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史学家姜鸣先生的新著《天公不语对枯棋》,没把我逗死,给大家摘录两段活跃一下气氛:
3 z- i3 |( x! ?$ k; M
) J7 s1 r: U+ p: f挑帘子军机 - L0 M6 s$ a" e. R
根据薛福成《庸笔记》的说法,军机处值庐“本不甚宏敞,大臣如满六人,坐位固嫌逼窄,相传必有一人不利”。并以光绪年间军机大臣的消长和去世为例进行说明,读来饶有趣味。不管人数多少,权位操于排名第一的领袖军机之手。各种文件奏章,只能由其先阅。其指定某军机传阅,他人不得聚观。至于新进者,不仅没有发言权,每次奏对进出宫殿时,还需趋前卷起门帘,因而被称为“挑帘子军机”。
0 s2 ^% u, y3 l8 l- G0 C6 Z& O
u! q6 B3 ~% x9 k6 A轿夫与军机大臣
8 c9 M$ M! @* i/ l刘体智《异辞录》说:京师舆夫四名,谚云:“头一个洋洋得意,第二个不敢泄气,第三个浑天黑地,第四个不知那里。”谈者比以军机大臣:向例,枢臣入值,在御案右旁跪,其跪垫挨次而下,惟居首者奏对。其次则跪处由渐而远,谛听上谕,不能详悉。即有陈奏,上亦不能尽闻,仍由居首者传述。故枢廷数臣,虽云同时入值,然自首座外,其余率非问弗对。京谚以舆夫四人状之,情形毕肖。金梁《光宣小记》更谓,军机召见时:首为当家者,专奏对,众谓之“军机面”,谓其独得面子也。则以喻轿班前一人,曰“扬眉吐气”。次为备顾问者,非指问不得越对,谓之“军机嘴”,则以喻轿前第二人,曰“不敢放屁”。再次为执笔者,专撰述而不得问意旨,谓之“军机手”,则以喻轿后第一人,曰“浑天黑地”。末为供奔走者,谓之“军机腿”,则以喻轿后末一人,曰“趋炎附势”。
3 _3 [9 x8 W( i4 `6 J ! L$ e4 B! {' x( Y; h: J" h
其实,姜先生也是杂书读得多,这些都是辑录,但历史研究,不就比谁读书多嘛! 7 m* r1 U" h% c! P4 t
% C1 {1 C# {: B7 _4 x8 _$ X" g( M# D8 H大家爱听的话,关于军机大臣,还有很多话题,有时间贴来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