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1|回复: 15

[原创]忆春游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11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

/ `' G9 ]5 g" s7 A& O& l0 @

随着天气的转暖,雪逐渐化了,冰逐渐消了,柳枝也开始发芽了,地上的小草伸出了尖尖的脑袋,把大地染成一片绿色,春风吹拂在脸上的也使人感到一股微微的暖意,正如南宋和尚僧志南所写“吹面不寒杨柳风”,就连我们的身上,也除却了臃肿的冬衣。那些爱漂亮的女同学,早早的把五颜六色的春装穿着在身,给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告别了萧索单调的冬天,看着春天越来越近的身影,同学们开始向往今年的春游,纷纷议论今年该到什么公园去玩,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

" o9 @; v3 [9 W: p1 W+ N) K; i9 q

清明过后万物复苏,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尤其下过几场春雨,春天的气息已经笼罩了整个大地,就像一首诗写的那样“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真的来了,春游的日子也到了。

! O d/ S4 e7 F1 }2 p2 m7 {8 j

光阴荏苒,韶华递嬗,转眼到了四月,一辆辆汽车聚集在学校的门前,校园里充满了欢乐的喧嚣,每位同学都穿上干净、漂亮的衣裳,背着书包,带着水壶,我们要春游去了。汽车鱼贯而行,车厢已经容纳不下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从敞开的车窗向外释放,引起路人关注的张望,从学校到公园,真是一路欢声一路歌。

9 U, ]. i& `( U* }

风和日丽的颐和园几乎成了学生们的天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五颜六色的衣裳,飘扬招展的红旗,天真烂漫的笑容组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真可谓人流如织。当带队老师宣布以班为单位自由活动的话音未落,同学们的身影已经淹没在公园里浩荡的人群中。

: `7 M0 k9 Z6 o3 E& Y* Z

我们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根据早已商量好的决定,开始了环绕昆明湖的跋涉。

. R2 R# n1 I; w& a# Q$ } u9 S

那个年代的昆明湖西岸不像现在这样修建的漂亮、齐整,在当时略显荒芜。站在湖边的土径上一眼望去,只见昆明湖平静的像一面镜子,碧绿的湖水就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万寿山在阳光下崔嵬浑莽,光彩熠熠。满山的苍松桧柏蓊蓊翳翳,显得是那样庄重清幽。一座八角形的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鼎鼎有名的佛香阁。它的下面是排云殿,整座建筑金碧辉煌,雄伟秀丽,充分显示了皇家园林的高贵豪华。万寿山的对面是湖心岛,美丽的十七孔桥像一条天上彩虹横卧湖面,把湖心岛与昆明湖的东岸连接在一起。在阳光的照耀下万寿山倒映在湖水中,水岸连成一片,交相辉映。微风掠过,湖面微起波澜,水中的倒影浮光跃金,碎成一片。

5 L. V9 u8 K# {- H k

我们所在的湖边,林茂竹青,人迹罕至,景色野朴,清风徐来水光潋滟,鱼儿悠然嬉戏于水草之间,不时激起一圈一圈细微的涟纹。

9 V4 j' ^6 G# B# N; p" V7 B' ~5 I

供人行走的小径曲折蜿蜒,时窄时宽,路边草长莺飞,野花朵朵,岸边丝绦拂堤,柳枝摇曳,不知名的小鸟在柳枝间不时扑棱着翅膀鸣啭呢喃,阳光透过树叶疏朗地印在路上,几只蝴蝶在野花间翩翩起舞,远处的桃花、梨花竞相开放,春风轻轻掠过,空气中有一种宁静的水汽和淡淡的花香,青青的小草也随着微风频频点头,好像在欢迎我们这些轻易不来的稀客,与万寿山的楼堂亭阁相比,这里别有一番野趣。

: r. J' u2 \' C! O+ n

自然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闪耀着鲜艳的色彩,空中响彻着悦耳的鸟鸣,醉人的花香阵阵袭来,这就是春天的世界,这就是春天的到来。我们走在春天的气息里,望着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不禁心潮澎湃,谈兴大发,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无所不说,学校里的烦恼,功课的压力,同学间的不快,统统忘到脑后,我们充分享受着春天带给我们的自由和快乐。

; j5 V* M7 X- A4 \' a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绕湖一周,过了十七孔桥和铜牛,又回到了与同学们分手的知春亭。看到我们几个从远处过来,老师很不高兴,追问我们去什么地方了?为什么不跟大家一块走?我们只好解释是为了探险,为了看看湖的另一面。老师最后说,班里照相一直在找你们,赶紧过来补照几张吧,嘻嘻哈哈这事就算过去了。

& y0 C1 Y) v7 j2 K% ]8 p

春游同学们都是自己带饭吃,那时候没有去饭馆吃饭的习惯,连身上带的零花钱都不多,能超过一块钱的人就算大款了。带的饭五花八门,大部分是面包,义利食品厂生产的果料面包,如果再带几个煮鸡蛋就很不错了。家境好的也有带高级一点儿的点心,家里较为困难的同学带的是烙饼或馒头,再带一点咸菜,吃的也挺香。记得有一年一位同学春游的时候带的是米饭和炒麻豆腐,看他吃得津津有味,馋的我们直咽口水。同学之间知根知底,家庭状况不管贫与富,所带食物都很简朴,进餐时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根本没有其他想法。倒是我参加北海少年科技馆植物组活动时参观北京植物园,中午吃饭的时候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同学,手拿一只烧鸡,很是炫耀一番,令人侧目。

+ P. H& l1 O6 J1 B

多少年后和一位朋友又围着昆明湖转过一圈儿,感觉大不一样,当年的野趣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整齐划一的树木,修葺一新的房屋,干净的道路,如织的游人。公园依旧是那个公园,但感觉已不是原来的感觉了。几十年来,祖国的山山水水去过不少,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原来那个中国好。对不起,我说的只是风景。

' Z/ c. t5 a5 L/ y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3-11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扫墓和春游一起,先瞻仰纪念碑然后是去中山公园或劳动人民文化宫春游.

发表于 2012-3-11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胜烟柳满皇都。
发表于 2012-3-11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会儿,带张糖饼做午餐,算是好的饭食了!

发表于 2012-3-11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小感想,也算技术贴。

$ {( \% D; r6 s l0 k

 

& E. E+ a1 J0 q) w

----------------------------------------------

/ }) g- L n9 p* j

 

7 B/ X0 H: b/ v& D3 j$ O

1:南北朝的钟嵘在《诗品》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 A" e2 b; j2 s' h t+ V0 r- K

 

2 a- R, n2 @/ Y( U8 r

    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 D' K' c7 r9 v8 E; a

 

2 Q, B' \- d! d$ D* f

翻译一下:

. Q; o T- ~4 D0 Q

            写作有三个主要手法。那就是“赋比兴”。文字已经完成,感觉没有倾泻干净似有渺渺之意,这就是“兴”;借助描写他物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是“比”;上手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思于文章中,这个就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使用,有意强化(如风那样吹鼓它们)(似画画儿着色那样润色它们)使得读到(用这种手法写就)文字的人感觉到滋味无穷,听到这篇文字的人们真正动心,那是文字的最高境界呀。假若专摽着“比”“兴”死干,毛病在于写字者(总想着“立意能深就再深点儿”),(刻意想着“立意深”这个“一头儿沉”)文辞呢,难免不滞涩。如果单用“赋”法呢,坏处在于作者的用意不能深切的扎入勾描的事物中(总在水皮儿上浮着),浮在水皮儿上的感受(当然如麸子一样聚不起来)东一疙瘩西一块地散着,甚者还抱着游戏心理造成文意漂移不定(没脊梁骨),(该停不停该止不止的)文辞没穿处(想想糖葫芦),当然芜乱没序野草般瞎长(到哪儿算哪儿)随他去吧。

3 t' ^6 N, Q: b; g+ g5 v

 

$ {" `7 k9 z, g( a" S# c6 V6 y

2:意称物 文逮意 二者中,称 和 逮 ,我理解称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写成的文字要跟自己的思绪相衬,不能大于思绪,否者中空;逮呢,就是要善于捕捉真实的想法不能凭空吹大捏揉,否者绵锈——既不骨力还透着黏滑。

& L s: E' F- T5 a

 

- X: ?) P5 u/ c: ]. I4 [) O

3:我前几天涂抹有关北冰洋的那个病怏怏的帖子得的就是这个病。

. M# f6 T! s" @% L5 m0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10:58:1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11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在心境。花红柳绿,草长莺(非老鹰,害怕)飞,令人心旷神怡。

/ @+ b1 V6 a4 h4 V, g- N; m/ c

 

: p* D) x) A2 u3 \" z

多些风月,少些风云;多些闲逸,少些乖戾;于心于身,于己于人,都不无裨益吧?

发表于 2012-3-11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12-3-11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大六先生的新诗

% E3 z \% y5 U6 |! ~! z) J

于向真 | 2012年03月11日,09:09 | 点击 (22) | 最新回复 (3) |

* w7 J) S/ G1 ?* A0 p, m
多么真切的感受,多么苍凉的心境,难道有人看过后会无动于衷吗?如果心还是温热的…… " B2 X- H2 _$ S5 J8 k

 

, i$ b* u$ K, L% c+ e6 m5 k

年大六先生的新诗 

, b( R( d9 B; n' m, X6 ?" C

  情歌新作:只有冬天的雪花令我向往 (作者:年大六)

/ d( `- A9 O2 w8 w' b


  春天的阳光不再温暖——鬓发已在覆盖冰霜。
  夏天的夕照不再迷人——爱人的名字闪烁在墓碑上。
  秋天的果子不再甜蜜——夭折的青涩留下多少惆怅?
  只有冬天的雪花令我向往——愿纯洁的良心让纯洁埋葬。

% T n% i/ o3 H' }9 ]+ N. _: z

        年大六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08:15:26于北京某区出租屋

" \8 L5 q1 i4 J% a7 Y9 G* [


   同题诗:《我放弃 年大六

$ M. ~! g& M$ D


    我放弃!放弃牙齿——贫乏的精神无可咀嚼。
    我放弃!放弃头脑——虚幻的符号无法思考。
    我放弃!放弃心灵——干涸的情感不长寸草。
    但不放弃双脚,不放弃寻找,甚至要不顾一切奔跑!
    权力的阴影尚在遮蔽,但我坚信——历史不是没有尽头的隧道!

# v% |; y0 p6 z+ h& f0 ?0 N7 {


        年大六2012年3月9日星期五14:05:31:38于北京某区出租屋

/ p3 Q9 a& }- x

  重读龚自珍诗文感时即兴九首

+ D& C$ k( n' L0 o& C3 g

    之一
    秋气五湖一室春,桃花几树假成真?
    五到十年言定验:种桃道士晤渔人?

8 z) L8 x/ a2 q5 J


    之二
    京师鼠壤山中重,六合苍茫一苇轻。
    大音声起悲风骤,萍末先知不足惊。

# B/ @/ j [( J' q! J& D

    之三
    网海网潮涌秋魂,浪花慷慨卷乾坤!
    异代悲辛同怀梦,秋心三首谶成真?

; [* L+ }( h( J w& x; E; [


    之四
    抖擞天公今安在?通衢官道万马喑!
    诈伪九阍蹲虎豹,百花百鸟噤山林?

( S3 s0 D- L9 Q3 X, v. y* E


    之五
    净土落花深四寸,西山红叶雪芹魂。
    无稽大荒归完璞,绛珠仙葩玉玲珑。

% Z( N! B& _7 L) m

    之六
    关机歇键倚天寒,一任电波四海传。
    挟策谁矜医国手?药方只认旧时丹?

" [2 e6 w; O4 k* P7 J/ _ T6 q

    之七
    效率第一趋暴富,黑厂黑窑血汗河。
    鳏寡孤独无人问,明星二奶竞豪奢。

5 z/ n' R& @: K


    之八
    辙浅辙深皆萎缩,收鞭勒马让先跃。
    拼命小卒遭没顶,谁人攘臂定礼乐?

- B: R$ P+ H4 R" G) f

    之九
    川壅而溃混龙蛇,失色文明痞气灼。
    今日厉王夸止谤,主旋律是后庭歌?

& ]" T0 W# h7 {5 C, g( ?& [/ f8 f


           2007年11月15日星期四3:44:15

, W9 d; g' C8 E; C9 ? h 2 ~5 f" E+ i' B7 |1 P8 r 7 _7 C4 E5 J4 w" ]# ~/ V/ e8 m
发表于 2012-3-11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春游颐和园我们男女同学也是绕湖一周,那时南边都是小土路,有水的地方搭点树枝,我们就过去了,我记得我穿了一件蓝底白点的褂子【冬天套棉袄的】,背了个自己家缝的小书包,里面是一张糖饼

. \# S$ p9 @+ o8 T0 Q7 i

春风拂面那个惬意 ,快50年了,犹如昨日

发表于 2012-3-11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hop65038090.taobao.com/ 新开 淘宝内裤店 优惠多多哦
发表于 2012-3-1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2-3-11 10:11:00的发言:
' ^; C) ^9 p' A/ ]

一点小感想,也算技术贴。

2 b$ q) b! G* m K

 

" W! ]0 E9 r; F: E( t

----------------------------------------------

' c( R" t8 Q* L2 O: S+ O

 

& ?0 Y; p, c1 q

1:南北朝的钟嵘在《诗品》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7 T6 F0 j- W3 z) d& @

 

4 V1 _ @% |) S- @5 u1 [! n

    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b, Z6 y% ]# ~& t

 

2 A+ ~3 \. ` L1 h3 M

翻译一下:

+ G; J7 o0 @$ g- m

            写作有三个主要手法。那就是“赋比兴”。文字已经完成,感觉没有倾泻干净似有渺渺之意,这就是“兴”;借助描写他物说明自己的想法,这是“比”;上手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思于文章中,这个就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使用,有意强化(如风那样吹鼓它们)(似画画儿着色那样润色它们)使得读到(用这种手法写就)文字的人感觉到滋味无穷,听到这篇文字的人们真正动心,那是文字的最高境界呀。假若专摽着“比”“兴”死干,毛病在于写字者(总想着“立意能深就再深点儿”),(刻意想着“立意深”这个“一头儿沉”)文辞呢,难免不滞涩。如果单用“赋”法呢,坏处在于作者的用意不能深切的扎入勾描的事物中(总在水皮儿上浮着),浮在水皮儿上的感受(当然如麸子一样聚不起来)东一疙瘩西一块地散着,甚者还抱着游戏心理造成文意漂移不定(没脊梁骨),(该停不停该止不止的)文辞没穿处(想想糖葫芦),当然芜乱没序野草般瞎长(到哪儿算哪儿)随他去吧。

$ f# S; c! M7 Z# F

 

% J8 Q8 N- R) A9 f! a7 m1 J

2:意称物 文逮意 二者中,称 和 逮 ,我理解称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写成的文字要跟自己的思绪相衬,不能大于思绪,否者中空;逮呢,就是要善于捕捉真实的想法不能凭空吹大捏揉,否者绵锈——既不骨力还透着黏滑。

* K1 u, C( O6 b: _+ r, F

 

a3 e: {: T4 z$ p* K. h

3:我前几天涂抹有关北冰洋的那个病怏怏的帖子得的就是这个病。

( O) o; D9 y8 _9 I; Y h6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1 10:58:12编辑过]
: {' ^7 B: o/ Y/ g, F2 P- [+ n0 u" c

没太看明白,我猜猜您那篇文字的毛病是

5 Q1 O' M0 y( y8 b8 N

1、对于“赋比兴”来讲,您觉得您的用意没有深入勾描的事物中,文字浮在水皮上了,即使您不惜在文章题目中用了那么几个字,依然不能深深地切入。

. c) p5 \' U- T- o2 _& l" w

2、至于“意称物 文逮意”嘛,大多数人的文字都很难跟得上思绪,像我,词小跑着追意都未必追上。这次看见您也有追不上的时候,有点安慰(绝没有幸灾乐祸之意)。

' B/ M& t8 S( J& }0 D

最后还有一问,是不是北京人发“否则”音是“否者”?

* [7 U% U4 {/ p0 U

 

$ ]8 ?9 X' V; `)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2 10:56:0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12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学时年年盼这个,干粮是烙饼卷鸡蛋。
发表于 2012-3-13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秋在2012-3-12 10:55:00的发言:
0 L# b2 U3 ^/ p% l' w6 n5 C

没太看明白,我猜猜您那篇文字的毛病是

- K6 T" L0 _8 ^

1、对于“赋比兴”来讲,您觉得您的用意没有深入勾描的事物中,文字浮在水皮上了,即使您不惜在文章题目中用了那么几个字,依然不能深深地切入。

) i9 | k! x7 \. [1 e' i/ }' u4 T7 k

2、至于“意称物 文逮意”嘛,大多数人的文字都很难跟得上思绪,像我,词小跑着追意都未必追上。这次看见您也有追不上的时候,有点安慰(绝没有幸灾乐祸之意)。

$ _, z& V" k+ J, U

最后还有一问,是不是北京人发“否则”音是“否者”?

( D9 _7 z1 n$ I a# v1 G8 v

 

* @9 U8 D5 _6 m, p6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2 10:56:01编辑过]
8 |* }7 V/ E! B5 M

1:您觉着安慰令我感觉很好。

6 E( C0 }' D$ {5 |/ Z

 

5 k+ [& L$ o# K: I& k$ m9 T

2:我想表达我对“意称物 文逮意”的理解,我觉着应当是说明白了。我想说的是文章一定要“包”得住作者的所思所想,小点儿没事儿,绝对不能大,文字的皮壳过大而思绪的籽粒太小,就成了不饱满的“半空儿”。虽说半空儿也有她存在的理由且能磨牙,可毕竟是花生秧子之下的副产品。有生机油润的文字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0 q; G) x$ F0 j1 Z h% {

    朴实文字的内核一定是“皮儿”“仁儿”相辅的,只有相辅才能相成。皮儿大仁儿小是半空儿,皮儿小仁儿大,咧了。

! ?' @5 |" Z4 M' Q; s

    这就是我一直所反对的写字先“立意”,定规下一个目标,无论如何总照着那个目标走,泥泞也不管,硌脚也不顾。死糗活磨匍匐身子一味傻够。

# @- t7 @1 [! R! j3 d# n( G6 H

    ——那不是写字,是证明题——堆凑已知,胡乱演算——最后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 Z. [0 {, o9 L2 Z

    文字自有她的生机,想写什么,随着她走,她所带你到达的地方或许是最初你意料不到的地界。这也是文字的奇妙之处。

$ k8 J) A8 Q3 `3 d4 r n, ]# i1 u

    装修一样预先设计不一定没有好文字,但,真的不会很多。因为什么?因为匠气。大匠的文字也匠气,我们感觉不到或者少,是因为我们的高度不足以令我们低头挑米一样去挑拣她。

/ X7 K/ R% ~0 D# I$ u1 K/ p

 

3 c9 T4 @2 L Q$ J! F

3:否者,表单纯的否定,意思是:不这样。

$ ]. x. |; r6 W* [" e# q& N

     否则,表否定之后的转折,意思是:不这样,就。

+ j/ G1 Y/ J3 Y$ X8 q9 R

 

2 y: Z- r) ~9 E; h F8 t+ Q

4:问候秋秋童鞋。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诸位的赏帖,在这里给大家唱个大大的肥诺,作揖行礼了。

$ F Q" l6 K, R/ U

 

/ x, ^8 b D3 ]9 T' u+ M

孩童时期思维简单,一年只盼三个假期,盼暑假是为了玩;盼寒假是为了过年;盼春游则是为了和同学盘桓一天,充分体会同窗好友的情谊。

发表于 2012-3-13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诗有景有故有事有情有感。

发表于 2012-3-22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游的时候 家长能给一两元零花钱 还能吃上榨菜和维生素面包(吃完以后尿尿都是绿的) 有可能吃上咸鸭蛋  能带上绿军用水壶 老师和家长会嘱咐 樱桃沟那儿 有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00:16 , Processed in 1.14510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