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51|回复: 9

[X] [资料]西砖胡同 Xi Zhuan Hu Tong[含1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19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06年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5 _7 e9 K C. H6 o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5 H! r( {. P3 b& L: |: h#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7 12:31:2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图片于2005年8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4 {: F; B5 }( A4 h G' _* x

 




发表于 2011-8-31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资料]西砖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砖胡同里的散文
 
 
北京日报 作者:祁建

" s$ n. i7 p# o3 \1 g

 
  著名散文家韩少华先生去世了。著名作家、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说:“韩公是淡泊而潇洒的人,文章漂亮之至,恰如其貌。人品也好,既与人为善又与世无争,是个优雅而纯粹的文人。此去黄泉,我们祝他路顺,并将永记他宁静的背影。”

L7 V0 ^: r9 Z i& Z

  韩少华先生在北京这个城市,生活了76年。先生比较早的老屋在菜市口附近的西砖胡同,2009年我去四块玉韩老师的家看望老师的时候,聊起他这处老屋,他告诉我:“老门牌13号,斜对着法源寺后街附近。”韩师母冯玉英说“前几年,我们去了那个院子,那个院子以前的门楼已经被封了,现在大门是走北侧院墙开的小门,门牌是莲花胡同16号”

, f7 g& V) G4 a+ l, V

  韩少华老师在《西砖胡同和郭杰先生》这篇文章中说,“1946年,13岁的我考取了北平二中。父亲的心才放下,就续请郭杰先生做我的私塾业师,娘笑说,买这所院子,可多亏了郭先生帮忙呢。”还讲了郭杰先生是老来得子,孩子小名“雁”,韩老师和“雁”斗蛐蛐,两个孩子各捧一个罐子,“雁”说你先动,韩少华说“你先动”,可是罐子里的蛐蛐谁也不动,彼此就那么安静地待着,够好玩的吧?要是“雁”健在,也得70多岁了。

_, |) o* o/ I; b" F% _; c

  郭杰先生每礼拜日早八时,准时来教课。看完垂花门外的海棠树,掀起竹帘子,坐在八仙桌前教韩少华古文,比如《项脊轩志》。赶上吃饭,还是家常炸酱面,一盘黄配白的嫩豆芽,一盘青配白的小葱拌豆腐……还有二两“二锅头”放在耳瓶里。等到郭杰先生慢慢喝完酒,娘把两海碗自家宽面条端上来,郭杰先生必吃两海碗,汗珠子都流下来了。娘笑着,让女佣把碟碗收去,郭杰先生说吃什么不重要,可你娘拿来的器皿是清朝景德镇的上品,所谓“美食莫如美器”,乐也。

! c3 o, W( d0 A+ y8 Q

  韩少华老师对郭杰先生的记忆,还有就是在王府井中原公司买了落地式收音机,郭杰先生一眼就瞧见了。娘也就把高木箱打开,放上唱针,声音真的出来了,“百代公司请刘宝全唱《大西厢》:‘二八的那位俏佳人儿……’”都听得入了神。

" A1 @2 d- t8 s# }, K

  1947年4月,韩少华的父亲去世了,就剩下母亲和他。日子每况愈下,先是许家夫妇搬来,住在垂花门南廊里,后来是耿家、齐家……陆续搬来住在东西厢房。他和娘住在北屋,娘不愿意说“家要败了”。后来,国民党兵要住进院子,当兵的进进出出……把垂花门也拆了。夜里听到一个小兵喊“妈呀,我不跑了……”让小小的韩少华心惊肉跳,赶紧钻进被窝。第二天,偷偷一看,南廊子还吊着个大绳子呢。不知道那个小兵后来怎么样了。

. i( m$ U9 C0 ^5 V8 ?4 n" i

  1949年2月3日,韩少华和几个小伙伴从虎坊桥京华书局前挑了串大红鞭,一路走一路放,由珠市口北来,到前门五牌楼,许多人打着小旗子,上面写“庆祝和平解放北平”字样,那时“解放”可是最时髦的词语。再后来韩少华得了肺病,娘卖了家中许多东西,给他治病,去了东交民巷的法国医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1952年,娘也去世了。韩老师,从西砖胡同那个令他一直牵挂的小院搬家而去。

7 I0 I# q# ~& b7 Q2 s

  再后来,他回到了北京二中。1956年毕业了,就在二中教书。1961年,发表了著名的散文《序曲》……后来成为写散文的著名大家之一。

5 @7 p& D" O2 q- r. Y; O' Y

  从韩少华故居西砖胡同13号(老门牌)的历史中走出,我想,文学成就,就和历史一样,需要后世人去品谈它的对错优劣。放眼当下,古街添上了新的朱红染料,老店也改成了小巧的咖啡厅。而千年的往事如风,胡同与故居,散文与诗歌……在现代的蜕变里,在现代的包围里,与广场热闹、现代形成鲜明对照,故居显得冷清、落寞。如果广场是大江东去的豪迈,那么故居就是昨夜春风的婉约了。如果广场是时代的最强音,那么故居是远古的琥珀化石,广场是钢琴,故居是琵琶……性格不同,蕴涵各异。拆迁的公告已经在西砖胡同一带的墙上贴满,但愿韩少华老师的故居,能够保留下来。

, F$ f- d2 a$ L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与七井胡同相接,西侧与醋章胡同、培育胡同、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前街相交;东侧与莲花胡同、永庆胡同相交。长585米、宽4.1米,门牌:1—57号、2—90号。胡同成于明时,当时称“砖儿胡同”,此称沿用至清代,以莲花胡同为界,北段称后砖儿胡同,南段称前砖儿胡同,清朝末期及民国时期统称为“西砖胡同”,而沿用至今。据说这条胡同的一段(位置不详)曾叫过“屎家胡同”,随着字音的演变为“史家胡同”,当时该地有一条臭水河,又是大粪坑而得名,但此名使用时间不长,就自行消失了。据记载,这一地区,早年间以制作、出售砖的行业为主,并且这个地方的砖行声誉很高,在外地都有买卖,该地因此而得名。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砖胡同
老北京网pangong

: ]# g/ V9 L" B4 M0 I( ~

  西砖胡同要拆;报上、书上、网上,常提到这条胡同。北口有新立的石碑,标明此处是金中都施仁门故址。挨着公交车站:菜市口西。这胡同往南连七井胡同,通南横街;跟它相交的醋章胡同,东到烂缦胡同,西通教子胡同。南边是簪儿胡同,有谢枋得祠;再南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前街,七井南口。法源寺叫这胡同出了名。明清近代住过名人,加上会馆、庙宇;前人文字中常见西砖胡同了。

1 v$ t* f- p2 w, ~$ [, o

  作家韩少华早年在这儿住,旧门牌13号,路东。韩先生今年四月仙逝。多人写文章追忆纪念,多次提及韩先生故居,希望能予保留;近日路过,醋章胡同南北已经拆了不少,断壁颓垣,残砖破瓦。簪儿胡同往南没动。韩先生老院子还在。路西37号平房院,住过虞愚(1909-1989)。大师级人物,佛学院教授。后来是佛学研究所研究员。祖籍浙江山阴,生于厦门。1924年入武昌佛学院,太虚上人弟子;在厦门曾从弘一法师游。早年研读佛教哲学有所成,著《因名学》。执教厦门大学。五十年代初,为编纂斯里兰卡佛教大百科全书,奉调来京;任佛学院教授。在西砖胡同37号的三间平房安家,直到去世(去世前二年回厦门治病,没能再回北京)。三十多年虞先生在此接待过海内外的佛学家、名人、学者。接待过学生弟子。舒蕪在一篇文字中回忆,每次造访,虞先生都从胡同深处送到大街车站,看着上车,挥手致意,才回去。大学者谦和平实热诚。待人如是。文革自然要接受批判斗争,要经历抄家、看着自己的字画、书稿、藏书被撕毁,被焚烧。到农村劳动改造。幸而没死,又有机会出国讲学;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是在快乐和满足中走完最后的路。

+ S; S; E2 R$ c, P" a, s

  来京后虞夫人在新成立的66中(在枣林前街)教书。我一个同学是她的学生。课讲得好,待人亲切热情。这位同学雅好诗词、书法;有缘得识虞教授,并且通过虞教授,见过些民国的前辈文人,如叶恭绰、谢无量等。叫人欣羡。

; {" b1 L1 u0 m# h4 }6 m7 K

  西砖胡同很窄,小卧车难通过。胡同的小路上,留下过无数名人的足迹。有人呼吁:推土机轮下留情。给后辈儿孙剩点前辈痕迹。以便凭吊。剩个线头,凭线头,想象织物全貌。慎终追远,也有个追的影儿。

x" G1 c, l& J0 m* m% o

  虞先生逝世十周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了一本纪念集。书名《昌诗 述学 翰墨香》。先生字好、诗好、学问好。住的西砖胡同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网友showmark 2011年2月19日发布论坛

E1 N- P$ n$ x1 N# j0 J/ i: r

今天下午,偶尔溜达到宣武区菜市口以西的西砖胡同,胡同里的一位老北京看到我们拿着相机拍照,便指着北边对我们说,到那边拍拍那垃圾堆去,新西城,新气象!比农村还脏呢。

( |/ p: N6 X4 {( w% f- t

我们走过去的时候,看到大片被拆除的房屋。

( C& S M. o! S3 `, Y1 C: Z9 O

建筑垃圾被随意堆放在路边。

5 Y+ @# b, Y8 y0 D% Y' T" p/ l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 }1 n8 L- c* {0 t5 [- R$ G% V8 I

又一条胡同完了。

' R$ g% u/ a) I) H% f

有一个地名要成为历史了。

- S: | r7 I( r9 P9 N

胡同得罪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砖胡同老油盐店承载历史变迁
2007年09月09日15:01 BTV《特别关注》
  记 者:朱虎1

3 t" u- {) Q, T6 o

  摄 像:何海东2

6 w5 |! Y$ ?% G( x$ U! y

  待播:【导语】在宣武区牛街地区,有一个胡同名叫西砖胡同。经常在傍晚的时候,从这条胡同经过的人也注意到了,在胡同的北端,一位老人坐在一个不大的副食店的门前,吸着烟,若有所思。

1 D' j- `) t+ d# t! _, P& A+ x

  【字幕】(老北京吆喝声)

2 U8 l3 C% m; n+ Z7 A9 P) w

  时间:2007年9月6日下午17点

* t& F f3 g, p: s

  地点:北京市宣武区西砖胡同(淡出)

9 {' c' A' F' H d

  【正文】(淡入)西下的阳光撒在了屋顶上。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此时微风拂动,凉爽怡人。80岁的金大爷正坐在门前,悠闲地吐着烟圈,不时望一眼往来穿梭在胡同内的人们。在金大爷的身后,就是他的小副食商店。面向房门的地方是一个老式的大玻璃货柜,而靠东墙而立的则是一个木质货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金大爷告诉我们说,这个小店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了。

( H# s. A" t5 i- O$ [

  【采访】当时这里卖一些粉丝酱豆腐之类的。。。。。。都码在这里边人来了好能看得见啊。。。。。。

" E+ E! H! V! S; Z5 ? {( d( A

  【正文】金大爷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叫商店,而是一个山西人开的杂货铺。让他记忆最深的则是当年杂货铺里卖的白酒。

! K; Q: I6 X( G8 a

  【采访】有成瓶的也有散的一个大坛子几分钱一两。。。。。。

) y- B i! m& A9 U2 O8 N

  【正文】金大爷说,由于西砖胡同南边不远处就是法源寺,西砖胡同也因此聚集了很多人。于是这个杂货铺就成了人们购买生活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 W. v& h. j) g9 V) A3 p

  【采访】周围其他几个胡同的人都来买非常便宜小孩用的红头绳什么的

4 ?: O) r$ @3 M( i+ M

  【正文】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牛街联社对这个杂货铺进行了翻新改造,不过屋子里的玻璃货柜、台秤等物件的摆设还是以前的样子。对这个陈旧古朴的小货店,西砖胡同的中年人们还清晰的记得,这里曾是他们小时候的乐土。

/ W* |6 A5 w: T) \9 J3 y

  【采访】市民1

+ w Z% O# W( L- O" B' Z

  那个时候父母给了几分钱就来这里买糖吃附近的街坊也都得来这里买东西周边没什么商店啊

+ x2 c5 r9 J& m7 v. C! G

  市民2

: D8 f/ T9 p$ Y& A* o" c# r6 F

  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毕竟是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6 m q7 {2 }$ X$ l

  【正文】此后,这个小货店又经历了几易其主的命运,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金大爷承包了这个杂货店。然而随着西砖胡同一些老住户的迁离,再加上附近相继出现了大商店和超市,小杂活店的生意逐渐萧条了下来。金大爷说,尽管生意萧条了,他并不是很在意,主要是为了图一个乐儿。

" s) w0 [6 }. d) U3 J1 Z

  【采访】退休了没有事儿这儿人多热闹生活又不着急挣钱也行不挣钱也行 没什么

$ o% V, |9 d9 {1 ?4 ~9 G% l

  【正文】尽管今不如昔,但是小店仍然能吸引一些人的眼光。金大爷说,有的时候一些逛牛街和法源寺的人经过西砖胡同的时候,会被他这个小店所吸引,并且纷纷拍照留念。如今,尽管西砖胡同失去了原始的面貌,但墙体斑驳、陈旧古朴的小店,却依然留存在人们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载着西砖胡同以及北京的历史变迁。

: m) c8 k; J; k% B; X

  北京台报道

/ ^; r) \% ? H9 ~* w

 

发表于 2014-7-30 1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能找到西砖胡同小学的照片吗?
发表于 2022-10-3 15: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拍于2019年4月+ w5 b# U/ U0 a# b
IMG_20190401_12035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 07:51 , Processed in 1.16494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