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螃蟹》 1 P! s" F) C( Q6 \3 V8 N5 Z$ D
367年前的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据了北京城,随后下令将北京内城的原住居民驱赶至外城和城外,腾出的房屋分配给八旗军人及家属居住。八旗子弟可以按照人头份领到钱粮,小孩也可以领到半份钱粮,但是不得经商或是干手艺活,号为养兵。那时的旗人只有当官、当兵、当差这几条出路。 ; `* H1 z _, b) D6 o$ n% F
在不打仗的时候,衣食无忧的旗人不免也要寻欢作乐,提笼架鸟,放鹰走狗。时至今日,北京人爱好玩金鱼、喂鸽子、养蝈蝈、斗蛐蛐这些消闲活动,还是有些清代旗人遗风。
j0 R+ |, r& `' i到了乾隆年间,京城八旗子弟盛行一种以三弦、八角鼓伴奏的演唱形式,叫作“子弟书”,是用北京话夹杂着满洲话词汇,表现社会生活的曲艺节目。前几天我在护国寺书市买到一本《都市丛谈》,书里说所谓“子弟”者,是八旗子弟,他们演唱,不为挣钱,只为娱乐,有别于依靠表演谋生的艺人。
' q+ _- c4 w4 F4 q. @, R+ t当时京城涌现出许多知名唱家,知名写手,书坊也印行唱本售卖,还形成了“东城调”和“西城调”,各有流派,各领风骚,声势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大歌星。 8 B6 ]( W) S. l# m, N
有一段子弟书,叫作《拿螃蟹》,“拿”者,“捉”也,譬如“捉拿”,唱的是一对旗人小夫妻,从未吃过螃蟹,结果被螃蟹造了反,夫妻满屋子擒拿螃蟹的趣事。请看唱词片段:
4 y# \2 m5 D& x1 `7 C9 s8 A) k3 m1 b…… & R: `! K1 b( ~# @% N) F
几斤螃蟹买了拿到家, : h( {' E& h, Y9 E, y) L
进家中解开两个倒在盆内, c. e8 t* V: Z3 x
颠婆一见“哎呀”这是什么东西? & V& `- Q) ~6 s
戏谑阿哥说休问我,
. T* Q+ t. F0 j8 U0 |6 L9 z0 e我也希罕不认得它。 1 k% O; J3 b$ [$ [ `
他夫妻正在猜疑胡捣鬼,
0 x4 z" p- H" R- `那螃蟹噼里啪啦往外爬。
" d2 \# Q" ^/ Z* V( \3 s这佳人一见吆喝“你往那里跑”? 2 _1 [9 R6 |4 y/ l8 w
挽了一挽袖子急忙下把抓。
# \+ n* K: a( \ u, `6 Q反被那螃蟹夹住了手, 4 |2 ?3 R- C0 ~) B9 e5 z% R+ d
……
: ~8 j4 o) e0 n, ~. c' r那螃蟹往死里夹着把腿奓撒(乍撒), 3 \1 n9 |6 q1 n; C2 j2 _
阿哥一见“哎吆完了”往上跑,
* W1 F" \ p# k S+ Z# C到跟前害怕,急忙把腿儿拉。 # m9 a: N1 U! o
…… ; E* C" ~0 v0 q7 u5 i/ |5 ^( n
佳人这涕泪交流还未了, ; O# g/ s n# g+ j3 b! u; j
那螃蟹乱乱哄哄一齐围住了她。 . H6 f6 G" I. {5 x% ~
……
, t! _0 ^/ X7 A+ \% U这佳人把钿子摘下摔打了螃蟹去, 7 ]8 x# C! s# k' o9 T- }6 b
那阿哥拿起小刀把螃蟹扎。
) g! C6 S, a7 M% p3 r7 Q这佳人脱下布衫满地下捂,
@. y! l9 I$ ~6 N那阿哥拿着凉帽扣了又哈。(什么是“哈”,我也不知道)
% K0 T0 \( z! V# Z s$ U* @…… ! P$ h) U# V+ A& H
张罗了半晌刚刚都拿住,
3 w( C9 g1 P, V* `只使得他夫妻张口大喘跳了个乏。
' C% p' ]; R: V: @……
4 ~+ |$ \7 x) v后面说小两口好不容易把造反的螃蟹全都捉拿归案,上锅蒸熟了一看又傻眼了,因为拿筷子夹也夹不住,下嘴咬又咬不成,无奈之下媳妇回了娘家搬取救兵,请来吃过螃蟹的娘家妹子作为指导,这才顺利地将螃蟹吃掉。不料吃这一次小两口上了瘾,一齐嚷嚷着还要再去买来螃蟹接着吃。
" Q4 }' I, b$ Z4 P& b老北京人不善于吃螃蟹确在情理之中,被编成段子更是妙趣横生,可惜当年我只抄录了这些片段。时下秋风起兮,螃蟹肥矣,心动不如行动,不如我们也去擒拿螃蟹,聚而餐之,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