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俏皮话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流淌,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俏皮话慢慢就会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里,譬如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帽儿(董德懋)。 9 f& Q2 B9 P$ q2 d( ?
2:俏皮话有民俗性。透过俏皮话可以感知人们过去的生活,掀起一角儿,可窥一斑。譬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譬马尾儿拴豆腐——提不起来。
8 w# F6 _; l" n3:俏皮话有地域性,譬如瘸子打围——坐着喊。
! m; p$ H/ `6 d! W9 d4:俏皮话有幽默性,善意的讥讽暗含着某些劝诫。譬如阎王爷的布告——鬼话连篇;譬如要饭的打官司——没得吃有的说。 6 k; w! k+ E/ y: w, v) r
5:俏皮话有穿透性。一句话,甫一说出,言者与听者在一瞬间就会理解话语当中暗通款曲的那一层或隐晦或幽默的内涵,时候稍长,没了意趣。
5 t; P+ F9 ]( |, `* \& i7 s6:俏皮话的流行有规律性。一句恰当的俏皮话出现在适当场合,言者有趣儿,听者入味。范围逐渐扩大,久之流行社会。适当有意积累,正确使用,会使我们谈话和写作逃离呆板误区。多观察生活,适当的创造一些俏皮话,是语言历久抟揉之后的常擦常新的一种表述方式。
; h' V* r ?. I+ d$ X- Z; @------------------------------------------- . \/ b' n4 Y( O6 o) m+ E& N& A
跟老先生们几条凑趣儿!
3 S" k- z6 h/ W. ?% V, i ; J- o: a) T6 q5 C* Q2 i
饭盒儿里装扳不倒儿——充哪门子官(棺)呢!
9 J2 q% B! Z8 C' s# u) Q, |" b' @
, m4 v3 }" Q8 _0 P O3 P/ x一根竹篾儿编笥箪——装什么装? ( T8 z2 Y4 Y) g& E
- ~* x+ r! i* X/ T) E7 \
刮胡子绷脚面——较哪门子劲儿呢这是!
# |" s' t5 F# c9 z9 E + }) M" x; u; W# X; z
赁海魂衫站甲板——装押艇的。
4 i7 {+ \, j i3 c" @1 @
+ O3 w; p# ^" w7 K马桶装牚儿——坐也不是好椅子。
7 } b0 v" W i1 y4 F% W) O `# ]
$ g- j1 u7 r3 Y$ s墙旮旯熏艾灸——针砭时弊(石壁)。
1 I2 o$ T$ a. w 0 Z. M* H0 `3 {: x
鼻梁骨改衣架——(脸上)挂不住。
1 K& W* C$ L7 h. t 4 S$ v3 D4 M0 Y+ r; ~3 n8 F
秤砣里打卤——不洒汤不漏水儿。 5 \) h5 x: H& N( F( R
) W: w) e: }' R( F& }8 J
茶叶纸裹粪勺——怎么包都是臭。 7 S+ z# \' C8 d& Y! y6 u' u
) K; T" b+ N; T: \" V4 ?架苍蝇打围——没见过这路鹰。
: N" x) k) b& D- H % z$ }, e% ?* J: ]# H7 \
攒钢镚儿打首饰——将就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