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4|回复: 12

康殷年表中的忌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7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p5 J$ B1 u) t3 F7 e

 

- f) [) K7 Y5 A0 j

$ t9 v8 N G F

    康殷夫人任兆凤大嫂2008年3月12日在北京东方医院病逝,3月15日在东郊平房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我和大嫂见了最后一面。去年冬天她患病住院前,说是康殷要出书画集,编辑要个年表,叫我给写,一连几天我到大嫂家去;前后改了三次,才定稿。她认为挺好,我以为不好;该列上的遮盖过去了;所以我注明任兆凤授意。

1 s1 d2 s& a: q/ n2 F

    6月10日是康殷忌日,虽然已经9年,旧时音容常在脑际萦回,去年和大嫂一起编他的年表时,像天天和他在一起。他生平最大憾事,是画粮票,不仅造成三年缧绁之灾,而且累及后来的生活、亲属、家人,直至身后的今日,仍有议论。大嫂和别的亲属,对此也讳莫如深。我向大嫂说了我的看法;她说:你这么看,别人不会呀!年表里只好遮遮掩掩。而在他死后不久出版的《康殷传》里,涉及那几年的事,就简直是乱编了。

" J8 g F7 r2 E# t5 y( K- q F9 s

    1980年12月2日,新华社记者杨建业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康殷应当被录用”的文章就披露过康殷的这段往事;大家为尊者讳,少有提及。

6 Y: `" O; Y" D+ M# K

    对于此事倘换个角度看:一个艺术家,不去创作,却耗时间精力去画只能买米面的票证,一张伪造的粮票,和一件艺术品,哪个更有价值;只要不是智商过低,都会有正常的评估。高智商的康殷为什么竟会如此?

& B! g' w4 i) M2 S5 B( v. \: O+ O

    在市场供应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当年匮乏的境况。50年代统购统销后,粮食计划供应,按户口、按月发粮票。北京的标准,坐办公室的一月32市斤,体力劳动的最高60市斤,家庭妇女28.5市斤。依年龄大小少年儿童分几个等级。有单位的,提出申请可另外补助粮票;没单位,则只能干啃28.5市斤了。1960年下半年以前,北京饭馆吃饭、购买食品,都不要粮票。粮食不够吃,可以买馒头、大饼,或是下顿馆子,不难解决。下半年开始要粮票,光有钱买不到吃的了。这一规定一直实行到改革开放。在北京自买吃食要粮票以后,供应越来越不好,所有不收粮票的吃食,市场上不见了。小酒馆儿,不喝酒不卖菜了;食油、肉类早就按票供应,也有时拿票白跑,没货!鸡蛋之类则要医生证明(产妇、重病号)才能买;家家除了粮食本,还有副食本,用以买麻酱、豆制品、粉丝,和凭本供应的其他东西。街上零食没了。糖豆、瓜子、花生一切入口物绝迹。街上有买东西的立刻就排长队,不问前边卖什么。大冬天的,白水、色素、糖精冻的冰糕也排队抢。商场的食品柜台,擦拭得一尘不染,光亮照人;售货员袖手而坐,没东西卖。粮食按人定量,各不相同;家庭中为吃多吃少有发生矛盾的,也有为照顾老弱假装吃饱的。填饱肚子是每天的头等大事。后来街上有了“伊拉克蜜枣”,几乎是唯一的入口物。1962年开始有“高级糖果”、“高级糕点”,饭馆也有“高级”的了。价钱当然也是“高级”了。一斤水果糖,升为高级,就要十几元钱。其时普通工人月薪四五十元。当年物质普遍短缺,入口物尤其缺。营养不良和肠胃得不到胀饱的快感,许多人饭前大量饮水,胃胀起来再吃食物,求得片刻舒服。不少人得浮肿病。上班时,车间主任站在门口,放一个小凳,进车间的工人,把一只脚踏在凳上,拉起裤脚,主任伸手用食指按一下脚面以上部位,一个坑儿下去,不是很快起来;一摆手:休息!不再需要医生证明;工资照发,每天还发一调羹熟黄豆粉的营养品。稍后则提出“劳逸结合”的口号,订出新的劳动时间:重体力,每天劳动四小时;轻体力五小时。八小时工作制不变,余下时间学习、开会、讨论。结合报纸社论,领会精神,认清大好形势。就我生活的北京来说,1961年最难,1962年下半年就好多了。那时人总感到胃里是空的,油水少、副食蔬菜缺、零食没有。就我本人说,现在一顿饭一个馒头一碗粥,加点菜,饱了!196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食堂改善伙食,打破定量,每人可买一斤肉包子,二两一个五个。过节还可买六两粮票的点心(一斤)。我坐在宿舍吃,竟然一顿全吃光了。现在想来都后怕,撑死怎办?人有生理上的营养需求,也有口腹快感的欲望:二者结合,“吃到口”,就成了难于抗拒的强烈的欲念。先贤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在前。

" q$ ~: p; g! ?$ [

    当年情况如此。而康殷,关东大汉,食量、酒量皆可称豪;偏偏又没有单位,只能吃28.5斤的标准,还无处请求补助粮票。于是,黔驴技穷,以自己所长觅当时的所短,招致横祸,而直接持之使用的大嫂任兆凤,得到的是三年管制。先是画了一张100斤的,得手;粮食定点供应,只能在同一处使用。第一次误收后,岂能不报案?不留意?第二次还是100斤,“伸手必被抓”!现行犯任兆凤束手就擒,供认不讳;康殷判刑四年。本来他是被安排到黑龙江兴凯湖劳改的,行前家属接见,入狱前和出版社订有印行他的作品“文姬归汉”图,此时出版了。妻子带着刚印好的画来了。一旁监视的警察就问:“接见你带画儿干什么?”任兆凤答:“他的作品出版了;叫他看看。”此举,却使他留在北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Y! m' m1 }. [

    说了当年的情形,虽然饥饿是根本,但康殷犯下过错,必要惩处;言出法随,才能保证政策的实行。对他的处分是正确的。不然,默许乱来,社会秩序无法维持。

8 m8 X1 G- p4 F/ s* k, m% i& {! j

    康殷只是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是想制造混乱,不是要套购大量粮食,囤积居奇,但没有按政府的规定做,没有安分;用了不当手段多买口粮,领刑,不冤。可毕竟与其他刑事犯罪不同,在人品、道德、为人处事上无关宏旨。本毋庸有何讳忌,有人以此鄙薄康殷,窃以为失当,欠公允。

7 M: B: J# L$ t

    特殊年代,特殊处境,特殊案例,世人也当特殊待之。

& |6 f( R# O+ J9 f

    在“康殷年表”里没能列出,是康夫人忌讳提及;我曾以上述想法劝说,不通,无奈。

4 H. i* k4 B5 p* L

    康殷在北京第一监狱服刑,期间参加些美术设计的工作,在监狱京剧团做过编剧,和同在服刑的、原光明日报社编辑杨重野合写过京剧剧本。1968年他曾向我说过他编过《清风寨》和《紫金锤》两部戏。(《紫金锤》收入“忆大康”一书)据我所知,当年监狱里曾安排有所长的知识分子服刑人员从事文化产业,我接触过一位姓策的蒙古族人,白种人长相,肤白、高大、黄发、碧眼、隆鼻。一口老北京话。他是蒙古王公的后人,世居京城。曾是广播电台的法语播音员,在第一监狱服刑时在翻译组。据他说各语种什么人才都有,文史哲、理工,什么书都译。以“安波”的名字出版刊行。他说版权页印着:译者安波,就是监狱出的。

3 @/ o5 Z2 R1 _# [* l2 x+ p$ P4 G

    康殷刑满,按其时的政策必须留厂就业,他到了北京北郊的北苑(农场)美工组,组长是何燕明,成员还有江荧、今鸣、金道明等十几人。对外承揽美工设计,“文革”前美工组撤销,人员调到德胜门外的新都暖气机械厂,康殷在技术股描图。“文革”后先被禁闭,后送“小院”。(名叫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实际是劳改队里的严管队;关押小院,不劳动,学习、反省、坦白交代)出小院后,到铸工车间磨砂轮;直到1969年冬战备疏散,被送到河北邢台平乡东尹村插队务农,开始古文字研究。70年代初期,潜回北京,寄食姚家井父母家中;改革开放后回香山自己家。在“迎春早待中兴年”的期盼中,开始了他“向老逢辰”的黄金时代。

5 O7 l, r* b6 } J

 

8 Z0 s/ q9 u! u9 g* U. E

 

2 D$ L% w4 k, R# E V! F# z8 E
: B+ j, X+ @ L. T; h' i
- Z9 a9 {6 Z) y7 _
6 O2 [- W6 i+ D% X+ Y+ S) V* D
5 A; N/ J, O4 b, k7 Z* o7 B; c& [9 n; |- B) O" v. }; U# |3 ]3 O9 F" ^$ q3 [1 J2 @ k+ \8 k& P& p! X# P: g% n% V' G% t1 x" E& u- n' Y) b4 c
4 {4 t% \, R) F% h
 
% o- u e" |, G) X& a9 @1 Q5 M
5 i9 C* A0 P5 Y4 `) r/ C( U2 F1 r1 U1 Y: S0 O

 ' {) p3 z) ]* J! A3 q* ^5 z7 \

 

% J. X1 Y1 ~$ |5 P
! _; N1 g8 Z7 R( i
. T, O- l1 f% i8 s1 Z4 N
7 `2 D. Y& O* v

$ r( G* `# l9 [

) Q* Z4 F' U2 \6 U) u& b 2 Q. ?( G0 D% p ` z1 P$ n: ]. k0 g $ |2 o+ q* o% b) h- R; ]7 t

0 P% I) N% Z4 [1 x) I) k6 J
' t* P$ x% P2 E4 B! y# P. u$ M
3 ]+ m5 M H) N3 P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发表于 2011-2-18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有才气的大画家,在时代和命运的逼迫,也会做糊涂事。
发表于 2011-2-18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太太上茅房。

1 L/ U/ r% g( v4 E: P6 L

我过去说过:丑陋的年代,把人变成鬼,把鬼变成神。

发表于 2011-2-1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日子真难熬,早死的,晚生的,都赚了!
发表于 2011-2-17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街上有买东西的立刻就排长队,不问前边卖什么”

0 O0 b6 v) V" P

确实如此

发表于 2011-2-17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一监狱服刑时在翻译组。据他说各语种什么人才都有,文史哲、理工,什么书都译。”

1 V7 w+ a! I& v- T! O

雅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t; L- k" N0 j+ G& l, P

俗语:出头的椽子先烂

$ a* E$ t2 w# D

白话:有才就是有罪

发表于 2011-2-17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殷年表中的忌讳

康殷年表中的忌讳

发表于 2011-2-1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年代,特殊处境,特殊案例,世人也当特殊待之。

( i* Y. G6 @! N% K' P, I* ^) v, u

    在“康殷年表”里没能列出,是康夫人忌讳提及;我曾以上述想法劝说,不通,无奈。

8 N- h2 D Y$ X+ @- b% |6 [+ _2 S1 r

 

M9 R# C) I( ]/ }& i+ b- j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 n6 b4 @: P- E# C

然日月光华,人亦皆见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斎主照片是康家,煤厂街12号。门和墙修过了,原没有这麽齐整。留有一张大康在墙外的黑白照片。他住西屋。北屋是房东。离静宜园,碧云寺很近。
发表于 2011-3-11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俺下乡的时候了。那时候年轻,才16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活儿又累,加上肚子里油水少,俺天天中午饭要干掉8个大馒头,还要吃一搪瓷盆菜,就这样,还没到晚饭的时候,又饿了。俗话不是说了吗: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发表于 2011-3-11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德外的新都机械厂,关了很多人才,那时就造出了“太托拉”大货车,这在六十年代的中国,真是了不起。!!
发表于 2011-3-11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糊涂事!有句话,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只不过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否则第二次不在同一个地方,或同一种面值买粮食糊口吃饭,也就没事了。所以才有大智若愚之说。

& h6 i8 w! ?8 e9 x5 d7 V9 W

我也干过如此之事,王府井大街,骑自行车要证,有人没有,就让我画,然后再用我们单位i的收款章(有王府井几个字)。把后面其他字给弄虚了,然后再套一个特别破旧模糊的塑料月票夹子,得活。我甚至因此事还交结的朋友,至今还拿此称我为“有才”!

" {/ N: ^( ~+ M, L# p

喜欢看潘先生这类的文章!!这就是文化化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5 07:20 , Processed in 1.15389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