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6|回复: 5

转一个媒体人的博客文章《CHINA拆那》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26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在最近的世界画廊博览会上拍的一幅照片。

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是说中国现在拆的东西太多?是说中国该拆的东西太多?或者没有什么意思,只是好玩?

我也觉得好玩,在这幅作品前驻足很久,并且拍了下来。不但用相机拍下来了,而且用自己的眼睛作快门,用自己的脑子作胶片,存了下来。

我想就这幅作品发挥一下。

中国的确拆的东西太多了。因为要建设现代化的都市,推土机推平了太多的文物古迹,像我居住了很久的北京,有许多可以而且必须保留的文化遗迹在隆隆的施工声中化为乌有。像曹雪芹在北京蒜市口的故居“十七间半”被拆除,像蔡元培故居墙上被写上大大的“拆”字。拆掉的这些文化遗迹时不可再生的,即便是有的易地再建了。但是,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穿越时空再现的。

而中国确实也有许多该拆的东西没有拆掉,比如说,那些设计丑陋影响市容的建筑物,那些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当然,拆什么,保什么是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一把尺子一量了事。从这个角度说,城市规划部门的人也挺难做的。

上面说的是有形的拆与不拆,但我很自然联想到另一种拆除,是无形的。

我们拆掉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多少了解?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做人准则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中国人向来引为自豪的美德,比如说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礼仪,在许多人的心里,还有多少地方是留给它们的?前些天参加了一个商业诚信的论坛,许多专家学者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我心里却充满了悲哀,一个起码的做人做事的准则,现在居然要拉开架势讨论一番。在一些发达国家,当地人按照他们的传统生活了许多年,自觉是他们做基本的原则。而有的中国人则把这些循规蹈矩的外国人看作是“傻”,而用自己“精”的那一套来占一些便宜。

就说网上的讨论,不少网民因为可以自由发言,就在网上信口开河,甚至于攻击谩骂。昨天有一位网友看了有的网民在我的博客留言后发表了如下感想:

看了评论后,更 让我 坚定以后不发表评论了,某些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的垃圾,,,,虽然可以自由发言,但说的既低俗又下流。你使用电脑简直是浪费呀。。。。。请各位给自己点尊严,别让人再瞧不起你了。。。口德”

网络是高科技,掌握它的人理应有高文化,这个高文化不是说识几个字而已,而是有高的素质。说实在的,有时网上留言不堪入目,就是因为留言者把不该拆掉的东西拆得荡然无存了。

在思想意识上,该保留的东西和该拆除的东西相比建筑物来说,既简单又复杂。如果说对有的建筑物还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那么,对于思想意识上的东西,一般的人都会有相同的尺度,不会有人公开说,我追求的就是懒惰、胆怯、欺诈、恶毒、无礼。这是简单的一面。而复杂的是,没有一种高科技能够探得人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人们的头脑里,到底拆除了什么,到底还该拆除什么,这是应当好好思考的。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财经文摘》社长周志兴。

他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m/zhouzhixing

发表于 2006-6-26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姐的第一贴啊,顶!文章揭露的挺深刻的,是啊,中国拆掉的文物太多了,拆掉的好东西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哥捧场!

对于拆,我自己还写不出太深刻的东西;但如果看到好文章,会和大家一同分享的。

发表于 2006-9-20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愤怒不知何时能够爆发。
发表于 2012-2-24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09:58 , Processed in 1.14059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