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作者,本版版主 老五在此
{. K' n5 _3 P/ ]- i- m1 S* T ; s0 m* Z7 b7 E# O
我对房山区的清代抑或古代墓葬向来关注,房山区是京畿文物大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十分了得。我不在此一一列数,相信众位文物爱好者均已有许多了解。
- B0 Z2 m4 ?* @4 _# u我不先讲房山区著名墓葬如顺承郡王家族墓或庄亲王家族墓等,而单择了资政大夫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墓碑来作为房山区墓葬重点。一是可能因为访问这地方时间上较近;二是从了解此墓所在,直到访问到此墓,期间经过不少,值得稍微叙述一二。
) F. ]% J: ?3 k0 X我了解这墓,是因北京文物研究所某人所提,言之房山区文委某老先生展示一张照片,上面显示一座标准驮龙碑。地点据说在部队内,轻易无法参观。我向来是认为,部队内的东西,如果想参观的话,麻烦一下,还是可看,但设若是部队看守不那么严格,便直接去就好。但所了解情况是,此地戒备森严,是某某仓库所在,于是我想那便先等等,待时机成熟再行探看。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却听闻北京几位研究清代墓葬碑刻的老先生一同前往,且未经任何联络。我还给白皓先生去了电话,得到可以顺利参观的说法。这样看来,如果真不费什么周折,部队也并非所谓戒备森严,那便走一遭好了。为防有碍,我翌日便同父亲一起前往磁家务。这地方好找,过磁家务村向西,过干旱河道,沿石花洞大门进入,继续向西北,即可到达其所在。我到大门一看,根本不是部队森严重地,现在早已改造为老年公寓。这样便无涉险机密单位之虞了,大摇大摆从正门进入,直到山根左转,在一排灰砖新筑的瓦房前停下,毛公墓碑便赫然在前面的高岗上了。 ( d+ Y" O3 n$ g+ S# [
毛一麟墓碑为标准清代墓碑形式,双螭首,龟趺,碑边框十二条四爪游龙,碑阳正文为陈奕禧书丹,我还看到过此人所书写的另一方墓碑,是大郊亭的豫王府长史法礼墓碑碑阴。陈书丹碑文非馆阁体,而是行书风范,在清碑上较少见,恐怕也是非敕建之缘故。碑额、碑阴均无字,水盘因埋没,无法得见,估计为素面。驮龙碑处于小树林中,环境清幽,是访古的好去处。碑后还有供桌一,墓地据说已经全部毁坏,因时间尚在夏天,没有深入,也许秋冬季节有机会,可以再行访问之。
. o! h- m) J, B
9 |: N0 J- ^0 L1 [1 n1 ^6 l 1 @; i6 L8 h7 }; v$ Q+ R% ^/ x5 S' F
[转帖]归葬京郊的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
1 e$ R6 y5 {& W& `' M毛公墓碑正面。由于墓碑在高岗之上,所以在近前有十分高大的感觉。
[转帖]归葬京郊的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
( _" s( C" `9 v) v- @4 p8 }" I, U
毛公墓碑侧面,于树林中隐现的毛一麟墓碑,恰是体现了访古探幽的极大意味。
) @0 `: M' l6 V3 }
[转帖]归葬京郊的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
, ]% A3 @8 u: c5 F+ P( u: }& l
1 J$ h; y9 \! m& i
陈奕禧书丹碑文。由于非敕建,碑文发挥余地较大,是众多“教条”碑文以外难得的一笔。
2 T* }! @1 M6 g! r; I0 J
[转帖]归葬京郊的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
7 C/ F1 r. X7 u1 }7 b/ C @0 c$ u
赑屃。我喜爱赑屃之雕刻,这尊赑屃形态憨厚,雕法圆润,是我所见到的众多清代墓碑赑屃中我较喜爱的一尊。 4 ?3 P2 g9 U5 K: y) a* c( T" C0 P3 B
[转帖]归葬京郊的江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毛一麟
3 M2 A" r* i. y# V% w7 j4 g* p. m. z
0 {7 ~; ]% a* p$ ^7 ? 墓碑后的石供桌,典型供桌雕造纹饰与形制,不赘述。
; S2 q- J/ D- y2 h% ]( p!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