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3715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5-7-15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6-1-24 21: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老弟不要把现在的节目和几十年前相提并论。几十年前的“花儿与少年”并不是这么复杂。
, W, }' V$ f" u K X" ~ 我本来对音乐舞蹈不擅长。前些日子看到学弟们对此节目感兴趣,又到网上查了一下。把查到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8 F! W6 X3 d! z+ f2 a& m( p 有一说法是: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青海王马步芳为庆祝抗战胜利要搞社火比赛。将自己记忆家乡的“四季调”,让他的音乐总教练王洛宾谱曲,并当场对歌词做了修改。演出时有16个军人,8个扮演英俊少年,8个反串少女。演出后很快流传全国,称为“八大光棍”。
) c3 `9 f: E' O4 X其歌词如下:
3 u2 x1 U' G' |. L0 u. W% p% c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赛呀赛过了玛瑙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亲手摘一颗 。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丹桂花儿开, 女儿家的心呀上,起呀起了波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冬季里么到了这雪花满天飞, 女儿家的心呀上赛呀赛过了白雪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认清了你再来。 h& Y6 D/ f% d- b( b6 W
另一说法:1956年冬,为了全国音乐舞蹈汇演,青海省组织班子创作,由“花儿王”朱仲录作词曲,吕冰作曲,章新民舞蹈编导。演出后就传遍全国。
& S7 B" Q( }/ g% r# T) p( T 我的看法:两者不矛盾,可以认为56年的创作是继承了45年的一些内容。我在北京航校看到王培光老师他们演出的时间在57~58年,就是这个节目刚刚火红的时候。那个时候演员没有几个人,一男一女就可以演。
i% c2 M; i$ X8 C+ n: l: ~) q4 u+ e我下载了一幅词谱的照片供同学们参考。
, ~+ w4 G$ B- F7 t. _
RE: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2 A4 y" j8 z4 ^4 \% y8 c7 K* `; m, S! e) A. U, s5 ?( _) Y
/ Z4 X; v, r. Z: W9 o: n) l8 `
5 O6 N i# m* l$ s& U* G
|
-
RE: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