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k3 B& u) \- \ z9 P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不是说写北京小吃儿吗?怎么全都是卤煮啊?ffice ffice" />
1 n" T& A# X6 Y 您别急啊,您得让我把卤煮说完啊!我图什么啊,这都半夜快两点了还泡在办公室,要不然明儿您把回家打车的票给报了吧! + I1 ~' L7 e. ?/ |" d
& {( P$ c' Y" g2 h ' ~1 O( V5 c, ~! p8 I$ S" {
# ^7 r( r Q3 u" e) c + D6 T0 [- I& K' P
6 @+ C5 B( j& w/ Q5 q
1 o+ e- P4 ~& N) r& a" g
, n+ Z8 j6 o+ Z3 Z& a; {! l为了写好今儿的文章,我先去了趟门口的庆丰。这不,刚回来,开写。 3 D. m3 G# [" [7 a& C5 O0 |, [& G
写什么?炒肝啊!
( `2 k) Z- ^$ c. q# N
* R, O7 V9 y8 h5 _; e8 n5 z; H请看下面儿!
; U6 e% S. l9 E4 ^5 J% v/ i 8 f5 z) v, Y) Y
炒肝和卤煮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猪肠儿。不同的是,炒肝用的是小肠,比较细的那一段,切的有一分儿左右长,现在用的都是切得比较碎一些的大肠。至于做法,网上有各种很多文章介绍,就不再赘述了。前两天电视里有档节目介绍说做炒肝儿的时候要放酱油,这我就有点不乐意了,因为据说正宗的做法应该是放黄酱,我猜应该是那种稀的黄酱,小的时候家里经常派我去打黄酱,要拿个碗,副食店的售货员用个提子,从酱缸里那么一提,不上称约,多少就是它了,不像打麻酱。因为黄酱不限量,麻酱每人每月一两,珍贵!得上称约!把自己带来的碗放称上,用个勺子在上面沾来沾去的。
. \& T. K( {( W$ F 7 R7 x' a- F8 ?
庆丰的炒肝儿我估计放的就是酱油,颜色很深,看着就咸,而且经常是确实有点咸。
* v* Z/ g$ e# z# I( E5 r8 l ! S& J$ o& h- ] [1 b) y N' R
提起庆丰,大家都知道现在庆丰遍布北京大街小巷了,在七十年代,庆丰包子铺在珠市口那一带,和时代照相馆不远。我小学有个女同学,她嫂子就是庆丰的服务员,和她哥搞对象的时候被我们知道了,我们就经常起哄,就叫她“庆丰包子铺”,虽然这个女同学和庆丰包子铺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那个时候这样叫她她并不以为然,只是乐呵呵的,有时候惹急了也会满地找砖头。但今天,我还是想向她道个歉,同时我也想告诉她,我挺想念她的。可能有三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不是难到找都找不到,而是没有理由去找。 : W n: p% x( }
" I( k$ F* h. X3 D/ A) }# X 那时候见得世面少,不知道西单那家庆丰包子铺和珠市口这家是不是一回事,总之我是很早就知道庆丰包子铺了。虽然很早就知道庆丰包子铺,但庆丰包子是什么味道并不知道,没进去过! 4 z- b" N+ A# x! B1 j$ q; X
* K8 ^( S# J7 ?/ D @ g 真正下馆子吃包子是上高中的时候。七十年代末期有个老师发明了用磁铁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就是用两块磁铁通上电,带眼镜上,时常会漏电,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放学了和一个男同学搭伴坐106路电车,在菜市口的校场口站下车,往西的一个胡同里,治疗上一两个小时,一共若干疗程。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就不用说了,但有一天治疗后我们俩吃了顿包子,这真叫我难忘。 $ h0 @* m8 O0 ^' T/ c3 N [
+ E' e6 o2 h m( h9 X0 N9 k; l& o; J
胡同口有个饭馆儿,我只请得起他吃包子,那包子比现在的个大,里面的馅儿是个大肉团,酱油上色,红红的,咬一口直流油,就一个字儿,香!吃完了包子他又要了一碗榨菜汤。靠墙有个烧煤的灶,灶口在屋里,添煤掏煤渣儿的口在墙外,锅在上面支着,汤在大锅里不停的翻滚着,奶白色,锅的中间有个铁箅子隔着,一边是骨头,一边就是骨头汤,把那不知道已经熬了多久了汤盛到放好了榨菜的碗里,还是就一个字儿:鲜!现在想来,那汤里肯定没放味精!那碗汤是我们俩人一人一口喝完的,统共花了两块多钱。
9 W" D- b+ h6 L: \5 s7 i% q / o& @' H8 e( a; z
不是说写炒肝儿吗?怎么又跑包子上啦?因为炒肝儿总是和包子在一起卖的,卖包子的馆子不一定有炒肝儿,但卖炒肝儿的铺子一定有包子。
, g: W; v$ O* G! M! N- g
' e) L$ ^% q( _ 前些年我常去吃炒肝的地方叫二友居,在西四十字路口西南把角。那些年南风北渐,粤菜海鲜大酒楼盛行,庆丰远不像今天这么遍布北京,像二友居这样坚守北京小吃阵地的真是难得!比起那些金碧辉煌的大酒楼,二友居的灯光确实有些昏暗,食客大多是老人孩子,还有就是根本不懂炒肝为何物的那些逛西单走累了的外地客,虽说不上是惨淡经营,但生意不红火时显而易见的。
0 y# b6 u, I) C
3 Q7 a& W- v7 J 经常会有中学生放学了而家长又没下班的,就会来这里填肚子。我以为这里不过是他们果腹的地方。某天,几个中学生涌了进来,吵吵嚷嚷。要上包子炒肝,其中一个说:给我拿把勺儿!另一个说:你丫老外了吧,吃炒肝儿不用勺儿! ; B( U+ c* _* w/ `1 N B! F
% k9 U* f7 E9 q( V: L+ H- e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一惊啊,暗道:难道我今天遇到传说中的高人了?起码他爸爸一定道行不浅,有文化啊!真是北京人的好孩子啊,我们北京小吃何愁后继乏人啊!
' B4 y% d' l/ v* s
/ J: o- B1 _0 {9 J: M7 s 因为据我所知,吃炒肝儿确实不用勺儿,正宗的吃法应该是站着,五指扣住碗沿儿,嘴沿着碗边吸溜,碗是专门的白磁碗,壁厚,保温好。吸溜儿完了碗里应该一点儿不剩。 ( w. `' W; H% R S! d* R
$ o7 i# s, ?' o
庆丰的人包括那些经理们有几人知道呢?起码我现在去吃,碗已经不是那个碗了,盛的时候沥沥拉拉抹的哪儿都是,怎么都吃不干净。
. m% e1 |2 D. V: u" t' c. \
+ t, d7 @8 a- N* b' { 说到正宗,经常会有人说某种小吃正宗的做法应该是如何如何,言必称自己的是正宗,可把这些正宗放在一起一比较又相差又很大,怎么办呢?
9 z b X, x9 X! _! h3 | ; f5 x, ]1 I w" l. r) |
其实无所谓正宗,无论何种小吃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摸索出来的,今天你们家这么做,明天他们家那么做,时间长了,流传开了,于是一种新的吃法诞生了,盐多醋少,味道可能不尽相同,东西还是那些东西。我以为一定还有很多种做法,由于不那么适合大众口味,没流传开,被淘汰了。所以,保留下来的都是经典!这就是文化!
4 D$ L& t+ @6 h0 G$ o& g
; Y: x5 ]6 e, }) ?5 m6 c( I% w3 p 经常有很多文学家美食家出来编故事,说:某菜某天被某皇帝或皇后偶尔尝得,曰好吃曰顺口曰爽呆了,便御赐菜名从此留传至今!我看全是扯淡!你看现在电视剧古装片里那些宫女皇后的穿戴的那么华丽,再和老照片里的服装比比,汉代的没照片,咱就不比了,清末的照片有,一样么?清末的穿戴都那样,汉朝的穿戴指不定什么样呢!别糊弄老百姓了。 ^4 ^# w4 ~; `4 D5 }$ `
8 T1 @$ D9 D) J0 s7 ], |* x7 N/ W/ A
现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还有很多人写文章论证查究这些小吃的来源出处,我看也没必要,有人说卤煮的前身就是苏造肉,有人说和苏造肉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谁对?谁错?其实我宁愿相信卤煮火烧就是那些脚夫体力劳动者们常吃的食物,因为体力消耗大,吃这个解饿,祛寒。您想啊,在寒冷的冬夜,在外面跑了一天的拉车的脚夫,躲在墙角,借着路边昏暗的灯光,吃上一碗卤煮火烧,又便宜又实惠,也许那就是他一天的吃食儿呢。于是某个陈姓或其他什么姓氏的掌柜或厨子开不起大饭馆的,就开了个专门的铺子专营了,您能说就是他发明的吗?就像现在单位集体研究的成果出来后,都被冠名到领导头上不是一样的吗?
" z# |- e$ s! Q4 k. r _2 T
& `$ U5 c W7 ~2 g4 s9 |7 Z: s( |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六十年代以前的事我肯定没经历过,所谓的知道也是听说的。今天的人来说解放前的事大多都是听来的,有几个是真经历过的呢? 3 s. w& E- g W8 H( A }
y X" ^% c: c5 z5 G7 V( K8 N
所以我只写我经历过的事儿! 4 U8 k' _7 ?( G* R& s6 U
$ ~/ q* A1 F/ X2 U5 ~1 z4 Q# P. q( L
咱也别在这儿较劲儿了,接着说咱们的事儿!
: o# O* ~2 j& V, @7 l. D
9 x c) I5 f1 ?: F- A 其实和猪肠子有关系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吃食儿,叫葫芦头,所用的是猪大肠,靠近胃的那部分。以前在外企工作时,经常去西安,下飞机从咸阳机场打车直接去南院门,全中国就这么一家,店名叫春发生,吃法与羊肉泡相似,所不同的是里面放的是大肠,洗的很干净,肠儿很厚实,也就两三片儿。因为不是北京小吃,就不多说了,详情见贾平凹的《陕西小吃小识录》。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以前白塔寺那儿有一家儿,叫同什么居,卖过葫芦头,可能生意不好关张了,现在改华天了。 . J) q5 H# D' E4 k3 ~# I4 o. Y
8 p* V2 X: @( Z
至于有人说在南方没见过卖炒肝的,我说不光南方,就是北方,除了北京别的地儿也没有,包括卤煮。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流行不起来,因为他前几辈子的人根本就没吃过,他没有这个背景,没有这个文化。您说我说的对么?对就给点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