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 {. K' |# O" d! f- i
宋溪 绘制 H185 参考资料:《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1921年)》
/ s! q. C0 C4 `! ~/ K) q
% x# [! y$ S6 \王溦 摄 1 B. |" @# ?0 O. V8 ~
缘起:香厂路位于天桥以西,先农坛以北。看到低矮的房屋、卖菜的小商贩、简陋的小理发店,仿佛以为来到了一个北方小县城。但民国时这条毫不起眼的小马路周边却是北京现代化的象征,在“新城”已不新鲜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北京“新市区”运动的首个实验区。
# o X0 J6 H6 M1 L! k寻迹 : Z( y5 F1 N6 O0 r
2011年6月
( u/ N1 s) f- U5 L香厂 - C1 D& W7 g. }; ^% p
北京的首个新城
- z1 ?; V# l6 R2 P# Q# i民国的香厂新市区西至虎坊路,东至留学路(原名牛血胡同),北至西珠市口,南抵先农坛北墙,东西约800米,南北约370米,占地约3公顷。
$ @ t9 c) X1 n8 _* m$ c如今寻找香厂路并不困难,这条路就在天桥以西,先农坛以北。一条不宽的马路让人看上去有一种穿越感——低矮的房屋、卖菜人的吆喝、小理发店的灯柱、烙烧饼人的汗水……各种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各种凌乱而又不得不继续下去的生活就在这条路上上演。
4 j- ~! X2 P, w! o8 |一位居住在这里的老者说,几十年了,香厂路都没有什么变化。他一个劲地向记者强调:“是不是有一种到小县城的感觉?但这就是北京的香厂路。”然而,这条在老者眼中已经有点落寞的香厂路,却在北京城的历史进程中,记载了一段有价值的章节——这里曾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新市区”运动。
1 J6 U8 A# m. r# \; L宣南文化作家李石说,香厂路是北京城市建设中有着独特历史价值的一个标本。他曾经访问过这里的不少老人。如今再度说起这些事情,他很感慨:“香厂路作为北京市政建设引进西方文明的桥头堡,应该为大家所熟悉。” 2 [' W7 K4 } h: ~& f" m- b
事实上,新市区改造最早定在厂甸而不是香厂。民国时的香厂不仅不香反而因为周围有不少皮毛、漂染作坊而臭气熏天让人作呕。宣南文化研究者孙兴亚说,厂甸是北京当时的传统文化娱乐中心,但那里动迁成本太高,而香厂附近正好有一块空地,“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拆迁成本比较低,开发成本比较低,所以就选择在了这里。”
5 m: @) a+ V ^/ _9 K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是一位远见卓识的城建学者。朱启钤希望通过打造香厂模范新城让首都面貌焕然一新,并认为这关系到国家建设要务。北京城的第一次现代化冲动因此拉开了帷幕。 . @6 S& Y. ?. s! b% i3 F
香厂设立北京最早的交警岗和出租车行 / e6 W0 l; E0 n$ c2 A8 P* ]) g4 i
香厂新城区启动后,当时在香厂路一带先后开辟纵横经纬十四条马路,将土地招商投标承租,建筑了很多西式楼房,并在万明路与香厂路交叉路口,设立北京最早的交通警察岗和电灯柱。万明路上“小小汽车行”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租行业领头羊,可以说是今天“出租汽车”的先驱;东方饭店由国人邱润初创办,与当时北京饭店、六国饭店的外国人投资管理相比,这无疑是个首创。
* |/ [/ R" V; a5 F只是如今很多当年的遗迹已不见了踪影。记者在香厂路一带行走,一位坐在大树下乘凉的老者成了香厂路的向导,他说自己在香厂路一带已经居住将近60年,“看见那个卖菜的地方了吗?那里曾经是一家私人医院,东方饭店的事情知道吧,现在还是东方饭店,但新世界游艺场现在没有了,现在应该是变电站所在的位置,香厂路小学那一带曾经是国民党军官的俱乐部,泰安里一带在日伪时期是一个高级妓院。” - Q0 y9 Y8 O3 w! x4 d, D& }% O
不见踪影的建筑已经成了回忆,老人更愿意说说香厂路的现在,他拉着记者到自家小平房中去,只有10平方米,里面很是阴暗,“儿子结婚了,只能出去租房子住。”老人急切改善条件的愿望写在脸上,然而他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北京的“新市区”,当年多少人以住在这里为荣。
3 u3 f% g6 P( }9 K$ p% q3 ~香厂的泰安里是当年居住于此的市民引以为荣的地方,这里是当年模仿上海里弄式样的建筑。宣南文化作家李石说,这是当年“海上花”在北京这个皇城盛开的地方,“海派文化走进北京,这个地方不能不提。”泰安里如今还在,就在仁寿路东、香厂路和仁民路之间。尽管它已经显露出很是落寞的样子,临街的地方被烧饼铺、小理发店、杂货店占据着。入口处还放置着一个大垃圾桶,环卫工人在倒腾着垃圾,拾荒者在翻捡着垃圾。盛夏之际,一股混杂的臭味扑鼻而来。垃圾桶上方,泰安里的牌子斑斑驳驳,上面记载——这里建造于1915年到1918年,是新市区运动时的建筑,仿造上海里弄式样建造,六栋二层楼房,一条小巷将其分为两边。 2 u4 f3 E% n8 f* k$ i1 K1 X
里面已经没多少人居住,记者敲了几家门也没人应答,只见墙体都已长出白色的霉点,墙体上的稻草张牙舞爪地露在外面。不过里面墙体很高,向上望去倒是觉得没那么压抑。 “小伙子,干什么呢?”一位住客终于开了门,这是一位居住在这里50多年的住客,就出生在这里。这位住客说:“现在文物部门要求我们腾退,不少人家都走了,我们也快要离开了。” ) T2 m1 M9 u F0 w; K
看得出她对这里很有感情,她拉着记者进了屋,感受一下上海里弄的感觉:“你看这墙体很厚吧。”到了里面更有到了上海的感觉,整座建筑用青砖砌成,上有法式孟莎顶,楼梯间通气的是德国式的大圆窗。“这就是上海的弄堂!”只见弄堂两侧共有六幢各有独立天井小院。六个楼门,两两相对通向弄堂。四边的楼梯还是当年的模样,青灰小砖砌成的地面凹凸不平。凌乱不堪的现状难掩百年时光透出的格调和气息,直射的光线从天井洒下来,炫目,沉静。
6 L) \4 l/ x' I: m这位住客说,曾经这里每个院子都有一个有上下水的独立卫生间。“那会儿小孩就爱瞎玩,没事就摆弄那个抽水马桶,哗啦哗啦的,也不知道节省水。” # ~- h& @- D2 ~5 C) R! A" Z7 G1 B1 c
据说,建成之初,这里曾是栖凤之所。赛珍珠就曾在东南角二楼住过小半年。
8 s5 @6 G9 r7 x8 m3 g老北京人在香厂学会打台球和保龄球
( U n2 Q2 ^% Q; q3 H泰安里只是当年新市区运动的一个缩影。新市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应该首推英国人设计的新世界商场。1917年新世界商场建成时轰动京城。当时北京只有北京饭店楼高七层,三层以上楼房还不多见。电梯也只有北京饭店有,新世界商场为普通市民提供了“尝鲜”的机会和场所。当时有人描绘香厂新市区:两旁商店林立,多为新式建筑,可谓北京最新式之商埠。香厂一带饭庄极多,其次是化妆品公司、绸缎店。 1 `" l. t& ?% I
新世界商场模仿上海大世界,是一个四层高的西式楼,有杂耍、曲艺、饮食品、露天电影、百货、文明新戏、哈哈镜,四楼上有吉士林番菜馆、咖啡馆、太芳照相馆,楼顶为花园。这样一座集娱乐、饮食及购物为一身的综合性商场,可以说是今天北京各大购物中心的鼻祖。开业后新世界商场还邀请欧洲知名魔术杂技演员来京表演柔术、催眠、幻术等技艺,门票照常不再加价。这些对于渴望新鲜事物的北京人来说,相当抓人眼球。第二年在离新世界商场不远处,现在友谊医院的位置上建起了城南游艺园。 9 D1 B, R2 M5 R3 G' c1 p5 m7 y
宣南文化作家李石介绍,城南游艺园建立起来后香厂路一带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城南游艺园开张后,京城人倾城来游。尤其是住在前门一带的人,来往近便,更以此为唯一的游憩胜地,有时一日数至。”李石查阅资料,遍访当地老人之后对城南游艺园有这样的描述——“逛城南游艺园,只要花钱买一张门票进入大门,就可以玩一天;看完日场,不愿出来,还可以接着看夜场。游艺园里有许多是新奇稀罕物,它不像东安市场偏重于商业,但它那包罗万象的娱乐项目和剧场,对当时的北京人来说,确实是大开眼界。”
3 C3 ^! V2 X- y) K; e; d李石举例说,北京人玩保龄球、台球就是从城南游艺园开始的,他访问过的一位老爷子曾回忆说:“当时最爱到园里打台球,特别爱打那地球,感觉特新鲜(注:其实就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保龄球)常常一直玩到胳膊酸胀疼痛玩不动为止。” 只不过随着1927年国民党政府南迁,市面顿时萧条。新世界商场因股东意见不合也随即停业,香厂新市区试验,也无形中停止,北京城建史上的一段辉煌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李石说,现在的香厂路小学分部就是当年的新世界旧址。城南游艺园也曾一度是屠宰厂所在地。时光变迁,如今徜徉在香厂老北京的“新城区”,一些临街的建筑上写着大大的“拆”字。如果说,香厂还留下了什么,今天天桥剧场前的广场和钟楼可以算一个,它们都是模仿当年香厂中央广场模样修建的。 本报记者 于建 赵喜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