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狴犴的博客 ;
! P0 g9 l! V& o《1号令》差点抹去北京 著名古刹红螺寺
0 f) H$ N* b: \7 f ! D4 b& t& a1 h% M2 O! d
! Q# F, C# S$ q. u" {6 _
% n4 z# k# N/ k, z- ~% K
h7 Y% B( F2 b 7 h- [4 M0 H) q$ F+ t$ B
' `, j. F* m' V7 S! @9 E3 T0 @5 h
9 n. `! h9 H! Y% \) w& Q 《1号令》是我们这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熟悉的一个名词,据资料记载开始称作《林副统帅1号战斗号令》,后来有关中央文件的全称为《林副主席指示第1号令》关于这个命令的发出,现在也有很多版本的说法和猜测。当时地空导弹部队对外称为“高射炮兵”),作为当时最现代化担负首都北京防空任务的部队坚决执行上级命令。 + }& r$ C5 V9 F: @' I- i# B3 ^
' u J6 B0 B, @6 L6 O- L: I; C* E
关于《1号令》部队那时传达军委和上级指示主要是“要准备打仗”,当时,主管全军工作的林彪副主席以军人特有的言简意赅的命令传达到部队的指示是;部队要“山、散、洞”。所谓“山”是指;部队要进山里,部队指挥机构要建立设立在靠山的地点,“散”是指;所有部队要分散、散开,“洞”是指;所有部队要挖山洞,放空袭、防核武器袭击。
& P& b8 _0 z) l0 ^- p0 ~; K
* s7 \' T1 D7 t9 | 1969年9月29日晚22时许,以部队领导的部队机关司、政、后、技、指挥所、警卫部队,根据军区的命令执行《1号令》向北京郊区山里的红螺寺方向开进。
" @: S& W8 L6 }# C( M D
5 Z9 _; A$ b, ^2 d% T 天公不作美,从北京德外什坊院出发冒雨经过大约2个多小时的行军到达红螺寺山脚下时,只见到上山的路崎岖泥泞,两个山坡夹在下的路面很窄汽车根本无法行驶,如果,部队装备车辆强行通过可能会发生危险,为防止发生意外危险,部队领导们研究决定临时将部队机关临时驻扎在不远处的“英雄营”的部队驻地,待天亮雨停后开路进山。 9 ~* }3 ~. c/ I m
9 ^5 g& v5 B$ Z: I
这一方案马上报告给军区空军,军区空军上报空军后再报总参谋部批准,因为,当时他们部队的所在位置是摆在总参谋部的沙盘上的,临时变动预定所在位置必须得到总部的批准,临时变更的方案很快得到批准。当晚部队临时宿营在了离预定山里指挥所不远处的“英雄营”的营房。这一晚上他们一夜未眠,部队的领导们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的人,深深知道、理解上级的执行命令的含意,当晚,他们紧急布置工作、调动部队准备天一亮开路进山。
5 n3 x: L' {7 G: P7 |2 j- T
2 ]) `8 R# a. J8 D 当年的上红螺寺的山路不像如今的京郊著名景点的道路一样,当时,山路崎岖,路面是窄小的山土路,大概有一段50米左右的窄山路小车嘎斯-69勉强可以通过,大车根本没法通过。第二天早上从各处调来的修路部队到达了红螺山脚下开始抢修山路,爸爸回忆说,“当时为了开路部队用上了炸药,炸开山路边上石头扩宽路面”。经过一天多的路面抢修勉强可以通过车辆。部队到达了红螺山脚下的红螺寺时,当时庙宇空荡没有人居住北房的大殿里还有泥塑佛祖类的像,东西厢房是空的爸爸他们几个部队领导分别住在东西厢房内。红螺寺的西侧外是当地村民的一个打麦场算一块平整的地,指挥连和部队指挥所在这里临时搭起了帐篷建起了临时指挥机构。那时,还没有保护古文物的意识,指挥连的战士们在大殿西侧处发现了一处半地下室的房屋,进到房里发现了不少陶土大瓮,有懂行的战士说这是和尚的骨灰,那时的战士们那里顾得上这些装小和尚骨灰的陶瓮,为完成战备任务哪里管得许多,清理地下室 !可怜不知在这里放了许久出家人的陶塚被请出了殿内地下室留在了山坡的荒野上。 0 X3 {+ P2 T; z) v
" l0 ~5 ~$ [& Z
那时,红螺寺里无人居住一派荒凉景象,为坚决执行《1号令》和上级的命令岳振华叔叔和爸爸还有其他叔叔们开始研究部队驻地建设问题。岳振华叔叔当时提议;将红螺寺拆掉建立师部,当时的规划是利用红螺寺旧址的平地建起四面两层楼的楼房,用作司、政、后、技部门的办公用房,再在红螺寺西侧处建立指挥所和防空洞等。这个方案报到上级批准后开始与当地政府讨论购买红螺寺一事。几番讨价还价后部队和当地县政府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以人民币23万元购买红螺寺作为永久使用,就在要进行办理手续时,当地县政府开始“敲竹杠”非得在原来谈好的23万元的基础上在加1万元,最后怎么谈当地政府都不行非得多要这1万元,那时,爸爸他们这些部队领导头脑还没有现在那么“灵活”,一看到了关键的时候对方这样不讲信用非得“敲竹杠”,顿时领导们各个都“怒发冲冠”,经几个领导讨论决定放弃购买红螺寺方案并报上级另寻其它方案。
y5 t5 b" F0 v F
) ^+ i& h' \( q* o3 w6 ~4 P 就是在这一怒之下拒绝“敲竹杠”的行为,他们部队无意识的保留住了这座北京近郊的千年古刹红螺寺。
/ x4 |* b/ p7 c1 @( w- a/ Y& K1 [ 3 H F, S( c8 o- s6 [* T
“红螺寺方案”停止后,上级部门经考虑和国防科工委协调商议将国防科学工作委员会的“技校”暂时当做爸爸他们部队机关营房。爸爸他们部队的指挥所根据林彪副主席《1号令》“山”、“洞”的指示命令建在了红螺山脚下,而部队指挥所隐蔽着的“三防”山洞是部队三个营(当时营是团编制)轮流用了三年时间在山坳里才建成。七十年代我有幸看到了山洞指挥所小山坳里的进口处,可惜没能进到里面去。后来爸爸回忆到;这个山洞入口处虽小可是里面的宽度可以并排行驶两辆汽车,高度有两层多楼房高,洞内除有指挥系统外、发电设备,会议室,首长休息室等与应具全。六十年代末部队安排停当后,根据《1号令》“散”1970年部队家属也随后搬到了“技校”,在这个大院里我渡过学生的时光,在这里我经历了“9.13事件”和“唐山大地震”两件闻名全国的大事,也是在这里我穿上绿军装完成了从一个少年到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转变。
: T6 y8 A/ v8 G$ u" ` 5 F; L# ?4 v$ F' d. {( B& v5 W$ G: }
九十年代爸爸妈妈以游客的身份来到了红螺山脚下的红螺寺时,这里已经成为了京郊的著名景点,这座当年斑剥陆离千年古刹修建的如今很是靓丽壮观。 4 u3 E, C$ h. A1 X3 l$ r3 S
, T, b' i$ O6 r5 c1 \7 j ' g1 m/ Q.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