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6 _4 J' E: t/ b$ h$ A$ Q4 D 雍亲王府 # i3 w- @; J& v% Y2 A. g: ~
雍亲王府位于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 7 k+ J+ C: |; X9 A/ C' R$ j- U
胤禛 (雍正皇帝),生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卒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康熙帝第四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封贝子。三十七年(1698),封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和硕雍亲王。六十一年(1722),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7 O U1 x1 o2 n" g+ w! ?: g
王府原为明朝太监的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为胤禛的府邸称“禛贝勒府”。胤禛晋封雍亲王后,称“雍亲王府”。胤禛登基后,于雍正三年(1725)降旨改雍亲王府为雍和宫行宫。乾隆九年(1744)改建成喇嘛庙。 ( o, a% H; r1 m6 h
如今的雍和宫基本上保留了雍亲王府的原貌。从昭泰门向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大都是雍亲王府时的旧建筑。比如,昭泰门原为雍亲王府的南朝门;天王殿原为雍亲王府的正门;雍和宫原为雍亲王府的银安殿,为胤禛会见文武官员场所;永佑殿原为雍亲王府的正寝殿,为胤禛起居和死后停灵地。其后的建筑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也都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或重建、或改建的。从雍和宫的建筑布局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早期北京王府的特点。多层院落,五间正房,正殿与东西配殿呼应,后设花园等。
8 v8 W+ t# _$ G! L6 ?& Q, l+ D+ P% Y4 | 4 q- H( g) t7 g0 S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 r2 H+ l# u% b2 Y. Q% o" k和亲王府
6 s9 c, X; v; ^0 y4 u% [和亲王府位于张自忠路3号。
- p# A+ `. V4 r G4 y弘昼,生于康熙五十年(1712),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为雍正第五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受封和亲王。
" {( k4 \5 ^9 D9 }) m; p; O府之前身为康熙皇帝第九子允嵣建住宅,称贝子府。雍正四年允禟被削爵、幽禁,宅被收回。弘昼加封和亲王后搬进了这座宅院。清末,府邸被清廷收回,改建为贵胄学堂。府邸建筑全部改建,只保留五开间大门、石狮和影壁。
( J: M; L" j4 P' V6 X* u2 X 8 g, y4 j+ n5 V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5 G! b1 E; b. O4 Q8 I; |' [
固伦和敬公主府
7 F3 E1 B4 A! U U6 ]- J固伦和敬公主府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为清乾隆帝第三女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 ' I2 ~, F, @- |- i7 w
固伦和敬公主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系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1747)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色布腾巴勒珠尔是顺治帝从女端敏公主额附、达尔汗亲王班第之孙。乾隆十七年(1752)袭达尔汗亲王,后封为和硕亲王。因其爵位是世袭递降,至光绪年间,其后人那苏图已降至辅国公。那苏图之子达赉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袭爵,也是最后一代传人。 6 y4 C6 C1 X" N' {- G( M
原宅是王府建制,自外垣以内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现府门坐北朝南,正门三间,后存三进院落,现各大殿等主体建筑仍保存晚清风格。 " ~2 W# P, I! D4 u+ \
+ k( p4 F0 r* N- B0 x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5 F1 y6 Y) u% N! O. k
和硕和嘉公主府 ( n# L5 U; o0 Z) b) h+ H F& O7 O* @$ X" t
和硕和嘉公主府位于沙滩后街。 + @2 m: H/ f* p. m
和硕和嘉公主生于乾隆十年(1745),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第四女,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和硕和嘉公主,三月下嫁沙济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
5 m5 ?: x; r2 j3 j' S和硕和嘉公主府俗称四公主府,现保留有原府第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 9 N" r: L, H* {- v/ n' V/ M9 \
& d |% M2 ^3 J; |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6 X' o% x7 j( {8 t0 X& Z" o' ]
僧王府 8 V( T$ e. @$ I4 u" ^: I. Q
僧王府位于东城区板厂胡同30、32号,炒豆胡同77号。
& t0 Y4 M& B- O' M* r5 Y僧格林沁,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同治四年(1865)。清代著名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嗣父为第九代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道光五年(1825),袭郡王爵,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咸丰五年(1855)晋封亲王,十三年(1873),亲王封号复加“世袭罔替”,十四年(1874),加封贝勒。 6 }* ]6 u, u7 b
王府原规模较大,现保存只是原府西部的后半部分。南部四合院内,有一坐北朝南的两卷垂花门,带抄手廊,北有正房三间前出廊,后抱厦,左右各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北部四合院内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回廊宽敞。全部房屋均为灰筒瓦箍头脊。
. w! f; O( z) C/ V7 k7 e ' \; d: z' x, V" R* J5 \8 P" B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王府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