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1 Y4 M6 ^& l4 K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02:12 新京报
( g( C) Q8 t) u. e( g
; I) d9 y# m2 L! ~0 t! I+ l% P ; h. R- j2 D9 m$ a G0 v
( I. d H: d$ s9 F7 I* t( t) v
英国男子在长城捡垃圾续:痛心部分景象毁坏消失
7 b7 [5 d- s. ^+ z
长城上,威廉在讲述长城的变化。他说,保护长城,是人类共同的一个使命,不论国籍。 孙怡 摄
5 w1 G5 V0 i& n0 K0 ~; E) l
" z6 @- ?8 P- M( _* a0 S# G1 P
英国男子在长城捡垃圾续:痛心部分景象毁坏消失
摄于20世纪30年代,一大一小两座烽火楼并肩屹立在潮河边。 威廉·盖洛(美) 摄 - b$ N0 W( l F2 Q# e9 ? @6 T1 d
% z7 D( {* {$ g; I f& j2 h
英国男子在长城捡垃圾续:痛心部分景象毁坏消失
: t; w3 o- Z! y3 b' {
摄于2004年,姊妹楼荡然无存,连潮河也消失了。威廉·林赛(英) 摄
2 X) e8 N% t# d' a3 k6 l
威廉·林赛,英国人,55岁。
D+ U, d: n% @( d) G1 n0 e 作为长城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威廉于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友谊奖章,2006年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2008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长城友谊奖。
0 s. Q! P B1 g3 @% J4 Z 6月15日,在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威廉·林赛20余年来的心血结晶,84组相隔百年的长城新老图片对比展举行。
. d- _5 D0 T. u8 r% M5 l6 H" E 回望长城
! X/ Q* [& z7 r9 S' o! z 两个威廉的长城“对话”
' Z# b; X5 V: s 6月15日上午9时30分,长城新老图片对比展开幕前,威廉·林赛在一张展板前伫立良久,在他看来,那是两个威廉穿越百年的长城“对话”,也是促使他重摄长城的最初动因。 5 o6 L( @6 I+ `/ q! s
展板上展出的两张照片都拍摄于河北遵化县罗文峪长城,一张黑白,一张彩色;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背景,拍摄者都名为威廉,时间却间隔了79年。
9 i2 ~; [' r" C( _2 g 1987年,威廉完成从嘉峪关到山海关长城全线的徒步,1989年在英国出版《独步长城》一书。1991年,威廉在BBC广播电台的谈话节目中,介绍了自己徒步考察长城全线的经历。
9 w) Y* [/ E& O6 ?* n3 ]5 a+ e 不久,一位英国老妇人致信威廉,说她拥有一本1909年出版的《中国长城》一书,作者是美国人,巧合的是,作者也叫威廉,威廉·盖洛。玛约丽把《中国长城》赠予威廉,并附言:“这本书寄得太晚,也许没有使用价值了。”
0 V3 v. b6 H% b+ G 而在威廉·林赛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超过了他的想象。 4 Q+ n6 u2 s# y* a: c! f0 O) H/ `+ W
如今,当两张照片摆在一起,威廉·盖洛1908年拍摄的罗文峪敌楼清晰可见。仅时隔79年,让威廉·林赛痛心的是,老威廉照片中的罗文峪敌楼,在他的照片中已不复存在。 e+ j1 Z4 }: i/ h, }; u
100多年间,长城因自然、人为、战争等因素遭到毁坏,尤其是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威廉发现一些曾经完整、壮观的景象已经消失,或只留下断壁残垣。
2 g2 Z$ T. M' V3 y, g 两个威廉以这样的方式“相逢”,威廉·林赛认为这无异于命运使然,让他踏上了重摄长城之旅。 4 `$ |, F9 t/ d+ q/ p9 d! O
对比长城 $ m0 L- i {2 ^0 _( p% L# w
唤起人们保护长城 & x6 v( L$ [! E. H
2003年,威廉的“万里长城 百年回望”重摄之旅正式启程。他怀揣老照片和相机,重走长城,从玉门关到老龙头,行程超过45000公里。 : G a6 Q* I: W/ h* R! y( I: D' {" }8 N
重摄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取景、光线、背景,为了尽可能与老照片一致,威廉往往一个地点反复重走。
$ G" ?" @: p0 l1 [ 6月15日的展览上,威廉向人们讲述一组命名为“姊妹楼”的新老对比图片故事。 - S% K, f! [! Q
北京东北120公里处的古北口,西水峪村附近。一张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黑白照片上,一大一小的两座烽火楼并肩屹立在潮河边。威廉解释:“就建筑特点而言,姊妹楼在众多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 " [# H( d# L9 K' r
而2004年,威廉重摄的照片中,不仅姊妹楼荡然无存,连潮河也消失了。“当时沮丧而痛心。”威廉说。
6 y" V9 U s; g! U. E 寻找姊妹楼,是通过住在西水峪村的一位吕文财大爷。当时,吕文财已84岁,在炕上捧着大烟袋抽烟。他看着70多年前的老照片告诉威廉,姊妹楼在抗战期间因战争遭到破坏。“双楼子(姊妹楼的另一种称法)没了,都破坏了。要是有一天国家有钱把姊妹楼重建起来那就好了。”吕文财对威廉说。2007年,吕文财大爷去世。 2 w9 R1 e4 L5 O( i
“我在这一带重摄长城后,姊妹楼被纳入古北口长城保护区。当地政府在努力恢复此处有山有水的景观。”威廉说,“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不变’是暂时的,‘变’是永恒的。”
- _& G$ ~6 x, W% Q 威廉解释,通过对比,能看到百年间长城发生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在未来仍会发生。 l) e6 k# ~6 @6 R
“长城的历史悠久且壮观美丽,是中国乃至世界地理景观的一部分。我热爱长城,长城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7 D# u R1 F L6 p: B, p 保护长城
3 }* f( O: \6 m2 M4 g2 U 发起捡拾垃圾等活动
A6 T! Q6 @/ x) ^) D B4 H 然而,在威廉心中伟大的长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善待。1998年,他发现人们到长城旅游之余,将垃圾随意扔弃,在城砖上乱刻乱画。
- G0 Q! Q, ?: h8 C& X2 L 他也经历了从抱怨到行动的过程。
9 }6 }+ R! h6 j i1 ^ 25年来,在保护长城的项目上,威廉身体力行并组织志愿者捡拾长城上的垃圾;出版书籍;举办讲座和图片展;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拍摄《跟着威廉走长城》纪录片。 1 U3 \5 k6 _7 @' x; X$ g& U/ T; ]
在这些保护长城的行动中,最让威廉“声名在外”的,莫过于在长城上捡垃圾。
0 |2 U% L/ F! Y5 Q9 v4 u1 C 此后,不管是在长城景区或杂草丛生、乱石挡道的野长城,只要看见饮料瓶、餐盒、食品包装袋、餐巾纸等垃圾,威廉都会捡起来装进垃圾袋,并带离长城。除了身体力行,威廉还多次发动志愿者在长城捡拾垃圾。
5 q: ~3 U5 X" i/ N 2000年5月,他在怀柔发起了维护8公里野长城环保项目,6名当地受雇农民,成为长城环保员,利用空余时间,在通往长城的山路和长城上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至今已11年。
0 A2 U' I5 \8 b- i 因赞助商问题,这个项目不得不于今年5月1日终止。“我无法再给环保员们支付报酬,只能告诉他们休息三个月或半年,等有下一步赞助支持再继续。但我相信他们已经有了保护长城的习惯,不会因为没有报酬而终止。”威廉说。
7 i- ]8 E1 `, h. n/ P- U& p$ Z' r [ “捡了10多年垃圾,可长城上的垃圾仍然存在。”威廉明白,垃圾是捡不完的,关键是提高人们带走垃圾、保护长城的意识。 " f# m6 B0 u" V/ @: j' e, }
“办展览、讲座、出书、拍纪录片,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长城。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人们看到长城的伟大和壮美,看到长城的沧桑变化,从而自觉地去保护她,并主动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长城,是人类共同的一个使命,不论国籍。”威廉说。
, z% R9 D" X! D: m9 n 本报记者 姚瑶 6 b. {2 d6 V- w- C. `) N
■ 对比
* L8 V) ^0 V# ?8 g. H7 S “姊妹楼” + x' E/ P$ ^- ]- \; g9 l c' ]' ~/ Y6 D
地点:北京东北120公里处的古北口,西水峪村附近。 : H2 v$ o" y0 L
上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一大一小两座烽火楼并肩屹立在潮河边。 / P u# S# m; j8 q6 \! z
威廉·盖洛(美) 摄
6 u1 T& T- p2 r; t 下图:摄于2004年,姊妹楼荡然无存,连潮河也消失了。
. {, Z, n' E0 K2 H* {9 q# } 威廉·林赛(英) 摄
# F ~0 f+ F) z' M& Z" F& a, f ) E8 L4 r" C# L0 k
6 l/ _ t' [! q, x
0 U& x5 `* h6 Z+ k原文链接:http://news.sina.com.cn/s/p/2011-06-20/021222669031.shtml
1 B @+ `) |) L 2 {0 O, @$ E! k) V6 n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0 12:46: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