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7-6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ngying 于 2013-7-6 19:41 编辑
1 z. W% @( Q, R$ ?  G' \/ B2 Y1 p+ K% r% m4 V5 t
芦荟的功效( j: [6 R+ Q, Q
1.杀菌作用:芦荟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 _' t% r& U, R: l* G
2.抗炎作用: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 b; c! `$ ]7 L7 s. ~, o9 d5 {3.湿润美容作用: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体的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烦恼的粉刺,芦荟对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
4 L- O" _2 a$ S& y' h# i4.健胃下泄作用: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素甙(aloin)、芦荟大黄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着增进食欲、大肠缓泄作用。
( M4 y) m! `) Q# D, T8 S3 H2 S# U  v5.强心活血作用:芦荟中的异柠檬酸钙等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动脉、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环畅通,减少胆固醇值,减轻心脏负担,使血压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5 I% B5 c: m8 Y
6.免疫和再生作用:芦荟素A、创伤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复原的作用,有消炎杀菌、清热消肿、软化皮肤、保持细胞活力的功能,凝胶多糖与愈伤酸联合还具有愈合创伤活性。
) t- y! p$ R& Z, x# M/ H' g7.免疫与抗肿瘤作用:芦荟中的粘稠物质多糖类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坏异常细胞的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癌目的。
% Y+ s+ \- S7 V; H! q9 C8.解毒作用:芦荟因其苦寒清热具有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2 f( i4 I! ?7 |* _( _, P
芦荟很容易种植,埋进土里就能生长 浇点水就能茂盛,现在天气炎热,万一遇上烫伤,被蚊虫叮咬,就可以剪下一片叶子,撕开叶片,露出里面的肉汁擦在伤处,不仅可以迅速好转,还不会留下疤痕,建议大家在家里养上一盆,有需要时用起来很方便., A! i2 V/ D, z$ N' z6 N: D
, P8 q8 v) {+ b. K!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7: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Tongying:对不起!真是眼拙了,饭后没大看清楚,眼镜片和后面的瓦片几乎一个色

点评

只是过去几年看习惯了而已。  发表于 2013-7-6 17:36
戴不戴眼睛很重要吗?不理解  发表于 2013-7-6 17:24
发表于 2013-7-6 2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7-5 21:51: U3 x, U6 i/ E4 O# B
拍北海记录蓝天白云(2013.07.04)
: v1 A% U% \/ \5 q- J* O3 h     北京难得的蓝天白云,用镜头记录下来 ...

7 @% g& c) }6 Y- ]# z为什么沒有回忆景山公园呢.咱们小时候那公园是不要门票的[好象成人要5分]我是分司厅小学[后代帽中学]的.记得经常[几平每周至少一次]结伴去玩....几个[有时10几个]顽友一约.去\景山打游击去.自分司厅胡同经小经厂.拐至大经厂.出北罗鼔巷跨马路入現在有名的[南罗鼓巷]走到南头或半路拐弯反正是又要过马路[現在的平安大道]之后......入帘子胡同出去后就到景山东亍了.那时景山公园除了一条主上山道沒有其它上山道.正滿足我们乱草乱树中艰难爬山...攻占主峰的心理.....真高兴呵.无忧無虑.多么美好的童年呵......順便再啰嗦二句.以上我说的是小学的生活.上初中以后仍在分司厅中学读书.我又考入景山少年宮美朮组学画画...后又在少年宮国际象棋组学习....直到初三毕业.因家境贪寒[我父亲虽为18级干部.每月87.5元的不菲收入.但我母亲为养我们5个子女.早早辞退了工作]父亲说'老大.你上中专吧.为了你弟.妹不能上高中大学了.......于是我便报考最好的中专[必需弟一志愿填报且要政审]如众所之我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校[同校的还有王丽芬一并考入].......我是书香门弟...这之后.大妹女二中.二妹101中.弟弟男五中....就学....小妹妹現在是中央財大的博士教授....怎么说说又沾上[政治]的边了呢.....再回到景山公园吧.除了风景秀美那可是北京[老]市区的制高奌呵.这之后几十年但凡我回北京都要去景山站在最高那个亭子[叫不上名子了]俯噉北京....崇禎上吊那棵树文革中被红卫兵烧了以后标示牌上有说明'文革中被毁.現在是后补上....'2007年我代老婆儿子又重登景山./上山路线仍是自东上行还真发現又有了新变化.依次上山至弟一..弟二个亭子都有介绍牌说明;亭内原有古物均被八国联军火烧....其实我们上小学时去玩这二亭孑[包括西辺二亭子]內就空空如也.只是沒有介绍罢了....行至最高处.那高大的亭内除了一个底座仍是什么也沒有....咱小时候那座上分明有一巨大坐佛呀...[其实几年前我来景山己发現此况....]我心中顿起一股無名火...下边那二亭子曾遭八国联军烧毁.为何此亭内佛爷古迹被毀就不敢用标示牌说明是文革中被d党所毁呢.我一奌都不瞎编.当时我就对儿子说;下辺的你都看到了是八国联军烧的...这里知道是谁毁的吗.是毛泽东..他们沒胆量写上公示...其实颐和园佛香阁内不也是同一命运吗.其实错了就是错了.为什么不敢公开承认呢.......说着说着又说到那可恶的[政治]上去了.....我又有7.8年未去北京更無从上景山了.現在又有什么新变化吗...哪位学友万一有机会去景山.按我说的线索发几张相片在网上....谢谢呵.

点评

你说说,怎么把那四十五年写成五十年了。提前祝贺你们进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五十周年!  发表于 2013-7-6 20:40
革命家史值得回味!国难亦值得后人”传诵“。看到马先生的手写体(山东五十年没少用),欣慰!  发表于 2013-7-6 20:36
发表于 2013-7-6 21: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发过景山的照片,都是在最高亭子处拍的,由于天气不好雾蒙蒙的,那里还有北京中轴线标记,两张照片分别向南向北拍的。$ e4 I( y+ O) @! [1 l
image.jpg 0 b! i1 \1 R( @
9 T$ Y2 C4 }9 R
image.jpg
! ?, p6 z4 y/ e/ a9 U
* o! @6 M4 P6 T( W4 x image.jpg - f. w, x8 O3 V& y$ x; G
* x  t1 ]- ~9 D* g) \

点评

北京少年宫已搬家到左安门附近。今年六一电视报导过。  发表于 2013-7-7 11:24
向北拍的照片最前面就是少年宫,现在在那里锻炼踢毽子的都是当年的小朋友,至于有无其他活动不得而知。  发表于 2013-7-7 08:36
少年宫还在景山吗?记得不是1960年就是1961年的“六.一”,我和就是在景山过的,有幸看到了宋庆龄副主席。还和前苏联小朋友一起做有奖游戏,听懂了他们口中所说“吉特拉吉”(笔记本)和“噶兰大实.”(铅笔)..  发表于 2013-7-7 04:45
小时候经常打着队旗几个人排着队就到景山去过队日去了,还在少年宫前划云梯(很高的滑梯)  发表于 2013-7-6 21:57
发表于 2013-7-6 2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7-5 21:51
/ ~2 g6 L, \/ a( T3 u6 l拍北海记录蓝天白云(2013.07.04)0 s+ {8 \% g+ o
     北京难得的蓝天白云,用镜头记录下来 ...

/ v# W; {$ K# Y; l  \真没白去啊!可惜我没在北京。送张祥云吧......
QQ图片20130706223044.jpg
发表于 2013-7-8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忆往情深 于 2013-7-8 10:39 编辑
9 V) S; ~; X9 y& Q3 A% k1 C( I' G- I' V" |" c2 c
                                                     莲花公园赏荷花, X1 B1 ?2 z! ]8 d" e
       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看到争奇斗艳的荷花,不禁想起“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的诗句。, K5 Q" r2 X  W+ K3 d
8 d, K* S% Q6 O, x* u1 m, [! D
AS.jpg , c& J5 s' ^# b9 x3 N

# P  w+ ?! I- z& l* D- @ IMG_0464a.JPG
+ ?& }9 [& S% E/ H3 o& l
5 e4 C+ y' Z& K! h IMG_0813A.jpg # M3 a5 O7 V9 r2 B" R# V: F7 o) [
' ^) z. @8 s: _1 F& e3 |* a
IMG_0722.JPG , {7 F4 W7 z6 d
0 h. l, @3 t6 x4 t% g8 H! y/ J: J
IMG_0773.JPG
5 h+ N+ d' d6 H# E$ M. C : P7 V' _3 o  i' \1 ^4 P, D
IMG_0754.JPG $ _8 X7 V  s  E" c! Q, J$ C) k

( U5 o3 W. a3 G+ f; l7 P: y0 E! {" k  v+ ]! m, {8 K

- r5 ?& X) H9 q3 [% n IMG_0081.JPG + g, u& V" X7 P$ I8 m
  ], ~2 u2 f# B  l2 [  B. n
IMG_0426a.JPG 4 T& z9 r; Q' g1 J1 S1 Q8 Q  e& U
3 k* r6 S  ?0 I. q/ W
IMG_0447.JPG & r4 y1 G9 f- F. r' m1 g* O3 Z
# `9 Y9 W  k6 l$ L
  
  B$ ^% b0 F0 f; T, a) J- L2 m
IMG_0500.JPG

点评

公园池塘中有莲花,圆明园有大王莲。  发表于 2013-7-8 15:36
公园里有大王莲吗?很想亲眼见到。  发表于 2013-7-8 13:41
出污泥而不染。  发表于 2013-7-8 09:19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0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去过的江苏高淳老街,当年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就设在这条街里。8 J, ^2 C  {8 Z  X7 }% \. x
DSC07548.JPG ; @5 Z1 z( Q9 o1 _2 E9 A8 W- W: u
发表于 2013-7-9 06: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是北美崔哥的作品,转发:# s9 f' e% r/ t% T6 ^
[别移民了,美国早晚是中国一省!]
: U( z0 w: }6 z0 d4 V6 u
; t/ m) C' ^- h7 J美国很纠结,不知道拿中国怎么办:入侵中国吧,她可能把你吞了; 你不入侵中国吧,中国人就特别“和平”地入侵你。有钱的没钱的全来了,旅游的,留学的,投资的,走迷路的。。。  u4 x$ I8 L8 m4 B, q! q7 {" [/ D

0 L; c6 y+ `* w6 O/ o美国的航母顶多在离中国不远的地方趴着 ; 而中国的和平大军不一样,一进美国就玩“军民鱼水情”,女人们跟打歼灭战似的就把美国男人给嫁了,不出几年,新一代的美国公民全能用中文叫妈叫爸了。哪个民族架得住这样同化呀!% k1 ^( d  m+ N! O
美国人本来想用麦当劳、肯德基同化中国。可是,没过几年功夫,“肯德基” 就开始卖豆浆油条,到底谁在同化谁呀?
9 Q4 f4 `) r! g& t据初步统计,在美国的中餐馆有执照的已有上百万家,散布在所有有人类喘气的地方,比任何连锁店都厉害?;美国成年人能独立用两根木棍儿吃饱饭的高达百分之八十;而且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国人开始迷恋上啃鸡爪子,百分之五的美国人认为臭豆腐是香的。2 m6 o; K4 w% o- T$ G
8 }$ i  H' r$ N* b1 {, C
走进美国大学,学生一半以上是从中国来的,教授也是从中国来的,有时讲着讲着课就换中文了,让美国学生在自己的国土有种“亡国奴”的感觉。) s8 j# u# I) D: E1 X6 D! E; I9 y
9 c* x5 d" I7 M% v3 ^5 a3 v
中国人不但用文化,还用言传身教来同化美国。比如说,原来美国家庭主妇很少有买菜挑来挑去的好习惯,现在和中国女人学的,买扁豆时一根一根挑,还用大拇哥的指甲狠狠地掐一下,看看是不是嫩。逼得超市没办法,只好用两种语言写个牌子“请勿掐 ! ( No Pinching! )”7 Y# r3 X7 w* w0 v4 _
美国人一天天被同化着。早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练太极拳。入夜,数学不好的美国人民围在一张桌子上玩最简单的麻将。过生日的时候,美国人民百分之百跑调儿地高唱卡拉OK ; 掀开背心,很多人会自豪地让你看他们纹在身上的中国字---- 我是聋的传人!
- Z: E! ?) v! N* U
% e: L/ H# N( s* S" D在这种氛围下,美国的西点军校也开讲孙子兵法了。开课十天,西点学校就出现了阶级斗争的苗头。原本缺心眼的美国学员开始熟练使用 “落井下石,声东击西” 等传统谋略。女学员为了得好分开始给教官施 “美人计,离间计”;同性恋学员们互相施“反间计和苦肉计”等等。
3 P+ v: R: e6 N: A2 H1 o  m; V' y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如黄河之水,坐着飞机从天上下来,所向披靡地涌进美国。这时候,美国人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慈禧太后当年闭关锁国,不让中国人出去,就是为了不给世界国家添堵啊!

点评

就是他北美崔哥http://bbs.obj.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149&extra=&authorid=29410&page=38  发表于 2013-7-9 08:15
发表于 2013-7-9 07: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ngying 于 2013-7-9 07:35 编辑 1 H" c; q& L+ H( f' X  k1 D

0 o( l5 M' |' c奥数,就是锻炼思维

点评

四年级学生能想出这答案!?这更象是脑筋急转弯!  发表于 2013-7-9 13: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8: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7-9 11:36 编辑 / ]8 `2 F8 e+ }
tongying 发表于 2013-7-9 07:01
" [7 H* d$ z( i3 C7 ~/ s- X奥数,就是锻炼思维

4 T$ _, l1 e. W) a- P6 _我不光回幼儿园,还应该回娘肚子里去。只好百度,答案令人吃惊!一条粗线解决问题!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想出答案吗?我怀疑。
! q9 {# |4 \. A" ~% {6 \# y+ B# W" s eaf81a4c510fd9f9cba652ce252dd42a2934a4e7.jpg
) v  g5 G: Y3 @, \  z

点评

我也奇怪,这怎么能是奥数题?脑筋急转弯到差不多。  发表于 2013-7-9 17:42
出题的人有问题,分不出线和面。  发表于 2013-7-9 13:20
我也严重怀疑!  发表于 2013-7-9 13:13
这叫直线吗?  发表于 2013-7-9 12:15
发表于 2013-7-9 1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7-9 18: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7-9 18:17 编辑 & |& O+ O2 Y$ j1 ^, u5 k3 t  w# f/ c

) W; p3 {! b3 W, M( | tongying ) O( x5 J% b9 s, L- F
虽然我今天晋升"大学生"了,亭子上的字却不认识---6 f+ \& \6 Q' f( p2 v

! e# X# E! s7 K. m& W6 @+ ^0 @* z& f没人回答---百度一下,供参考2 v4 ^; ?- u/ e. E" C) E6 Z
猗(yī)玕(gān)# w' u5 v2 ]' m$ C1 x+ N
猗玕亭俗称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w9 L7 h2 x3 k, z. X9 X( n
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游人闲坐亭边,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雅俗,饮酒赋诗,你唱我和,悠哉乐哉。
* B$ Z. R# t6 }1 R0 B9 Q/ V3 `
( ^) [: h8 d9 U5 N/ g. o【名称】曲水流觞- F* y3 L, u6 s; A5 x
【拼音】qū shuǐ liú shāng
1 ?1 a) B# x. ]【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1 p( }5 z5 F" ]9 S7 K1 E: q

! R8 L$ {9 D7 ?9 s) d不过,这“猗玕”二字作何解释,没搞清楚{:soso_e10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07: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如果有兴趣请猜是哪里?
( j6 Z" D' k" M* P$ F2 ` DSC07606.JPG % j9 z4 t, d5 x
发表于 2013-7-10 0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3 14:00 编辑 , K  f  ~0 `- }4 ~9 x

7 e. |" Q) T! D" {- P. m    令duyan、马尾沟、分司厅羡慕的贵州行已经几天了。我们游览了荔波小七孔风景区、西江苗寨、黔灵山公园、龙宫、天星桥、黄果树瀑布、陡坡塘瀑布。更为兴奋的是8号那天会见了几位校友,令我激动且感触最深的是学兄王恩浩,怕我旅途劳顿,从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安顺感到贵阳,目的就是看看我,和我聊一聊。
nEO_IMG_IMG_0419.jpg.thumb.jpg

点评

y  发表于 2013-7-11 21:45
左一是张连科吗?  发表于 2013-7-11 21:00
三哥让我代问六哥好!那位是6415班的。  发表于 2013-7-11 17:19
分司厅:谁说董镇海不在北京来着。  发表于 2013-7-10 22:49
又见王恩浩(三哥)杜玉宽的音容笑貌。左数第一人在我大脑中有印象,但怎么也想不出班级和姓名来了。请诸校友原谅。因身体原因,未能赶赴贵州实感遗憾。人生总有遗憾。是否没有老袁?  发表于 2013-7-10 20:02
发表于 2013-7-10 07: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0 07:55 编辑 2 n! A& Q8 G3 W/ S
! F: |: B; R) }8 ?
   世界大吗?我和他是校友,和他二哥在北京特殊钢厂同事多年。
nEO_IMG_IMG_0425.jpg
发表于 2013-7-10 0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果树瀑布和陡坡塘瀑布
nEO_IMG_IMG_0517.jpg
nEO_IMG_IMG_0525.jpg
nEO_IMG_IMG_0549.jpg

点评

还是有前一号首长的风度。  发表于 2013-7-11 11:36
三三:去了台湾又去贵州,独来独往,浪迹江湖,好不潇洒。羡慕羡慕!  发表于 2013-7-10 15:52
瀑布的水势可能不是最大的时候。  发表于 2013-7-10 13:24
领导所有的照片都一个表情。。。除了你在后安岭扛着三脚架的那张。。。  发表于 2013-7-10 12:54
发表于 2013-7-10 12: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位笑得银丝飞舞的同学怎么有点儿像回忆航校的名人杜玉宽?
) ^( [8 c' l: x0 Z. f0 g8 R8 Q" U! H+ P
- ^+ }, q' G4 O1 [# r* l% @/ ?

' ~6 ?& s( T& v! x/ k

点评

其实就是07年8279班(老81班)的聚会成就了09年912全校大聚会。  发表于 2013-7-11 17:22
他是杜玉宽,没错。入学时我们在一个班,同一宿舍,他在下铺,我在上铺。07年聚会时大家商议定于12年我们班在贵阳聚会,至此没有人张落,不知何故?  发表于 2013-7-10 15:49
发表于 2013-7-10 22: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0 22:56 编辑 ) C8 o( r+ t3 N$ k& ^# @0 @

+ v! i' M# x" Y" s6 u. c6 Y. h& c请西水车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 G- ]- m/ g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e6 Z" _$ c+ T1 E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发表于 2013-7-10 2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0 23:11 编辑 : s, i& R' p6 @  W6 _2 y8 `4 t

9 e0 Z# z# g! K2 U. T# z1 X    贴几张在贵阳拍的睡莲照片
nEO_IMG_IMG_0417.jpg
nEO_IMG_IMG_0587.jpg
nEO_IMG_IMG_0592.jpg
nEO_IMG_IMG_0593.jpg
nEO_IMG_IMG_0595.jpg
nEO_IMG_IMG_05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23: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7-10 22:53
6 \# F2 \6 L& V- m0 z7 z- Y请西水车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3 _) S( u& C. r4 h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 M4 F# l. \& P
你让我读《爱莲说》是不是认为我不该对荷花用“出污泥而不染”这句?我诗词方面功底不深,搞不懂名句的出处,让你见笑了。哈哈!不过说句外行话,该句用到荷花也不是绝对不可吧?

点评

西水,我看了都燕凑热闹转载的文章,明白了“淤泥”与“污泥”的区别。看来“出污泥而不染”莲花是很难做到的,就是人类也可能在污泥面前败下阵来。人类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在制造污染,可能就是人类自已消灭自已。  发表于 2013-7-11 12:49
实际上莲花生长在淤泥中是客观的,荷塘里一般不会的污泥。这句话被不少人说成了污泥,并非你的错误。只是我想在此顺便说一说而已。哈哈!  发表于 2013-7-11 10:13
发表于 2013-7-11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7-11 10:51 编辑 4 c; R, g6 h& |

) q! u) K! d* G% x" w! r" f% ]哈哈,阴雨天,原定乡村游-2计划落空,闲着没事和二位领导凑热闹。。转帖---
$ i5 D8 T2 f' u8 u  l2 q“淤泥”还是“污泥”
( x! z1 W# n; S4 n( y      淤泥(yū ní),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淤泥质土。又称淤渣。淤浆(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黏稠悬浮液)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淀淤积而形成的含少量液体的固液混合物,形如软泥、烂泥或泥泞。
4 g  l: ?& R3 X6 j; }' X      
污泥(wū ní) 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 F$ Y& S8 b2 B% A, k
------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较?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而出现了默写上的错误,把《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写成“出污泥而不染”。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天晚上我看了《博览群书》2011-02p110蒙木的《妖魔化、鬼打墙和中国风度》中也犯有这样的错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章第一节的标题是“看荷花总要忍受蚊蝇和污泥味”,文中说“周敦颐的《爱莲说》因为进入中学课本而妇孺皆知。出污泥而不染,如此容易吗?”我真不知道作者和编辑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呜呼,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希望我们仔细、仔细再仔细些,尽可能减少一些引用上的错误。以免误人害己。
* l; }( y' M! ?! C* {
0 A! p; P! {2 N) i1 U. ~* R
) [4 ^/ h. E6 {; T- U* r' W2 m8 d1 C$ ?8 O, _1 s- N

点评

原文是“淤”就让它淤吧,别改就行了。谁让人家是先说的呢。  发表于 2013-7-11 18:30
谢谢读研的详细分析。多说一句,《爱莲说》时代,区分淤泥和污泥那么严格吗?食物掉地下不能再吃,还分淤泥和污泥吗?  发表于 2013-7-11 12:11
我真没看过《爱莲说》,对淤泥与污泥也没进行过分析对比。我与西水车一样,只会说“出污泥而不染”。今见都燕凑热闹,我觉得凑得好,我也从中受教了,多谢都燕。  发表于 2013-7-11 11:24
发表于 2013-7-11 1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7-11 13:18 编辑 ( W( D( Q  T+ \' S

) S4 B' H; ~3 ^4 R( _+ C本是有点闲着没事,对污泥,淤泥没有多想,后来看看网上,还真有人较真,,于是转发部分。。2 o% m) B( B: K$ V! u6 c
很喜欢荷花,去年在花卉市场买了一只荷藕,据说可以长出荷花。。。高高兴兴带回家。种上。。半盆清水,半盆泥土,结果没有任何反应。。直到腐烂。
5 ^! t2 l' ]% `& M% u今年又到了花卉市场,又见荷藕,已长出小叶。。。不死心,又买回来。。种上。。后发现不对劲了,水发臭。。老伴赶紧采取措施,换了清水。。仍没有长成。。倒是同时栽的睡莲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 A; T% F. ?" d2 e2 R# U# X
看来荷花是不能长在污泥,污水里的。淤泥,污泥或许颜色差不多,但成分却是不同的。) A% Z  j! i. c% U
纯属没事找事贴。哈哈!谁让天公不作美,不然姐几个正在百花山赏美景哩。。。& u9 Y; c4 d9 x- V4 K7 q

点评

其实我知道是在等我,哈哈哈!  发表于 2013-7-11 18:31
发表于 2013-7-11 17: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1 21:50 编辑
( n' h- ]% X  i, K6 b) l6 M
& |9 H5 z2 V; S2 v    说说《爱莲说》' Y9 E$ |. g' F
    江西省九江星子县城当中有个周瑜点将台,点将台东侧有个当年周敦颐修建的爱莲池。池中碑文乃周敦颐之《爱莲说》,内容前面已经录入,再次重复如下:
8 ~" L3 t: I- e# C+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_( n' Y& d1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U4 @0 z5 T( X    《爱莲说》易读易懂,不再赘述。江西星子县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之处。县城距瀑布直线距离7公里左右,晴天时可看到瀑布下流的动感。瀑布边是香炉峰,晴天时可见雾气好似烟雾一样升起,好像一股烟气升起。* B( K: M6 A$ N
发表于 2013-7-11 2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尾沟惦记老袁,谢谢了。领导去贵州,我的确应该在贵阳尽地主之宜,在贵阳认真接待领导,接待好坏不是问题关键是态度,可我人在广西照顾骨折的太太,无法待在贵阳,真是十分抱歉,还好领导能够体谅下属的苦衷,对我缺席表示理解,我是(此处省略四个字)。等下次到京我再弥补缺憾吧(缺憾是弥补不了的)。祝领导贵州行快乐!照片中其他人你们都认识,不认识的是6415班的张连科,原在华烽厂上班也已经退休在家带孙孙。真是羡慕领导有那么好的身体,走南闯北不怕辛苦,刚下阿里山又登黔灵山,刚游日月潭又看黔灵湖,咱们大家都要向领导学习,保养好身体,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保重身体啊。

点评

对不起了老袁,我真不知道你人在广西,还有照顾夫人骨折的重任。看来我们还真是老了,要遇到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意外之事。祝夫人身体早日康复。我只不过想能在照片中多见到几个贵州同学而已。也愿三三贵州之行圆满。  发表于 2013-7-12 05:20
我愣成了领导,还真事儿似的。本来老袁要回贵阳,好在让我劝住了,否则我会无地自容了。谢谢老袁鼓励!  发表于 2013-7-11 21:55
发表于 2013-7-11 21: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1 22:01 编辑
9 a% R3 y# V+ F4 J  q9 M% O: F, G" d* H) q! X
    本月15号本校友回不了北京,故特请西水车、王大可组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活动。时间15号上午9点,地点:仰山桥南路西,公园内游船码头。乘3号线快速公共汽车仰山桥南下车。请诸位校友准时参加!

点评

我先问问大家:有人去吗?天气比较热。  发表于 2013-7-12 21:43
发表于 2013-7-11 23: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7-3 10:22
  ?1 u8 v/ q% e5 A# _1 v晨拍颐和园
* k: m% G( Q9 h! a8 W7月2日,北京拨开迷雾见太阳,清晨去 ...
/ s/ `4 o, J. L
晚拍颐和园
QQ图片20130711231144.jpg
QQ图片20130711231119.jpg
QQ图片20130711231046.jpg
QQ图片20130711231130.22jpg.jpg
QQ图片20130711231034.jpg

点评

哈哈,消极了...... 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晴!  发表于 2013-7-12 17:28
夕阳无限好,悠悠度黄昏。  发表于 2013-7-12 14:00
发表于 2013-7-12 0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7-13 13:59 编辑 7 F, x+ h2 @) U
" v# c; {& B7 R; ?* P
照片中5名校友:(左起)6415班张连科  3346班董镇海  3244班王恩浩  8383班杜玉宽  6312班李君宝
9 R: L: a0 [) _7 m$ g

3 \: i& P- w, Y. B; {7 @; r2 I% A1 G+ Z1 K+ S
nEO_IMG_IMG_0419.jpg.thumb.jpg

点评

关注你的贵州之行.羨慕.嫉妒.....希望再耒奌文字记述...祝旅途平安愉快.  发表于 2013-7-12 11:46
发表于 2013-7-12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班长的3394楼贴的照片是三年前的,而我的好朋友、好学友、好战友杨振发于6月27日因肺癌丢弃了痛苦和烦恼去了天堂,29号上午8:30百多名同学、战友、朋友在306医院与他告别送他走向美丽的天堂。我把修班长贴的二张照片保存了下来,还请33领导告诉一下吴老师,我没有吴老师的电话,

点评

33号楼你不是在南京吗?什么时候回到北京的?  发表于 2013-7-12 19:42
pd
沉痛悼念田径队队友,并向他家属表示慰问。  发表于 2013-7-12 19:21
杨同学走好。他是否是三人照片中的一个?也是篮球队的?  发表于 2013-7-12 18:42
发表于 2013-7-12 18: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搞的,航校又少一人,杨振发也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学,想当年l雷凯在北京结婚时我们一起喝的喜酒,以后也有过交往,他的身体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呀,怎么就走了呢?愿他走好,在天堂愉快开心。丁月琴节哀,保重身体。
发表于 2013-7-13 0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消息那个低俗的加拿大人当了今年春晚的副导演了。

点评

多年众多老百姓的愤怒,质疑,央视视而不见,不知是谁家的天下!  发表于 2013-7-13 12: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1 04:04 , Processed in 1.25639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