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3 \5 _ @3 i+ ^( u) H+ N4 b9月24日的计划是: , b( S/ p7 R" _0 R' g# Y; ~
游走孝陵神道(景陵神道入口以北段)——谒孝陵——谒孝东陵——游走景陵神道——谒景陵——游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游景陵妃园寝。 ' R+ g. @0 s3 X' [5 A9 W8 x
7 y4 J/ e2 G% l8 ~
# D7 {3 v( c1 B & T/ {9 a% _5 A. H3 m4 ~9 E7 N, L/ d
续前文。
( ]$ G. K7 X& b& j
5 }- X: z9 e) Z, c 继续向北为三路三孔石拱桥。
, t- A- J2 {! N6 Q+ a$ T) S t& d/ w
1 G# P, S1 \0 j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 }) D! m/ M s% F6 K2 `, ^
# {, ?2 O; ]5 R8 W' h更正一点: 6 h3 p1 S" g$ P9 q6 \9 r, Z. {* {% N
& q' u1 K+ ]$ _景陵三路三孔桥的每侧栏板数与孝陵相同,都是13块。
% |4 P; W' A6 ^( Q- \ P
. F# X2 ?) M3 T; f @& _ {! [
( W6 g. M( U. _% [ d* n 4 ]2 G- \; _8 R% r
清孝陵与清景陵的所有的石拱桥均未镶嵌镇水兽。 : b% F9 |* b1 M: V+ P
, d @4 n* D; p! a. K- _. G" p
' X$ Z( f" k1 H" D8 D }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6 ]6 g, z; L7 z3 ?4 g0 V' G
. `! Z6 A, a8 ?) p' x 神道小碑亭北为东西相对的朝房各一座。
/ Q( {* w2 l9 v ) W# L, s) ~/ m3 b& V- u
由于地势限制,东.西朝房建在了三路三孔桥的南侧。 8 E1 m6 z/ E& [6 Y' e5 C% g
1 M% s/ `5 P9 `" R- e9 J9 S) W% D7 }
三路三孔桥北建东.西相对布瓦卷棚顶值房一座。
! U& W, P# Z+ x6 Z
( A; |) x3 S) I& e( h$ C2 l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 p& L: w/ y/ p
^. K# V3 H% d8 G2 N8 o3 x# ]3 d
5 a. p9 `! Q) t
8 V+ i" ?/ j& }1 E* U. G |[转帖]: 《 康熙皇帝的景陵》 作者 岳南
2 D4 d: T: l6 n9 C; N
' z( I, ]5 k/ F; A' b康熙皇帝登上皇帝宝座时,刚8虚岁。当他12岁的时候,他的祖母孝庄皇后就为他举行了大婚礼,新娘皇后赫舍哩氏比他大1岁,如果按月计算,实际上新娘只比他大3个月。 0 ?' p+ i7 Y5 \1 W
这门婚姻表面上看没什么,实际上暗含着孝庄皇后的一个重大政治用意。康熙帝刚即位时,由于年岁太小,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他的皇父顺治帝就为他选了4位德高望重、为国屡建功勋的元老重臣作为辅政大臣,由他们4个大臣处理国政,康熙帝实际只是一个傀儡。4大辅臣之首是开国功臣索尼,其余3人是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虽然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但毕竟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难以过问朝政。遏必隆软弱,且与鳌拜同为镶黄旗,遇事多阿附鳌拜。苏克萨哈势单力薄,难以与鳌拜抗衡,最后竟被鳌拜杀害。鳌拜专权,危及皇权,被孝庄皇后看在眼里。要想从辅政大臣手中夺回权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皇帝亲政。要想皇帝亲政,皇帝必须是成年人。而成年人的标志就是结婚。所以孝庄皇后文皇后决定在康熙帝12岁的时候就为他举行大婚礼。而新娘就是索尼的孙女。这样可以使索尼更加忠心地效忠皇帝,与鳌拜抗衡。这是孝庄皇后文皇后的一番苦心。 - f# J, U2 \! S- X( g( B+ L
康熙帝大婚后,与新娘相亲相爱,感情很好。婚后四年生一皇子,4岁早殇。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又生一皇子。这个皇子就是被康熙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未想到难产,当天皇后就死了,年仅22岁。她是清朝死在皇后位上最年轻的皇后。康熙帝对皇后的死非常悲痛,最初赠给她的谥号是“仁孝皇后”。康熙皇帝死后,被谥为“仁皇帝”,这样“仁”字就重了,因此,雍正帝将仁孝皇后改谥为“孝诚皇后”。
" o) }( f, z T! x% v O- g9 b! i孝诚皇后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根据清朝葬制,原配皇后一定要与皇帝合葬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孝诚皇后一定要葬入皇帝陵的。这样营建康熙帝的陵寝一事就被迫提到了日程上来。
4 Q' O4 `% R- r& H% A0 B8 d孝诚皇后死时,康熙帝21岁,已当了13年的皇帝。按封建国家定制,皇帝即位后,就应该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康熙帝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4 @2 `, s/ R9 L% `+ M
因有三个。首先,康熙帝即位时刚8岁,没有必要急于建陵;其次是康熙帝即位后,全力以赴营建其皇父的孝陵,从顺治十八年开始筹备,到康熙十一年还没有全部完工。清政府没有更多的财力再去建新皇帝的陵;其三,康熙帝即位时,清朝虽然已入关17年,但国力还不强,国家还有许多重大的事情要办,用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以吴三桂为首的南方三藩势力,蠢蠢欲动,时刻危胁着国家的安全,成了国家的心腹之患。康熙十二年果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藩叛乱。20岁的康熙皇帝沉着冷静,调动全国的力量,平定叛乱,这时朝廷更没有精力和财力营建陵寝了。孝诚皇后就是在三藩叛乱势力正猖獗,清廷正吃紧的关键时刻去世的。出于对原配皇后的真挚感情,出于人道,也是遵循葬制,营建陵寝势在必行。于是康熙皇帝在孝诚皇后去世的当年就派大臣到遵化昌瑞山下,孝陵附近相度自己的万年吉地。第二年十月基本选定。选定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在那个年代是国家大事。因此在康熙十四年十月,康熙皇帝借到孝陵祭祀皇父的机会,到相度大臣选定的万年吉地亲自去看了一次。他见那里山环水绕,景色秀丽,非常高兴,于是就确定了下来。
. t- Q9 b( R4 I+ n& J, ~+ C陵址确定下来后,下一步就是动工营建。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十三日康熙皇帝谕礼、工二部:“仁孝皇后(即孝诚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著即选择吉期并应行事宜,详议以闻。”年仅23岁的玄烨虽然对爱妻的早逝悲恸万分,但头脑清醒,以理止情,时刻以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为重。在这一点上超过了他的父亲。经钦天监选择吉期,景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正式兴工。玄烨指挥平叛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但皇后陵寝的工程还总记挂在心。康熙十六(1677年)年九月初十日,他去祭祀孝陵时,抽出时间亲自阅视了陵寝工程。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陵寝工程基本告竣,只剩大殿还有些扫尾工程还没有完工。同年三月初八日,孝诚皇后和孝昭皇后葬入地宫。康熙皇帝亲自参加了两位皇后的葬礼。 ! T. A* R7 C; }; F* Q2 ]% O# y
可以设想,如果孝诚皇后不是过早地离世,景陵的营建恐怕起码要晚几年。 / x; r- `( y: ]3 W
% C: B* ]/ A% h% `
1 G7 u4 ^1 v: M5 y M1 T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 H- E; Z) _1 h+ t- o
0 w5 O8 z) x& j
5 l0 F4 i4 y& u! {! W
v% Y# Q0 E' f8 X j隆恩门以北是收费游览区。 3 C4 K+ g4 g# z" U \; b$ ]& T
0 U& d$ a! x1 C
我在隆恩门外拍了几张。
) f% n& m3 R" z7 M
, Y# [, [. S! [5 p: D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三游清东陵[20]
$ n" Q( r2 l" a3 o6 m
' A7 G e. P% j" q2 G9 Y" K; K4 \
7 h7 v6 @8 B0 d. o1 l" f5 G
/ g9 V) \. h& @* X; e! _0 k 现在的时间是15:00.
& C9 G: f: p+ q9 `9 G ! W1 _3 H2 a: A2 c d9 o/ ]; p
我到东面景陵的两座妃园寝看看。
: ?% z, S) ]3 K
% h, b. I+ r* \, g 0 D J/ k0 v/ W- F1 @1 h
d9 [( b* b4 \. w5 b1 o
/ W# b& K, M# u( W( |待续。 + Y( N C7 B# B/ P8 D8 D+ H1 L# Z
% m+ C! D& Z) f9 T+ Y) J; I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