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39|回复: 12

说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26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A. I: i* W5 a$ j/ q4 X

 

9 s3 J8 p2 p- P: F+ G* {

      说“盐打哪儿咸”,貌似追溯盐的历史,实际上,是拿盐说事,聊的是咱开门生活与盐有关的小事。

) o( f& s2 l/ L) z

盐为五味之首。人人食盐,得味不同。少时,听过一则故事,北京城东长安街北池子大街里有一座庙,叫马格拉庙;这庙房顶双飞檐,外表美观大方。当年修这座庙,有个工头领着木匠们给檐椽下料时,把尺寸弄错了。应该三尺五寸四的料,下成三尺四寸五了。大伙儿谁也没在意。话说当天来了个老头儿,弓腰驼背,挎着一个装工具的破口袋,非要留下来干活。工头一看这老头儿这么大岁数,骨瘦如柴,再看带的斧子没刃;锯也缺齿儿,就没好气儿的说:“活儿倒是有,怕没适合你的。”老头儿说:“诸位有饭吃,难道看着我挨饿不成。”大伙儿说那就留下来,自个看着能干点什么吧。

# q. ]% f ?% h

老头儿留在工地上东瞧瞧,西看看,半天也没干出一件活儿来。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头儿去拿窝窝头,又盛了一碗汤,端起汤来就喝。没喝两口,就跑到厨房抓了把盐放到汤盆里,可巧厨子瞧见了,就说:“你怎么拿这么多盐往里放啊?”

5 Z# m2 n7 \3 e' [1 ]: Z. P

老头儿理直气壮地说:“盐短不够咸,所以要加盐。”……

: y5 S" L& {( J5 L, K

第二天,老头儿不见了;大伙儿正纳闷,有人跑来说,昨天做的檐椽都不能用,别再忙着下料了。有人问,怎么回事?来的人说,檐短了,整差九分。这个人一说“檐短了”这三个字,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议论道,要不昨天来那个老头儿喊:盐短了,要加盐。这个老头儿肯定不是凡人,一定是鲁班祖师爷点拨我们来了。

4 B3 v5 t# E+ Z2 G3 I2 B1 ^

咱有个五伯会腌制咸菜;特别是用盐腌的小茄包儿那是一绝。有朋友不解,会问什么是“茄包儿”?所谓茄包儿就是拉秧的茄子。每年到了季节,菜农会把所有的茄子,无论大小,一并采摘。因为天气渐凉,茄子不会再长了。没长成,个小的茄子就被幽默的北京人称为:茄包儿。

: _, ]' k _, L, a* m

茄包儿腌着比炒好吃。腌时,茄子上的把儿不能去掉,要不,掰了把儿的地方,会露出茄肉,生锈易烂。真正腌好的茄包,一拳头大小,水分已腌出,捞出后,外观乌黑,表皮略微抽紧,切开里边的颜色也没什么区别,才叫腌透。冲去表面盐水,切碎,加葱末,滴几滴香油拌匀食用。早年冬季青菜稀缺,每天萝卜白菜,白菜萝卜的,不免单调;要是来上这么一道小菜佐餐,那才叫开胃过瘾呢。腌制茄包儿很是需要经验和手艺的。盐放的不合适,腌出的茄子不仅口感发酸头,味道不好,弄不好还会长白毛腐烂,那等于白忙乎一场,外加糟蹋东西。

0 s: r7 Z* M+ A* j8 F

五伯“无常”后,咱家就无缘再享用这一风味儿小菜了。要不每年入冬后,或多或少,五伯总是托着一个蓝边大白瓷碗,里边装着自个腌的咸菜,一定有几个黑乎乎的茄包,乐呵呵地登门给送来。母亲一定会大加赞赏一番;咱家的饭桌上,那几日也会多出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下饭小菜。

# S) u% P, P, _ g5 X

前几年,我和堂姐联系上了;这个堂姐就是五伯的女儿。一次到她家拜访,提起了五伯的腌菜手艺。没想到这个姐姐拍手打掌地笑着说:“巧了,兄弟,想吃吗?姐姐这儿正好就有。”

7 W& @- r3 \0 |; ~7 h4 B' e( M$ g

要说什么事物都得有个传承,就说拿盐腌咸菜这点事,也不能例外。真没想到堂姐把咱想了很多年的腌茄包儿的手艺学来了。

" H$ u6 [9 ]" p! Y5 i, f4 O4 U# x

堂姐说马上开饭,先切点,让兄弟过过瘾。

3 C# ^! `2 b+ t. Z% R( h

饭菜备齐,特别是那景德镇青花小碗里切碎的腌茄子。嘿!真馋人。油光黑亮碎末,点缀着青白二色的葱末,扑鼻的香油味混合着茄香,条件反射地刺激着咱腮里口水的分泌。忍不住夹起一筷子放到嘴里。

5 f x; t* @6 r- Q2 }

“哈—”出乎咱意料啊!这叫一个咸,咸得都出苦味了,蜇得咱嘴都木了。赶紧端起杯子,谁管茶水还是啤酒,一通灌,一杯啤酒下肚,略微稀释了嘴里的咸味儿。这才言道:“我说姐姐,咱把卖盐的打死了吧!咱都快飞出去了。”

q0 ~, _8 }$ j0 s1 J, z

一旁的外甥见我的狼狈相不禁大笑起来:“舅舅说得都是什么意思啊?”

4 K$ i6 b+ o. U, u$ g' ~

姐姐抢先回答:“你舅舅说你妈腌得菜太咸,好像盐是白来的。他吃完,都快变成“夜猫虎”了。”

, U! n7 A: J8 _+ D0 V) |

夜猫虎就是蝙蝠,老北京人叫它‘夜猫虎’,老人说夜猫虎是耗子变的,说耗子偷吃盐,吃多了变成夜猫虎了。我小时候,一到了夏景天晚上,就会跑到大院里,和别的孩子一起逗弄夜猫虎玩。脱了鞋扔向夜空,,夜猫虎就会像黑影一样跟着鞋往下俯冲。一边扔还一边唱:“夜猫虎,穿花儿鞋,你是奶奶,我是爷……”您说那会儿那歌谣是谁编的?为了合辙押韵,竟然要和夜猫虎攀亲成公母俩。提起夜猫虎,儿时在大院儿里疯玩儿的情景历历在目。

$ f* ~" N1 Q1 A: o5 H

“救火队的吹号——叫水。来,兄弟,再来一杯。”和姐姐以前是兵团战友,后来成为夫妻的姐夫又给我倒了一杯啤酒。他平时少言寡语,那天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凑趣。无意间说的歇后语,又道出了老北京的一个典故:旧时,老北京救火队拉着简易的水车扑救火灾,水一用完,就赶紧吹号要水。

! j( t" q" r( z7 V6 l

 堂姐说她们家吃东西是口重,习惯了。白白囔囔还不行,吃着难受。知道我吃东西口轻,今个这菜特意为我炒的,不咸。堂姐说着给我的碗里夹了一块鸡翅。

( s* X% E! c; ^/ h! X6 V( i( c

我咬了口鸡翅,好家伙!为我?不为我指不定咸成什么样子呢。这块鸡翅也够我下一碗米饭的。

' Q2 f; \* z+ l5 [- a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谢绝了堂姐要给我的腌茄包儿,向她要了腌茄包儿的方法。记忆里早年五伯腌得可没这么咸啊。或许是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

v+ h4 B: w& `; K9 k

年前,我给堂姐打电话,想约时间去拜年。没想到她在电话里就和我诉上苦了:“兄弟,你姐姐我可崴了,前些日子头总晕,眼神儿也突然不行了。拿茶壶给人家倒茶,看着明明是往茶碗里倒,可是都倒到外边了。到医院一查,我的祖宗,三高。特别是我这血糖,高得都伤到眼睛了;有一只眼睛快瞎了都,你说你姐姐还不到60呢,这可怎么好啊。什么?少盐,是。现在光喝粥……”

' b' l" G, m# e* Y. K: G, d9 ]& ]

咱心里说,都是给“卖盐的打死了”的缘故。咱虽然学会了茄包怎么腌,不过腌咸菜还是少吃为妙。

, M7 F- D0 o" c/ w: r% R

 

E. }! b2 g4 d" p% `) [$ i

头两年,我闹了一阵子的腰疼。到医院一诊断,医生说是腰肌劳损,没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后来,有个朋友给了个偏方:把大盐用铁锅炒热,装入布袋,热敷。而后,把装盐的袋子放入微波炉加热2分钟接着用。腰疼加剧,波及到腿,赶紧到市场去买大盐。一个卖干货的柜台,两口子是山东人,总上他们那儿买东西,也算是老主顾了。女的站柜台,听说我买大盐的用途回答道:现在不是腌咸菜的季节,不好卖,没进这种大粒盐。这个市场里也没有货。不过,有个开饭馆的朋友那里有,让家里的那口子,抽空去找点,您隔天再来。

/ X }0 L2 M$ R

我说行,该多少钱给那朋友。次日,我如约前往,人家已经给备好了,有2斤许,装在一个塑料袋里。高低不要钱,说没几个钱,送大哥治腰了。

$ n z: Q! Q3 \: \9 v6 Y

给人家道谢后,回家如法炮制。您别说还真见效。查了一下资料:咸入肾,肾主骨,盐热敷有驱寒散风之功效。偏方治大病,不起眼儿的大盐还有药用。

# T( V# D0 B& |2 U* n0 k3 y

 

* y0 i$ B @* g; Y; F

过去听母亲说过:“小姑贤,小姑贤,小姑不(咸)贤,加把盐。”初时,不懂什么意思。经老娘一解释才明白。过去姑娘出门子,给人家做媳妇。不仅要小心翼翼地孝敬公婆,赶上丈夫有妹妹,刁的,还得受小姑子的气。期盼着过门后,好好练习做饭的手艺,让小姑子吃满意了,变得贤惠些。不过让咱不能理解的是,小姑子不也得出门子,给人家做媳妇吗?耍刁的小姑子不想想自己个以后的身份。

% y& V K. Q; ~, t- D, l. m/ P

三餐料理一生事,五味调和百姓家。盐为调味佳品,无盐的日子不敢想象。人若活得有滋有味儿,会用盐是门学问。

7 g$ l7 }/ p) s Q4 S7 E

 

2 w1 t5 O7 V8 ~' l+ m0 `) S, C6 V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2-27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盐铁论>一书是我最早看的一本关于盐的书.
发表于 2011-2-27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代的“吃食堂”

朝齑暮盐  (zhāo jī mù yán)
解释: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示例:太宜人~,黾勉佽助。 ★清·钱谦益《秦母钱太宜人墓志铭》

/ |7 `2 m2 V1 \6 r v; e

来源 亿容在线词典

发表于 2011-2-27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代的“吃食堂”

朝齑暮盐  (zhāo jī mù yán)
解释: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示例:太宜人~,黾勉佽助。 ★清·钱谦益《秦母钱太宜人墓志铭》

; U+ X- @' k! T( M1 a$ U- V2 g* Q1 X" i

 

" |9 n$ k0 C0 ^0 ^

1960大饥荒 年代 这个成语很贴切的。

G7 ~3 \7 f$ {

 

% c' m3 H; F# F4 U# c; D

 

发表于 2011-2-26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梅上将,鼎鼐宰相。
发表于 2011-2-27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瓜瓞绵延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盐)言碎语不成文。
发表于 2011-3-4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 a" `2 H6 @" g+ D7 s

 

* U2 M4 Z( o$ r8 ~( Z6 g( h5 b

         糖尿病还是少喝点粥。笔下生花!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11-3-4 8:45:00的发言:
小姑贤是评剧的剧目,一度电台老播。商铺的喇叭冲大街放。还有一出戏打狗劝夫。都是劝人为善的。鼓励为恶以后,就禁了。
) D* x! O" O7 H

先生博学幽默!赞!

发表于 2011-3-4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筆生花 平淡中寓精彩 家長里短中藏學問

0 s$ s) B6 K1 M j# H; O

看到堂姐上菜那段 我就開始懷疑這家人會有高血壓的危險了

; B. G* H* I1 h3 H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盐打哪儿咸”,貌似追溯盐的历史,实际上,是拿盐说事,聊的是咱开门生活与盐有关的小事。 4 \8 @: l& R3 F1 R0 }2 N" U* n

盐为五味之首。人人食盐,得味不同。少时,听过一则故事,北京城东长安街北池子大街里有一座庙,叫马格拉庙;这庙房顶双飞檐,外表美观大方。当年修这座庙,有个工头领着木匠们给檐椽下料时,把尺寸弄错了。应该三尺五寸四的料,下成三尺四寸五了。大伙儿谁也没在意。话说当天来了个老头儿,弓腰驼背,挎着一个装工具的破口袋,非要留下来干活。工头一看这老头儿这么大岁数,骨瘦如柴,再看带的斧子没刃;锯也缺齿儿,就没好气儿的说:“活儿倒是有,怕没适合你的。”老头儿说:“诸位有饭吃,难道看着我挨饿不成。”大伙儿说那就留下来,自个看着能干点什么吧。

8 m+ E) K$ X* s6 J1 y

老头儿留在工地上东瞧瞧,西看看,半天也没干出一件活儿来。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头儿去拿窝窝头,又盛了一碗汤,端起汤来就喝。没喝两口,就跑到厨房抓了把盐放到汤盆里,可巧厨子瞧见了,就说:“你怎么拿这么多盐往里放啊?”

$ o: d$ k, B6 F& ]: y

老头儿理直气壮地说:“盐短不够咸,所以要加盐。”……

5 S; Q ?7 h2 V# \- i

第二天,老头儿不见了;大伙儿正纳闷,有人跑来说,昨天做的檐椽都不能用,别再忙着下料了。有人问,怎么回事?来的人说,檐短了,整差九分。这个人一说“檐短了”这三个字,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议论道,要不昨天来那个老头儿喊:盐短了,要加盐。这个老头儿肯定不是凡人,一定是鲁班祖师爷点拨我们来了。

. k, Y! i' _' N1 @+ L- ?

咱有个五伯会腌制咸菜;特别是用盐腌的小茄包儿那是一绝。有朋友不解,会问什么是“茄包儿”?所谓茄包儿就是拉秧的茄子。每年到了季节,菜农会把所有的茄子,无论大小,一并采摘。因为天气渐凉,茄子不会再长了。没长成,个小的茄子就被幽默的北京人称为:茄包儿。

! z6 F( C* E4 q$ N. Z. Z+ H

茄包儿腌着比炒好吃。腌时,茄子上的把儿不能去掉,要不,掰了把儿的地方,会露出茄肉,生锈易烂。真正腌好的茄包,一拳头大小,水分已腌出,捞出后,外观乌黑,表皮略微抽紧,切开里边的颜色也没什么区别,才叫腌透。冲去表面盐水,切碎,加葱末,滴几滴香油拌匀食用。早年冬季青菜稀缺,每天萝卜白菜,白菜萝卜的,不免单调;要是来上这么一道小菜佐餐,那才叫开胃过瘾呢。腌制茄包儿很是需要经验和手艺的。盐放的不合适,腌出的茄子不仅口感发酸头,味道不好,弄不好还会长白毛腐烂,那等于白忙乎一场,外加糟蹋东西。

" O t' t1 e) y7 v* T7 L

五伯“无常”后,咱家就无缘再享用这一风味儿小菜了。要不每年入冬后,或多或少,五伯总是托着一个蓝边大白瓷碗,里边装着自个腌的咸菜,一定有几个黑乎乎的茄包,乐呵呵地登门给送来。母亲一定会大加赞赏一番;咱家的饭桌上,那几日也会多出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下饭小菜。

: H: T* W# C/ Q# _

前几年,我和堂姐联系上了;这个堂姐就是五伯的女儿。一次到她家拜访,提起了五伯的腌菜手艺。没想到这个姐姐拍手打掌地笑着说:“巧了,兄弟,想吃吗?姐姐这儿正好就有。”

2 Y; S6 r6 n( Y1 x/ J

要说什么事物都得有个传承,就说拿盐腌咸菜这点事,也不能例外。真没想到堂姐把咱想了很多年的腌茄包儿的手艺学来了。

. q; }. M( H7 ?, I

堂姐说马上开饭,先切点,让兄弟过过瘾。

, p' a" ^8 E1 Q6 V0 A

饭菜备齐,特别是那景德镇青花小碗里切碎的腌茄子。嘿!真馋人。油光黑亮碎末,点缀着青白二色的葱末,扑鼻的香油味混合着茄香,条件反射地刺激着咱腮里口水的分泌。忍不住夹起一筷子放到嘴里。

1 ]( b3 g7 l+ [) O. p" H* `

“哈—”出乎咱意料啊!这叫一个咸,咸得都出苦味了,蜇得咱嘴都木了。赶紧端起杯子,谁管茶水还是啤酒,一通灌,一杯啤酒下肚,略微稀释了嘴里的咸味儿。这才言道:“我说姐姐,咱把卖盐的打死了吧!咱都快飞出去了。”

p. w b/ Q o; G O/ G3 d

一旁的外甥见我的狼狈相不禁大笑起来:“舅舅说得都是什么意思啊?”

! P6 n# }3 S6 |0 {( M

姐姐抢先回答:“你舅舅说你妈腌得菜太咸,好像盐是白来的。他吃完,都快变成“夜猫虎”了。”

; {. t/ E6 U8 a' {7 P. x" U% v

夜猫虎就是蝙蝠,老北京人叫它‘夜猫虎’,老人说夜猫虎是耗子变的,说耗子偷吃盐,吃多了变成夜猫虎了。我小时候,一到了夏景天晚上,就会跑到大院里,和别的孩子一起逗弄夜猫虎玩。脱了鞋扔向夜空,,夜猫虎就会像黑影一样跟着鞋往下俯冲。一边扔还一边唱:“夜猫虎,穿花儿鞋,你是奶奶,我是爷……”您说那会儿那歌谣是谁编的?为了合辙押韵,竟然要和夜猫虎攀亲成公母俩。提起夜猫虎,儿时在大院儿里疯玩儿的情景历历在目。

7 `1 v+ C! Z/ H4 {+ X

“救火队的吹号——叫水。来,兄弟,再来一杯。”和姐姐以前是兵团战友,后来成为夫妻的姐夫又给我倒了一杯啤酒。他平时少言寡语,那天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凑趣。无意间说的歇后语,又道出了老北京的一个典故:旧时,老北京救火队拉着简易的水车扑救火灾,水一用完,就赶紧吹号要水。

# J9 U* n3 I. ^+ ]0 y" a3 J' r

 堂姐说她们家吃东西是口重,习惯了。白白囔囔还不行,吃着难受。知道我吃东西口轻,今个这菜特意为我炒的,不咸。堂姐说着给我的碗里夹了一块鸡翅。

0 Y( k2 l/ r n7 k4 A# I/ E) V

我咬了口鸡翅,好家伙!为我?不为我指不定咸成什么样子呢。这块鸡翅也够我下一碗米饭的。

& s: t, F3 o6 g4 Z1 b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谢绝了堂姐要给我的腌茄包儿,向她要了腌茄包儿的方法。记忆里早年五伯腌得可没这么咸啊。或许是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

3 ]) W" c, `; J4 l% ~

年前,我给堂姐打电话,想约时间去拜年。没想到她在电话里就和我诉上苦了:“兄弟,你姐姐我可崴了,前些日子头总晕,眼神儿也突然不行了。拿茶壶给人家倒茶,看着明明是往茶碗里倒,可是都倒到外边了。到医院一查,我的祖宗,三高。特别是我这血糖,高得都伤到眼睛了;有一只眼睛快瞎了都,你说你姐姐还不到60呢,这可怎么好啊。什么?少盐,是。现在光喝粥……”

" D; }. D0 _1 Y- O* l+ @

咱心里说,都是给“卖盐的打死了”的缘故。咱虽然学会了茄包怎么腌,不过腌咸菜还是少吃为妙。

- h1 L2 `+ o2 x2 r7 h+ s0 q# Q

 

) h J: b: e# b4 H1 t

头两年,我闹了一阵子的腰疼。到医院一诊断,医生说是腰肌劳损,没什么特别的治疗方法。后来,有个朋友给了个偏方:把大盐用铁锅炒热,装入布袋,热敷。而后,把装盐的袋子放入微波炉加热2分钟接着用。腰疼加剧,波及到腿,赶紧到市场去买大盐。一个卖干货的柜台,两口子是山东人,总上他们那儿买东西,也算是老主顾了。女的站柜台,听说我买大盐的用途回答道:现在不是腌咸菜的季节,不好卖,没进这种大粒盐。这个市场里也没有货。不过,有个开饭馆的朋友那里有,让家里的那口子,抽空去找点,您隔天再来。

2 v# C7 V) C: Z8 r

我说行,该多少钱给那朋友。次日,我如约前往,人家已经给备好了,有2斤许,装在一个塑料袋里。高低不要钱,说没几个钱,送大哥治腰了。

& g7 W% M, @( L, A/ U

给人家道谢后,回家如法炮制。您别说还真见效。查了一下资料:咸入肾,肾主骨,盐热敷有驱寒散风之功效。偏方治大病,不起眼儿的大盐还有药用。

0 a/ X$ w# ~+ x/ {1 i r

 

; _9 `: \6 ]) \6 z

过去听母亲说过:“小姑贤,小姑贤,小姑不(咸)贤,加把盐。”初时,不懂什么意思。经老娘一解释才明白。过去姑娘出门子,给人家做媳妇。不仅要小心翼翼地孝敬公婆,赶上丈夫有妹妹,刁的,还得受小姑子的气。期盼着过门后,好好练习做饭的手艺,让小姑子吃满意了,变得贤惠些。不过让咱不能理解的是,小姑子不也得出门子,给人家做媳妇吗?耍刁的小姑子不想想自己个以后的身份。

! s0 Z; t! _' g. }6 C5 o

三餐料理一生事,五味调和百姓家。盐为调味佳品,无盐的日子不敢想象。人若活得有滋有味儿,会用盐是门学问。

j' b' h/ y+ ?; }5 ?

 

发表于 2011-3-4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失眠,翻闲书,有这样一句话在心里玩味很久:年齿寖高而能留意于学,此固非易事,然于其中亦自有味。盖老者更事既熟,见理既明,开卷之际,迎刃而解,如行旧路而见故人,所谓温故知新者。人于少年读书,与中年、晚年所见各不同。其作文亦然。故老而能学,盖自有以乐至也。
发表于 2011-3-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姑贤是评剧的剧目,一度电台老播。商铺的喇叭冲大街放。还有一出戏打狗劝夫。都是劝人为善的。鼓励为恶以后,就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20:38 , Processed in 1.1736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