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enchao5720 于 2013-3-12 10:33 编辑 9 t) { w8 o9 t
0 S: t. @/ v& V0 K, ~ 北京航校的教学改革(续) 北京航校设置大专班后,教学大纲随之改变,原来中专三年制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都不能再用,需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并选择教材。 数学选用陈荩民编写的高等数学,其余教材多选用浙江大学编写出版的教科书,如: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 由于我们是中专改大专的试验班,教科书经常更换,课程科目增多,难度加大,搞得学生叫苦不迭。 政治课讲授《政治经济学》时称,社会主义经济是“螺旋式上升”,“马鞍形前进”。 劳动课:钳工劳动做一把鱼口钳或者一把榔头,还敲制白铁皮水壶;机工劳动车、铣、刨、磨都有,我实习C616车床车制螺钉,长度用内卡钳测量,外径用外卡钳控制,内外卡钳尺寸由钢板尺确定。可见当时生产条件之艰苦,对零件要求之粗糙。记得,有一次夜班,天快亮时眼睛实在睁不开,刀架撞上卡盘,将我吓醒,睡意全无。下班前,指导老师验收产品,问我你夜里睡觉了吧,我不承认,他还说,你睡着了刀架撞了卡盘把你惊醒对吧?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你昨晚作的螺钉两种长度,刀架撞卡盘后卡钳落地,内卡钳长度缩短,作出螺钉长度变短,结果使一半螺钉报废。他还告诫我,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一定记住及时校验测量工具。 专业劳动安排和3326班老大哥刮削出口小台床(仪表车床)燕尾槽。在老大哥的热情、耐心教导下,我学会了刮削技术。 学校安排我们两次下厂生产实习,增加对飞机制造的感性认识。第一次去沈阳112厂,第二次去南昌320厂。参观了飞机从零件制造到部件装配以及飞机总装配的全过程。两厂的根本区别在于保证飞机零部件协调互换性的方法不同:112厂用的是模线-标准样件工作法;320厂用的是模线-样板工作法。 文化技术课:科目繁杂,内容混乱。语文、俄文比较简单,数学课,先学代数、几何、平面几何,后学高等数学,其中数理统计学中“源”和“洞”令人晕头转向。化学学完又学普通化学,物理学完又学普通物理。其他课程还有:工程制图、电工学、金属工艺及航空材料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零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空气动力学、飞机构造学、飞机零件制造工艺学、飞机装配工艺学、飞机设备、发动机学、机械原理、金属切削加工和生产经济、组织与计划。 课程全部学完经考试(笔试和口试)合格后,到飞机制造厂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后方能毕业。 我们的任课教师: 课程科目 任课教师 飞机装配工艺学 马自天 理论力学 张国桢 材料力学 张孝思 高等数学 蒙乃清 俄 文 朱一萍 王长征 机械原理 黄 凯 金属切削加工 胡景云 空气动力学 邱经邦(三科主任) 普通化学 赵老师(女,戴眼镜 )
" \1 J# V7 v) X2 p2 k2 L 注:因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有张冠李戴之嫌,见谅。
. A7 c& ~3 f* a+ A 1958年进校时,设政治辅导员,不设班主任。先后担任3129班和飞2班的政治辅导员有:陈勋斌(北京航校团委书记)、张长久(女,3319班)、冯九同(女,3129班退学)和关盛隆等。 飞403班上学期班主任李德惠(女),飞403班下学期和飞503班班主任赵之添。 第一届大专生毕业后,大专学历工厂不予承认 ,我们毕业后拒绝分配,特别是专班调干生,闹得更凶。教务副校长刘 光多次跑国务院高等教育部申诉,直至高教部发文解决我们的学历问题,我们才离校回家等待分配。进厂后才知道工资待遇确实提高,否则,我们将集体返校,直至问题解决。 南昌(五类)地区,进厂第一年实习期,中专生 30元/月;大专生37元/月。第二年转正后,中专生36元/月;大专生47元/月;3326班北京航校于1959年毕业后,进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修两年,转正后工资只有41元/月。 大专生是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品,但凡“试验品”都没有好下场。报考中专的初衷有二:一是家庭经济困难,想早日挣钱贴补家用;二是年龄偏大,不宜升高中上大学。1958年考取中专的于1961年毕业参加工作,我却上了两个中专(6年)于1964年才毕业。由于教学大纲不断变化,教材不断更新,整个学习期间,搞得人精力乔瘁,苦不堪言。3129班改为飞102班时,就有六位学生退学,到1963年毕业时,飞502班由1958年进校时的39人减至28人,学生流失近1/3。 本人是《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三专科大专班的首届学生,也是末届毕业生,可谓“空前绝后”。个中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