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29|回复: 26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9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倒不是我总有新发现,而是这个刻石历经数百年(乾隆三十七年所写)直到光绪年开始记载此刻石“刻处不详,无存”。
    这是在《光绪顺天府志》第16卷记录清漪园时期有石刻:.......第十处写到:.....《
御制自玉河放舟由昆明湖归御园即景杂咏》诗,七言绝句八首,作于乾隆三十七年(刻处不详,无存)。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一书中也未曾记载。
    《颐和园志》同样没有。
    然而这个刻石就在颐和园内,不知是无人关注过还是其他原因?

    现将《
御制自玉河放舟由昆明湖归御园即景杂咏》刻诗图片发上来,供大家研究探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顺天府志》居然称已无存

, Z- A9 l) U/ R {# F/ q' W; G

这可是吴老的又一重大发现!

发表于 2010-11-9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
发表于 2010-11-9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书也有错误处,这个也正常。《清史稿》第三〇册列传一:后妃传中,讲书中所列太祖皇帝诸子相加,才15个,而太祖第16子费扬古未有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9 19:07:00的发言:
7 `" y \, g1 p: ^ ' p+ b. [. v# P 史书也有错误处,这个也正常。《清史稿》第三〇册列传一:后妃传中,讲书中所列太祖皇帝诸子相加,才15个,而太祖第16子费扬古未有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 8 e! @1 Z/ | F! ?3 c 5 {, I* I' c+ x

  不只史书有错,光绪到现在100多年了,颐和园的书籍出版无数,居然都没有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诗局部,与《光绪顺天府志》所说御诗为同一题目,壬辰年就是乾隆三十七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9 18:26:00的发言:
2 Z) V% s1 O/ r3 S + I) S# j: W2 B' y3 R& _ L 好东西啊!) n7 S' _+ z8 C" u2 \5 y 7 F1 ~( w- h! u# V6 P+ C

斑马版主厉害!
发表于 2010-11-10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精彩的吴老
发表于 2010-11-10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居然从光绪顺天府志立翻出了相关记载,文不再多,在精,图不在美,在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iupukang关注!

{, p6 `9 H* r6 s0 }

 谢谢飞版加精。

发表于 2010-11-10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1-10 8:45:00的发言:
' a" P9 F0 L- I* L+ v4 W

 谢谢liupukang关注!

4 R _! {" ]( C4 ^% w8 m( _

 谢谢飞版加精。

3 H% ?# a+ t* f4 h* }) C+ O

 

! @/ U) f+ @3 q( |7 ~

 这里是不是有一人挂多网名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10 11:09:00的发言:
; D! V/ I9 `% A6 p/ k

 

& g3 S& q/ X; x4 T

 这里是不是有一人挂多网名的现象?

3 }5 f- ?7 O, v

您好,这个帖子回帖的我基本都认识。

发表于 2010-11-10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吴老
发表于 2010-11-10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10 11:09:00的发言:
# W6 |1 J8 {6 P, `

 

2 }; h+ |5 e- |" M: T+ H- I

 这里是不是有一人挂多网名的现象?

' v) ]; D# b$ J9 Q) h" E0 y) V

您多虑了,吴老先生在老北京网数年,治学严谨,为人平和,其钻研精神、大胆推理更是众网友学习的榜样,恐怕还犯不上用马甲给自己增加浏览量。

发表于 2010-11-10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1-10 16:10:00的发言:
. _+ L1 ^5 b& o% l$ x

您多虑了,吴老先生在老北京网数年,治学严谨,为人平和,其钻研精神、大胆推理更是众网友学习的榜样,恐怕还犯不上用马甲给自己增加浏览量。

! i% C1 H8 q8 \3 }/ W: h

完全赞同!!!

发表于 2010-11-10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兄对颐和园体察入微、厚爱有加令人敬佩~

2 V9 n, _# f3 U+ d2 [6 z. m9 T6 H

                能有惊人发现是在情理中,   欣赏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白老师鼓励!有日未见了。
发表于 2010-11-11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石刻

的确是好东西,但不知在何处。前几天,在颐和园拍了两张乾隆皇帝的御笔石刻,可能大家已经见过,我是才发现,发出来大家看看。

" q( v, V: F" l

 

1 [5 ^0 y" Y" k, }8 T6 v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 `8 w" k& @/ Q$ ]2 \. _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图片,这是在“小有天”和“邪门殿”的后面,此地还有一处:夫王之。但不知何人所书。
发表于 2010-11-12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能告诉乾隆的诗刻在在何处吗?有机会去欣赏,拜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u1944cn在2010-11-12 7:26:00的发言:
$ M& t/ f+ f1 r Y; x+ x" | ! _: p1 M/ q1 | Y; R) _ 吴老能告诉乾隆的诗刻在在何处吗?有机会去欣赏,拜托了。5 A+ M! v$ {! O1 A ( |9 M/ e% A3 M

这里是进不去的,没有对外开放。即使进去也无法拍照,此刻诗距离墙面只有一米左右。
发表于 2010-11-17 0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顺天府志漏载并不希奇,它的侧重点不象日下书, 但凡是乾隆的御制必要收录(人在位),并不严密,无非是记帐过录而已,此八首载于御制诗四集,查阅不是难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10-11-17 5:29:00的发言:
8 W! M. ?8 W) S% \2 e, d ( R% l' S, J, w$ T4 y% J" f2 ? 光绪顺天府志漏载并不希奇,它的侧重点不象日下书, 但凡是乾隆的御制必要收录(人在位),并不严密,无非是记帐过录而已,此八首载于御制诗四集,查阅不是难事~0 Z2 {% a) _7 |: k , _% F u0 R* q+ D

     拜托帮忙给查一下,就连《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中也没有,书中的1512首诗句都是从光绪五年清廷刻印的《高宗纯皇帝御制诗集》中辑录的。
    此刻石经过英法联军焚烧后已经炸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谢谢您了!看来不仅颐和园记载、书录等存在问题,光绪年有关记载也有问题的。您是清漪圆的专家啊!学习了。希望今后多交流。
发表于 2010-11-17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下这八首的写作背景 是乾隆游完静明园从玉河回到万寿山 再从山阴走东北角门还圆明园 记一路揽景所见 此时清廷正用兵金川 故末句云 遥遥军务正关心~
发表于 2010-11-17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管理处编的《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多有错漏 听说好象要修订再版吧 帮吴老查了下 请您查收 手头是四库的版本

( S4 ?+ U" H6 K+ S+ }) G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颐和园一处没有记载的乾隆刻诗

发表于 2010-11-18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只是捎带手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9 02:45 , Processed in 1.19984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