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7|回复: 4

[讨论]恢复一个什么样的玉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22 0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5月10日在帽儿胡同、东不压桥胡同、拐棒胡同、雨儿胡同、地安门外大街及福祥胡同等胡同中的青灰的墙上贴出了东城区房屋管理局我们在全国各地常见到的那种拆迁许可证。居民中的年长者背手一边看一边小声议论,年轻人则用手机、照相机将其拍下来,带回家去。在一个搬家置业已成平常事的今天,一个相对平静的地区整体的搬迁,还是搅到了许多人的内心。当然这也这意味着又有十几条胡同从北京内城所余不多的胡同数目占减去。而这一次同以往一样是以恢复老北京的历史风貌为说法的。
根据规划玉河将重现京城水系盛况,“两岸建筑将以清代风格为主,主要为传统四合院民居穿插寺庙建筑”玉河曾作为元代的漕运内河——通惠河,明代后改称玉河。这之后漕运逐渐衰败,玉河只作为一条普通内河,河的两边应是一片片的民房。纯朴的民风与原生态的河道组成了老北京的一道风景。1956年改成了暗管,原来的河道被称为东不压桥胡同,河道东西方向通后门桥的一段改属拐棒胡同,从此玉河就不复存在。
虽然不存,但其历史发展的脉系我们却可以清晰地从各种建筑中看到。就是1956的改造也是这段历史的组成部份。历史是自然发展的顺序是:1、2、3、4、5、6,所谓恢复明清风貌,那么本来自然的发展史就成了:1、2、6、5、4、3。我们真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迷失了基本的审美趣味,对历史的基本尊重。
现在北京与全国各地一样都计划将街区恢复到历史中的某一段,有的说要恢复到明代,有的说要恢复到清代或民国,有的甚至要恢复到元代。但历史是可以恢复的吗?在《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的关于古迹保护与修复中的定义的第一条就规定:“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见证”1956年的改造不也是一个历史见证吗?如果“恢复”到乾隆年间,那么历史是从乾隆间开始重写吗?联想到鲜鱼口与大栅栏要恢复到民国初期与清晚期,前门大街要恢复有轨电车,我想复古不如尊古,但尊古不是尊重历史的某一阶段而是其轨迹,更不是以尊古的名义破坏它的原真与完整性。尊古不薄今可不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将这一个点放在什么坐标上将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胡同的破可以整修,但修整不应是由开发商或开发商式的成片的开发。一个用统一的图纸,统一的建材,统一的造房术所建造的仿古街区与一个凡经两三百年建成,代表各时期建筑与人文文化的,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多样性的历史街区绝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带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这次所涉及的有玉河庵、药王庙、火神庙、华严寺四座寺庙,并且有18处重点保护的民居四合院,另有詹天佑的旧居等,这些文物古迹基本格局还在,它们与成片的胡同连结成一个有机体。
走在这一片胡同中,看到老人们在树下下棋,看到孩子们在胡同中奔跑;看到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有机的组成的建筑的有机体,一种合谐让人平静,一种认同让人亲合。

不开发也绝不是不修缮与适当改造。我们也要看到居民生活的不便与他们想参预到修缮的进程中去的愿望,对于不愿住胡同的人完全可以让他们搬迁,对于愿住胡同的人政府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可以给一些适当的补贴,以扩大居住面积与改善生活。一味的、全部的人房分离会导致一个社区传统文化彻底的消失,所以保留相当比例的原居民也是保护老北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老的历史街区要作到经济上可持续的发展,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的例证。这些例证无一例走复古而成功的道路。

转自——《京报网》

/ s6 U4 b' |- S- A
[此贴子已经被砖缝里的虫子于2006-7-27 19:51:1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前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可惜没人理啊

非要真的动土了,才去重视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发表于 2006-7-27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oujie0316</I>在2006-7-26 19:58:14的发言:</B><BR>
<>一年前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可惜没人理啊</P>
<>非要真的动土了,才去重视</P>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去了才懂得珍惜</P></DIV>
<>谁来理?谁理才有用?说话管用的人会理吗?根本并不想理。人家有计划,有预谋,已充分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三年前我就接到了拆迁通知,当时不了了之,可上山易下山难,拆心难死啊。
<>其实不动土也在重视,可惜撼山易,撼拆迁难。
<>更多东西更是这样,失去了也不懂得珍惜,根本并不想珍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收益大于东隅,珍惜谁不是很明确了吗。</P>- S/ m; d+ p" R: `$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7 19:04:5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9-29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了以后 这些地方又能开发成什么样呢 还不如保护
发表于 2012-2-22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完后 对于头回去的人来说 会觉得还行 改造的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6 07:16 , Processed in 1.13418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