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2|回复: 6

大院往事之表姑奶奶 小女孩 毛衣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3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7 {8 ]- [9 n' U: q

爷爷有个表妹,我叫他表姑奶奶。

+ e, E4 ^; f$ e

fficeffice" /> 

1 u6 A0 o% X6 |

表姑奶奶年轻时很漂亮,举止言谈优雅得体,在一颦一笑间,无不露出大家闺秀的韵味儿。表姑奶奶又是十分地聪明,琴棋书画、针织挑绣在她那儿操弄起来就象玩儿似地。

* o! i" g3 G+ N0 ]: D3 x4 V

 

9 o) d' ~+ N/ f5 u! a8 r3 K8 V

好象是应了那句老古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表姑奶奶的一生,很有些凄凉的味道。她独身未嫁,父母又去世较早,所以一直就和亲戚们住着。她很喜欢孩子,尤其是女孩。好吃的、好玩的,都给我们这些小闺女们留着。隐约间听爷爷提起过表姑奶奶的事,她曾经有个心上人,那人喜欢女孩,他和爷爷说过,他要和表姑奶奶一起生好多的姑娘,个个都要像表姑奶奶一样的大方、雍容、美丽、多才多艺。可是,这个应该是我姑爷爷的人,在解放前夕象黄鹤一般飞去,没了任何消息。他失踪了,谁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 @* g! G+ D) S3 m2 ?8 C

 

8 ]& t ^* d. }# Z

姑奶奶每天安静的生活着。没事时,她燃起一柱香,不是画画就是奏一曲古琴,更多的时候她给大家织毛衣。她织的毛衣花样多,色彩搭配的非常雅致,我们都穿过她美丽的杰作。

4 a1 P' r: m7 k% h, m6 a

大概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前院搬进来一家人家儿。这家人有4个孩子,最小的是个女孩。可能是孩子多、大人工作忙无暇教育孩子们的缘故,这家的孩子都十分的顽皮。那个小女孩天天和她的哥哥们一起打架、上树、欺负别的孩子。她一嘴的脏话,不讲卫生。一不顺心,就在地上打滚、撒泼,行为很是乖张刁蛮。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她。

& d/ H; U. _4 w) W/ ` m

 

7 K* u$ o: [- O3 o/ E4 }' d( g

当然,这一切都被表姑奶奶看在眼里。一天,她把那个小女孩叫到她的屋子里,拿出一件毛衣放在小女孩的面前。那真是件漂亮的毛衣啊!粉白的颜色,菊花花样,那一朵一朵的菊花开放着,简直就是公主的时装。小女孩的眼睛立刻被毛衣吸引了,一动不动地紧盯着毛衣。表姑奶奶微笑着打了一盆水,给小女孩把脸洗干净,把毛衣穿在她的身上。然后,带她站到镜子前,说:“你看,多漂亮的小闺女啊!像画里的仙女。”小女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越睁越大,脸上放出兴奋的光芒。

$ G2 D" l p; J* [7 k6 w8 s O

 

0 R' k9 q, V& u8 V; l8 \4 _8 M

“喜欢吗?”表姑奶奶笑着问。小女孩害羞地点点头。

# y, \; L* g. X$ O. a( f4 O7 _+ E

 

5 O9 g. C) n2 S/ O+ N

表姑奶奶摸着小姑娘的头说“送给你,好吗?”小姑娘望了表姑奶奶一会,然后使劲的点头。

4 P/ Y0 f7 ?. z! J

 

6 t1 t' j8 [# `) d- v6 b5 C; o

这时,表姑奶奶很认真地对小女孩说:“这就是送给你的。但是,你要保证不能把毛衣弄脏、弄坏,要好好地爱惜,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 `2 t( f h& }( Q; F

 

7 W8 X" z2 F2 X m! N

小女孩听了表姑奶奶的话,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更加使劲地点头。

9 {$ H1 a% X! j2 V

 

, V$ ]3 x5 j" q$ e

从此,漂亮的毛衣穿在小女孩身上,她小心翼翼地爱护着对她来说就是宝贝的毛衣。象换了一个人,她再也不打滚、不随地吐痰、不打架骂人了,并把过去所有的坏毛病全都改正了。因为她明白,她如果还象以前一样,美丽和漂亮就会离她而去。她,还粘上了表姑奶奶,有空就往表姑奶奶那里跑。她听表姑奶奶讲故事,看表姑奶奶画画、学表姑奶奶说话、仿表姑奶奶待人处世……

) D2 E& @! m# z s' ?

 

( I- B' B$ w, c: f9 N' ]5 X' [

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干净、斯文、秀丽、可爱了。她每天都微笑着去上学,微笑着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微笑着对待每一个人。

- |# Q3 w# G0 k

 

$ K0 Z) r7 w% _% ^: U0 b! G

现在,我那深如幽潭的表姑奶奶已经辞世许久了,那个小女孩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可是,我认为她们用自己的行为,为“人之初、性本善”做了一个美好的诠释。美丽交换了美丽,美丽呼唤了美丽,美丽唤醒了人沉睡于心底的那与生俱来的良知和真诚。

0 x- Y" y6 ^7 M1 ^" f

 

6 u, |' s0 O* b/ _7 y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滃在2010-12-3 22:37:00的发言:
  " Z' t5 Q$ Q- o* B

美丽交换了美丽,美丽呼唤了美丽,美丽唤醒了人沉睡于心底的那与生俱来的良知和真诚。

3 R$ M4 B; A( N7 k, L

 

% R: T1 B$ q7 S/ c- B# r

 

9 @+ _ y5 k, l: t

 

$ A9 N) S- j/ C0 o: {1 B

很感人的故事。

发表于 2010-12-4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5 P0 h/ p8 l6 K- {2 O

 

) p+ a* p T% b* w, v/ m$ u

          多么美丽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姐你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1 C3 L' K/ `( }6 o- l( ?- ]$ i

回斑竹:首先向您问好并道谢!感谢您的指正。fficeffice" />

$ m: r* D: o8 Z

 

$ V; `; x. U$ U+ N' j0 L s( x

就斑竹回帖的内容我也想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我写的这点东西是发生在我身边真真实实的事情,所谈及的也是自己的一点感想而已,并无丝毫的高高在上之意混于其中,更不敢在大师们的门前去弄斧。出于网络文字短小强于长繁的缘故,也出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故未向深度走去和向宽度展开,这也许就是遗憾所在。那么这点东西之所以发在本版,也是出于这里提倡的宗旨是“我和我的北京,我写我的北京”,我是奔着这个进来了,因为这些人和事都发生在北京。当然,这些事和人与现在的北京离得已经是太远太远了。

. O4 P! ]3 ^. P4 _) ~8 _# X

 

* R! R( e! z. e9 K# w% I( H3 O

可能我的故事很老旧,所以我说它是“大院往事”。其实我本人也是个老旧之人,都属于“耳顺”那个范围里的了,能不老旧吗?讲的往事也就更老旧了。我的“大院往事”另外还有几篇,也都比较老旧,我想把他们讲出来也是出于对走远了的年代和人的一种追忆的情怀,这些“往事”真的不是散文也不是小说。看了您的回帖后,我想是不是不必再把那些“往事”说出来了,可能有些东西是属于自我领悟感受和回忆的范畴吧。

1 Z- g: ^ a2 y7 k

 

( T1 U7 |5 F4 o6 }0 r8 B3 X- ~$ P

斑竹的认真负责和诚恳使我很感动,故此我也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如有不当之处,请您见谅。再,我一定好好去读您推荐的书,以此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0 {7 X8 U, i# k5 ?

 

" ^6 _, z/ @# B! U3 p

问候您!

发表于 2010-12-5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或许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并没有说您和您的故事‘老旧’。就写字这件事儿来说,【材料】无所谓新旧。

" }! s5 g j- L% W# D: C

    有所谓的是什么呢?是叙述方法,更通俗的说来,是如何把一个一个故事写得更臻完美——利用可以利用的感知和表现手法。

; O8 y4 W! G K, ~* s8 y

 

' n# n! l0 w q+ ?

2:我的跟帖大约只可以从技术层面理解。譬如照相,我并没有批评您所拍摄的对象,也没有全否定您的成片。我的阐述,大约只是从光圈儿快慢上来谈,说说 可能 那样做“噪点”会相对少些,从而提高片子的清晰度。(我不懂摄影,借用这样一个比方说事儿。)

9 g6 w" q6 }9 e, Q6 J* v

    可能仅仅是井底的一汪自我经验,可我觉着,说出来比不说好。

& b$ q2 M' y5 ]9 q5 T/ f# \; H! ~

 

* Z+ Z0 l$ F- R$ V' P

3:人生在世,感受随时而来,如何能把这个世界的感受通过写者的‘洗涤’再表现给世界,这是艺术手段的选择,譬如绘画,譬如电影。

7 \1 Q5 Q5 s& k! U- f' z

     一旦您选择了某种手段,就决定用文字记述了,那好,就要按某种内在规矩来。

% \9 L8 p- D. N0 b

     衣物老旧是题材的事儿。

& E! _1 R- d3 J5 I9 l7 w

     洗涮手法是技术选择。帆布裤子宜用刷子,丝绸手帕水温不应太高,纯棉白色与其它有色物不宜同盆……

' c8 r; V! q4 I- X8 A6 ]

 

- V: R3 c- p) Z1 ]: n

4:然后您把自家的衣服挂出来晒,走过,瞧见有道褶皱,我停下来跟您说说我看到别家是如何洗这类衣服的,那样洗过之后,或许还透亮,或者您可以试试。我说的是或者,^_^!

: p$ y Y0 R3 o4 m. M3 T

 

4 H+ A: B) v. Q5 B7 }" w1 ]( v8 f

5:写都写了,为什么我们不把‘她’打扮漂亮点呢,您说是不是?

发表于 2010-12-5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日子,一个长辈送了我一本书,五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出的散文集子,读过之后,感慨良多。

. f$ Q. I& e3 v5 r0 T& i' c

 

# m4 E* M" z, j" T2 v0 P' {" L

1;您的这篇字和上一篇字我都读过了,有个想法不说出来憋得慌,就文字而论文字,无他意。

8 d9 @8 P, W2 Q( L

 

0 A `6 C' r) Q+ M' N0 a5 \

     对于杨朔、魏巍那一茬作家的文字,想必楼主您读得肯定比在下多。文辞不能说不优美,结章不能说不巧妙,可整体看来,高高在上味道很浓,甚至有些酽,架构起来的审美空间巨大而偏离了真实。

6 u* {% t) u& X. E# V% m# s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开篇说: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

, y$ V/ |5 t9 Y E2 V- f2 l: M- A6 s

     空间(我所指是通篇文字搭建完成后的整体感受)越大,安全感越差——这一条养狗狗我所得到的经验,某些方面或许也适用于我们敲字愉悦自己。试把睡于广场与寝室二者做一个比较。

; u# T. v+ ^* Z1 a, @

 

7 @4 N7 j6 F+ e5 k( ~/ z' h

2:写字不是做数学题也是做数学题。

+ u* ~) l5 u5 A2 K# k9 n9 W

   所谓不是,是说您不能先有一个答案,然后按照答案找寻、拼凑所需要的细节往答案上靠,那不是论证。

* i8 V$ ^1 I* v) f8 q, s: f

   所谓是做数学题,应当是总集所有条件、已知,按照某种公理、定理求得未知自然而有机且严密的一个推导过程。这个过程受作者左右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作者的审美在其中只能当公理、定理使。

* c6 `5 ?5 l( v2 L! r- o/ L

 

: o0 G0 r4 ]' w+ I5 F

3:推荐您看一篇小文,与您所表达的题目类似。归有光《寒花葬志》。

4 B0 v6 Y9 i* n; f4 J- x

 

: I0 Y( l5 T3 w) [ A+ `1 ~

4:就这篇文字来说,纪念一个人,为写饱满她,从而带出另外人事,这种写作手法常见,被推出的人事,一定要丰满翔实,摘取事例可以不大,发展过程当以详精为要。

y \7 l1 g6 b W, m) {

    您呢,表姑奶奶用一件毛衣“一下子”就扳转了一个顽劣的小姑娘,这“一下子”太硬了,交待不够。

5 F( n3 {8 t/ s/ H+ i0 \: ~- _

    这样写也不是完全不成,作者需变换叙述角度,我是说,您要虚化您的感情色彩,就当一件事面无表情地说出来,那样的话,比这种欲进不进欲出不出,“卡”在门口的感觉是否好点儿呢?

: e$ u' n& K l" |+ O- w |4 \

 

& M7 m7 h: ~" t- R; @ y# T

5:要进就闷头钻进去,达到常人不能之地步;要出就眯起眼睛远远看着。

: v" N7 {( q" w. {9 Z

    那样的叙述者或许才能真正到达撰物描情之通神状态。

1 k% T4 w7 F* `9 C

 

1 ]6 Z" ~# W0 R3 S

6:一孔之见,对不对的,您甭往心里去!

/ }, c) F* U3 R) z: q! m8 r

 

6 n: H8 `, i7 e; c8 Q! K

7:问候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7:23 , Processed in 1.1636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