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0|回复: 8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含1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5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4 E7 H9 s0 C$ G! {

2011-02下旬拍摄于北京海淀长河畔的麦钟桥。拍摄器材:佳能EOS 5D MarkII,镜头EF 17-40mm f/4L USM,镜头EF 24-105mm f/4L IS USM。Manfrotto(曼富图)055C三脚架及141RC云台,RS-80N3快门线。部分照片后期用PS-CS5做了HDR、黑白和接片。

/ X; N! O* H1 d1 J( b6 Z) I o

有关麦钟桥的资料从GOOGLE搜得:

! I) E D+ w5 {3 P" V8 B/ B

               

% s* L) M l! h

1. 

9 t% I! w6 E+ w% L7 v; d, \6 ?

 

7 V* Q G! b( p' Y" B' k1 A' ~/ l/ T# i) ?! {$ L" k7 v( b$ G1 Z" `5 I j1 t% z0 i' G3 p- I/ |: b2 O; |# j j I8 Y
( X0 N' J( _( N( B3 y

1293年

/ r1 A" r$ O- \

1293年 - 长河又称御河,它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金代的闸河,又称皂河,至元代称高粱河。 1293年,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引西山的玉泉水、昌平的百浮等多处泉水汇集翁山泊--现今的昆明湖。 长线:由紫竹院公园北门大码头出发、途径紫竹院公园、万寿寺、麦钟桥、 长河湾,至颐和园南如意门。

* K9 K: U2 T" V, X& ^

 2.

7 U5 C/ b3 C( r. Y' P+ e9 s. W. x, W* J+ h2 G7 X) Z+ L5 |2 c1 S: C& F: C* x; k* K' r+ u4 d; e) I
$ d" d f# Y# X% r1 }

 1909年

) c# F9 J# s. i8 J0 H% z

1909年 - 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往往在高粱桥附近的倚虹堂船坞上船,经白石桥、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直达颐和园和玉泉山。 也有石路从西直门经高粱桥直达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起点西直门火车站即在高粱桥东侧。 高粱桥也随之繁华起来,路旁两侧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8 S4 T4 }3 F" s

3.

, k! l: w+ R+ x9 u# }: P5 G. V9 m5 I% K H$ @$ L/ b1 H7 e2 o% r; t5 M+ j: R9 p4 K5 o3 a5 ]" Q# x. I( Q' r* @* C, z
1 O z& H0 i- I5 i' d' Z' _8 O

 1947年

8 F% [1 g, s9 J ]* f* h3 ?& d

1947年 - 麦钟桥桥名之迷一来到车道沟就知道有个麦钟桥,我们住在北平房,上蓝靛厂买菜,就得经过附近的京密引水渠(现改名昆玉河)上的一座小桥,桥的旁边是360公共汽车的麦钟桥站,因此,我们误把它当成了麦钟桥。 车道沟地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西面是昆玉河, 北面是长河。

7 }+ c, s) {0 a5 |/ k+ x! n ) c; i9 H$ R* u8 i2 [- n) q+ V4 q8 u, R& K }0 }, S [, O$ D) m/ U4 ]2 ]* r
8 k2 s. Y; d( E0 {; f+ }

4.

: d( W! n3 T2 D9 E8 E6 y8 b0 ^0 j9 a6 G! Q1 {6 g: Y( }. M; @. }) ^4 i* L5 O3 j+ A; }" L; z' U: S- O r* | j, F
# a6 X U5 S, X4 o! N0 e

 1966年

7 X( ~) s) O% f- Z

1966年 - 乾隆帝《麦庄桥记》写道,玉泉“折而南经长春、麦庄二桥”(麦庄桥后世改称麦钟桥)。 1966年修京密引水渠,将石桥改为钢筋水泥结构。 现在的长春桥,随着远大路、长春桥路、蓝靛厂南路的修建,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立交桥。 既有车水马龙,又有碧波荡漾,构成独特的风景线

3 m* ]% y( W0 @6 y2 `, Y8 }1 v

5.

+ `$ r$ \9 k) F0 A# m* [ ! K. ^" d; @4 Z; B1 m: [# ^# c$ w; T' y2 K* N9 C! ^: D5 n+ `3 o3 m e+ w T5 t) }; C$ o) U0 E
% ~/ Y, B. A3 F$ A6 w. I

 1998年

& H V* f4 t2 {* x

1998年 - 1998年北京治理京城水系之时,疏浚长河时,在原来的小桥旁发现了麦钟桥的遗址,原来真正的麦钟桥就在这里。 治理之后的河上,在遗址旁重新架设了一座仿古赵州桥的双曲拱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原创]2011年京城第三场雪之—麦钟桥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5 10:15:00的发言:
好图好文好桥好看
2 E" f' Y( ]6 m# [6 \7 J( C

谢谢您,资料是GOOGLE得到,非原创,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11-3-5 10:31:00的发言:
( A0 E( x7 Y. A4 g3 z5 q5 T/ @

     喜欢这张,视角好,透过桥洞拍到的景观也好。

/ N+ `5 x5 t. R( _+ T4 @

哈哈!上面食烟火斋先生是四好,我再给您加两好。

9 c6 ^ r3 ^( X* K6 N' Z

谢谢您流金先生,俺目前就住麦钟桥附近,可惜没有好好拍,比较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布衣亮子在2011-3-5 11:14:00的发言:
- E8 t, ]2 a8 _%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M& C* H$ {7 G+ G* k7 a2 m) m

俺喜欢这张!要是雪再多点就更美了!

. I E+ h/ m* R+ x8 A

谢谢亮子,你说的对。

发表于 2011-3-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U3 d2 p! X7 t' L& P" `

俺喜欢这张!要是雪再多点就更美了!

发表于 2011-3-5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了,我就住十号院里~~

! ~8 Q6 D0 F7 d, a' r( |2 t

 

8 T) {' p$ n+ a

佟老师您那两幅全景是在哪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丽木偶在2011-3-5 22:09:00的发言:
7 \+ G6 K: q% P

太赞了,我就住十号院里~~

e5 |+ a8 \" F# l

 

2 ` F% ]; E2 q# T/ m5 L! {1 ^

佟老师您那两幅全景是在哪拍的?

5 q. S. \+ A+ g6 A

我在纪委宿舍的2号楼上拍的。你们院塔4楼也能拍的。

发表于 2011-3-5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好文好桥好看
发表于 2011-3-5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张,视角好,透过桥洞拍到的景观也好。

5 `& |8 g* T% p' l" a) u. g- S

哈哈!上面食烟火斋先生是四好,我再给您加两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6-21 20:02 , Processed in 1.16980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