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941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5-28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1 1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8-11 12:05 编辑
/ _/ F9 T0 U+ u/ |, @ p6 j) R: Q9 `1 h, o+ g. R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在去德国考察前,我们在描绘着、揣摩着这个国度。 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
+ M, @, {& v/ t/ x G 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g/ z2 j4 S" a, T& N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
% X7 X& M) _6 R4 i8 J% J, r 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 j$ a" p- D4 s) B, a
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a6 n! ~8 W6 T2 `6 U" T' Q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 S! E" ?' K9 q9 H# m
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妹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妹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9 s" r/ v& _3 Q7 L( Z2 g
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妹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
9 W; E- b* V8 x2 W* I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R6 ?- B5 r4 u& Q% v% W
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
1 P# |5 l- B3 j% H; D! m* W) S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大家庭”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富面子”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阿妹说,回去后,他会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公司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 l- Y6 @ f+ F, l& i
5 e" |. V2 F! |0 J7 e* d" G/ Z中国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在发达国家才知道自己的陋习。5 n" X8 e' `9 X( ^
# W4 P7 A; P% J* l l' G
( o# \3 q1 q ?0 j; B
. w3 g: f0 K/ b(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