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老师在发言中提到了北京的最近几年的拆迁问题,说的很尖锐很透彻,而且不是发牢骚或愤青那种,真正的把拆迁带来的弊端和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先鼓掌一下。但赵老最后的那句更是名言:
; a- F% _( _; m
* k, H/ ]) T' O, L6 H5 W4 ~“像花市这样的地方,楼上到二层就见不到北京人了。连我们这些专业研究北京的队伍里,年轻一批里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北京人了,今后北京的研究尤其是涉及老北京生活及底蕴的研究怎么办?现在北京是二环内住高干,三环四环住贪污犯,五环六环住大款,六环以外是穷光蛋!”
2 Y# S) h; Z. ]* E [, S$ {8 z ( |( F! H5 U! ^! G3 j
今天北京史研究的行内资深专家及学者基本都到场了,领域覆盖北京各大博物馆、各大档案馆、大学北京史学术带头人、北京社科院、北京史志办、北京社科联等部门。基本上每人都有发言,我总结了一下,最好的几个学者的观点如下:
3 c+ {( @7 _3 j% G/ K" I ! g/ J& B3 g+ \% u
1、建立北京史原始档案系统,结合考古和新发现继续完善和补充新的北京史资料。 t6 ~+ ]& G" j5 [( O
, c( A! U4 H8 U- _* v* Z( |
2、编纂北京断代史 - Q) y- h$ p! s/ J
7 Z ]0 |" j# u/ K" M, |2 L
3、出版更很多的北京分类史,尤其是北京的自然灾难史(地震、火灾、洪水等)、北京的工业史(轻、重)、北京的粮油史等急需编纂。
( j- Y7 f p- L2 n. [7 s: K; q
* F* R3 w7 i4 e$ S& Y4、北京现在的地名极其混乱,建议今后和地名办多加强交流,把北京老的地名恢复,不能以某高档小区或某某建材城定名!
2 e9 s2 ~" \) W, Q6 U2 L# k* @
' a, r" {5 A' T1 B' g+ H8 K5、多加强交流,相互沟通,尤其是年轻人和老一辈学者的交流
6 [4 }9 [2 d( g; j" @
: }5 B& T$ {) ~/ r" a Y6、鼓励年轻人或各个领域的学者多发表北京史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抵制靠前人文章加工润色或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搜索篡文章的风气,学术需要向前,而不是原地踏步或嚼别人嚼过的膜。
& c7 D+ S6 ?, b$ A9 M 4 W' V' v' l8 p) Y
北京社科院院长王岗老师、首都图书馆馆长韩朴老师、北京地方文献部主任李诚老师、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馆长、颐和园高工高大伟、北京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谭烈飞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郗志群教授及北京石刻博物馆吴梦璘老师、刘卫东老师和北京文研所、北京古建所等单位的领导及学术骨干数十人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