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胡同的故事 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东侧,有好几条胡同的名字,带着北京口语的儿话音。像什么帽儿胡同、雨儿胡同、井儿胡同、菊儿胡同等。还甭说,这些胡同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亲切、舒坦,北京味儿特地道。今天就说说帽儿胡同的故事。
; T% X8 N J) J 帽儿胡同旧迹多、名人多、故事多,咱们按门牌拣几个说吧。
( [5 \: {" \0 C7 {$ F8 O5 T, U 帽儿胡同5号、6号、7号(今7号、9号、11号、13号、15号)原来是两个宅第连成的一组建筑群,东、西两个宅子各有一个花园。东园就是可园。可园是大清朝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是个仿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的大四合院。 # s0 P. L q8 E: V
全园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前园疏朗,后园幽曲。入可园南门,只见翠竹掩映的假山、曲曲弯弯的小径,山洞横石上刻着“通幽”二字。“曲径通幽处”,过山洞,豁然开朗,满园花草。透石、日晷、剑石点缀松槐浓荫之间。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名“可园”。
2 R% v8 I6 a! n/ K6 Y( u 冯国璋当民国代总统时,从文家买下了这两处宅子。1918年冯国璋下台后,就困居在帽儿胡同。1919年12月28日,因伤寒不治,冯国璋在帽儿胡同去世。经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批准,为冯国璋举行了国葬典礼,全国下半旗哀悼三天,在北京公祭一个月。后移灵至故乡河北河间安葬。
: {2 ]! i9 J& f) G b/ [; p( q 冯国璋死后,他的家人将宅子的一部分(今帽儿胡同13号)出租给朱家溍的父亲朱文钧。1922—1929年,朱家溍在这里度过了他童年和少年时光。 , d4 j1 l/ R5 p5 r& [! }* c
朱家溍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世孙,当代著名学者、考古专家、清史专家、戏曲研究专家。其父朱文钧早年留学英伦,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而他本人,则被喻为“文物界的国宝”,在文物收藏与鉴定方面的造诣堪与张伯驹比肩。 $ N$ Z. c( y0 O
说到朱家溍,有必要介绍一个小故事。 / S% u" G% _; V& E- c+ F9 `6 h
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的时候,把紫禁城太和殿那把雕龙髹金的宝座,给换成了一把中西结合的高靠背大椅子,好适应他的小短腿。1947年故宫博物院接受古物陈列所后,打算把袁世凯的绣花草包大椅子换掉,再摆上那把雕龙髹金宝座。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哪去了。要知道,那把雕龙髹金宝座,可是明嘉靖年间的物件儿,清康熙皇帝修理后一直使用。朱家溍关注着这件事儿--找皇上的大龙椅。1959年,他从一张1900年拍摄的太和殿照片上,看到了大龙椅的样子。根据这个线索,他终于在故宫一间存放破旧家具的库房里,找到了这把残破的雕龙髹金宝座。花费了934个工日,1964年9月,这把雕龙髹金宝座修复成功,后来又摆在太和殿上。 : V5 H# n, ^& W) A' l( V
1949年后,在母亲张宪祗女士的带领下,朱家溍兄弟四人遵父遗嘱,将家藏的古拓本700种、善本书20000册、明清紫檀木家具、宋元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分3次分别捐赠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浙江省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公认的捐赠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家,文化部为此特地颁发了奖状。1994年,他将家中北宋名家李成《归牧图》等捐赠后,宣告“我家从此与收藏无缘!”实现了他“化私家为公家”的承诺。他主编的《国宝》,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2003年9月29日,朱家溍溘然长逝。 * U2 Y: Y: m' _7 ?
帽儿胡同15号(今35号、37号),曾经是清逊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婉容大婚之前就住在这儿,俗称娘娘府。
7 ?2 Q* y* b: E9 b1 d
[资料]帽儿胡同
) J9 B9 s( L( O- ]7 ^
“末代皇后”婉容 1 P e2 H! Q3 G8 l' z9 O
郭布罗-婉容的祖先是达斡尔族,属正白旗,为大清朝屡建殊勋。1906年婉容就生在帽儿胡同荣源府。 - ]+ M0 `+ f" P' k/ O; p' W
婉容的父亲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他主张女孩子应该和男孩子同样接受教育。移居天津后,婉容就读于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学英语,弹钢琴,特别喜欢爵士音乐,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Z$ v0 D# ~% y# s
1922年婉容以家族势力入选皇后,与溥仪完婚,时年17岁。
h' y; a' u7 q! O/ Z 载涛贝勒负责总办大婚典礼的一切事宜,议定大婚经费一百万两。为了筹措这笔浩大开支,清室备文向民国政府追讨历年积欠的“优待费”,答复是“碍难照办”。继而向英国汇丰银行抵押借款,将41箱金银器皿、两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辆汽车运往东交民巷英国汇丰银行。
" T. M8 K, \1 y% A. S 1922年12月1日零时前后,迎娶婉容的凤舆出宫,前往帽儿胡同,揭开了末代皇帝大婚的盛大典礼的序幕。 / m& p& e2 N+ r ^. \
这一天,从帽儿胡同到皇后宫邸,沿途观者数万,军警林立。汽车、马车、洋车难以计数。迎亲队伍有步军统领衙门马队、警察厅马队、保安马队、军乐两班……最后是皇后所乘的22抬金顶风舆及清室随从。
1 N' z+ W1 P. |* Z5 ~ 一上轿成君王人,再回头是百年人。1946年婉容病逝于吉林延吉监狱,时年40岁。 9 K& T2 D j; _* `
帽儿胡同21号,原有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文昌帝君庙。当年有山门、前殿、中殿、后配殿及东跨院等建筑。前殿为“魁星阁”,供奉“魁星点斗”像一尊;中殿为“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座像一尊。文昌帝君就是民间传说的文曲星,掌管人间功名、禄位的神仙。当夸奖某人文思机敏时,就说“文曲星下凡”。不过,现如今文昌帝君庙早已荡然无存,原址已成为帽儿胡同小学。帽儿胡同小学的学生,恐怕都是“文曲星下凡”吧。
8 L$ r9 ^& I" m) k 帽儿胡同45号在明代是北镇抚司的所在地,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北衙门”。到了清朝,这里先是礼部的会同馆。乾隆二十一年,又成为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管理北京社会治安的部分)。直到1924年修改清室优待条例后,步军统领衙门才撤销。民国时这里作过保安队部,现在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所在地。这里小小的剧场,上演了很多真正称得上有“实验精神”的戏剧。
j& J L8 o. z# c1 w 回过头来再说说帽儿胡同27号,那里曾经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电台隐蔽地。
5 Y) o3 r8 s0 J* w4 q8 ?
[资料]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27号中共地下党电台旧址
! n, q }" c/ F3 v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在刘仁同志领导下,向北平城内派遣人员,设立秘密电台,其中一部就设在帽儿胡同27号。 5 i9 v2 a& M. ^: _1 P$ ]$ s
负责帽儿胡同2号秘密电台的是地下党员赵振民。赵振民原来在冀中军分区工作,1943年被刘仁同志派到天津做地下工作,负责抄收延安新华社的明码电报。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担任地下电台的报务员。
# i6 t/ ^" @9 { 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对通讯器材管制很严。为了搞到器材,地下党在西四北大街开了一家“龙云电料行”。赵振民白天当伙计,晚上和另一名地下党员李雪一起,组装发报机。
) _- `" d5 c u" I6 B. \ 地下电台工作纪律非常严格。报务员、译电员和交通员的工作严格分开,双方工作内容不接触。报务员只负责收发电报。译电员负责将电报译成密码,或把密码译成电文。电报一律密写,交通员既不知道也不知道内容,也不知道电台在哪?取送电报都在胡同里进行。 + z- ?- {+ M) o7 A& P
刘仁同志为地下电台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 ! ?- i; I1 I( n) p9 P9 V
1.一律停止组织生活; 3 C. @5 }( l0 t: b* A- Y
2.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许和亲友往来; . x5 j$ k+ p: v" M
3.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影剧院;
, }) m" T, m; H$ l 4.不许读进步书籍;
. I. i, x9 L/ I3 m* s 5.“安分守己”,深居简出。 # x; _6 r) G6 D0 b( i
1949年1月,国民党北平守军在东单广场修建了临时的飞机场,解放军就从城外用炮火轰击。开始命中率低,地下电台及时将着弹点汇报给平津前线指挥部,炮兵据此修正弹道,终于用炮火封锁了飞机场。地下电台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h' _2 k9 a8 ]( V- X- R* r) W 新与旧,土与洋,传统和现代,安静和热闹……帽儿胡同丰富的历史,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 M8 V/ o U+ d2 Q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