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倒挂楣子

[原创] 魂牵梦绕珠市口(风流云散旧时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匿名  发表于 2007-10-23 16:36:00
哪位还记得珠市口路口东北角的警察楼子?很有特点,好像在一根电线杆子上,悬在离地两三米高的半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0-2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还记得珠市口路口的警察楼子?东北角的,记得好像是在一根电线杆子上,悬在离地两三米的半空。
发表于 2007-10-26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姥姥领着我偶尔去过两次珠市口的戏装店买珠花儿,那些水钻闪烁着,真好看!后来还去久春店里买过燕尾儿。现在那些戏装店都拆走了......
发表于 2007-11-19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市口只剩下教堂了,什么都没了。

永安茶庄、在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清华池西边是个包子铺(后来改pizza了),东边是个小商店,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丰泽园旁边是大柳树井幼儿园(原105车站),依稀记得是个不错的四合院,如今也没有了。

还有就是留学路北口,有一家商店(是家副食店),还有两个卖五金的店面,在那买过鞭炮。

发表于 2007-11-30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晶子在2007-1-17 14:34:54的发言:
跟楼主住得不远哦,我在珠市口北面的排子胡同住了五年。现在都不敢回想了,物非人非。

我住在大宏巷离你很近,你住排子胡同几号?

发表于 2007-12-14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还记得珠市口西南角的老布店,木地板、各式花布,因为拆的太早,只在脑海中影影绰绰的有些记忆。
发表于 2007-12-20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可笑的是,南城拆了一溜够,老的历史见证都逐渐的不复存在了,而为了让大家记得,这里还是比较古老的,所以要特意新立个什么纪念柱或纪念碑,有点儿刻舟求剑的意味儿。
发表于 2007-12-25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那个警察楼子,小时候老在那儿附近玩,特想上去看看,就是不敢。
发表于 2008-1-3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发

  大约在1946年,姥姥带着在冰窖胡同朋友家住过一段时间.回忆起善良的满奶奶和满大妈,美丽的小仙姐姐和顽皮的小仓哥们儿,还有六十年前的大帅哥儿__大师级的无线电技师赵二伯(我在<城南记忆>中有一节文字是记述他的),尤其是我童年时代的小"导游"赵某某,我真是想他们啊!

  看过你的文章我很感动,谢谢你,你使我看到了年轻人的心.

                    前门晚霞 2008-01-03

发表于 2008-1-6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念珠市口的老人儿

 

    大约1945年,姥姥带着我在冰窖胡同朋友家住过一段时间。回忆起当年的老人儿,例如,善良的满奶奶和满大妈,美丽的小仙姐姐,顽皮的小仓哥们儿,还有六十年前的大帅哥儿大师级的无线电技师赵二伯(我在《城南记忆》中有一节文字记述了他),尤其是童年的小“导游”赵哥们儿,等等,我好想他们啊!

发表于 2008-3-21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听说过,原来北京规划是想重建北京新城,而不是现在的拆了建,建了拆,好像是这种意见没被采纳,才有的现在。

其实每个地方都一样,总有一天,会有好多人站在新起的文明建筑之上怀念被人毁了的遗迹。

发表于 2008-4-28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进国子监穿行,又一片胡同拆迁了。

胡同的现状的确无奈。一方面是破败的院落拥挤的住户,另一方面是需要保护的文化背景与内涵。

困惑的是,一味的拆迁去建造新式建筑,那么北京的标志又在哪里?

发表于 2008-9-6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08-9-10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历史、积淀都没有钱重要!上上下下都在为钱调动一切力量。

现在的北京已经被毁为缺文化、少积淀的城市了!

[em12][em16]
发表于 2008-11-9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结挥之不去.无论岁月沧桑,都将保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发表于 2008-11-9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北京淘金的外来人口太多,手腕儿太高。

2 m! c/ X" B* @9 ?, c# G Q

没辙。

E3 c* O* O+ a, R

 

% ^& K/ G6 ]2 C$ k$ l: D

小时候去我姥姥家大都是坐105,新街口、菜市口、珠市口拐仨弯儿就到了。

发表于 2008-12-16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桥湾儿一带的繁华记忆犹新,文具店、卖丝带发卡的地摊、小肖烧鸡、糖炒栗子……
发表于 2009-3-13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街坊胜似街坊。
发表于 2009-3-15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珠市口早已物事人非,在也找不到我们记忆当中的那部分。
发表于 2009-3-15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时代的变迁,才有美好回忆的空间。
发表于 2009-5-24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写的很好,过去的邻里亲情确实很让人想念
发表于 2009-5-24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3-13 16:50:00的发言:
+ f6 z+ O1 j C5 }3 E " Z" [% q7 J0 j  不是街坊胜似街坊。 F0 Y1 `4 a4 A. h+ G . s1 ?' c+ I P% }( C# J2 t9 w

发表于 2009-7-21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珠市口十字路口的那个警察楼子,我至今还印象深刻,在那附近还有个卖北冰洋冰棍的门市部(好像也是批发部)。西湖营胡同口的那个副食店,马路对面的缝纫机商店,西珠市口的电影院和对面的清华池,,,,都不在了。

5 b" l( K. Y9 A2 R. D

今年回国,特意去那里转了转,连以前住的前营胡同也不在了。

发表于 2009-9-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虎坊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08:57 , Processed in 1.19021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