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46|回复: 14

雍和宫前牌楼院[含8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30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牌楼与其它建筑合围形成院落,俗称牌楼院。

E8 q& R# @0 B7 r" A: s

 

9 S! o- @8 P/ I8 J5 ]2 E/ a

在清代,规制较高的有五处:

/ k& V$ R: \; o0 {

 

6 e I/ I2 [6 Z+ l& }# k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 n9 M; Q9 X, y" N" P' u8 N9 O

 

( f& v1 E2 c0 p* J

 

1 X3 H. I5 n/ j% J) r

 

/ J, q5 U) r7 Z& G* A" l1 ?

 

# b1 ^0 P( C7 E6 b+ k% N

也许雍和宫毕竟是潜龙邸,规制稍低了一点。

0 v) \; E# l1 q0 |8 Y& [" q7 w7 g

 

. g t. J9 }# p& C8 o, Y3 M& S$ @

北牌楼是四柱三间九楼;东西两座牌楼是四柱三间七楼。

3 ?+ s9 E- W- l

 

: Z7 ~/ B& w- ~# @8 G8 j2 `

 

8 ]3 q8 t0 s5 I: Z' o

 

2 z! E* K6 Z. Z" {

较早时期的关于雍和宫牌楼的老照片:

3 P) U/ Z" |* w) d) U- l, `0 x


 

+ ]1 y/ G S8 A! ]* ?" Y. i: J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 w+ r6 G( _7 F9 |

 

" G8 |- s5 _. z1 Q N+ p

 

9 M+ @! h7 g; u c

 

( ^ _3 n: X; F" A, a

我的疑问是:

5 \9 W& y5 F2 ?& e8 | _2 k

 

: \5 | o4 H/ K% Y6 i

1.在《乾隆京城全图》中,今天雍和宫南侧的大影壁处,标注的是门殿:

3 g' p. b2 U1 K8 Z2 N


 

: l+ j4 G3 K# G1 ~# @! r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 n; b3 F6 C& I- W

 

2 B+ v6 x7 w; z7 l( s/ r3 m

 

4 T- O* `8 ]6 o. ]" t; P

 

- T( h3 t( ?) X! V# Y( V8 H

 

7 D" p0 D5 T- T1 K2 n

2.在稍晚(乾隆三十四年)编篆完成的《国朝宫史》中,雍和宫牌楼院北侧的牌楼是石坊:

+ P2 I" f4 q; f9 o9 B( E

 

& Z( v- C! E, N

 

1 A+ N* M; i$ k6 j9 R


[转帖一]:

M; X* U0 M/ |' L6 V1 o- Y. g


国朝宫史五     卷十六·宫殿六

: R' L7 s/ `& E+ ]0 S$ k8 P0 C, _+ @9 ~

 

|3 Q0 H5 @- q6 x5 u# R3 G8 W

△雍和宫

3 b3 }" k* q1 Y, d5 W3 q# e3 L


雍和宫在皇城东北,世宗宪皇帝藩邸也。

0 H0 Z' T3 U5 ]6 x+ j

登极后命名曰“雍和宫”。

. O7 s/ \- k1 v- g) t: V

皇上御极之十年,念龙池肇迹之区,非可亵越。

7 J9 B6 a) A' [, q+ G! T% Y. s

因庄严法相,选高行梵僧司守,以示蠲洁崇奉之意。

* m; {# B; \5 E+ k

 

$ w" I& @7 w; n' r. P7 H8 I

宫前左右宝坊二。

5 A$ h8 |! s5 n+ l) j% m

左之前榜曰:“慈隆宝叶”,后曰:“四衢净辟”。

8 Q* \( ^# Z8 p8 t+ Z, f$ l

右之前榜曰:“福衍金沙”,后曰:“十地圆通”。

4 F1 G. I7 ^; G9 K

 

! t% B- p1 k/ P% @9 [5 L; H9 |) a6 w

正中石坊一,南向,前匾曰:“寰海尊亲”,后曰:“群生仁寿”。

! d# ~ z( A% p3 p# H

 

! [- Z3 ] c, e) W h9 A7 r

 

: k3 Z, l4 f* B8 V4 Y

[转帖二]:
 
《国朝宫史》,36卷,清乾隆七年(1742年)内廷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

- o4 u. f4 g3 Q0 I

嘉庆十一年(1806年)朱格抄呈进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栏,朱鱼尾,版框19.4×13.6cm,朱丝栏抄本。

! m/ Z* Z$ t" t6 w

卷首有乾隆皇帝七年(1742年)、二十四年(1759年)及二十六年(1761年)有关初修、细校、重修本朝宫史的圣谕,

6 [9 p: [4 J1 p

以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于敏中纂成《国朝宫史》进书表。 

* N7 x6 D8 S- o- {# x" F# v

 

! X4 s% n4 W: y

 

) }" }( V/ g: P3 A: r9 K0 s

 

# V% \# K0 D2 S+ O

请各位先生释疑。

% a- Y) C6 R4 a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30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30 21:03:00的发言:
5 \" { ~% n# u G

成“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牌楼与其它建筑合围形成院落,俗称牌楼院。

& t5 |8 j0 T) n, g

 

; n5 L: t7 j: e, p$ {, v

在清代,规制较高的有五处: 

# e: d3 i& _6 `2 F. x9 E" d

 

* M1 r" K# \# L0 @/ a

只有五处?

发表于 2011-1-30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要根据建筑本身所在地和功能决定牌楼,比如皇城的城隍庙就是双牌楼+影壁,而同样是皇城内的宏仁寺则是双牌楼+戏台的结构。

发表于 2011-1-30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尝试提提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r7 e6 k! X- U/ T- X$ l

 

7 ~2 F/ p6 o- l( H

1. 个人认为三座牌坊构成牌坊院的结构只是康乾时期的一种皇家建筑的流行风格,不代表是最高级别,随着时代的变迁, 康乾之后不再流行,也就没有了;

C& k: _+ c1 ^ [ u1 T6 C

 

9 ]3 N! r" _& q# a! O, l3 i- Q

2.在清漪园的前山和后山分别有一座牌坊院;而前山大报恩延寿寺的牌坊院应该是最为宏大的,因为除了山门外的三座牌坊外在山门之内还有一座四柱三间

! U& v# K4 a9 \; F5 Z" z' B" ^! b

   的牌坊,变成了一个由   四座牌坊,并且包围着一个山门的牌坊院,当牌坊院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极致,当一种建筑形制发展到了极致,也就再没

+ K ^' F% e5 ^, f. {# i

   继续发展的空间了。

% H$ A8 W2 u0 q2 C! p6 r) q; ?9 J

 

1 j6 Y. A# s" Z

3.雍和宫的牌坊形制有点怪,因为他是由雍王府改建的,但不管怎么改城区的普通宗教建筑门外不可能立石牌坊的,只有坟前和祭祀建筑才会;

$ w- h% y% ^+ g+ @" X- Z

   至于影壁曾经是门这到不奇怪,原本的王府府门就在那,估计东西牌楼是后加的,再后来把北牌坊位置的门改成了北牌坊,至今两侧的八字墙还留存。

5 O0 E- L; Z; c O. s$ D- M

 

$ [2 N" V' f0 O' u. u3 u

4.古建几百年的历史,改建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有史料,有现在的资料,对比不同,再设身处地的站在古人的角度考虑考虑,为什么要改,一般问题就可迎

5 }4 Y C6 {+ x9 N- S

   刃而解。

2 T8 z; @0 W4 ~# N

 

2 X: J, M8 i% v/ W5 g9 F3 Q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1-1-31 7:43:00的发言:
 
+ S0 y0 c; L" Y' _

 

* Q% `1 f G7 c- w

VFWsYUda.jpg

' B; e8 s: H0 B0 H) O$ w

 

! p: F, j, h' y- @. U7 |. C2 ]


好珍贵!!!

0 S$ ]3 x, B+ Y

 

6 M4 _% }* |" ?; k5 {' ?& y# h7 `

谢吴老赐图!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先生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1-1-30 21:16:00的发言:
+ |: `( x+ z) g0 d5 C; m/ Y6 W

 

: j% }' x" }& y+ S+ U Y1 V

只有五处?

+ D/ q4 k. |2 i

 

6 h3 G* }" {) Q$ }1 Z& J

 

- e% t6 i" _! z- I& u3 p$ J8 x5 G

对于清漪园,我的知识几乎就是零。

+ d3 k8 R' c: p; n; {) [: F. T

 

) G R* j. Y a, b0 r& Q

颐和园我只进过三次。

m9 s7 m% d$ \) N" y! q8 y

 

8 Q% }; h- f6 a# U k# s$ z5 |) s* {

最后一次去颐和园是排云殿大修时的2005-10.

( `6 P7 }- T( o. @4 N

 

3 S2 y: u0 O: D ~5 C8 ?6 @# O0 V

我一直以为排云门外只有一座牌楼——“云辉玉宇”。呵呵。

* W% i% G. w }, z% Y6 n

 

1 u( _' z1 E4 v0 \$ R' K

连夜查询,才略知一二。

4 x3 z( c1 T0 Z/ Q$ U6 u

 

/ P- U$ m% q' b F- J$ \* j& c

关于大报恩延寿寺牌楼院,补几张图片:

; F4 g" p4 e$ v b7 t, Z3 k! W

 

/ n. n) T6 d: a9 O0 {- Y; u

e0nFfPi4.jpg
RUcIyk7f.jpg

0 ^. g) ]2 n3 M/ R

 

$ Z: p. K! |0 c& P, e7 R% x( O. G

注: 图110.转自大贝勒相册。

; \) \6 h9 r: [3 F/ T8 {5 [7 f

 

[( v0 }# p- S# \/ e# g' X( _

 

8 ^4 @" R! y) X* _

大报恩延寿寺牌楼院的南牌楼遗址处光绪朝复建的牌楼:

# f$ N- [5 s, p% S1 d) D- ^


fniipJio.jpg

9 @3 V/ U. s$ L9 Q

 

# y. X, n0 ^1 Z( t" R

 

$ N1 j8 f# N7 ~) n9 E& Q

 

- L2 b, q3 T' ` s% P! l7 ]2 `# P

关于万寿山后山松堂牌楼院。

$ }2 g& x+ q/ V2 M/ v8 _- P+ D

 

7 A8 m* {9 } R& f! L' |, U1 X. g

2005-10.我到过松堂。

% m6 Z+ h/ |9 Q+ P' v

 

# I: L o: j7 K& o. h

东西两面牌楼处的夹杆石印象很深,北面的“慈福”牌楼却没留下一点记忆。

& f: ^$ Y* Z$ X3 P

 

) N6 C ]2 m7 ~+ |+ C/ u: I# B

 

9 W o: I) b- E/ }& x6 d

 

' N" w: |$ [9 y( S+ M& |! w

 

1 W# V- k) W5 s; ^( z

这是我昨夜查得的:

) u! m# k! r4 E' I2 F) W/ _

 

1 l, k+ v0 \) n5 D+ @6 O1 ?


[转帖三]:

. S0 K$ Q4 U7 S! D$ T8 K


北宫门里苏州桥南端有一座四柱三门七楼不出头式下有汉白玉夹柱石木牌楼。

; J7 ~. R' l' [, I" g- |

 

4 V" P! w" W1 h! j4 {% L

北额题:“慈福”,南额题:“慧因”,称为“慈福牌楼”。

8 A% ?& {, m1 w- _8 ~

 

9 l/ e1 p6 l" [, q' a/ |

 

0 u% y) W9 V, L' Q1 B


从此牌楼向上行有一处大平台,这里原来是一组大佛殿,叫“须弥灵境”。

, E4 D! l) {! Q+ k

 

( ^) y. e' ]# Y

高台阶下(应是松堂?)原来有东、西、北三座牌楼。

, G. l4 a1 a$ D. V

 

e( N" V* ], c& n Q, d


据《日下旧闻考》载:

8 l6 w. O" `. d7 @7 H* ^

 

# r5 Q& H; {9 A. b* E, V V: O

东牌楼两额分别为:“梅林”、“莲界”;

! J, ^" r2 ~& D' C% l( L$ \5 E2 b

 

9 Y A0 P* Q5 N4 ^

西牌楼两额分别为:“梵天”、“宝地”;

& w# v' ^2 Q) k @4 |8 m" {

 

5 S4 l/ F( }: F6 w$ Q0 R5 w! s4 I$ b+ `

北牌楼即现“慈福牌楼”。

/ [' M4 H+ v8 y9 q

 

. V. u' v6 s; D- T

 

- p: |5 b& ^) ]0 b# r- Z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疯狂地焚烧抢掠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此三座牌楼也未能幸免于难。

7 z) F! ]/ g8 M/ ^6 W- Q/ l

 

$ Z$ o. G! d" A! Q

现有的“慈福牌楼”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按原样在原址上重建的。

9 W. \( y0 n. C+ ~0 U* \) k

......

; |/ v3 `8 }5 y8 {

 

* D- L: O: \7 m) c D4 \; z) M& m

关于万寿山后山的松堂牌楼院,补二张图片:

' x2 t T$ p5 x- t( H4 s6 u


 

- ^3 y8 w) d$ t) m5 V; k

KbAY37v7.jpg
2wWML6sn.jpg

. G" p7 k* p3 h, K( i

 

$ w! ~2 k5 E& J: y2 t) `/ ~

谢谢斑马和黑龙!

) w9 O" e# s y; q! e: W

 

/ K- @$ w! k; R+ g4 y7 z* W

以后到了北京,进颐和园要好好看看!

发表于 2011-1-31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1-31 7:19:00的发言:
1 t" Y% {: n+ F" I 8 h( z) `* [$ v/ T2 J8 u $ X1 ~, @8 m5 `! s) S- g + F( m" J- E+ V3 [6 s4 E B ( ], G8 u2 b) A& |& t4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1.云辉玉宇牌楼.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_, V( v$ t( Y+ r


" |# Q6 H3 U, j# }3 B. F6 m

4 T! m) y8 X! `4 }- U) o3 a9 {2 S0 e


, B8 L- Q0 ^, U6 `% W

2 @9 l# O7 ?6 j9 c

跟两张,第二张是清漪园西宫门:

6 p+ K, g" Z2 u( z" d5 I




; h+ f0 V, {# q3 c+ X% |# h. r . Z# M& {. o- [0 Y g - c! W0 B# b, j1 ^& t x) c: Z/ m# u8 t& t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1-30 22:23:00的发言:
- o8 m' l' m6 d J# i1 \

 

8 P ~7 k9 N* F% Q% k. J; h

1. 个人认为三座牌坊构成牌坊院的结构只是康乾时期的一种皇家建筑的流行风格,不代表是最高级别,随着时代的变迁, 康乾之后不再流行,也就没有了;

8 i [& `9 @6 G# [4 a2 Y

 

2 @7 r* F7 r( m* ?& u9 E0 x# z

2.在清漪园的前山和后山分别有一座牌坊院;而前山大报恩延寿寺的牌坊院应该是最为宏大的,因为除了山门外的三座牌坊外在山门之内还有一座四柱三间

. \: A' m* U8 O3 i0 p

   的牌坊,变成了一个由   四座牌坊,并且包围着一个山门的牌坊院,当牌坊院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极致,当一种建筑形制发展到了极致,也就再没

4 v' T) R- y+ J t/ H2 Z* D# K- v

   继续发展的空间了。

2 m7 s: G5 l( M( K; r. N$ v2 F

 

5 g7 A: r' l" E7 ]3 C! T6 m

3.雍和宫的牌坊形制有点怪,因为他是由雍王府改建的,但不管怎么改城区的普通宗教建筑门外不可能立石牌坊的,只有坟前和祭祀建筑才会;

8 d+ ^6 \6 X3 k

   至于影壁曾经是门这到不奇怪,原本的王府府门就在那,估计东西牌楼是后加的,再后来把北牌坊位置的门改成了北牌坊,至今两侧的八字墙还留存。

! z; p/ g6 l- z8 m4 c

 

. o4 S6 `; v5 L5 g. b

4.古建几百年的历史,改建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有史料,有现在的资料,对比不同,再设身处地的站在古人的角度考虑考虑,为什么要改,一般问题就可迎

6 U% l" K' w4 [8 @& [; P

   刃而解。

& W2 O& S1 E2 r+ L7 ^! i

 

, R" U" v, G; x& j- `, w. X( y

 

, o1 Z- u3 v! b5 B( {' @& A

 

2 y' t |# N9 K9 ]0 i$ C. P

 

& J9 J% T" m% K

谢谢黑龙先生的祥解!!!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太液池在2011-2-1 11:05:00的发言:
% b5 S1 O0 R8 e9 F7 g0 {" b7 g

这个是哪儿?

2 o: G+ S* f; S* r

 

( f% E5 f; P6 W% }) i/ \8 r+ i1 T

 

( j. i/ H6 Q" |" {' [

 

9 C' `7 F3 `1 k5 o

nTPkf3kF.jpg

: f$ ?7 K0 W' f/ H

 

! V7 F; L7 V u% n% J; p+ v# K

 

. d- w$ r R3 w

 

: v4 q6 ~# O' ^7 l& A; g

跟一张稍早的满汉双文题额的:

5 @& G1 [; S* w/ v) B2 x! S


 

F9tCXMLT.jpg
发表于 2011-2-2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是龙锦方心旋子彩画
发表于 2011-2-2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梁先生的最爱!头回见到照片。
发表于 2011-2-1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太液池在2011-2-1 11:05:00的发言:
$ J: ]+ s( m2 F 8 @* W+ _; Y" `9 v# ?* n" D! W / q1 r% `+ b. @; R

0 X( J+ T/ ]8 f% L3 a) m1 @ * [) O% B" D: ~1 h' {1 {这个是哪儿? 8 W2 R8 x5 w C$ S/ H, a0 g7 n'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双牌楼.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历代帝王庙
6 l9 D. ~9 c R- J- l + N8 m5 z& J% X! p

发表于 2011-2-1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1-1-30 22:28:00的发言:
# w" s% R2 ?3 @ [6 m3 n $ y+ T" \# a% ~) \! Z; ~

确实,要根据建筑本身所在地和功能决定牌楼,比如皇城的城隍庙就是双牌楼+影壁,而同样是皇城内的宏仁寺则是双牌楼+戏台的结构。

) \& v! a' P1 Z* M2 b8 {: { , J3 H, x" ?% f6 Z$ C/ C, y

* q$ n6 o" S: W. Q4 F' j 6 K2 p% N; G6 @3 t R" C. T7 v这个是哪儿?. c# F, x7 L' m9 x0 ]% s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发表于 2011-5-25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强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9 10:53 , Processed in 1.21540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