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37|回复: 8

回忆上个世纪东花市大街内明远二三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27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天开车从新世界一路朝东,过了两个红绿灯,街的北面一座建筑跃入眼中,崇文区回民小学,在朝东,那里应该是快到铁辘轳把斜街了,我经过了花市-儿时的栖息地,还记得那里有个回民饭馆叫--内明远。 9 `2 g. m1 [! }2 X
     水磨石的外墙,它坐落在东花市大街的路北侧,门前两层水泥台阶,大门两侧是两扇高大宽阔的玻璃窗,推开饭馆的大门,门里左侧是专卖拼盘酒水的柜台,门里右侧是专卖早点和汤水的柜台。再往里屋子很高大,屋子正中升着很热的一个大炉子(那是这里还没有暖气),大炉子里总是填满了很大块的块煤,为了防止屋里的食客中煤气,炉子上面伸出来很长的烟囱,一直升到了屋顶,再贴着屋顶一直伸到了窗户外面,总记得那是的冬天里炉子生的很旺,整个屋里暖洋洋的,再加上为了保暖,冬天里饭馆门口一直挂着厚厚的棉门帘子。饭馆里左右摆着很多大的圆桌,每张圆桌四周摆着很多方木头凳子,再往里是一个很大的操作间(过去叫炒菜屋子),每当饭口的时候,那里面就会飘出一阵阵很香的味道,有很多时候这味道能一直飘到大街上。在花市一带,内明远可是赫赫有名“清真大饭庄子”,虽然现在看来它从规模和场地上都算不上。   5 P W* L- S6 k2 N4 M
      那时候的内明远,经营早、中、晚三餐。早餐     & @7 K7 J& F8 `" Q; T" Y' e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早晨五点多钟就开门卖清真早点,早点的种类有:面茶、豆浆、素丸子汤、炸豆腐汤、炸油饼、糖油饼、糖火烧、火烧、芝麻烧饼、蜜麻花、脆麻花、粥就有白米粥、紫米粥、小米粥,可谓是种类齐全,每天早晨哪里都会排上长长地一队,在供应相对匮乏的年代里,这里可以说是早点的天堂,它有处在南城的回民聚集区,就说一进门右手一溜四五个大锅,里面分别热腾腾的煮着面茶、豆浆、素丸子汤、炸豆腐汤、案子上摆着香菜、蒜泥、和好的芝麻酱,想吃,自己添可不行,得由售货员给您浇好喽。     9 C- [( ]8 B# y
     每天早上吃,也不行,那时候大家都缺钱,什么时候大人高兴喽,给个块八毛的,怀揣着到这里改善一下,记得我喜欢的是买个大火烧加一个油饼,外带一碗白(豆)浆,售货员左手把热火烧拿在手里,右手用夹食物的把火烧一分为二,麻利的加上油饼,垫上一张草纸递到顾客手里,这叫火烧加油饼。端上豆浆,拿着火烧加油饼,慢回身,边走边躲周围伸着脖子的人,还得踅么着哪有空位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子,吸溜一口豆浆,咬上一大口热腾腾得火烧加油饼,那叫“舒坦”,您别看就这三样吃食,可以顶上一上午不饿。后来在宣武区教子胡同里我发现了一家清真小吃店有这样卖早点的,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会,面对一脸诧异的妻子,我说小时候有钱就吃上这么一回早点可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了。 ' L s, b0 h& B" Q
                                                              正餐     7 s! I' J/ n# A: v) t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吃饭馆可是件很牛的事情,饭馆少,兜里的钱也不多,下馆子往往是代表着奢侈得象征。能在饭馆里点上几个菜吃喝,往往会被别人看成是不顾家,吃一顿少一顿。大多数是兜里有闲钱又不太顾家的人。     在内明远里有个小窗口负责开票交钱点菜,不像现在服务员到客人桌上提供服务,由于顾客少,当时只有一个服务员在厅里负责端菜收拾桌子。     + U l! K: m6 P; i3 L( P
     一次我看到了一位大哥,揣着两根黄瓜进了饭馆,找到开票处点了一个酱爆里脊,交了钱,又要了二两散白酒,之后直接进了后厨门口,对里边的一位厨师说:张呗(过去对某个熟悉的男人的称呼,前面是姓后面直接加了个“呗”发“ber”音),我来个酱爆里脊,麻烦您把这两根黄瓜炝里边,说着就把黄瓜递了进去,外加上一句“我没洗”。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内明远还负责把顾客外带的材料给加工成食物(一定要清真的),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很是方便。         还有一次我缠着老娘要吃爆肚,老娘拗不过带我去了内明远,开票时候售货员问点多少钱一盘的,我们也不知道,就说来一盘尝尝吧,结果点了一盘两毛一的,等了半天爆肚端上来了,我夹起一著子热腾腾的爆肚,连麻酱小料都没有沾,迫不及待的塞到了嘴里,嚼了半天也没有嚼断,往嗓子里也咽不下去,卡的直流眼泪,同桌的两个客人看我难过的样子,很是好笑,对我老娘说:您点(菜)错了,这是下酒用的,您应该点再贵点的那是给孩子和老人吃的肚仁。     ; X3 I' \: p+ g( Y: m
    没办法,我囫囵吞枣外加狼吞虎咽的吃干净了眼前这一盘便宜的爆肚,盼着老娘再给我点上一盘嫩的,结果老娘说:吃完了走吧。     1 r# S# X+ p" B% F( G
                                                                  散啤酒加菜     3 \% E0 m7 U, ^% m% w+ b" p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人们,在食物需求上发生了新的变化,餐桌上的内容增加了很多,啤酒也走进了午餐和晚餐,瓶子装的啤酒还没有那么多,于是散装啤酒非常的受欢迎,和很多大饭馆一样,内明远饭馆的散装啤酒远近闻名,等到啤酒厂送啤酒的罐车一停在门口,排队买散装啤酒的大队马上就排了起来。每个买酒的人手里都提着个大号的暖壶,装满啤酒是五升,盖上盖子,回家后再倒在杯子里,虽然没有什么气了,就是黄颜色的苦水,但是还是兴致勃勃的喝着,人多酒少,排队加塞时常引起打斗,后来饭馆就实行买酒搭凉菜,买一升酒搭一个凉菜,以此类推,反正是饭馆里卖不出去的像拌粉皮、花生米、酱牛肉等等,先买的都会搭上个便宜点的凉菜,后面的只能搭个贵的菜,往往是酒卖完了,凉菜也卖完了,据说凉菜的销量特可观。      ' q6 {) x% y6 A. ]" f1 K$ J
     使用暖壶打散啤酒的人越来越多,北京晚报上面专家还说暖瓶里有水碱,酒能够融化被人喝下去对身体不好,但是买散啤酒的人数不减反增,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半壶啤酒,搭上个凉菜,回家后怕挨说,就在路上找个水管子接上水凑个满暖壶的量,回来后大人边喝边骂,饭馆太黑了,加了多少水,快没有啤酒味了,这往酒里掺水是个技术活,掺多了水酒味就没了,掺少了起不了作用。     * ?1 k9 } c0 j
      直到燕京啤酒正式走入平常百姓家,在饭馆里以便宜占领了北京的市场以后,人们喝着杀嘴的瓶啤酒,回味着啤酒花的味道,散啤酒才退出市场。从那个时间过来的人们,哪个家庭没有买过散啤酒,谁又没喝过掺了很多水的散啤酒呢?我想很多的北京人都有过排队买散啤酒的经历,而且是历历在目。 # y9 a! x5 o+ g
                                                      道听途说的历史     ! c; C, l( ]$ S+ ~1 {
说起这个内明远,对于我这个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小北京来说,那历史知识就少得可怜,经过查资料,听老人说,内明远是由当时东花市一带的一个铁姓老人创立的,尤其东花市一带是较大的回民集居地区,要是想赢得顾客的信任。必须做到质量好,份量足。为此,内明远所出售的羊肉基本都是西口大羊。这种羊膘肥体大,肉质鲜嫩。在每年六、七月,羊正处在膘瘦、价低时,铁明英就从德胜门外马甸或京东夏垫等地买一批西口羊,放在农户家中寄养(这些农户只要羊粪,不要其它费用)。到秋后羊也肥大了,又正是羊肉生意的旺季,便随卖随往城里运。这样做不仅成本低,质量也好。此外,卖肉也有技巧,不但要做到“一刀准”,还要使切下的肉“漂亮",即肥瘦相当,让顾客看着满意。同时要使剩下的肉让后面的顾客觉得不错,并做到准斤足两。日久天长,内明远逐渐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所以生意愈来愈好。后来就从卖羊肉发展成了清真饭庄。  . X+ U J/ u& U N
                                                                最后杂记     / W4 U& X& i8 W) U8 `: x
依稀记得起那时候的内明远两任经理,一个姓何、另一个姓张,个子都不高,都不胖,张姓经理还带个眼镜。    每次从花市那里经过,感觉都不是过去的花市,儿时的花市,旧时的记忆,还在历历在目。永远都挥之不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1-1-27 20:23:00的发言:
) k5 n8 ^: s# T4 k- d, S8 | 8 {5 _# ~9 |# Z2 w( v5 t 补充一下:好像称呼回民,常用“呗儿”。记得前门有个回民翡翠大王铁某,就被大家称为“铁呗儿”或“铁巴”。

好像书面写法似是“爸”,儿音,三声。如某大爸、清真大爸。

发表于 2011-1-27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好像称呼回民,常用“呗儿”。记得前门有个回民翡翠大王铁某,就被大家称为“铁呗儿”或“铁巴”。
发表于 2011-1-27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里老金在2011-1-27 17:25:00的发言:

      那天开车从新世界一路朝东,过了两个红绿灯,街的北面一座建筑跃入眼中,崇文区回民小学,在朝东,那里应该是快到铁辘轳把斜街了,我经过了花市-儿时的栖息地,还记得那里有个回民饭馆叫--内明远。。。。。。 
   
2 w- C: Q( p1 R

   谢谢你,楼主的经典回忆。住在北羊市口、小学穆德(回民小学)、中学在西照寺,几乎天天经过、光顾内明远。感情深,再次谢谢老邻居!

发表于 2011-1-28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市口出来右手就是内明远了

发表于 2011-1-28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2 M. \& b/ H+ c$ D
QUOTE:
楼上原来住北小市口。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知识就是力量!
发表于 2011-1-30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北京钢铁学校的老同学

用暖壶打完散装啤酒,放两根冰棍进去,俱佳。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的食铺,虽然小,但是透着那么一股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9:53 , Processed in 1.15230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