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神之荣耀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时代: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撰文:景净
书写:吕秀岩

) f3 B2 u0 `% u0 [: v& M9 n# W% m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谓,“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后的名称。碑文记述了景教的教旨、仪式以及自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我过后一百五十年间的活动情况,还刻有用古叙利亚文写的僧徒多人题名。此碑为研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基督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宝贵资料。碑原立于唐长安大秦寺,何时埋没无记载。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于西安城西出土,引起各国学者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存碑林。

8 \$ K S2 o3 u! l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5 V' S# s0 {7 a

 

& h; M) a& l. a2 k

 

0 t/ N' s. u/ b%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 14:23:2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
时代:唐(公元618—907年)

& k" w: V8 Q8 j, W4 P

此经幢用古尼泊尔与汉译文各一行合刻而成,仅存半截,字也多半剥落,但从文中可看出,此经幢是唐不空和尚所译佛教密宗的陀罗尼经,梵文由海觉书写。这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幢原立于西安开元寺,后移存碑林。

% d3 s* J& ]. R; I0 J8 D* K. O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颜氏家庙碑
时代: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
撰文:颜真卿
书写:颜真卿
篆额:李阳冰

" K0 q# m. ^; h) I4 g% K! V) v* F

此碑是颜真卿为其父立的家庙碑。碑文四面刻,叙述颜氏先世和家族的仕途经历,以及后嗣的学问事业等。写此碑时他已七十二岁。其书结体厚朴,笔力雄健,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颜体”的代表作。宋时吕大忠将此碑与《开成石经》一同移至碑林收藏。

( \2 W2 x/ D4 M; t$ g- V, z* `0 t( f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多宝塔感应碑
时代: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撰文:岑勋
书写:颜真卿

- x0 l: X8 D; g# W

碑文叙述佛教天台宗僧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办楚金丧事的情况。书者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人,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人称“颜体”。据考,写此碑时颜真卿四十四岁,书体端正,无一懈笔,历来是学楷书最好的范本,碑原立唐长安城千福寺(在今西安西关),宋代遗存碑林。

1 i7 Q/ C8 g$ |2 T" A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时代: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
书写:褚遂良

此碑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翻译佛经所作的序,太子李治(即高宗)所作的述记及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书者褚遂良,河南阳翟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兼收欧、虞两家之长,又独具风格,疏瘦劲练,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此碑是他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时所写,死后立于同州。1974年由大荔县遗存碑林。

* @" }6 k P2 a; s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广智三藏和尚碑
时代: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撰文:严郢
书写:徐浩

此碑亦称《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密宗高僧,西域人不空和尚在长安大兴善寺(在今西安城南)传播密宗教义,翻译大乘经典的事迹。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被奉为国师,死后赠谥“大辩证广智三藏”。其弟子惠果又把密宗教义传给日本和尚空海。空海回国后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立者。书者徐浩为唐代书法名家。此碑原立于大兴善寺,宋代移存碑林。

' o% G/ _: J# o+ B) e( O: l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室陈列着历代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宋“篆书目录偏旁字源”、前奏“广武将军碑”和“灯太尉碑”,而“司马芳碑”则是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作品;随“孟显达碑”、唐“颜勤礼碑”、“郭家庙碑”、“臧怀恪碑”等都是楷书名碑;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隋“智永千字文”、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则是驰名中外的草书佳作。这些碑石,展示了我国书法艺术演变的脉络。由于室内空间狭小,而且这些珍宝都罩着玻璃,反光的相当厉害,所以,我索性放弃了拍照,慢慢的欣赏,真是美不胜收!

5 ]% Y+ V) h, z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碑没拍,不过,拍了个保安的交接记录,吼吼。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室陈列宋、元、明、清碑石。碑刻待遇已经降等,没有玻璃罩着,倒是方便了我挑选一二有趣的拍照。比如这块明代祝允明草书碑,刻立于明末,内容为《乐志论》,是碑林中唯一的祝允明书迹。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诗文书法,才气横溢,其书楷、行、草各体兼重。

& o1 e7 W: I% p* I" \' b3 z. ?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德受记碑的书法一般般,但却是李自成称帝时期的遗物——碑文的“大顺”是李自成的国号,“永昌”是他的年号,碑中记载了明末陕西连年灾荒,“人食人,犬亦食人”的史实。历代农民起义,有国号和年号并留存下来实物的极其稀少,这块碑的珍贵就在此处。

0 E/ ]( x) e& F( Z: Q$ R7 R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旁边立着明崇祯帝赐给杨嗣昌的行军诗碑倒是很会挑地方,最有趣的是对崇祯这块碑的说明牌:“此碑正面刻崇祯皇帝朱由检派杨嗣昌督师镇压农民起义,并赐御书行军诗一首。背面是明朝官吏唐绍尧作的记,对朱由检、杨嗣昌极力吹捧,对农民起义军大加污蔑,为研究明末农民起义提供了反面材料。”看这文字介绍,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火红的革命年代。哈哈。

H, O9 W% G. }3 p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室陈列宋、元、明、清碑石,以清代居多。其中许多是记述修庙、纪功、拨田、赡学、疏渠、修城的碑石,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此外,宋代重刻的秦“峄山刻石”、清代重刻的汉“敦煌太守斐岑纪功碑”,以及清代马德昭的草书碑等,在书法艺术上也都有一定的价值。

7 P6 M Q5 Y2 N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室的碑石除少数元、明两代士人的诗词歌赋。其中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游天冠山诗”和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诗”,以及清代玄烨(康熙皇帝)临米芾“赐吴赫书”、林则徐书“游华山诗”等,都是难得的珍贵碑石。

9 s# G3 e0 D5 o9 L% h/ @) e3 Z. H& s( _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林则徐游华山诗
时代: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
撰文:林则徐
书写:林则徐

0 z9 I6 q3 | @: P9 I5 ^

林则徐(公元1785年—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人,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主张严禁鸦片,以在虎门烧毁英国二万多箱鸦片的壮举而驰名于世。鸦片战争后,被革职流放新疆伊犁。这首诗是赴伊犁时途径陕西华山所作。清道光二十二年李文翰将自己“和林少穆游华山诗”一并刻石立于碑林。

/ f; L& G) h8 ^9 R+ [; A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发表于 2011-6-2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否也有一件北宋的大观圣作之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感时伤悲记》的碑文则记述了公元1635年至1642年,陕西东部地区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和灾荒的威胁下,四处逃荒,“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的悲惨情景。幸存者将当时各种生活必需品昂贵的时价记录刻石,为我们研究明末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 F# q6 [$ u& ?1 p0 ^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发表于 2011-6-2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戟门的顶应当是歇山顶,不是“十字歇山”。我们的城墙角楼才是十字歇山顶。 2atnbeNi.jpg
) X: I! g0 ~# r2 ?. a7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 16:22:4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2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1-6-2 13:49:00的发言:
0 \8 o) Y$ Y* P# L" a. z3 p

一路行来,最先看到孔庙的照壁,据说这里曾是庙门所在。照壁建于清末民初,当时的文人刘晖书写了“孔庙”两个大字。

5 e# X6 ]6 Q- R, S4 W/ _

 

: Z0 x: j7 f7 U& I9 d s: }) q) F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孔庙照壁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 h( l3 |, T5 P8 x
QUOTE:
自明代搬家到现在的地址以来,西安府孔庙没有正门,一直是走两侧的旁门进出,所以太和元气坊才离照壁那么近。据说是只有出了状元的州府县才允许开孔庙正门。西安府明清两代没出过状元,所以就没开过正门。
$ O' A3 V& U8 l2 j. l0 t& s0 z- e- _$ Y

发表于 2011-6-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记!

: J1 e/ }6 x% W8 Q& d7 Z2 d

自己没有机会去,跟着楼主的介绍,一一欣赏,照片全数收藏.

2 P; p G9 c, B S: m7 T! q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京闲痞在2011-6-2 16:13:00的发言:
, q$ X# ^9 j% V. C. Y8 D) ]

一路行来,最先看到孔庙的照壁,据说这里曾是庙门所在。照壁建于清末民初,当时的文人刘晖书写了“孔庙”两个大字。

7 G U# n( g. j

 

8 ~: U3 h2 ~/ @$ E: W/ t* M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孔庙照壁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_) I$ E$ k" c3 D' D9 y

) K: F4 ^/ p% i. E ^) V: K( |

原来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京闲痞在2011-6-2 16:19:00的发言:
戟门的顶应当是歇山顶,不是“十字歇山”。我们的城墙角楼才是十字歇山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7726151730858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7 c+ Q. \% V5 K* E, D: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 16:22:46编辑过]
6 ? {9 X8 v, R% A

谢谢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1-6-3 10:47:00的发言:
, s2 ? ~+ c- a" h' v- Q

好拍记!

$ W) k9 p* v* u7 n

自己没有机会去,跟着楼主的介绍,一一欣赏,照片全数收藏.

$ M2 i$ Q8 q, ?1 q, C

感谢分享!

5 b) w! i K" H/ j6 \* f

不客气!~~~

发表于 2011-6-6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林博物館很多年前去過 看樓主的帖子有故地重遊之感

& ]/ ^6 Q W3 V) _8 c% f

根據樓主提供的景雲鐘信息搜了一下 得到這個景雲鐘銘 感覺寫的很不錯 錄于後

* E! q. Q4 ` k! w; z

原夫一氣凝真,含紫虛而構極;三清韫秘,控碧落而崇因。雖大道無爲,濟物歸于善貸;而妙門有教,滅咎在于希聲。景龍觀者,中宗孝和皇帝之所造也。曾城寫質,阆苑圖形。但名在骞林,而韻停鍾虡。朕翹情八素,締想九元,命彼鼓延,鑄斯無射。考虞倕之懿法,得晉曠之宏規。廣召鯨工,遠征凫匠,耶溪集寶,麗壑收珍。警風雨之辰,節昏明之候。飛廉扇炭,屏翳營爐,翥鶴呈姿,蹲熊發狀。角而不震,侈而克揚,庶其曉散靈音,鎮入鹓鸾之殿;夕騰仙韻,恒流鵲之闱。聾俗聽而咸痊,迷方聞而永悟。洪鈞式啓,寶字攸镌。其銘曰:紫辰禦曆,青元樹因。傾岩集寶,竭府收珍。杜夔律應,張永規陳。形包九乳,儀超萬鈞。上資七廟,傍延兆人。風嚴韻急,霜重音新。自茲千歲,從今億春。縣玉京而薦福,侶銅史而司辰。

" r9 r7 D# H) ~( r k$ `. E

景雲二年,太歲辛亥,金九癸酉金朔,一十五日丁亥鑄成。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謎雨在2011-6-6 10:02:00的发言:
" P4 }+ _3 ^6 p3 _8 J2 h# h

碑林博物館很多年前去過 看樓主的帖子有故地重遊之感

% W) L6 ] U. L1 J" G8 x

根據樓主提供的景雲鐘信息搜了一下 得到這個景雲鐘銘 感覺寫的很不錯 錄于後

9 g7 \# A* P' K: B, M# T8 D3 @

原夫一氣凝真,含紫虛而構極;三清韫秘,控碧落而崇因。雖大道無爲,濟物歸于善貸;而妙門有教,滅咎在于希聲。景龍觀者,中宗孝和皇帝之所造也。曾城寫質,阆苑圖形。但名在骞林,而韻停鍾虡。朕翹情八素,締想九元,命彼鼓延,鑄斯無射。考虞倕之懿法,得晉曠之宏規。廣召鯨工,遠征凫匠,耶溪集寶,麗壑收珍。警風雨之辰,節昏明之候。飛廉扇炭,屏翳營爐,翥鶴呈姿,蹲熊發狀。角而不震,侈而克揚,庶其曉散靈音,鎮入鹓鸾之殿;夕騰仙韻,恒流鵲之闱。聾俗聽而咸痊,迷方聞而永悟。洪鈞式啓,寶字攸镌。其銘曰:紫辰禦曆,青元樹因。傾岩集寶,竭府收珍。杜夔律應,張永規陳。形包九乳,儀超萬鈞。上資七廟,傍延兆人。風嚴韻急,霜重音新。自茲千歲,從今億春。縣玉京而薦福,侶銅史而司辰。

. h1 y) I9 K. C6 y# F4 K

景雲二年,太歲辛亥,金九癸酉金朔,一十五日丁亥鑄成。

& e9 K5 {5 d( k/ D! `5 G

好资料,谢谢!~

发表于 2011-6-10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碑立传,书法遗踪
发表于 2011-7-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去的时候,有的还能拓一幅字,200元,现在不能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jzx_jm在2011-7-2 8:15:00的发言:
98年去的时候,有的还能拓一幅字,200元,现在不能了吧
8 o* S, R R6 ~3 t/ y

唐宋的碑不行,明清的碑还可以现场拓。

发表于 2011-11-4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5月份世园会的时候去的,在碑亭前面还有一个煞风景的长安花!
发表于 2011-11-9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1-6-2 14:25:00的发言:
* o. ~' f! O- X9 g

唐代多宝塔感应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唐代多宝塔感应碑局部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T) \+ M1 h: Z' ?

楼主好文章,图文并茂,辛苦了。

/ c# j: z' y2 R! Z

这个应该不是多宝塔感应碑,对照下面的图片可知:

+ N# k+ W' D; O" ~6 n* s

 

J3 \& {$ d0 I2 D- P8 [% @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原创]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3 03:14 , Processed in 1.176699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