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aohq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28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地坛史略》,孔夫子上有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9-28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坛门及两侧外坛墙现状。

发表于 2011-9-28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天坛皇穹宇北侧墙上的铭文砖。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uma在2011-9-28 15:05:00的发言:
出自《地坛史略》,孔夫子上有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c; n5 ]3 F

 

! v; Q* S& f$ {. l% C2 {

 

2 j5 P* b4 G6 F* ?) ~( N3 I

 

0 }$ x7 H- z. w) a' } V- p

我注意到嘉靖捌年制铭砖系“地坛西外坛门西面明间北垛上图位置发现”的。

: k- E( V" i5 I( B0 F" M, A" U

 

& @1 ~ J) h& G$ `' ^6 }) Y

谢谢kuma的祥细介绍和相关地点明晰的示意图!

4 V; y3 ]+ r5 k2 A; H

 

" A$ g7 D0 ]) M# p+ E4 S) p" t

辛苦了!!!

, f, R/ O2 e. ?7 b5 I: X

 

# Z- Q: }3 Z6 s, j

 

. F2 l+ b; S2 a# ^$ @

 

% A2 C5 |, Z. z

预祝您假日快乐!

发表于 2011-9-28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坛墙上还没有找到有“款”的砖。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uma在2011-9-28 15:24:00的发言:
+ E$ f" O! q- `7 ?2 G

这是天坛皇穹宇北侧墙上的铭文砖。

: q* p) j0 ~% p8 ?( f# n; S' @

 

, s O" B; }3 T

 

* z8 y) G* Q5 S, J& b' l" t

[转帖]:   《明史·志第二十三·礼一》

! m" k1 B+ e; `6 k" }/ }

 

) r$ _# r7 x6 _4 h* r% Q, `+ E

○坛壝之制

) o! p, J. ~* p0 z% _, m7 Y

明初明初,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圜丘坛二成。上成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北八尺一寸。下成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成,陛皆九级,正南广一丈二尺五寸,东、西、北杀五寸五分。甃证砖阑盾,皆以琉璃为之。壝去坛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四面灵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门制同。天下神祇坛东门外。神库五楹,在外垣北,南向。厨房五楹祇,在外坛东北,西向。库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池一,又在外库房之北。执事斋舍,在坛外垣之东南。坊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广七尺,开上南出户。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南一丈,东、西、北八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丈二尺,东、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垣四面各六十四丈,余制同。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外壬地。

) }" _. g1 E- @* t" h, a* L

洪武洪武四年,改筑圜丘。上成广四丈五尺,高五尺二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五寸,高四尺九寸。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东、西各十一丈七尺。方丘,上成广三丈九尺四寸,高三尺九寸。下成每面广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通径七丈四寸。坛至内壝墙,四面皆八丈九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四面各八丈二尺。

4 j, d2 l# Y; x

十年十年,改定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十二楹。中石台设上帝、皇地祇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殿庑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厨库在殿东北,宰牲亭井在厨东北,皆以步廊通殿两庑,后缭以围墙。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道,右王道。道两旁稍低,为从官之地。斋宫在外垣内西南,东向。其后殿瓦易青琉璃。二十一年增修坛壝,坛后树松柏,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成祖迁都北京,如其制。

5 n: o, L7 }3 @+ X; F7 w& A0 R/ O" J5 e7 c

嘉靖嘉靖九年,复改分祀。建圜丘坛于正阳门外五里许,大祀殿之南,方泽坛于安定门外之东。圜丘二成,坛面及栏俱青琉璃,边角用白玉石,高广尺寸皆遵祖制,而神路转远。内门四。南门外燎炉毛血池,西南望燎台。外门亦四。南门外左具服台,东门外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泰神殿。正殿以藏上帝、太祖之主,配殿以藏从祀诸神之王。外建四天门:东曰泰元,南曰昭亭,西曰广利。又西銮驾库,又西牺牲所,其北神乐观。北曰成贞。北门外西北为斋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旧天地坛,即大祀殿也。十七年撤之,又改泰神殿曰皇穹宇。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

9 D' K a0 L6 N6 \* z8 e- J/ B3 @

......(略)

1 k" V" ]6 w" N

 

$ c N6 s, G' i6 _! U- f6 O; {

 

+ H4 A! ~, |+ Z& E9 r" c+ a

Op6sAx1c.jpg
VMXDtbmd.jpg

7 c$ ]- w+ h6 s! K

 

4 Z3 J3 g- W, q8 I

 

1 o$ A; N& K3 y7 x. S8 N" Y$ L0 B

 

: [5 e: q$ L! _! R+ ]% i9 C d

先谈谈kuma先生所发2张图的这道墙。

3 x/ t4 ]' A" K

 

" u$ k! s' w. b7 G' C/ M

这是成贞门向东西两侧方向的延墙,作用是将南北两座坛隔开,应称内坛的隔墙(非坛墙),俗称子墙。

9 i4 r7 K. N8 e' z, c+ W

 

. c5 q: [4 D$ l) R/ j

 

! a3 R8 E; P% A1 |* j! }/ ~

OYrpjihV.jpg

) f5 t( S1 L& X9 D

 

7 z; E1 I. X0 b4 t3 O

本贴的原意是只讨论“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关于这段“子墙”再讨论会偏离原题。

0 [0 ^9 y% a& y* }. ]( c

 

$ d/ R$ f, P2 v, _& D. ?

kuma先生见谅。嘿嘿!

% I) o% u1 i: G0 g" P- T

 

3 |! x- @8 m% [

 

2 e; A- K3 q8 v, w3 r; s3 r7 b

 

9 _) I7 F+ r, v b* {

 

$ i' K4 P9 p7 D3 k( c

这里仅就kuma先生所发2图的这道墙,谈谈我的看法。

; g7 h" V$ s s4 F) ~# L

 

4 a6 q4 I* |5 `

读明史可知,这段子墙成于“嘉靖九年,复改分祀”之时。

" e7 y6 j9 o& x7 f9 X0 v

 

3 R7 H7 ?8 ]3 ]+ A

读明史可知,这段子墙是否为土墙并未作说明。

7 L0 ~1 G2 A( k# A! R! j7 j

 

& Y/ N# m. p' c3 _. l3 _) a* O

A).图(未标题-2)我感觉是成贞门东延墙偏东处在墙上开的随墙方门。

& M0 \% m9 R4 r& S! O' I+ a

 

1 K% m0 P5 l' k8 s

     这个随墙方门在明.清文献里无记录。

$ _+ ^8 C+ \% G! e1 G6 e. y

 

C% D3 N! b! n- L. o; A

B).我不清楚图(未标题-1)里的铭文砖是在这段子墙的何处所见;

; b' R' K4 W& K5 O" y( [6 g: `! X* m

      我也不清楚图(未标题-1)里的铭文砖是否在这段子墙大量存在着。

) q; e4 D6 o: p3 ]6 T3 L. }1 E

 

9 Z: V r/ p* A/ h

我简单以为,若图(未标题-1)里的铭文砖只是在这处“墙上开的随墙方门”门垛处零星存在,不排除后世好事者为之。

. }5 Z8 D0 N: P

 

( Q( D$ q+ j1 E' e8 s$ l, N

关于“这是天坛皇穹宇北侧墙上的铭文砖。”

6 f" q9 ?- z3 V9 L d7 S

 

9 w$ Q; m* q) M' Q/ ^$ P2 ?/ a4 ^

各位先生如有兴致,可单开一帖,仔细讨论。

- O: r" N! y1 [; C9 s

 

' ~9 y; R- j) k& p

 

+ q9 N. C# l6 q/ {' E

 

- g6 O1 q. S. ^ u

感谢kuma先生提供的天坛皇穹宇北侧墙上的铭文砖线索和2张好图片!

, Z3 @* h. D* M& W" L2 O1 W

 

% v' U b8 i$ Z) _

 

2 n y2 x% g9 X% j0 u7 v; n! i2 V

 

# S) ?# c# y- G8 }" Y

 

3 t4 Q1 D' y+ \. U3 D3 h3 C

 

% Q' {; \1 H" k4 q5 I. D1 W9 |


 

+ k. d! G6 g- F5 @0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9 6:45:2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先农坛是否在坛墙处有带铭文的明代城砖,

+ O+ N" ~7 K1 o& i S/ \: \3 s

 

' F; ^: Q( Y0 Z; D

烦请各位一并到先农坛那里找找看。

8 w( R; j! `$ e0 E/ e- e

 

# n0 r" _, Q: P

 

9 z9 l& U+ q+ o$ ~- a+ I9 Y

这是网上搜来的:2007北京-先农坛老墙(北围墙)

3 h# r% i: J, W+ D' f

 

( a) g: k8 g+ N {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今先农坛内坛北坛墙(东段)处,或可看到明代土墙的遗迹。

- e9 j) t( x h) }, \# P

 

% m9 _% m% }( w: d3 q( x

数年前网友“老牛”曾写过游记《先农坛古建....游记》,

2 q w% p3 Z# m- ^

 

2 l- L! O3 @& K2 A) m2 `' A4 T

网友“老牛”在本网站发的游记里上传过先农坛内坛北坛墙(东段)处明代土墙的遗迹的图片。

# c9 F3 ~8 P* V- }

 

5 h# f |& h0 @& J/ N$ }' c

 

7 z! A" q! J# w7 h: T; M z1 Q; k

 

. m' e' c' n3 o a

 

# j3 s9 d+ X% |* D

我已查到网友“老牛”在本网站发的原帖了。

7 J: s, l- H# o/ M

 

& G1 J1 a k5 p# T/ _- l

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转帖]先农坛非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部分速游记   

6 u1 s9 O# p: [8 S. U' ~" m8 x

 

! ?/ _2 L- J( ?0 W

作者:老牛   2005-03-21.

% S* V7 w2 Z1 w% c

 

8 r7 K4 c g& v$ ^& h

 

* W) L6 K$ Q ?! @9 @: r6 Y

 

! n; o+ Z' R2 ]8 T

(节选)

4 G8 y' x3 x/ o+ z' [

 

* l, y; C, r1 i' |( F

 

0 Q4 Q( | C9 ~- c5 z' p% k4 t

3楼帖:

) @5 k1 {- y# y0 }9 @1 u

先农坛内坛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21 12:41:00 [只看该作者]

; v6 l' f7 E9 }! @( S6 D

; s6 X) R2 t5 r U9 w. X! ]6 I& g

] V+ V6 ^6 h& `* N! B8 [+ b# m: p3 q- T ]( X- i. A- {: T1 s
! |; Q& _1 p( ?! `
先农坛内坛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 北天门作为古建馆的门脸,曾得到过很好的修缮,是四座门中最完好的一座,也是我们这次参观的起点。 从北天门内向西,可以看到的内坛坛墙的北边成了一条小胡同(南纬路南巷)的后墙,南边则可分为几个段落:最东段是学校的学生自行车停车场,墙砖虽然有些残旧,但基本仍然存在,因为这里前几年还有一些房子,近一段时间才被拆除,露出了坛墙的墙砖;向西隔着学校的一道栅栏门,挨着学校内的操场和一些教室,墙砖已无,露出夯土层,为保障安全,校方在土墙南侧与之平行地修了一堵墙,将土墙拦在其中,我们无法接近。 图注:夹墙中的北坛墙 图注:北坛墙,远处为北天门 图注:坛墙上会生长杨树吗?

4 k) J+ e- i- I. R

 

; r1 O1 O, M$ K9 [

 

' a% l" ^9 c3 z# J: n0 K ]

 

6 J* T0 F3 Z3 y( N) N% c

4楼帖:

# A P t7 i; w3 [: K

此乃何处?在做什么?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21 12:41:00 [只看该作者]

) x- Y) q% \1 I7 _' ~% q" M( q

' A+ i4 U: j# X/ R2 v, ^

, H$ D% V* z3 s$ v5 _8 C; t" M/ O9 M, J" g2 |) \# X! n5 M1 a8 Q* l* H6 C1 d6 N5 p2 ]2 U7 Y
. o0 @5 Y% |8 D0 G' {3 x8 T+ L' C9 Y
6 V7 J3 o5 v: `+ n2 X

操场西侧是内坛的部分西坛墙,墙砖已无,仅裸露着黄色的夯土层,墙上的木质檐已大部分缺失,可直接拍摄。 操场南侧,与操场一墙之隔的是古建馆的一个院落,里面的一个建筑(神厨中的“宰牲亭”有着据说在全国独一份儿的重檐悬山顶,而且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从古建馆内部参观时通向它的唯一的院门被锁住了,买了票看不到,我们登上教学楼的四层,从教室里向下拍摄,倒看得一清二楚。角度实在是不错,只可惜空气质量糟糕了些,看上去雾蒙蒙的。

, k/ f) G* E! t1 y- z

重檐悬山顶 图注:仅裸露着黄色夯土层的西坛墙北段

& t$ F! |) G; m7 q% c% }! _# ~$ a

 

. X) i: z# g+ z8 y% v. e

 

, e* M, t+ D! d% ~& \% K

 

' q* Z1 w! ?, G" @

 

: Q* n7 n/ c/ W+ K; g

 

4 P1 {* P5 G: o t+ e! S

很遗憾,时间太久,原帖里的图片已无法显现了。

G+ `. u6 E1 K2 G- z

 

/ h1 K+ ^3 Z9 `9 M

 

9 l& Y3 d# F- m, L

 

' s( h H) \+ |. [' }2 k% W. b" C2 T

由于喜欢,“重檐悬山顶”的宰牲亭一张,我看帖的当时记录在案:

: W& a$ r& E! G! t* ?

 

b0lGWxcS.jpg
( Y V& H8 |, G7 I: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7 2:42:4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18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发表于 2012-4-10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

, P" r k: Z. h

哈哈,等您下次得空来京,一定好好玩玩。

$ }1 y0 ^- t" d

别看天坛建筑不多,但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地方,还真不少。月坛离我家不远,小时候里面还有健身乐园,我经常去那儿投篮,但对于“坛”的关注,则是后来的事儿了,前些日子还刚去了一次,真是不剩啥东西了。那中央电视台发射塔有人说要迁,但这么久了也没信儿。日坛西北角有一“日坛博物馆”,规模不大,我前些日子去的时候已经过了5点了,关门了,没能看到展览。现在那里面也是会馆、酒家云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弘德皇帝 先生的回帖!

5 f& M4 H+ ?5 k' O

读您的回帖,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6 a* \) S0 H4 m

 

( Z- S9 |! T# U# D9 Z$ u

关于“泰元二门之门额,我未曾得见,不知其文字情况,看见过您从泰元门东侧拍的泰元门照片,惜门额处被树所挡,未能看清。不知此二门门额情况如何。”

4 g) f3 k! Y) a( _7 T

 

) o. L6 X+ a- q9 s, g

当年我在清晨从泰元门东侧拍的泰元门照片,路南院里出来数名值更人,为避免罗嗦的盘问,我匆匆离去,未关注到是否有泰元门之门额。

; o8 @; q5 p0 V: D. I! `7 y

 

; Q/ z% h( y$ b' _7 v

我在广利门的东侧拍过广利门。

7 ]6 Y8 r$ f5 V" [" C4 L4 w

广利门的西侧(门额一侧)位于学校内,无法进入。

6 ^9 J0 O! t* l# s

图(广利门-1)里,左下角广利门南垣可见一过木,

9 c/ s0 @: o' A. S+ N! y

会是您提到的“ 广利门南垣上,旧时有一穿墙门”吗?

* S# S6 g1 z! O2 D1 p, V2 H; Q+ U

 

& V4 k- H3 @2 u% B( a

gF8Qakz9.jpg
gHYuCrVR.jpg

4 P$ o$ _% s2 {! _) ^) u

 

/ k& O F- r( I- W4 U3 h

 

' U4 n# P6 H& m0 F1 x2 V. d; u! k

我在吉林生活,得空再去京城各坛转转。嘿嘿!

2 L5 |" n+ q/ R' [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0 2:23:2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10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9/29 12:10:00的发言:
. H- ]. U1 P4 {9 e$ T
QUOTE:
铭文砖是大量存在,那个方门是公园后开的。
9 B. D3 L7 p5 v; G$ g

 

' q m) z* X* h& @) m

480年的古墙。弥足珍贵!!!

! Q% w7 h# f9 v7 ~

 

' ]4 \& q" b2 z/ m- E$ Z7 \

我得机会去北京时拍几张照片留念。呵呵!

! O* N Y( a8 E9 {( p6 s) ^5 O" l* Q

从您这个帖子学到了很多东西,感激不尽!对您的严谨态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表示钦佩!还望您多多赐教!

( V1 Y2 F; I2 d) G

说到天坛,想谈以下几点:(跟本文主题关系不太大)

, M! g3 e2 `9 ?5 O! Q

 

0 V* X+ _( V4 j, O, W/ \8 J* J

1.您所说的“子墙”上的铭文砖,确是大量存在,且墙北、南侧,成贞门东、西均可大量看到。

- X+ N4 ~8 S8 I. K3 V: S+ i

并:成贞门两侧近处砖墙,多见嘉靖十七年之铭文。缘于嘉靖十七年,世宗改泰神殿为皇穹宇,向北拓地十丈,故墙中段北移,成贞门于今之址重建。

1 G/ ^! A6 Q9 V/ n9 r

2.“子墙”最东侧与天坛内东坛墙交界处(也就是那一座方门)是后开的。

4 ^3 e! I" T* v/ K) O! B

3.成贞门西三座门倒是清代旧物,是清帝出斋宫东门到圜丘坛的必经之门,门坐北朝南,现六座门扉早已全无。

- d+ T" g w' e

4.关于广利门。清代,皇帝祭圜丘前一天,诣皇穹宇上香。礼毕出广利门转至斋宫。广利门西稍南为旧牺牲所;广利门南垣上,旧时有一穿墙门,门内有一砖影壁,该穿墙门为祭祀牺牲所经之门,上世纪50年代,穿墙门被堵死,影壁被拆除。而广利门早在国民党时期就被封闭。

3 D) r: N8 V; h! E; X

 

* z y3 l5 n% W1 O

关于您说的外坛墙的问题,确实很值得研究,天坛、地坛、先农坛现存的外坛墙,还需要再仔细去观察!!3月30日我刚沿着祈谷坛门外侧向南观察了一番,没看见铭文;昨日刚去完先农坛,惜只顾看古建博物馆搞的“亲耕仪式”,并没有对东侧外墙和北侧内墙做观察。

% {8 T/ g2 H7 Q v- _% K: D

 

& ?8 o' _' v) P1 r1 z+ U; X

另有二疑问:

& @$ Q U- b. k2 v; E% r9 c9 I1 H

1.为何昭亨门门额为清汉两种文字,而成贞门仅有汉文;广利、泰元二门之门额,我未曾得见,不知其文字情况,看见过您从泰元门东侧拍的泰元门照片,惜门额处被树所挡,未能看清。不知此二门门额情况如何。

/ j& G" ]* v* h: [# d5 l3 b

2.成贞门西,“子墙”上有一月亮门,南墙一侧门的上方有一门额痕迹,但上方现已看不出任何文字痕迹。不知此门有何来历

6 Z5 k. c+ l7 i. n$ d* a0 ~7 ^

 

- ]/ Y6 b' @) ]5 I* T: T0 q

 

! n z; g+ e9 |' ]* u& p3 i7 I( M1 E0 i

 

- \1 M' A: e1 l+ i% V) D: p5 o6 F

 

4 T: ~6 }7 J$ t* f# ?1 I2 @1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0 0:12:1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5-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拍了几张先农坛外坛东墙外侧的墙砖

外坛东天门的两侧墙砖确实有铭文,但多为带乾隆年号款的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讨论]:关于地坛,日坛,月坛三座坛的礼神街街墙和坛墙的规制差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4 19:19 , Processed in 1.17348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