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05|回复: 3

也说德外 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3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Q' C: X" |# ]! v

新风街的工厂,最早叫新生铁木工厂。占的是龙王庙。宿舍在关厢华岩寺。生产生活都是庙。最初是解放军部队办的。解放战争中,旧部队起义投降被俘虏,收编一大批。既然收留了,就得使用;用人就要审查,何况来自敌方?小组学习,人人过关。自我讲述个人历史,听出毛病,提问质疑,但不深究。有关人员会调查核实。隐瞒历史罪恶,或疑案不得证实,问题一时不能澄清;不宜留在革命队伍里的,自然要清理。这些人集中起来,说送去学习。到北京前门车站一下车,被撕下军装的帽徽胸章,押送到广安门外看管。经过审问,有历史罪行的,判定刑期;有疑点,不能判定的,也不便再回部队。就在德胜门外开办新生铁木工厂,判了的,在此服刑;不判的,在此就业。当时叫管训队。判刑几年叫管训几年。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少长咸集。到工厂都是棒槌、力拨头。又从社会上招聘懂技术能操作的师傅,教着带着传授着。开工生产。后来,大约1954年,交给地方,归了公安五处(劳改处)。人员大增,身份多样。1957年有了劳动教养。厂内有五种人了:公安、工人、劳改、劳教、(就业)职工。地位不同,待遇有别。公安干警,共和国卫士;工人师傅,国家的领导阶级;就业职工,“底儿潮“,另立花名册。文革前,照顾情面。不捅破这层纸。就业的面儿上跟社会工人一样。工资、医药报销、奖金、洗理费,节假日休息,按国家规定,该有的都有。每人发给出入证和考勤卡,上班一并从窗口塞进考勤室。卡上印月份日期,划小格儿。考勤员(就业的)按日打戳“8”,中途离厂,打“4”。是结算工资的依据。出入证,如古代腰牌,不经带枪门卫验看,出不得大门。干警、工人凭的是工作证。劳改的,教养的当然没证。出门要队长带,“一个!”“仨!”队长冲门卫喊,门卫按数放人。就业职工违反纪律、劳动消极,或队长认为应该,随时可收回出入证。你就不能回家或上街,夜里住厂内宿舍,白天上班劳动;休息在厂里闷着。要还犯刺儿,送严管队、禁闭室。这是和工人不同的地方。文化大革命一来,就大不一样了。是革命和反革命了。不讲情面了。就业的全部搬回厂里,家在马甸,在关厢,即使住在隔壁,也得搬进来。开始不定期放假回家,礼拜天不上班,休息。叫休息不放假,您在厂内蹲着。赶上家人患病,您得请假回家。但不一定准。理由:“你妈有病,你回去干嘛?你又不是医生!在厂里好好休息!”不是医生,对病人没用,确有道理。对亲人关心、关怀,都是私心杂念。“狠斗私字一闪念”正是革命的要求。不许回家,并非框外。后来有规定,每周周六下班学习(每天都学习俩钟头)完,放假回家,周日晚六点学习前回厂。每周七分之一的厂外活动。在那段日子,成分不好,“底儿潮”,随时可能被抄家,挨斗挨打,轰出北京。集中住宿,有些人躲过了可能遭到的劫难。

9 V- r# r; d! Y4 p& i! E5 f/ f

  这里的犯人1962年以后就调走了。1963年5月25日厂里所有劳动教养分子到期,转为就业职工。原三类人员俱全,这之后只一类,留厂就业人员。1961年以前,劳动教养不宣布期限。说改造好,就解除。1961年5月25日开大会,当场解除一批人;跟着宣布教养期,从宣布之日算起。半年一批,最长三年。有个老头苏海峰,修鞋的,已经劳教三年多,又宣布三年。散了会,号啕大哭。没人劝,不知怎么说。他也只哭。没说一个字。说冤,是不认罪;说长,是对党和政府不满。说满意,感恩得哭?难出口。大哭无语。比欲哭无泪好。最长三年,好熬。而留场就业,等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难变。

5 W+ U5 c$ ^1 G

没有了犯人,没有了劳动教养的,管理上宽松许多。电网不通电,公安部队撤离。都有出入证,从北厂到南厂,下班出门,不用队长带着了。集体打饭的伙房撤了,用饭票到食堂买饭吃。抬着粥桶、窝头箱子,上伙房领饭;车间空地上,饭碗饭盆,排列成行;组长值星,分饭分菜。端粥碗,捧窝头,蹲墙角,狼吞虎咽。冬天,盆大粥少凉的快;刮风,细沙微尘撒一层。都没了。窗口买饭菜,有桌有凳,吃好吃歹,自己决定。周围压力减少。一阵心情舒畅。

G3 Y5 A. U! \1 E' @, R

 阶级斗争大讲特讲,就麻绳潲水,越来越紧了。紧到1966年秋天。全部人员回厂集中住宿。一直到七十年代迁厂,支援三线,人到了邢台西边山里头。厂子变为北京市手扶拖拉机厂。

4 _% z# l& d: \!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5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天坛暖洋洋 麻雀也可人

原来是这样子

: A% | K4 z! p0 o7 f% @

影影绰绰耳闻您说的事

; H' \2 E1 g, `, a

我曾在关厢一家区级机床厂做过

# m1 \+ [3 y! |2 ]$ ^ ~

写了一个初稿

/ T$ _" M0 L" T3 b0 |4 i

还在犹豫发不发

% b7 V% N4 {# Q

看大家伙儿高谈阔论的

! A! h3 G9 Z1 a% d; u

岂敢班门弄斧

发表于 2011-1-3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先生记录详尽的文字,简直可以成为那个特殊单位的厂史了!

! |" Q+ M O: d4 w) N" Q L* [: `

当年有二个邻居就在那个单位工作,具体是什么身份,人家不说,别人也没问过,讳莫如深。您这一介绍才知晓里边有那么多弯弯绕啊!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1-1-3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此种文字可以为史。

; v9 G k0 @- H+ k

2:读天津杨显惠先生《夹边沟纪事》的时候有个疑问,不是说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嘛?

1 j6 v. K) T( W5 ?

     哦,原来是当时不杀,过后糊湿纸,一层,一层,一层,憋死算!

( C1 G% s$ N9 h3 z0 s- V

     今儿读您这篇字,这种感觉又泛上来!

8 W* P; H$ g+ N/ z ?5 \( F, M

3:喜欢您这样的文字!

, M3 l2 E, p+ p* ~: M

4:问候老先生!

2 ~0 A3 }5 o% g3 P( D2 g0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20:33 , Processed in 1.11050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