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很可能死于情杀 / K- }; \# T9 s, `7 F# R
5 G$ I$ X- P6 v+ `+ a/ ^
/ `. x9 P- n) }% L# g- ~8 f
1 d5 H) ^! B9 M w' J0 Y4 ^7 t4 q/ ]) `7 s5 c7 g/ J* B- t9 Z! r
$ k% s5 |# O% {+ `8 v# D% E1 W
关于屈原之死,传统的说法是屈原以死殉国。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之中投江而死。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居”句便是明证。彭咸是殷商有名的贤士,曾忠心劝谏国君却遭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是效彭咸故事。但近有人认为屈原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情杀。 ' y8 h: J8 F% `
# H8 M. A, H1 n; u5 Q
6 V& b! h/ F5 L G! d( ~. e- a
/ |1 N W" ~8 ~# e% o( D" p5 _7 V3 c! t9 B: e$ X9 q P1 W6 {
2 H. `) O# }, }
屈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写过大量的情诗,《湘夫人》是其中之一。通过屈原诗句判断,“湘夫人”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可能是一个王室成员;“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很可能就是楚怀王的妃子郑袖。屈原不能与她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而标题“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夫人”就是妻子。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 身份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 T, r6 O3 l9 f8 v/ S
3 ?, w' j6 {+ c- @6 b! m4 F, S+ [+ a
% H ]% s5 p: w; u
8 v5 G. \; S% q7 M, J( C
$ N. u$ m2 y3 k" L A3 B 屈原与郑袖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怀王有苦难言,只能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之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正式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心喜若狂。因为屈原相信他的老情人“湘夫人”会想尽办法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再握权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楚王室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重演,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追杀屈原。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杀手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装进麻袋,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情杀惨剧。   + X) Q4 f& K' X c( x1 ?0 k
: e6 ]( W' u1 n8 K. j& a1 v+ C" M2 @
! N! n1 T1 |, Q- Q+ U+ [
, v# R' T4 g2 _7 F: }2 w6 c# x2 w6 v
' C$ j% }; A: L% w1 y0 W/ K 而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和包粽子似乎暗示当时的追杀情景呢。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投水的真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