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9067|回复: 7

为何皇城四门只有天安门有墩台而其他门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觉皇城城墙就像大庙的院墙,和天安门不匹配。

, h1 y9 a. w6 u( W

 

- _/ D* K; G: Y

为何皇城城墙不建城一般城墙的样式呢?

' }6 K6 ]5 W- g6 |6 @7 q( c0 @$ E

 

$ I+ `# q" X' z* j" \7 F, G

东西地安门都没有墩台,全是木结构,就没考虑到敌人火攻么?

发表于 2011-4-12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南京、中都(凤阳)的皇城都是像宫城一样的城墙,四门都有城台、门洞。明北京在建设之初,宫城完全仿照南京和中都,皇城由于明初大型工程太多、财力不济,不得已只能简化了。当初只是权宜之计,但后世也没有再继续完善。
发表于 2011-4-12 0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安门最初名承天门,是个九开间(一说五开间)的牌楼,多次被雷火击化,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形制,是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夺皇位时,改年号为天顺,并重建天安门,为显示其复夺皇位的“天意”,除更改年号外,将原有承天门改建为城楼连台式,即五个门洞,城楼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李自成进北京,天安门再次毁于战火,顺治皇帝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北安门改成地安门,改皇极殿为太和殿,取内和外安之意。
发表于 2011-4-12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安门是午门前面的门 如果太矮就不协调 地安门是景山后面 就是再高 也被景山挡着看不到 东西安门不对称 离得远 应景而已

发表于 2011-4-29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城墙与大都的拦马红墙有部分的承继关系
发表于 2011-8-26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西安门,东安门和北安门却是是城台式建筑,我曾经亲自看过西安门的遗址
发表于 2011-8-25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以下是引用[I]飞哥[/I]在2011-4-12 7:47:00的发言:[BR]天安门最初名承天门,是个九开间(一说五开间)的牌楼,多次被雷火击化,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形制,是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夺皇位时,改年号为天顺,并重建天安门,为显示其复夺皇位的“天意”,除更改年号外,将原有承天门改建为城楼连台式,即五个门洞,城楼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李自成进北京,天安门再次毁于战火,顺治皇帝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北安门改成地安门,改皇极殿为太和殿,取内和外安之意。

% m; C! r9 T! a' ]+ P0 S" F[BR] 
, I/ q! g; t% q1 w[BR]南京承天门洪武八年创建时最初仅有城台,洪武二十五年添建五开间城楼0 M+ E1 `' J+ M: c$ b
[BR] % |" E# k& D+ m( G: b
[BR]北京行在承天门(后来的西内)为原燕王府棂星门,是木牌楼
) L) X0 f' e7 }$ }4 }[BR] ' X( k- Q  z. w: e0 E
[BR]北京皇城承天门从一开始就是城台式建筑,且城楼为九开间,规格高于南京皇城
发表于 2012-2-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明北京承天门城楼应为五间,这点从大致是嘉靖朝绘制的多幅《北京宫殿图》(两故宫、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可以看出,这是依从南京旧制。: D4 I# d8 r/ O- s& @4 x! W
[BR]明南京皇城东安、西安、北安各门形制应为石拱券三门洞单檐歇山顶样式,和后世留存的北京长安东、西门以及中华门一致,在《洪武京城图志》上有清楚的描绘。
! j" C" `# A: T% ~[BR]南京现存西安门是永乐西扩皇城时增建的,与洪武朝旧制略有不同,且经过清代改建驻防城时的改造,不能直接作为明代旧物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0:20 , Processed in 0.138353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