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许多散文,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谈想念自己故乡的作者,大多能饱含感情回顾一番,但几乎联系不上眼泪。不过许多老北京作者,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往往写着写着,就情不自禁地流泪。令我感到奇异的是,新北京人似乎没有这种感情。文化大家季羡林曾写过一篇文章《我爱北京》,但他真没有眼泪。我想弄明白的是,为什么只有老北京人,才会有情不自禁地流泪?这种刻骨铭心的源泉到底是什么?
我是一位湖北人,希望北京朋友热情回帖,,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谢谢!
举报
一定有特殊原因,愿听其详!
想起了一部老电影,是讲拆四合院,建高楼房的事儿,几家人难舍难分。电影名字叫《邻居》。
看了都挺感动的,代表了多数老北京人的心声。老北京永恒!谢谢!
心里在流泪,在纠结.
一者是土生土长的家,最主要的是二者,所拆许多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有灵性的会说话的历史文物.
现代的高楼大厦(到处一个模样,)的确改善了人们生活,但物极必反,任何事情绝对化了就会带来相反作用.过渡的大拆大建必然破坏自然历史人文,城市现代化与保护历史文化似乎成了对立的矛盾.面临拆迁的历史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最起码应该最大限度的兼顾好.
有一定道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17:20 , Processed in 0.129960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