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市胡同的老棺材铺,每次去都要拍一下。本帖由历次拍记汇集而成。
; ]" Q7 {9 {4 [5 E, `以下括号中的文字引自2011年第3期《北京纪事》杂志,《老北京的棺材铺》一文: - U6 v! p; Q4 r4 t2 {
0 H0 V+ i( G) G$ B4 O: L(米市胡同37号是一处坐西朝东的两进院落,面阔约9米,进深约50米。在东房临街的房檐垂有木质檐口,上有刻花和刻字:“自置四川建昌荫陈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兜□各省花板一概俱全”。其中“兜”后面的字被遮挡,疑为“枋”字。
X$ \2 d# M9 R3 k* I9 k: x8 r……
) V/ s# v! W1 \' C$ R用作棺材的木料被称为“寿木”,其间最贵重的是阴沉木,即上文广告词中提到的“荫陈”。这种木料遇火不燃,水浸不腐,因为十分稀少,可谓寸材寸金,是古代帝王贵胄的专用品。其次是金丝楠木,再次之为香杉,在封建时代均是王公大臣、一品大员专用。一般的官宦,或是有钱人家,选用的寿木多为柏木、杉木、松木。一般平民,受经济约束,棺材用料主要是大叶杨、小叶杨、椴木、柳木等。至于更为贫困者,或是流民饿殍,所用则是劣质杂木薄板儿订制而成的“匣子”,也叫“斗子”。)
4 ^# ]- Y6 l( A" P+ T; F( s5 H
! `* Y( \+ r5 o曾与老住户聊天得知,解放后此处已经变为民居,后来又成为油坊。
5 n ~1 Y) X6 L; n; R4 [2 G
8 }( Y% r& g0 N, E0 {- y# l不多叙述,上照片。 $ n* g! d% f% u9 k4 r1 ^& H8 P+ Z
先是一张全景,摄于2009年
' f9 \% p2 Q7 @7 ]7 `: S" [ 5 M4 h* b1 w9 B$ P0 [: i
墙上的黄油漆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
 , v( Z N6 F; o# N, ]& q
各种细部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 D2 U) D3 u% F' U2 s( O院内的标语,不塌房……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 ?6 \0 n( q; f6 v
二进院里趴着的波斯猫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 `( N* t5 Q l0 w/ o9 ^$ C5 p6 }
很和谐的场面,不解释 / V& z( t" g& X6 O! l
米市胡同37号老棺材铺(历次细拍集成)
+ `% Q5 z; s' E
% z) s c6 c& M! ~; W4 Z不知道老棺材铺还能存在多久,想拍照的朋友们尽力而为,争取不留遗憾吧。有些时候,一段历史不是轻易就能被抹去的,该留下的总会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