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的计划是:
( C8 b) g9 p( w; {" D 游走孝陵神道(景陵神道入口以北段)——谒孝陵——谒孝东陵——游走景陵神道——谒景陵——游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游景陵妃园寝。
, N% l. y1 b7 E" a" ` 7 m: M2 r( X. L9 B6 d4 T; R7 ]0 J7 H
5 S" ]9 S% {- j% v, Z续前文。
5 B* C3 j) R3 l$ U! m; d3 T
3 u6 w& U3 B! A. |& b# {) S& P 接着发景陵妃园寝的图片。
y& x! d" l7 ^3 O0 l, |; H1 B' m& a " s4 p1 c, w4 G# b0 c, y. R. W( p
三游清东陵[23]
2 Y7 c2 q7 A* t" ~" @
3 S" q% j5 X# A" g V2 K( e 0 {( _# j7 b+ T ]! e
我沿着图109. 中的黄线向东再折向西北。 . G2 x. @8 R/ u' `8 K
, [1 P l( Z9 `" P 15:15到达景陵妃园寝。 4 h! D' |/ N5 e3 Q$ q5 o0 d4 e
4 e- ^' ?: s& x/ h* f( Y
" a! x) d- U# g( w5 S 景陵妃园寝是安葬康熙帝众妃的陵寝,位于景陵东稍南0.5公里处。
& H k6 T) h& v, `% a7 r F 2 Z9 n. P: v7 n3 u N& ]3 s
景陵妃园寝是清代在关内最早兴建的妃园寝。
9 P" k, _4 G" u. }" z
+ d4 m* Q2 r( u
% y/ T% K% O/ z v; c1 V
' b/ B' E' R( A5 t( V$ |8 P; A. Z. } [转帖] 《景陵妃园寝》 作者 岳南 9 i3 u, |4 g3 ^8 @: f4 e2 j2 Y
' g7 E/ F( p; O6 p7 V+ n g5 d/ p( g. c! K* Y$ |
& F9 R2 c% M* d0 r
景陵妃园寝位于景陵的东旁,坐北朝南,园寝最前面有马槽沟一道,正中设一孔拱券桥1座,东侧建两孔平桥1座。 . v- d" E; y6 f1 e* W
* |$ S. `3 B* _5 ]$ d- T, ?东西厢房各5间;东西值房各3间;宫门3间;大殿5间;园寝门3座,中门带门楼,两旁门为随墙门。 / Q% v" z. s0 T& b+ J5 Z( Q, A
1 {3 A* E8 n( t" H* \' X
后院为众宝顶所在之地。其中大殿、燎炉、园寝门中门门楼顶和墙顶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东西厢房和东西值班房为布瓦顶。 7 l/ {2 M+ |( [4 A- Y" e
; ^& p& Z0 ?" s$ o3 N/ l
这是景陵妃园寝最后确定下来的规制,最初并不是这个样子。 4 {. w: ~& b X% D
. ?- _. \7 [: f5 h. V4 F最初东西厢房只有3间。
" C+ P% S) a, ^ X$ R
1 Z1 }5 V6 X& x a. J' X到了乾隆年间,由于内葬人越来越多,需要做的祭品越来越多,摆放的祭品桌越来越多,所以将东西厢房由面阔3间改为5间,在大殿前增加抱厦3间。
9 a0 N. E' u2 m# O% G
: v9 X% C! |. } p% f# Y后来到了道光年间将抱厦拆掉,才形成了上面所说的规制。
6 H: ?5 S1 q8 D3 k; C
3 v/ J1 u3 Y2 t( p 8 f/ o3 R7 n* R1 }* A: J
# D3 `! [$ T, _, U因为景陵妃园寝是关内第一座妃园寝,又是有别于关外和明代妃园寝规制,属于独创,所以景陵妃园寝规制对后世妃园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Q C" }4 i- u' ^2 g4 V
( t% q3 w o! t, c4 {& y ( e5 T! @* q( Q3 P( L$ B* U2 i$ S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7 \0 X- k& y. u : d+ \2 K0 J0 c* d) K+ v0 j
一、马槽沟上建的拱桥均为一孔,桥栏杆均为火焰式柱头二、东西厢房均为布瓦,山墙均澄浆砖干摆; ' q" R$ p$ I/ {0 Q
) h! \. b" S3 L- W$ y: G! L三、东西值房均仿帝后陵规制,卷棚布瓦顶; - w/ C% |5 U( Z: t
* j) f2 q% M8 N! b5 M+ [
二、宫门均为歇山顶,面阔3间,绿琉璃瓦顶;燎炉只建一座,位于左方,绿琉璃瓦顶; * O8 L' \ @! |/ T
3 A$ F4 V0 {4 z0 t. D7 w% P( R
三、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绿琉璃瓦顶; 4 ~5 P" g' r, V9 R; H U
4 @( C3 p$ W. L @3 F6 q( i四、凡园寝门设在大殿后面的,均为3门,只有中门带门楼,两旁为随墙门; ' i* j M& o3 H9 n$ B- M* O8 w
6 h- o& b9 Z) W3 V% z' F4 _
五、嫔宝顶横向排列,宝顶下砌砖石月台,月台前设青白石踏步;
) @" ~. W" a. I3 { `5 u( B 4 T# S- c, d3 E$ y( j) W
六、院墙平面呈前方后圆形式。
, |) d/ C* |2 O8 h ! }4 Z( F% O* v% T
七、妃园寝无碑石、石像生、牌坊、神厨库、井亭、下马石牌、石五供之设;
. ]$ ]! |% N+ W0 K
3 B# I! i# p9 M# y6 r8 @) H八、妃子墓既不称陵,也不称坟,而是称园寝。 & p u* b/ n; X; ^$ Y" P7 D" S/ g
) N4 w# T- T+ _
九、哪位皇帝的妃园寝,就建在哪位皇帝的陵寝旁边。
3 k$ z; g4 K' L; d & C: h' e2 k7 P8 L7 m* k
% f0 J A+ w0 l# J
@) w; z& D! F5 _ E景陵妃园寝是后世妃园寝效仿的范本,在清代陵寝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I2 ?4 d; n* b7 n% Q...... " ?7 n5 N1 }. A' X
' ]2 ~1 \. t- [2 G2 a# B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7 O6 ?! |! E1 K( p- S3 B2 u, y; u* A 2 E' V" b+ ~" P) u
景陵妃园寝的最南端是一条马槽沟,上有一路单孔石拱桥一座,平桥一座。
% P, j1 G: p. f+ n+ T1 S 单孔石拱桥的北面,东.西厢房、东值房已不存。 % m8 |+ j4 A/ h' @# {4 B8 u
9 C {& Q& `# H: s. L9 U0 {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三游清东陵[23]
6 T& i' @; \. }* ]
: G, B% k6 t: _, S& @/ K9 q * K* V4 N: S# H* S5 W0 l
单孔石拱桥东侧的石平桥环境卫生恶劣,此次没有拍片。 . N9 n" j A( ]+ I; n! N% ~4 I
# y& ]3 L& b1 q- t2 x3 Z % E: I( w8 U2 ?- C) [! V- ]
单孔石拱桥的正北面是宫门。
' b7 P7 A( Q: v9 r0 d+ k( @$ X, \ 7 p& A7 U" ~: k C( U4 e
, A- w0 i/ c7 y2 k# M5 |0 x8 V
宫门为绿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装大门三道。
3 M: H2 T1 v; h3 N 2 Q. T7 A& m% X& q8 X1 G# b
宫门屋顶大部分只剩板瓦,即将坍塌,1993年落架修复。 3 u0 f9 Y) o u2 G5 V& l
. r% U7 X6 S3 ~) |1 u
% a1 Q B$ a- o2 f. o6 `
4 z; E5 u0 E7 E& N% B
; c- y. e( A4 } f* f待续。 " T8 ~1 M& [1 E& K* r$ W!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