忠清室,常对人说:‘我在前清受恩深重’,但他的元配夫人曹琴却屡次劝他拥护 * O1 g0 Z8 J7 p. c+ F1 A7 q
   : i* R6 [6 x- q% S

复辟后溥仪坐在正大光明下

共和。辛亥革命后,清廷被迫发布诏书,宣告宣统皇帝退位,而不少皇室成员并不甘心清朝的灭亡,无时不在梦想复辟。1917年(丁巳年)上半年,张勋集合杨度、康有为、万绳轼等主张帝制的人,加紧复辟活动。曹琴觉察后,多次劝阻张勋:‘民国又没有亏待你们,也没有亏待清室人员,他们都已退位,你为何去死保,自讨苦吃呢?’对于这些忠告,张勋一概置之不理。 张勋复辟 4 N7 v$ a# p2 l K# j& q
  据1918年上海文艺编唐朝社出版的《复辟始末记》记载,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时,曹氏又随行入京劝谏。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常密谋到深夜,曹氏其时遣其子与婢仆,执役于康前,名虽敬之,实则监听之,‘及议竟,张勋退入内室,曹氏率其子女及张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遭张勋斥责。至此,曹氏知张勋之意无法逆转,于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张肇,持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孙中山先生,一方面以此举支持国民革命,另一方面为张勋铤而走险的行为及子孙后代留条后路。 2 \; t" ^' q% t5 z: f
  实际上,张勋复辟的本质并非封建王朝保守势力对中华民国的反扑——直至进入北京后张勋也没有复辟的意图,这一点后文详及——而是民国各派政治力量以反击复辟为幌子,进行的一场围绕政治利益分配而展开的较量和博弈。尽管张勋迅速失败,但主导复辟的相关利益集团并没有随着张勋的身败名裂而消亡,而是在反对张勋的闹剧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并最终为利益的再分配而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和中华大地的实质性分裂。 ) ^; {% g, x) X0 U5 G0 U
  张勋复辟失败后,复辟的重要参与者康有为曾有诗曰:“围城惨淡睹龙争,蝉嘇声中听炮声。诸帅射王敢传檄,群僚卖友竟称兵,晋阳兴甲何名义?张柬无谋召丧倾。信义云亡人道绝,龙祣收影涕沾缨”。政治态度虽有问题,但诗却不错,将复杂曲折的复辟经历简练地交代了出来。 " A3 }7 @# I4 n' q! q; {
* L; L/ U0 {% L0 g& n8 q: d2 ?

编辑本段结果

  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辫子兵’战败,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
$ h* U! I, K" T% b. j: g


 

& R# x: M: K6 O5 k9 R* Z9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8 6:26:1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0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荷兰某网站的三张标注1917的老照片是

. Y2 R% {$ i/ v: t

段祺瑞组织起的讨逆军正在围攻皇城内的张勋率领的“辫子军”。

, q1 h L4 k4 l/ c; o* B

 

1 I& s. O8 _3 R8 E. Y% ], j( x

[辨析]:

; l- h" u. w6 J0 ~; c# V

 

8 h! i% J4 a1 W# B

1)国图的那张“北京事变时,在东安门驻防的军队和普通百姓”,

8 G5 ] V0 a3 l; O) Y3 T

    由人物的装束看,也应是拍摄于1917年这次事件。

1 n9 m0 B/ l2 N# @

 

- c w9 e) V1 L

2)在民国时期在1912年兵变火焚后的东安门原址处,

+ _0 {0 d" t+ j- n# p& k7 P4 D9 e$ C

     曾新建过这样的三座券门式的东安门无疑问的。

. Y3 M1 J% T7 o" |7 F& d

 

* c+ f2 v9 A8 c7 R; I: B

3)在图(北京事变时,在东安门驻防的军队和普通百姓)和图

+ ~ M5 s8 T2 K/ E, o+ p

(1917年的东安门外-2)内,只看到近景的地面隆起的皇恩桥;

% a" ]- ~" J' j) j! J

   只看到远景的东华门;没有看到皇恩桥西的三座方门式的东安里门。

# t4 v4 Q: J* T8 u4 f1 ^" p* X

 

" h2 b& ]! u4 K2 v) v

 

c. a) o7 M+ i" }0 H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 d, d# f6 W# |

 

( T' x# Y9 f+ H% Q1 P

 

% K0 S. L4 p ~% H; M0 Y

 

9 s$ w) X, k6 ~, J0 ?

我以为,三座方门式的东安里门在此前(1917年7月初)就已经被拆除了。

2 q; [ x1 R4 l) z6 v$ l

 

' i/ }! [, k% u

我以为,三座方门式的东安里门并非如相关文字所记载的:

0 o4 w9 z4 D% a, Y- m

东安里门是与皇城的东城墙在1926-1927年间一并拆除的。

2 G& v1 P7 I( D' i1 p

 

7 x- `8 k0 m" I$ W

 

+ B% R* t0 k# F8 V g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1917年的东安门
发表于 2012-3-18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发表于 2012-3-18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珍贵,收藏了,O(∩_∩)O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2:17 , Processed in 1.2084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