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北京中轴线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2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照片同角度复原草图

$ N: s1 r" ?8 a5 x) ^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9 J3 t2 e# j7 v; ^

 

8 N+ S+ m& y# ~6 h& ^& U% K

结构鸟瞰 

8 E2 C; @; A2 O* }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 x/ R; M: [4 I' i

 

: U$ A% M; F5 E. j

阶梯结构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 q6 q1 Z1 Q8 |8 A/ j

围栏结构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2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不过我只做了能看到的这两个面,呵呵

发表于 2010-12-22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10-12-22 0:30:00的发言:
6 l% O7 s' l& m' d8 s& c

与照片同角度复原草图

- h% z2 Z5 E; O1 ^; Z1 \( F&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21_23512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o) c' C: C2 Y, A8 l

 

0 X" ?& J" S# R! \ b8 b( }1 P {

结构鸟瞰 

# M3 b1 ?9 j0 ]-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21_2352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0 s# x+ T8 \1 T( r* N

 

1 ]; H2 r1 ]3 C2 Q+ _: c W

阶梯结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21_2355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t E- e8 T" ^. P

围栏结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22_00012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U Y U8 V% a( G

 

$ ^% W3 Q) t" r0 y+ M% h0 j6 h

可以把sketchup文件发给我玩玩吗?

发表于 2010-12-22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缺口看到的结构不是城砖漫地,是亭子的台明。
发表于 2010-12-22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10-12-21 18:51:00的发言:
1 L- L* [! b1 D$ X7 B

与稻子先生讨论问题畅快淋漓,见解深刻,非常好。

, w* a" @% B: h2 _6 ]2 @: g' \- g

最近忙,容在下以后深入探究。

% b3 q' b5 c) v, A& W

 

( G m5 f0 f: k

呵呵,学术本来就需要讨论与追问,讨论越多,离真相就越近。

发表于 2010-12-22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误会了,我是将柱径作为最初参照起点而不是女墙。

0 M) t% {4 R! P# o. ~ p/ a

 

1 ]) I& \1 h1 [5 ^4 L

柱子就是最直观的参照物。无论宋制还是清制均以用材或是柱高来定台明尺度。在这个照片里台明仅现一角(34楼图中即是),而且园林建筑对此还要灵活自由些。

- ^8 g I" q, q1 F# J

 

8 O: R! T2 W) P, P# T9 A. O

我反对用台阶做为数据参照的原因在前面的回帖里已经有所阐释,因为这个高台并不是标准的建筑台明,而是观景高台,尺度相对自由。再者高台踏跺会因时间而沉降变形,而柱子既有规制又不会因时间而膨胀或是缩小。这也是我用柱径作为参照的原因之一。

' w* `6 N) z4 V0 X

 

3 W& z( l# {1 c* b" t

由柱径对比砖块,推测砖块尺度,由砖块尺度推测围栏(或说女儿墙)尺度,再由此推测高台尺度,因为柱径与砖料都是有一定规定的,可以相互印证。且照片中的图像信息直观。在清制中对踏跺尺寸规定也仅仅寥寥数语,况且若按3-4寸为准,对比柱子直径,那这个亭子的柱子会不会太细了?既然柱子还在又何必舍柱求台呢。这里只是就照片本身能体现的数据在猜测的基础上做做分析而已,我只是提出我的观察和分析角度,其实只需要到现场测量遗迹即可有答案了。

8 a9 u! K" u, o) {6 b/ ^% q. k

 

发表于 2010-12-22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你的图和照片用photomatch,对不上,可能要修改,您也试试看。
发表于 2010-12-22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只是想弄弄结构做的草图,,所以没有定尺度,也没有按照片比着做。。我回头再试试看
发表于 2010-12-2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个角度,细节上我还是不太清楚。。。再研究。。

$ q- p4 l j. N, y+ o7 }& h+ v

重檐难度较大,亦太花时间。。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圆明园平湖秋月双峰插云亭照片初步分析
发表于 2010-12-2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10-12-22 20:02:00的发言:
当时只是想弄弄结构做的草图,,所以没有定尺度,也没有按照片比着做。。我回头再试试看
% l% L2 `* g0 o" Z" {" m5 {

 

* O0 l- X9 r! u N

稻子,试用photomatch,效果较好。

) t- b% `; ^) I- P, S9 I X


发表于 2010-12-28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从法国和意大利度假回来就看到这么好的讨论帖,学习中!

发表于 2011-1-6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双峰插云位置堆放的残件,是不是原来双峰插云的?
发表于 2010-12-3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10-12-27 21:36:00的发言:
' [7 f5 O6 C- N4 Z) f! }( ?0 K

 

( I( q% _0 k1 x. r

稻子,试用photomatch,效果较好。

- w% Q7 t9 w9 G: C& T"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ymy 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i4 `1 X2 E8 k! S

好强大!!怎么安装??怎么用???

发表于 2010-12-30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2-28 16:35:00的发言:
1 g2 G" `1 s& E6 J' j0 ]

刚从法国和意大利度假回来就看到这么好的讨论帖,学习中!

7 h; k) H4 p3 I* a

 

, }) g# h1 Y5 K6 c: g$ ^

这次收获不小吧

发表于 2010-12-30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10-12-30 22:25:00的发言:
- K1 l7 T1 H: F# ^0 l" N

 

+ o' l2 \9 N0 J2 A

这次收获不小吧

& b$ X8 M* P6 U0 u; q

 

% ]! [+ ?( R% r8 \! W

去了吉美,去了凡尔赛宫,感受了欧洲的教堂,感触很多。回头分享!

发表于 2010-12-31 0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不会也入了洋教了吧
发表于 2010-12-31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10-12-30 22:24:00的发言:
8 f6 S7 T; j' v& O$ n1 G& Q

好强大!!怎么安装??怎么用???

8 Q: W: c! q8 V

 

3 W- k" q7 z) |& I/ N; x

只是sketchup里其中一个功能...

发表于 2011-1-11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发表于 2011-2-9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稻子在2010-12-21 3:05:00的发言:
J6 o& n* e4 k; i/ o* h2 s9 h

这是双峰插云亭无疑

8 M4 _% R; O2 D% ^


且不说照片注解所具有的文献认证的参考性,在园中具有此形式的建筑只有这一个。

; e+ y0 o# w. Z( X" T" K


理由及问题罗列如下

3 v+ [( E, z* X5 z' `$ C3 i0 P


1,照片注解的参照性,出自圆明园。

3 G. Z4 m8 G- v0 A5 l8 y


2,照片编号紧接廓然大公,且廓然大公与平湖秋月相邻不远。

% `. u! A( }, Y' {- s


3,照片拍摄日期注为1879,此时大规模重建已经停止,大规模破坏尚未开始,处于废弃状态,与廓然大公(1874年局部修缮主体建筑与围廊)、濂溪乐处等景类似,查档案可知,至少在1897年圆明园濂溪乐处(建筑尚存,内檐装修全失)、廓然大公及长春园海嶽开襟等景还在。全部毁坏是在1900年,皇室西逃以后。因此建筑材料并未被取走,只是未加维护。亭台角石也还在,并未被取走,四角是因建筑承重自然闪裂崩塌。

2 o- H+ B# ?6 `+ W4 u6 {$ }


4,照片中建筑与四十景双峰插云造型一致,比例略有偏差,四十景毕竟是写景绘画,不是工程效果图,注重写实基础上的视觉效果而不强求比例透视。

7 L; F* f9 M" B, z' w


5,我在另一贴中提到,该建筑屋顶垂脊一反北方建筑做法,采用南方屋脊做法,显得轻盈朴实。应是典型的摹写南方建筑,由此可推测改亭所在景区也是摹写江南景色。亭下高台由夯土基毛石包砌,台上围杆用城砖叠砌。亭台一侧靠土山一侧建台阶一侧建有小月台,这些细节与四十景图平湖秋月中双峰插云亭所描绘亭台完全一致。北大校景亭是鸣鹤园遗存,形制与双峰插云差不多,但细节很多不同,重檐四方亭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确实为数不少,但这张照片最为符合双峰插云亭。

' `' L' w# c3 _: h: Y6 f


6,由建筑所在环境可以作如下分析:假设建筑楼梯是向南,则建筑东为土山,北为水域(芦苇),西为水域(芦苇)。而圆明园双峰插云亭东靠土山,南临福海,北为安澜园前水域,西为安澜园水域出口。从地理环境上来说,二者一致。

. |: p$ z/ A W: o4 M% p


综上所述,可判定为双峰插云亭。

j4 J* h( J( _, d# z# @8 x


7,双峰插云亭尺度较北京中轴线朋友分析的要大,根据清工程则例,该亭柱径应该在20-40CM之间,柱高不低于3m,从图中对比参照,高台围栏所用砖块宽度与柱径略等,宽度应在20cm以上,清制砖料中此只有大停泥、大沙滚或是城砖才有此宽度,按这几种大砖料规格比例可估算每块宽度为21cm-24cm,长度为41cm-48cm。照片中高台围栏分为三段,每段用六块整砖(上层为五块加两个半块。),勾缝成型,由此可推测高台每边长度为:砖长X6X3=8-9m(加空隙)。根据照片目测宽高比为1:3左右,因此高度为2.7m-3m左右。如果推测台阶高度是3-4寸,那柱径按此比例仅有10-15cm了,3-4寸是按清制普通台明踏跺规定,而这座亭子所在高台不是普通台明,且阶梯陡峭,中国古建筑用斗口制或是营造尺规定尺度,以木作为主,因而石作不益作为尺度参照。。

8 H8 u$ H! Z1 P% M0 }3 D

 

' ?( o+ v, ?" T6 `

8,与四十景所绘双峰插云亭亭台结构相同,高台顶由两层城砖叠砌围栏(此围栏结构完整,上面是否还有栏杆值得商榷),高台上再造台明,从破损的四角可以看出此结构。如北京中轴线朋友所观察,垂带上确有石眼,但这种结构应是木结构栏杆。

# ^. ~$ J/ V6 e$ ^* T


9,双峰插云写仿西湖,观景角度向西,是将西山双峰比作西湖双峰。

# w& u. P* D0 r- b9 m7 D- ^6 j5 y- o; Y


这些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些问题有时间再考。

& K3 P1 u# h7 O( H$ o6 e

 

* ]4 X& F, r+ k& R+ a

 

* w) P, y- \: _1 u

附上一张结构分析草图
 

1 k: b% V: P, P- A+ m! D;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21_02353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D1 e( `3 z, O/ D; G5 Y1 I

 

9 F( P/ ^/ e, g) {/ m5 C" v

 

; }/ b8 F7 R* A7 F5 _, f* v. }

下面这张是北大校景亭,与双峰插云亭相比,高台和建筑等都有很多差异。且起翘较高,上层檐出檐短小,比例失谐,是典型的晚清建筑风貌。

8 _ M: R5 v2 z- i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028110228.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E( |: }/ P1 d* `

讲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11-2-10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清前期与晚期风格不同,我也有所察觉,谁能讲一下。
发表于 2011-5-4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顶好贴。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爱好者给顶起来了?

* \% X6 C4 G% e; q

嘿嘿嘿。

发表于 2011-5-5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亭子现在还残存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6 16:36 , Processed in 1.2464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