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0|回复: 12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5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搜索胡同,意外发现这张标有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照片背景有白塔。对察院胡同那一带不熟悉,不知现在是否还有白塔存在?照片博客主人好像居住广州,其父何世庸: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e221f0100hem5.html

! k- S( e/ a1 f: _( Y

 

7 X2 D8 L5 C! R5 F2 @
; ]+ J7 K- {4 D

 

2 Q6 D2 @5 d, I9 c$ c6 r9 l7 L0 a) L
何世庸,1914年6月生,福建闽侯人。原名何旭,何遂之子,李朗如女婿。1938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第一总队步科毕业。沈阳南满医科大学预科毕业,上海同济大学预科肄业。1931年在北平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人中央军校学习,1936年夏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见习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训处中尉秘书。1939年9月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军事教员。1939年随叶剑英往重庆作统战工作。历任西北盐务运输处视察官。1944年任广西桂东盐务处处长,受中共南方局委派在广西从事秘密工作。1946年8月任两广盐务局帮办。1949年6月辞职到香港,于《华商报》工作。同年冬返回广州,任两广盐务管理局军代表、局长,1958年后任广东省化工厅厅长,1975年起任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局(厅)长。1983年离职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董事、顾问,广东黄埔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1997年12月当选为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届理事。2008年5月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著有《我的经历与自述》等。
( {% K) F! M1 J. L+ b# s8 ?' ^

* k! E% l$ c0 S" t" b: p4 W) T

爷爷

, e' E1 H; Z# f# C) ^

http://haihai1782.blog.hexun.com/11746404_d.html

4 c; ^* h" i* F8 Y6 ^

 

! {: W) \/ p7 S J* W l

近来翻阅近代人物传记,发现有一位叫何遂的,当代年轻人未必知道,而他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农业部的部长何康的父亲。此人一生正直、爱国,追求民主救国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做法,尽管在国民党内,但积极追随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该前辈文化底蕴深厚,才学过人,一生的为人做法,非常值得当代年轻人效仿并将之作为楷模的!故,在下经过搜集整理,将有关何遂老人的一些记载转贴如下,以飨读者。------------haihai1782


a8 }( U6 ?, U2 R. C2 i

何遂(1888-1968)字叙甫,祖籍福清港头镇占阳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光绪三十年(1904年),何遂进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后,到南京在第九镇当排长。翌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称陆军大学)。这年,由方声涛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秋,何遂在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后,到广西训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担任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次年,他和耿毅、刘建藩、杨明远等几位同盟会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耿毅任支部长,他为参议,积极发展革命组织,出版《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爆发时,何遂是清军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正当准备起义,直取北京时,吴不幸被清廷袁世凯刺杀。何遂悲愤至极,毅然决然率领第六镇部分官兵宣布起义,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辛亥革命后,何遂见山西无可作为,便于民国2年(1913年)赴日本考察军事。

" v: p& n9 E, J

 

7 v3 ?3 Q. ^0 q/ S9 p! r: j6 v

照片来自:http://blog.ifeng.com/album/pic_669717.html#pic_view_top

7 a8 [7 X5 N7 ]

 

/ T2 g1 ?* T4 i0 I- E

  

" |& ?# n& W! B m P3 y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 F% \, h. s; ?- J2 c

 

?& v( y: U: p% d9 I8 r2 v; w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照片中引出的人物故事:

. ~. L% V: Y, p7 v! Z: p& b

真实潜伏:中共打入国民党最高级别情报官

! @# W! u2 r7 G: Q; H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0-12/03/content_2349124.htm

9 F4 ^1 m7 c: ?" f

 

9 w) \% G; r) l2 K# f" ~

 

) A$ ]7 I7 I1 C+ G M( l# G

其中一段:“吴石忘年好友,蒋政府立法委员何遂亦与中共关系密切,何家三子一女一媳(何世庸、何世平、何康,女儿何嘉,媳缪希霞)均为中共地下党员。何康更曾做到新中国农业部长。“七·七事变”爆发后,正是何遂把吴石介绍给了给了周恩来等中共代表。”

: H/ s6 b7 ^2 Q5 D- F

 

4 v! E4 F% \4 M3 y3 v1 e' v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还有一篇文章里“1930年,北京察院胡同何宅全家福”照片参考:

: u- |, ], x: j& I% K, 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e221f0100hn2o.html

- `" P6 j$ _9 M) c, k; h- o& ]

 

v6 j* B( m& W( r( H- Q' _* ~

 

发表于 2011-2-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家对面的院子,解放后成为铁路宿舍,一个大院改成三个小院。住在白塔院内北房的姓尚。
发表于 2011-2-6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在实验二小上学,姥爷家在文华胡同,离察院中间就差一个文昌胡同。好多同学那会儿都住察院,那会儿已然没这塔了,我还曾在察院35号院那幼儿园中午吃过“小饭桌”。现如今,察院胡同已经被拆了
发表于 2011-2-7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1-2-6 9:12:00的发言:
小的时候在实验二小上学,姥爷家在文华胡同,离察院中间就差一个文昌胡同。好多同学那会儿都住察院,那会儿已然没这塔了,我还曾在察院35号院那幼儿园中午吃过“小饭桌”。现如今,察院胡同已经被拆了
2 H$ p1 k1 X) V6 {! S8 @

我就住察院35号,当时有8个孩子在“小饭桌”吃饭。马老师问你好!

发表于 2011-2-9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富察春华在2011-2-7 16:46:00的发言:
* {7 N8 b& L' N8 Z* _, `

我就住察院35号,当时有8个孩子在“小饭桌”吃饭。马老师问你好!

! \: e. ^: {2 ~4 ^

呵呵 马老师好!

发表于 2011-2-9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仔细研究,单从照片来分析;

. h; s/ P* i( `) e

 

, @. O' n9 u3 ?+ R ~: D

第一张照片,可见背后有两间较为建议的平房。这个民国新式建筑无法判断年代的,

* ^, ^8 ]7 J" Y! i

 

6 e! {- Z' V M; k6 z$ C6 u! m

第二张照片,可见后又布瓦平房,但瓦中间有留出空白空间,这个比较有代表性,从北京城区来看,没有这种建筑,但郊区有,据说那屋顶无瓦空间

% u; F, v/ l, E* }4 ]0 l* F

                 是用来晾晒粮食的,所以城区建筑更本不需要。

9 N7 N' `, |4 s/ {% P( R. i# b

 

& ^8 C; x2 B1 P4 h0 Q7 f& ~! M: s

关于那座塔,变形的覆钵塔,如不是民国建的就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因为造型古怪,如名气大应该记载较多。

6 |: f% D2 I% A' l

 

6 A. B/ K( m& r- @# A- y* p [

综合判断,塔的体积较大,假山层次也多,房子类型多且不统一,屋顶结构等;判读这里是郊区的一个公园,寺庙等公共建筑,不是民宅,不在城区。

+ l% K+ l0 g6 F/ g- {

              从建筑,塔,的风格来看,不可能是北京城区,怀疑是广州某处,照片标注可能出错。

发表于 2011-2-9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原博客中的另一张标注为查院胡同的照片贴出对比,明显能看出这张照片中的建筑是明显的北京风格,而一楼二楼照片中的建筑明显不同

9 _# x8 O3 \/ J& H3 ], @ e

 

9 K% `& K. [5 E8 d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注意]民国19年察院胡同的老照片

发表于 2011-2-9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塔的照片头一次见,文献不知道有无记载?
发表于 2011-3-12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假山的照片很熟悉呀,回家找找我小时候的照片!
发表于 2011-3-1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富察春华在2011-2-6 9:06:00的发言:
这是我家对面的院子,解放后成为铁路宿舍,一个大院改成三个小院。住在白塔院内北房的姓尚。
6 ?& N3 G5 j/ f* Z0 F

如果是胡同南侧的那个铁路宿舍的院子,就对了,,我记得这个院子有两个院门。

发表于 2011-4-1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9#楼的这张照片看,就是察院胡同的那个铁路宿舍的院子,具体的门牌号不记得了,姥姥家原来就住在那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4 21:31 , Processed in 1.1712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