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老北京史地民俗专家冯其利先生的纪念文章: & |/ a* T/ {' t
* b2 }# E2 N* h
5 H- P M3 Q9 @4 m6 D) k: q- G
王永斌老师走了
# U+ F' i, I) Y0 l3 ^( k . f- C9 v/ v3 q3 X" {8 _
知道“王永斌”这个名字 * [0 t# {- m" X% T' C3 O' p) n: _& W ]& w
1985年1月,我开始给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抄写稿件。抄的最多的就是王永斌老师撰写的文章。因深有感触,我对《北京晚报》李凤祥老师说,王永斌老师写的文章材料翔实,有文化底蕴。这些年,我一直称他为老师,不是他同我毌亲同岁,而是他有学问。
* c+ P, F3 p% ^/ f " z4 S* u+ E5 g, s
接触较多是在《北京文物报》
) c- a0 r9 W% y, x* X王永斌老师与《北京文物报》胡玉远先生都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的校友。胡玉远先生主持《北京文物报》期间,他除了不请自来,凡是有座谈会,王永斌老师都与会。我与王永斌老师接触多起来。 6 {% Z8 p2 |( Q! ]* P7 N4 c
; r |: k# ~9 H3 N) q3 L) c& L王永斌老师住的院落与大学士耆英有关 1 `' M- V6 m+ j) `
前两年,我调查旧城区的井盖,去钱粮胡同北京工业学院宿舍,顺访王永斌老师家。王永斌老师的夫人曾仼居委会主仼。她专门带着我到各个院落转了转。我之前见过常林弟收集的资料,知道王永斌老师居住的这组院落与大学士耆英有关。 * S5 m# @+ S$ t) Q: e {
8 Y: W/ w0 F0 w" X0 d: v王永斌老师的业师金家瑞
, w$ t: n5 H- \ V7 {4 D王永斌老师受北京史专家金受申的影响,受教于金家瑞教授,所谓“名师出高徒”。而王永斌老师又实地踏查、访古采风,加之治学严谨,著述等身。说起来,金受申与金家瑞是近本家。我读书甚晚,没赶上金受申,见过金受申长子。去过交道口拜访过金家瑞教授。 7 e5 J: b* ^' r7 y
# _, _& ?: Z& N- w
去年10月聚会
0 B& }. W, q- @2 m0 m: m2010年10月4日,受舒了先生之邀,王永斌、刘嵩崑、王克昌等在舒家聚会。王永斌老师来的最早,舒波(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部,舒先生之子)还为我们摄影。真想不到,这竟是我与王永斌老师的最后一面。 7 S& a& u+ f' u- r ^
* U& v" w' }: l, i s) X
读报震惊
, A& m% T7 Q5 w: J6月13日晨,上班之前,我习惯在办公室读报。8时30分,我打开《新京报》A10版,看到标题“老北京民间‘活字典’王永斌辞世”,我震惊了。又见“下周一上午10时在八宝山兰厅举行追悼会”,我急匆匆赶到蒲黄榆地铁站,乘地铁前往八宝山。下车,路上见到《新京报》的郭佳、耿继秋等,因时间不晚,略为放心。见到刘嵩崑、徐进、张双林、方彪、崔普权等师友。才知道王永斌老师4月30日住进协和医院,6月9日仙逝,享年87岁。这样有学问的王老师走了!一个图书馆关门了! & w' u X5 H9 S) d" Z. A
1 {6 D6 E1 h% L$ u( d. {2011年6月14日(周二)中午1时,执弟子礼冯其利谨上
2 S1 l% x# ]1 g3 A附上2010年10月4日像片,用作纪念。
纪念文章《王永斌老师走了》
/ G3 z+ i( q1 C6 N[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4 16:07: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