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99|回复: 16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7 0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看见过几张圜丘上搭建帐篷的照片,但不太明白具体的用意,如今看到了些资料终于明白了。

/ j9 G3 `4 R7 j, e/ W9 {9 v: ]) a

特写出来给有兴趣的朋友分享。

: @$ |$ t# z/ t: k( k& G( T

 

+ O3 J- K7 S L$ Z; ~

 

+ @' o- Y) \, m/ V: e& E. H3 C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祭天过程,特引用些祭天的具体流程:

' y/ q$ r8 {: t% t2 N3 b

 

& ]$ B: D4 ?( h% F% i0 H5 p

根据1909年北京天坛所展示祭天的仪程,将之分成三部分简短记述,并根据《大明会典》第八十二卷的记录,加进歌曲与祷文。每个朝代与每位帝王对祭仪多少有些改变,但大致不会相去太远。

- e! ~& m0 l. `& o$ v8 ?; O: w

" a) g% q/ I/ K) |7 D- Z$ h

天坛祭天仪程

; z7 b6 f! ^4 I3 C$ m

( O9 L6 P. ~" ^) Z7 [1 H3 Z

第一部分祀前的准备(1–20)

+ H- O! d9 K) ~1 d

1.筛选牲只祀前三个月,礼部堂官太常寺官员到京师外挑选犊牛等牲品

+ |% c) Z1 m ^) t

2.乐舞演练祀前四十天开始,乐舞生执事生到天坛神乐署凝禧殿演练、走位,每逢三六九日合练

8 T5 f% C L& H5 {

3.看牲视牲祀前五日,钦定亲王到牺牲所察看牲只

$ B6 f7 Z3 ]$ i y

4.搭铺棕荐祀前三日,搭幄次设供案

# l- r U0 L f: T7 f h% S

5.宰打牲只祀前一日,牺牲所所军将牺牲赶入宰杀亭,礼部堂官在牺牲所举行杀牲礼后宰杀牲只

+ z, `: D" k4 u# d" E1 G

6.恭迎铜人祀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由礼部堂官在斋戒处设手持斋戒牌的铜人,提醒皇帝虔心敬戒

& P( m2 y3 M4 ~ B

7.沐浴斋戒皇帝于紫禁城斋戒二日,天坛斋宫斋戒一日,斋戒期间不理刑名,不饮酒,不食荤等

6 d# s3 B7 s& H& e" {

8.百官陪斋陪祀百官提前三日在各自衙门斋戒

6 ]& v- z9 l. y3 j9 A% }$ B0 _

9.阅视祝板祀前二日,皇帝在太和殿审阅祝文,察看玉帛、香等祭品,然后由銮仪卫用龙亭将祝文和玉、帛、香等送天坛神库存放

" B; L2 e- Q. _7 y

10.驾出午门祀前一日巳时(上午十时) ,皇帝在大驾卤簿簇拥下出紫禁城前往天坛,百官在午门外跪送皇帝

& L3 N( O$ j/ d

11.御驾昭亨皇帝至天坛昭亨门下玉辇乘礼舆到皇穹宇,为皇天上帝及列祖列宗上香恭拜

! p" L3 b; O' T: c1 C9 r/ b6 U

12.瞻视坛位再由皇穹宇到圜丘瞻视坛位陈设

1 \4 }! i* T1 g* }4 E

13.察验牲只再到神库、神厨察验祭祀的供品和宰杀的牲只

% o4 O7 u6 G, _

14.御驾斋宫一切完毕,皇帝到达斋宫,百官在宫外迎驾

# \7 U7 f; i: t) L, B. M. F

15.三薰三浴斋戒时,皇帝用香液水沐浴,洁身净心,以示对上帝的尊崇

6 R5 k$ `# ~- j

16.百官陪斋第三天斋戒时,陪祀百官在天坛附近的庙宇、小店住下,或在天坛西门外至永安门内撘起帐蓬住守

! [3 e8 ~- m7 k0 |" S/ M

17.夜半明灯夜半子时,执事人员将祭祀灯光点燃

8 \, [" c) H; x0 D) }- {, R6 a

18.陈设祭品执事人员将神厨内供品送至坛上,迎神亭陈列于皇穹两侧,等待祭祀时刻来到

" K0 |0 Y- b0 ?: P9 v

19.呈报时辰日出前七刻(四点一刻) ,由钦天监太常寺堂官将时辰奏折放入斋宫时辰亭,再由总管太监取出呈达皇帝

7 w" X2 T9 F' W3 I9 V

20.皇帝出驾皇帝身着祭服,乘礼舆出斋宫,后改乘玉辇,在前由十大臣导引下,亲临祭坛

- e/ Z d# V0 n4 k5 `0 j

( ~% _& ^' \) D# |, \6 C; W! w( s

8 u# |7 P7 r' _2 K2 t, K5 r

第二部分斋宫鸣钟,典礼开始(21-43)

3 r3 B. ?* Q" f* e6 I

21.斋宫鸣钟皇帝出宫,斋宫即开始鸣钟,告诫陪祀官、执事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 H3 o( S* e8 |/ N

22.燔柴举火鸣钟同时,燎工点燃燔柴炉火

; W+ X N5 Y$ p C# `0 ]2 Q

23.敬送神版听到钟声后,礼部堂官将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神版恭请入迎神亭内,銮仪卫校尉将神亭抬送圜丘台

0 m" g' P+ k0 P7 i+ b

24.具服候驾皇帝到具服台幄次内等候神版奉安完毕,各项陈列就序,在金盆内盥手,以示洁净

1 S: C: K$ g# I

25.临坛行礼皇帝拜位幄次设于圜丘二层正南位置,皇帝在此静候大典开始

" `) J" u5 W$ D3 o! X+ _5 d' N

26.赞引迎神第一项仪程赞引官唱赞《燔柴迎帝神》乐奏﹝中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运兮,两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无容声,神皇出御兮,始判浊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此祷文赞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人,与圣经雷同)

# {) }# m$ K( S9 J

27.骍犊升燔燎工将一整只犊牛置于燔柴炉口

3 R1 ]! U. \$ `+ ]

28.瘗埋毛血敬献上帝的牺牲的毛血埋在瘗坎里

' N0 z" Q9 M4 `- R" E$ K: T

29.乐奏始平唱乐官高唱《乐奏始平之章-﹝元和之曲﹞》,由73人组成的中和韶乐乐队开始奏乐,钟鼓齐鸣,气势非凡

5 D. u& Z/ D7 v7 c

7 F: `$ P) Z$ e& |- U

& g0 i4 j9 I4 C6 Z4 N2 e3 _

根据《大明会典》,以下的祷文首次于嘉庆十七年献给上帝,同时宣布皇帝以前对上帝尊称为「昊天上帝」,改为「皇天上帝」。

9 Y3 j. l3 C) W5 w8 o( O

「帝辟阴阳兮造化张,神生七政兮,精华光,圆覆方载兮,兆物康,臣敢只报兮,拜荐帝曰皇。」(此祷文赞美上帝的创造大能,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造化一词与圣经中神造化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 w" s0 M9 ^5 |* N) q: F

36.阅读祝文献给上帝的酒陈放在供案后,乐舞停止,读祝官读祝文后,乐奏舞起,皇帝依次为列祖列宗敬酒

3 d3 G' q; R' S

30.上香行礼皇帝到上帝位前,一上描金龙沉柱香,三人上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祖列宗神位前行礼

# B# z W) p% b

31.敬献苍璧第二项仪程皇帝将圆型苍璧敬献给皇天上帝,这是祭天礼仪的重要标志

$ _ E& b. [/ t7 T6 E6 `

32.恭奠制帛之后依次将奉先制帛敬献给列祖列宗乐奏﹝休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帝垂听兮,义若亲,子职庸昧兮:无由申,册表荷鉴兮:泰号式尊,敬陈玉帛兮:燕贺洪仁。」 (此祷文说明上帝是父亲,皇帝以儿子的身份来尊崇祂,献礼给祂。)

1 f4 G) N' ~3 M# w# r( q

33.抬送犊牛乾隆七年前,銮仪卫校尉将犊牛从神库经临时搭起的走牲棚抬送到坛上,乾隆七年后免去抬送的程序

+ {. M' Y; U4 c1 ]2 g) _

34.进俎浇汤第三项仪程为进俎浇汤官手捧汤壶向俎牛身上浇灌热汤,一时淑气四溢,以飨上帝祖宗

: ^1 ~& ]* K' F) e; z

乐奏﹝豫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大筵弘开,欢声如雷,皇神赐享,臣衷涓埃。大鼎炮烹,肴馐馨裁。帝歆兮,兆民之福,臣感恩兮,何如幸哉。」(此祷文说明向上帝献上俎汤,并感谢上帝的恩德。)

m/ H- _+ w! {7 i$ D

35.敬酒初献第四项仪程司爵官将醴酒奉给皇帝,皇帝将酒举献于皇天上帝位前,武功舞起乐奏﹝寿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大高降恩鉴,微情何以承,臣愚端拜捧瑶觥,坚寿无极并。」(感恩颂德) 

, Q3 \1 |6 b+ T# S, y

乐奏﹝景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帝皇立命兮,肇三才,中分民物兮,惟天偏该,小臣请命,用光帝陪,庶永配于皇穹哉。」(此祷文再次说明上帝创造天、地、人,并在天之下放置人与物,并请求上帝光照,使皇帝能侍立在祂面前。这与圣经完全相符!)

4 r, W. w! W/ p; _7 Y; L' D4 ]1 ^

37.敬酒续献第五项仪程皇帝将第二爵醴酒献给上帝,然后依次献给祖先,文德舞起乐奏﹝太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群生总总兮,悉蒙始恩,人物尽囿兮,于帝仁,群生荷德兮,谁识所从来,于惟皇兮(惟有皇天上帝),亿兆物之祖真(是万物的真祖)。」 (此祷文说明上帝是万物的原始,并歌颂上帝的仁爱。)   

' H2 H8 F/ L2 a! n Y \% ~8 z1 N( v

38.敬酒终献第六项仪程

7 g4 W5 {) g1 N0 a

乐奏﹝永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宝宴弘,玉几凭,琼液升,乐舞翱,协气凝,民物礽,臣衷蹇蹇兮,报无能。」(此祷文表达对上帝的请宴,和谐喜乐的气氛沵漫,但皇帝的心担忧自己无法尽他的职责。)

1 R0 J9 \$ m! }/ U# d( W

39.撤馔归璧第七项仪程

3 Y$ i$ x" e0 B& C8 S) l% C# X

执事人员将馔盘内供品从坛上撤下,送至燔柴炉

) m0 S3 P. n; y2 @) t& c1 r( k' m8 v. z

乐奏﹝咸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

5 B4 I- q4 ]9 O4 Z

「太奏既成,微诚莫倾,皇德无京,陶此群生,巨细幪帲,刻小臣之感衷兮,罔罄愚情,实弘涵而容赐曲兮,纳生成。」

# p6 V1 W( a- T1 F% \3 ^

(此祷文向上帝表达奉献的诚意,并说明上帝是仁德的陶匠,造作群生,并赐人无限的仁爱、生命,与富足。)  

, V5 w9 |# I5 _+ [% L- ^

40.敬送帝神第八项仪程

; G9 A5 C0 G% D. n

执事人员将玉帛、祝文等撤下,送至燔柴炉

! x3 U8 r% b, }1 T# d( h+ r$ \

8 h Q/ d- S2 I2 h" c+ |+ M

乐奏﹝清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礼诋册荐兮,皇神垂享,万舞毕举兮,九成已行,帝赐洪庥兮,大我家庆,金鸣玉振兮,声镗镗,群僚环佩兮,响玎珰,神人交贺兮,赞帝皇,宝称泰号兮,曷有穷量,永固高厚兮,宰御久常,微臣顿首叩首兮,攸沐恩光。」(此祷文向上帝告明祭典各项程序已完成,并谦恭地颂赞上帝的权能与恩光。)

3 t d& B$ O: \4 z% ]4 A

41.焚烧祭品所有献给上帝及列祖列宗的供品分别送入燔柴炉及燎炉内焚烧,以示虔诚  

8 D1 x. L0 H3 V! O, X( \

42.燔柴望燎第九项仪程皇帝站在望燎位上行注视礼,执事人员将祝文、供品、和帛放入炉内焚烧,霎时烟火冲天,歆馨荡空。

+ l+ _7 g% |. G

0 m& n0 Z1 h$ t& d! m* H" j

乐奏﹝熙和之曲﹞─根据《大明会典》此时献上以下祷文:「瑶简拜书兮,泰号成,奉扬帝前兮,资离明,珍币嘉肴兮,与祝诚,均登巨焰兮,达玄清,九垓四表兮,莫不昂膛,庶类品汇兮(无论庶民贵胄),悉庆洪名(都欢庆上帝的洪名)。」(此祷文告明向上帝献上的丝绸与佳肴,借火焰将它们传达到上帝面前,地上万物皆欢庆上帝的大名。)

! L# j& ~7 i/ B7 C8 a

43.具服更衣皇帝在具服台内更换祭服乐奏﹝礼成﹞

6 I6 M% ]: ]3 B" H( b% \% d5 ?

第三部分礼成回宫(44-47)

! o+ g* w$ c v0 |. T& I$ A

44.圣驾回銮皇帝乘礼舆出昭亨门,然后换乘玉辇回宫乐奏﹝护和之曲﹞,送皇帝回宫

* f, b) j) X3 p8 o' i

45.午门迎驾大驾卤簿回到紫禁城,百官在午门外跪迎圣驾

; z7 ^* K; E. Q% G8 c

46.冬至庆宴庆祝祭天大典完成,皇帝在紫禁城内大宴百官及四夷朝使

; _* `2 M/ o/ ?" ] I; e3 O

47.诏告天下读诏官在天安门上朗读诏书,大赦天下 (天安门取意天上来的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清代的绘画,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天坛圜丘所展示祭天的仪程,包括布局和部分过程。

2 K, E- [+ a$ {. X- t7 k

 

% q- k0 D7 v k

 圜丘正中设迎神亭,二层两侧有古代帝王休憩或祀神用的帷帐 

C6 C, }3 p- h6 i* A

 

; x, j. D) c1 p) e$ W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英国的照片;

& u- |3 W4 }3 s8 d

 

+ r1 Z0 |: q/ |* A; Q7 z

可以看到正中的神亭主体已经搭好,两侧的神帐还在搭立柱。看了祭天布置刚刚开始不久

% b9 c( Q! B& m2 D

 

. p! [. Y1 G. I4 V0 ~8 W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 ?% ?& d! e$ b-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1:08: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美国的照片,张柏林拍摄

6 Z) e* w, I9 P+ ~

 

4 ~5 S: ? G3 b2 Q+ T% C4 m! {0 ?* z

正在搭建神亭的照片。神亭基本搭建完成,而两侧神帐还没有完成 

. p3 d; C: z0 ?/ W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0 H* Q" I2 D3 A6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1:09: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张来自英国的照片,远景观察圜丘,可以看到圜丘顶部神亭和工程已经准备就绪,

1 ?8 U( O& F; X8 p3 @3 z

 

* }6 Y% M- @8 t( n! a

神亭和幄次都已经搭建完成,可以祭天了

5 J/ ~1 \- ^$ i

 

. s6 s8 b+ |& M% t: s) ]

 

/ s$ I2 H8 G9 p: X" u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1909年祭天时的天坛圜丘坛

i; ]7 w6 d/ U) p: Y2 n8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1:01: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张照片展现了祭天的神亭神帐搭建的完整过程,比较珍贵

1 I2 K+ y) z: C' Q1 `1 K

 

6 P: J9 O4 @7 {0 T

两张来自英国的照片,时间一个写的是1908年另一个写的是1910年;怀疑不是特别准确。看祭天搭建

9 }' e$ c% d5 ~" s$ r

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不相信它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 t( c; B* }3 v* ?3 [( f% w

而张柏林的照片都是1909年拍摄的,因他的行程路线比较单一在北京的时间很短,所以注释时间比较

! o" v) P6 h" ?5 p

准可信度;可是1909年时间这么靠近民国了,为什么要祭天呢,而常规的祭天是比较神圣的场合,为

2 a, ^# ]( r0 q$ E7 J

什么会有多人拍摄呢?后来查到1909年居然是新皇帝溥仪的登基大典,大典前曾效仿历代清帝,也曾

! R M' Q! H! {$ ~

去天坛祭天;当时清廷内忧外患,怀疑需要外国势力的支持,所以在祭天布置时允许外国人参观,并

, G( P7 k( o% r

且清末对祭天的神圣也许也淡了些,可能还能见到更多的这个时期的照片。 

$ s% I' ~% ?5 E2 [( }; B) c

 

4 l. u' w! B' T' s: J9 `

 

+ N( i% {# H3 f9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7 11:14: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27 0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27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年年在天坛里组织表演祭天的部门真应该好好看看黑龙的文章,更应该学习下黑龙的钻研精神,不然就不会出现穿着寿衣祭天的情况了。
发表于 2012-1-27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4-8-29 16: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4-9-2 15: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24-10-4 2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发表于 2012-1-27 02:26
: D* u6 c- K; C& G8 p! r/ _来自美国的照片,张柏林拍摄
# [4 a; r- t- }8 u6 V& ^' J1 I, \7 f8 y ( p7 ]+ r. I0 g2 W  r" q/ M8 Y
正在搭建神亭的照片。神亭基本搭建完成,而两侧神帐还没有完成  ...

* f6 C( G: J1 |3 G+ A2 p张柏林的助手拍摄圜丘搭建神亭的照片是1909年5月下旬,施工的人有人还光着膀子,祭天是冬至,因此这张照片不是为祭天搭建神亭。
2 F) q  b5 T; X
发表于 2024-10-4 2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发表于 2012-1-27 02:42: K- T3 y- v# m* [2 h. i* U
三张照片展现了祭天的神亭神帐搭建的完整过程,比较珍贵: R$ Q: o7 g% E8 @6 Q; X7 N
 
) j9 ^6 u  b" F) u两张来自英国的照片,时间一个写的是1908 ...

( K  ?! b) ~- u- O7 n# E9 C   所谓2009年5月在天坛搭建神亭是为了溥仪的登基大典也是错误的。因为登基大典时间不对。1908年12月2日,溥仪的登基大典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举行。# ^7 N( G9 H2 D* g9 p! U; a( `
发表于 2024-10-5 1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圜丘除了每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外,还在孟夏(农历四月)举行常雩礼,向天神祈求雨泽。张柏林的这张1909年5月圜丘搭建神亭的照片,应当拍摄于行常雩礼之前。
4 `$ E. A( |  @0 C
: d( q$ x7 u! Y- {  s
搭建神亭(张柏林 1909年5月).jpg
发表于 2024-10-5 20: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供凳9 k( g" A3 O/ z! h8 P( b

$ T9 d. f+ E3 {' `, ~9 \" a5 y8 n
4 `' |' t3 t6 ~0 w$ C8 J4 m/ g+ t" p, {/ }& n
清朝圜丘坛上中间圆幄前石供凳上的陈设.jpg
发表于 2024-10-7 15: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皇帝去天坛圜丘,经常是一年两次,一次是冬至祭天,一次是孟夏常雩。关于圜丘常雩礼方面,天坛公园介绍的不够。具体行礼过程也基本没有介绍。
乾隆七年(1742),山东道监察御史徐以升奏请常雩设坛案,乾隆命令礼部制定常雩礼典,这项制度得以最终确立。乾隆九年(1744),恰逢旱情,乾隆亲至圜丘举行常雩礼,自此之后,常雩礼成为清代帝王沟通天神使甘霖降临的国家祀典。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常雩礼的实行使得清代在礼制建设方面达到极致。
据“清代皇帝祭祀天坛年表”统计,乾隆帝在位60年,以乾隆九年记录为始,后52年间圜丘常雩39次,大雩1次。嘉庆帝在位25年,圜丘常雩25次。道光帝在位30年,圜丘常雩28次,大雩1次。咸丰帝在位11年,圜丘常雩8次。同治帝在位13年,圜丘常雩3次。光绪帝在位34年,圜丘常雩17次。目前没有查到宣统皇帝圜丘常雩(派王爷恭代)的记载,张柏林的这张1905年5月圜丘常雩期间拍摄的照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 j  _' w# Z9 E4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9 05:42 , Processed in 1.18543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