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5 D7 z& u9 l! [
中国三大九龙壁 , n i% n1 ~ N. v( G
现存中国三大九龙壁:一个在山西大同,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琉璃照壁,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单面琉璃龙壁,为明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所建,建于公元1392至1396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个在北京北海五龙亭北,原为大圆镜智宝殿真谛门前琉璃照壁,是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双面琉璃龙壁,为清乾隆二十一年所建,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个在北京故宫,为紫禁城宁寿宫殿区皇极门前琉璃照壁,是最精美的一座单面琉璃龙壁,为清乾隆三十六年所建,建于公元1771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3 F5 l! H$ q+ q0 P7 f九龙壁中九条蟠龙各居神态,从主龙之右侧起: " [+ a& c; L. t0 G% N
第1龙:升腾之龙,挺胸缩颈,前爪左右,后肢踏浪,欲动先止 6 v& r2 @ _8 z! Z" A
第2龙:降沉之龙,前爪踏浪,后肢蹬云,龙尾前摆,蓄势待发
/ P- i, G% n3 T$ K B* k第3龙:升腾之龙,张牙舞爪,矫若惊龙,闪转腾挪,游龙跃渊
6 N8 Z3 s2 v: D- Q P第4龙:降沉之龙,嬉戏游玩,翻转云海,蛟龙得水,潜龙在渊
( ^$ |# c% ]: {9 U第5龙:正居之龙,龙身环曲,拨云撅水,威风凛然,飞龙在天 . @* u n x! {9 e4 F9 b! [
第6龙:降沉之龙,云起龙骧,前爪踏浪,龙尾前摆,潜龙欲跃
% O) k2 j1 h4 F: ~6 o5 u4 r6 D第7龙:升腾之龙,踏浪鳌游,龙举云兴,龙升水起,游龙前行 + w. v% U( T! l& j
第8龙:降沉之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飞龙天降
( E$ @( [% q+ Q6 U9 C5 P" Q第9龙:升腾之龙,弓身弩背,张驰适度,腾挪跳跃,龙翔云海 7 ]1 B0 `# F( X' U
北海九龙壁
2 m" s, A7 c5 E4 G' m" y* @6 m7 d0 F0 d北海九龙壁面阔25.52m,壁高5.96m,厚1.60m;头顶为庑殿式,戗脊不饰祥禽瑞兽,身体四面用424块七彩琉璃砖瓦镶嵌而成,脚下为青白石须弥座,为南北双面壁,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蚊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柯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庑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5 M5 ]& x' ^; R北海九龙壁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九龙壁顶呈庑殿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五条脊上就有30条龙。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东、西还各有一块烧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635条龙。
& P# E* l% E ~: h. G4 g北海九龙壁由三部分组成,下层为基座,也称须弥座,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块琉璃砖组成,雕有浮雕两层琉璃兽,一层是麒麟、狮子、鹿、马、羊、狗、兔等动物,另一层是小型行龙。兽、龙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为九龙壁的壁身主体,高3.72米,用426块琉璃构件分五层在南北两面分别拼砌而成两组九条飞龙。上部为斗拱装饰,琉璃瓦兽顶庑殿式。北海九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明月当空”的图案。九龙壁中央正对着代王府,主龙为正黄色,龙体端正姿态向上,龙头朝向左前方,龙身向上弯曲呈环状,龙尾甩向右侧。主龙左右相邻的两条龙为宝蓝色,呈对称状,龙体降沉姿态向下,龙头朝向主龙右侧,龙尾甩向内侧。主龙左右依次的两条龙为白色,呈相向状,龙体升腾姿态向上,龙头朝向主龙左侧,龙尾甩向主龙左侧。主龙左右再次的两条龙为紫色,呈相向状,龙体降沉姿态向下,龙头朝向主龙右侧,龙尾甩向外侧。最外边左右两条龙为黄绿色,呈对称状,龙体升腾姿态向上,龙头朝向内侧,龙尾甩向主龙右侧。九龙壁九龙张牙舞爪,气势磅礴,好似从天而降,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九龙之间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图案,映衬烘托九龙成为一个主体亦是个体,灵活多变,姿态优美动人。
# [6 @/ p9 i8 A0 y0 |北海九龙壁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黄色正龙居中,前爪分拨云雾,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蓝为降龙,白为升龙。左侧两龙背道而弛,右侧两龙龙首相向;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紫一黄,右端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二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左端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黄龙弓身弩背,张驰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划生动。
. P2 b8 m! F3 b+ u8 m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9龙,中央坐龙,两侧各4条行龙。两端戗脊异于其它庑殿顶,不饰走兽,以行龙直达檐角。檐下斗栱之间用九五4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为了不损坏龙的头面,分块极为讲究。只有悉心的设计,高超的技艺,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 z& E; e: E: p, O5 m& ?/ u/ n
孤壁独立当你游览北海九龙壁时,可曾注意到,它在那里孤壁独立,显得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早年这里不是这样子。据《清宫史》记载:嘉庆年间,“西天梵境之西,有琉璃墙(今九龙壁)如屏障,墙北为真谛门,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殿北及左右屋宇四十三楹,皆贮藏经版之所也。”可见,当时的九龙壁是一组建筑群前面的一座金壁辉煌的影壁。遗憾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九龙壁北面的建筑被侵略军放火烧光了。因为九龙壁通体都是非燃材料,才幸存了下来。
' Z# o w" s6 [北海的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56年。建后的九龙壁雄浑壮观,虽历经200多年风雨侵蚀,颜色依然十分鲜艳。《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北海九龙壁的龙是有灵性的,第九条龙曾经动了起来。 唐鲁孙在《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龙壁前佛光普照,空场上摆放着香案、香炉,香案前有一黄色的蒲团,一高僧端坐在蒲团之上,数百人在虔诚观看,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原来,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给九龙壁开光。当满天祥云缭绕、晚霞映红了半边天际时,奇迹出现了。有人把手帕丢到第九条龙的头部,就见此龙通了灵性,龙眼、龙须都动了起来,把手帕吸着不放,仿佛要从壁上腾飞到天空。 书中记载的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反映了中国人希望龙具有灵性,能够保佑大地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同时也说明北海的九龙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其实九龙壁的龙并不会动,但是它还真的能给人飞动的感觉。每当正午阳光掠过,光影纵横、龙腾海上,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栩如生。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功于琉璃砖。九龙壁运用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七彩琉璃砖,它颜色鲜艳,经久不退,加上光的反射作用,让观者觉得龙好像活了起来。 0 q3 W. Y" h$ x
北海九龙壁是用琉璃砖拼砌而成的,所谓琉璃,是一种以铅硝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的铅釉制品,在800℃—900℃的温度中即可烧成,和瓷器1200℃以上的温度相比,显系低温,因此一般都称它为低温铅釉。它的坯胎主要是用黏土(元代以后亦有用高岭土者)做成。它的主要着色剂是铜、铁、钴、锰、锡等几种金属粉末,在氧化气氛中成色。北魏时期,京都平城(今大同市)大兴土木,鲜卑人第一次采矿石烧五色琉璃用于其新建的宫殿上,作为屋顶的装饰艺术部件。事实上,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有低温铅釉制品,但到汉代才开始有琉璃之称,那时候琉璃的使用范围已经很广泛,在宝石、窗扉、器皿和墙壁间,琉璃被作为镶嵌物使用,但尚未使用到建筑物屋顶构件之上。 4 k$ ]6 ?, Z: H7 ]0 o$ a
山西是中国琉璃的主要产地,琉璃制作业或子袭父职,或师徒相传。元大都皇宫的琉璃,就是山西赵姓匠师承做;明清两代宫殿的琉璃,是赵姓后裔与太原苏姓匠师分别烧制;清初沈阳宫殿的琉璃,也是山西侯姓匠师烧作。乾隆时期是中国琉璃制作业空前隆盛的时期,所遗精美作品也特别多。这个时期,在砖砌影壁上镶嵌琉璃团龙,似乎是皇宫王府的新兴装饰。这种琉璃龙壁,有独龙、双龙、三龙、五龙、九龙不等,其中北海九龙壁,是中国现存最美,最精致的琉璃龙壁。
' s7 a* H; ~% l: J大同九龙壁 + z. N2 j7 P* x; [& f. ^% Z
大同九龙壁面阔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仅壁身的九龙壁主体,高度就有3.72米,座南朝北。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壁面由 426块特制烧造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整个壁身下部是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是蓝色的云雾和黄色流云。壁身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四爪琉璃飞龙(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五爪龙),9条飞龙气势磅礴,以飞腾之势跃然壁上,活灵活现。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是九龙的中心,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龙尾摆动,目光炯炯,鳞光闪烁。中心龙两侧的一对浅黄色龙,为飞行之龙,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神情潇洒,怡然自得。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飘逸,古朴大方。第三对龙为紫色,是对飞舞之龙,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呈黄绿色,神采飞扬,气宇轩昂。整个正面 9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体态雄健,色彩绚丽,栩栩如生。龙的间隙由云雾、流云、波涛、山石、山崖和水草图案相隔相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互相映照、烘托。壁身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弥须座的束腰部的75块琉璃砖上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层是小型行龙形象,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生动活泼,多彩多姿。整个九龙壁构图协调,比例适当,风格古朴、稳重、端庄。九龙壁前,修筑一处倒影池,中段有石桥让行人穿行。龙在水中倒影,把静态的龙变成动态的龙,可谓匠心独运。
( v7 K5 e x8 C5 k! O* u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阳和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关于九龙壁的来历是这样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后,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地为王,拱卫中央。 6 D' [ M6 R7 ~9 I% y; Y7 e
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从小被立为太子,但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吃猪尾巴拿牛头也换不出来。年近二十,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废其太子之位,封为代王,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楞怔代王”。 8 s c. v8 `! d! c
据说这位楞怔王到了六十岁,还经常穿窄衣,戴秃帽,在戏院子看戏,一高兴就到后台妆扮成打号号的小兵亲自登台,一有空就带几个护卫架鹰走犬,到小南街一带寻衅闹事,调戏良家妇女,活像一个地痞。
$ H. B6 t m( b, o+ f代王的妻子,是大将徐达之女,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竞把代王的两个漂亮侍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 t0 V( f$ ~; q/ K# p' Q! u
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继承王位。代王听到这消息后,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帝街”、“正殿街”、“东华门”、“大有仓”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宫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1 _! @* c* ^3 y: O; V- r一天,这位楞王爷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这位燕王对他的弟弟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捺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讲究讲究,并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召来,命他们烧造龙壁。王纪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故宫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 G+ R/ H S: N& f1 z1 q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端礼门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代王朱桂、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纪徐氏登上城楼凭栏观赏,果然高大雄伟,辉煌夺目。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条琉璃彩龙,或盘曲回绕,搏浪嬉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巨大的须弥座,上面中腰雕刻着狮、虎、象、鹿、狗、麒麟、飞马,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整个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2米。
) N/ [6 ]1 m' S7 h$ L8 I b/ D愣代王高兴得愣性大发,狂饮一番,大声叫好。一会儿,浓云密集,天空阴沉,下起雨来。代王命人秉灯点烛,不一会红烛高烧、宫灯齐亮,透过雨帘,彩壁上九龙浴水,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戏龙”一说。代王又叫了一声“好”,忽然空中电闪雷鸣,接连三声霹雷震耳。朱桂一惊,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见从天上下来一黑一黄两条飞龙,在壁前吐水如泉。原来,龙壁上的龙以假乱真,引来了天上的巨龙送来了甘霖。一会儿,彩虹当空,晚霞通红,雨水冰浴过的九龙壁,更加五彩斑斓,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龙壁有无伤痕。回来的人票报,龙壁之后的金泊仓三步之内被霹雷砸出两眼井,两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现在的金泊仓“两步两眼井”,也是九龙壁一景。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三步井两眼,一眼苦来一眼甜”的俗话。但龙壁前被炸雷轰了一个坑,里面集满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让人砌了一个水池。九条龙倒映在水中,风吹水动,像“游龙戏水”,成为九龙壁又一景。水池把两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据说,旧社会熬“鸦片烟”,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从千里以外来取水。这个水池叫“倒影池”,是九龙壁的第四景。
* Q# N6 d5 y# d9 H W2 H* f故宫九龙壁 * `) {+ Z7 A# F6 J& T+ D
故宫九龙壁面阔29.4m,壁高3.5m,厚0.45m;壁顶为庑殿式,戗脊不饰祥禽瑞兽,身体由270个琉璃块拼组而成,脚下为汉白玉须弥座,座南朝北。九龙壁的正面照壁饰有九条巨龙,各戏一颗宝珠;背景是山石、云气和海水。 , p2 \( ]+ l+ D
九龙壁上面的九龙,形体有正龙、升龙、降龙之分,每条龙都翻腾自如,神态各异。主龙为正黄色,龙体正居姿态,龙头端正向上,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向上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主龙左右相邻的两条龙为宝蓝色,呈对称状,龙体降沉姿态向下,龙头朝向主龙右侧,龙尾甩向内侧。主龙左右依次的两条龙为白色,呈相向状,龙体升腾姿态向上,龙头朝向主龙左侧,龙尾甩向主龙左侧。左侧两龙背道而弛;右侧两龙龙首相向,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主龙左右再次的两条龙为紫色,呈相向状,龙体降沉姿态向下,龙头朝向主龙右侧,龙尾甩向外侧。最外边左右两条龙为黄绿色,呈对称状,龙体升腾姿态向上,龙头朝向内侧,龙尾甩向主龙右侧。左端黄龙弓身弩背,张驰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划生动;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右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二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九龙壁九龙张牙舞爪,气势磅礴,好似从天而降,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九龙之间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图案,映衬烘托九龙成为一个主体亦是个体,灵活多变,姿态优美动人。
: F, A3 l8 }3 v1 J4 V九龙壁设计与装饰或明或暗地蕴藏着象征皇权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数。因为九是阳数的最高数,五是阳数的居中数,所以九五之数就成了皇权和天子之尊的代表。九龙壁的主体有九条龙,庑殿顶设有五条脊,当中正脊上也有九条游动的行龙;斗拱之间采用五九四十五块龙纹垫拱板;整个壁面用的塑块二百七十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 q' V# Z5 Z7 J5 x0 a$ {, |, I
为了突出龙的形象,工匠们采取浮雕技术塑造烧制,富有立体感;并采用亮丽的黄、蓝、白、紫等颜色;使得九龙壁的雕塑极其精致,色彩甚为华美。有关专家认为,故宫九龙壁之所以看起来活灵活现,是因为工匠们在配制色调的时候,采用了色彩补偿的原理,十分令人赞叹。
! _- U) x v$ L* Y9 V在故宫皇极门的南侧,有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九龙壁,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壁上的九条龙神姿各异,腾跃于祥云之中,鳞光闪烁,栩栩如生。如果您仔细查看,会发现从东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的一块琉璃瓦与众不同,原来它是后补上去的。 * r) B9 }* F( p; l8 B
这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8 D# w) \' |# B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9 I7 O7 i# V: q- }! o0 z9 M+ c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 r; n; z- X! G* b4 V+ T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他走到壁前,仔细欣赏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龙一条龙地观看。跟在人群后面的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头上冒着汗,腿有些发软。那乾隆来回看了三遍,真是从心里喜欢,连连称赞马德春的手艺高超,并重赏了他五百两银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马德春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要问马德春为什么提着心呀,那是因为他移花接木巧补了九龙壁。 . o. @# a/ S" L( Z% F1 I: z
原来为了补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马德春费尽了心机。他用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块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条龙,并在乾隆带着王公大臣前往观看的头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装上,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8 |0 G& G( O9 k4 O
而今你若有机会游览,来到九龙壁前,从东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有一块琉璃瓦就是当年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细地瞧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