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3715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5-7-15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5-8-27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7 13:09 编辑 ; J! V2 L5 w" p4 S+ G3 G) G$ F [
5 M+ o+ o( [' X/ z0 U7 V我与航空工业学校4
$ D* W+ \8 h2 A: i5 F7 K/ P 有校友说晒成绩单,我没有这个意思,好几个3分,本来是拿不出手的,只想全面的把科目介绍。
: n$ {+ ], g: Y" Z2 [, Z 我不怕人们说我媚外,我确实感到苏联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高明。我们3年掌握的知识,我们得到的工作能力,现在天花乱坠的新教育方法,几年可以做得到?结合几年的学习和后来几十年的实践,我对这一套教材和教学过程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o. y2 A) p+ S: n2 r
1、培养对象目标明确:2 a% l* A1 p$ e
当时明确对我们说:“你们将来是航空工厂的工艺人员”。你们将来的任务是制造航空产品,而不是设计航空产品。你们的任务是机械制造中的机械加工,专业的知识要扎实,相关的知识要重视。有了这个明确目标,在课程安排上就有了依据。% f, M" P4 d9 F
2、教材科目合理:
4 ]1 x2 Y% C0 E6 e! V9 O- h 工艺人员不同于一般技工,对数、理、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对比了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和现在机制专业的大学教材。我们的并不浅。1958年毕业后,我到北京航院上夜大,高等数学一门课,我基本上是不听课只参加考试。结业成绩也很高。(机械制图一次也没有到航院听课还考了满分)。! w) i, j. R" Z9 S
材料力学部分比大学本科的教材,只是少了有限元分析部分。而在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教材,我比较了山东工学院的教材。好像比我们的还要浅。+ O! T" o! L9 c$ X, Q" S, a! s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一门课,有两百多课时。因为它是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基础的基础。3 l3 ]' @5 }6 V: o
至于飞机学,只有薄薄的几十页,只有几个学时。给我们一点常识而已。9 K, E# C3 E' m: e# y+ p9 y% T; u! i
钳工实习、机工实习、生产实习...几次实习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厂实习另有目的,1957年第一次下厂我们到331厂实习。其中有一个周是实习工长。说:你们以后可能会担任工段长,在这一个周,你就跟定吴工长,他开会、检查工作、佈置任务、都要跟上。了解工长一周要做的工作。
1 A- S+ {, A: o, j" W# K 作为机械制造专业,在专业基础方面,几十年来我还没有发现,同专业中比我们更扎实的学校。
( Z2 R8 ?0 S A9 m" C, ? 1973年我转入地方,1976年参加了农机部组织的小拖拉机联合设计。坐下一亮相,我就成为设计图纸的工艺总审查。当时的大学大、中专,没有一个学校的工艺基础有我们扎实。* h( d* i# y; J. g' y0 B
未完待续
! J" z6 N# P9 c4 F( A;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