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殿者,太和、中和、保和也,它们是紫禁城前朝部分最重要的一组建筑。 1 }2 T3 M! y0 J8 H
5 |8 P) |& F9 h' f# X0 Y% {8 W! _; u穿过太和门,眼前出现了一个比太和门广场更大的空间,这就是紫禁城里第二进、也是最重要的一座院落——太和殿广场。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15层海墁青砖铺地,200块各1尺见方的白石仪仗墩,导引我们的视线沿着广场中间的御路,一直延伸向北,投向三层汉白玉台平台上宏伟威严的大殿——太和殿。 0 B" l+ i# o" ~ F, }* s2 t& s
1 M( c, o: G1 @, R9 `0 R w
太和殿广场
重温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东西两侧建中左门、中右门,殿与两门间依台阶由三段高低错落琉璃瓦顶红宫墙连接,与太和殿相接的一段宫墙,各开一穿墙门,通往太和殿后中和、保和殿(此穿墙门旧无,为游人方便游览后开)。太和殿广场东西两庑各有房32间,东庑中间建体仁阁,阁之北为左翼门;西庑中间建弘义阁,阁之北为右翼门。广场北侧即太和门。
0 w+ r3 @ T- P6 V
. d. i4 A' v9 I3 C6 J% C$ B+ X广场及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三维鸟瞰图(北京三维地图网截图)
重温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和,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 : c0 ~) k& |& _3 F" o
! V9 Y W6 e$ o6 c/ H! h- F太和殿连同三层平台,通高35.05米,面阔11间(63.96米)、进深5间(37.20米),总面积达2377平方米。前出廊,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米、重约4.3吨ɡ的大吻,岔脊上装饰除骑凤仙人外十个垂脊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的行什,为中国古建筑所仅有。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部由七十二根立柱支撑,明间设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后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宝座两侧6根直径1米的柱子由沥粉贴金云龙图案装饰。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宝座上方天花,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殿中悬挂清乾隆御笔“建极绥猷”匾,地面满铺金砖。
5 D% {' j0 _: h0 V. C5 n; D, B% ^ + z6 B- E* `5 Z% A. u F
太和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0 Y) J2 c% R+ z8 n$ v& Z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及匾
重温故宫——三大殿
' w; y' C- R6 \1 S" b. N$ j, h
太和殿前丹陛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3 g( }. y9 p# n: J% H 太和殿檐柱
重温故宫——三大殿
2 E6 q+ b8 `8 S- q 太和殿挑檐细部
重温故宫——三大殿
( y+ r+ E% ^; q* `
太和殿门窗装饰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 ~ b; h3 @ |( L5 A 太和殿内立柱
重温故宫——三大殿
, C% v; g7 ^- Y5 T 太和殿藻井
重温故宫——三大殿
: M& ]) t) X' {7 i% D
太和殿藻井、宝座及“建极绥猷”匾
重温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及其后的中和、保和殿,共同坐落三层面积达25000平方米、总高8.12米的“土”字型汉白玉石台上,平台四周是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护栏,上有雕龙望柱,基座的边缘装饰1142个“螭”首泄水孔,大雨时节“千龙吐水”,蔚为壮观。太和殿外东西两侧,各陈设重约2吨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注水以备不时之需。前丹陛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龙头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内可放置置香料以为燃香之用。前三层台阶间,列鼎式香炉18只,其中丹陛上6只,以下3层,每层4只。丹陛西南角建汉白玉石座,上设嘉量,对应的丹陛东南角,设日晷。
0 z6 ^' R+ ?" x. i3 V2 M
2 o: J$ [; N8 T! e太和殿汉白玉石台及螭首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F- o/ Y/ U q" l& j2 g- [
太和殿汉白玉石台及鼎式香炉
重温故宫——三大殿
v8 e7 T/ G* I" Q 太和殿鎏金青铜太平缸细部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s% K0 b2 V b, Z$ C
4 x4 I, R9 |' d. T
明清时,太和殿只有在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时,以及皇帝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时使用。清初,曾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殿试改在保和殿举行。至于我们从影视作品里熟悉的所谓上朝,明清时叫“御门听政”,明朝皇帝“御门听政”于太和门,清朝改在乾清门。清雍正以后,皇帝办理政务、接见大臣,改在养心殿进行,且一直延续到清室逊位。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点,也在养心殿。
% U; t% T8 E2 r
$ f0 Q0 B4 S( f, R3 s太和殿西中右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9 g& x) d i# E 太和殿西中右门及右翼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太和殿与中右门间红宫墙及穿墙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向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毁于火,当年重建。体仁阁设重楼9间,进深3间,高25米,坐落于崇基之上,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明间为双扇板门,左右各3间安装一码三箭式直棂窗,两梢间、山墙及后檐用砖墙封护,檐下施以单昂三踩斗栱。一层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围廊装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承顶层屋檐。柱间设寻杖栏杆连接,站在平座上可凭栏远眺。上层楼7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槅扇28扇,梢间与山墙及后檐墙用木板做封护墙,减少了下层的承重力。檐下为重昂五踩斗栱。檐角安放脊兽7个。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 t- T. G& ~! I' _. z D
& H" i- b( E7 K/ w! b( _
体仁阁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向东,与体仁阁规制相同、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交该库收存。
4 h, z& A" H2 _: w/ [1 ?, q9 s, x
( V$ T$ S( }* B: V6 O$ {8 W5 D弘义阁
重温故宫——三大殿
穿过太和殿两边穿墙门往北,进入了故宫第三进院落,这里的建筑有中和、保和两殿,保和殿东西两侧以红墙连后左门、后右门两门,制如太和殿。两门东西尽头各建崇楼一座,制如太和门崇楼,连接分别向南伸展的东西廊庑。 : Q5 z7 F& V6 z# {; J: B4 w# V% C+ p
1 B) z2 m9 t. L; i: G太和殿西远眺中和、保和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中和”二字出于《札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殿为方形,四角攒尖、宝顶鎏金。四面各三开间,南北三出陛,东西一出陛。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 w" Y6 l9 a4 f" E) Y
$ o0 f$ L' X5 `! {+ J% W# l9 d" t
中和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k% l' B3 b/ V1 V C2 N/ T: Q
中和殿及匾
重温故宫——三大殿
9 F |1 d v$ N; d3 A7 p
中和殿丹陛石
重温故宫——三大殿
' a$ Z8 I$ U; Z3 x; a9 E 中和殿内景
重温故宫——三大殿
( e. Q% N" f3 @, {7 r 中和殿门窗装饰
重温故宫——三大殿
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二字出典与太和殿相同,意为人君应该保持天人和谐,维护万物的平衡。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米,高29.50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垂脊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保和殿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3 p3 T6 s B5 H* S, o3 N4 }2 h
+ T) L0 n8 E; }! {保和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Z* q; h: ^8 w; N 保和殿台阶及丹陛石
重温故宫——三大殿
# k }' U: M" y! a8 u0 U. [' [: ?
重温故宫——三大殿
保和殿内景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中和殿门饰
重温故宫——三大殿
& E- J( H w( v [% P
保和殿西崇楼
重温故宫——三大殿
6 i/ ~- _( u. {- K: ?
保和殿西望隆宗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 s' [' M3 w9 F- @: v5 J+ a# U i 保和殿东望景运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9 q5 \, z! V( u4 b% i6 G 保和殿后的台阶上,有一块整体由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丹陛,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丹陛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
% A3 w5 r* z7 p& j$ r + d% t+ g+ |. c: Y- A2 D* }( G
保和殿后丹陛
重温故宫——三大殿
8 T6 W, W* b5 p5 K! \5 }0 P 下了保和殿后的台阶,对面便是乾清门,面前狭长的广场就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乾清门广场,紫禁城里的内廷,到了!
* B; s4 g, c6 P7 j4 m- h站在保和殿后台阶上望乾清门
重温故宫——三大殿
重温故宫——三大殿
2 m, m. H6 t0 ~3 g* j+ R1 o
下集预告:文华武英
) u! _3 U6 g, z%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