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5576|回复: 3

三游清东陵[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5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t0 Z; S% f' d# x# H: \

9月24日的计划是:

( x5 m4 k+ c9 |


游走孝陵神道(景陵神道入口以北段)——谒孝陵——谒孝东陵——游走景陵神道——谒景陵——游景陵皇贵妃园寝(双妃园寝)——游景陵妃园寝。

. N, n% |' E8 F0 ?# ^) O

 

; {$ @8 z6 I1 G, k

 

+ ? j1 A) q( [, }; p, Q3 e

续前文。

" @7 Y) E( x* V0 a4 W


继续向北为五孔石拱桥一座,桥面每侧有望柱62根,栏板61块,抱鼓石2块。

" o5 _7 }1 R; k( S# p

 

# U' O' W/ Q0 O4 \


继续向北的路是9月24日所走的。

- u3 X; T1 J" i6 H3 [5 ?, \

 

- u4 y- v" q/ v0 P) P, S7 m0 ^7 L

06:30.我来到孝陵神道的景陵神道入口处。

0 S( e3 D% [( y1 z

 

L" O1 a2 B% Z0 W" w! r {

这里向北距孝陵还有1公里:

4 L+ x2 i; {1 n8 n7 ]& u1 H

 

0 a& J# }- [$ I1 k5 I. R

 

; T3 f# g; K! K+ b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V ?& _" R# Z0 y+ c8 X, N$ v

 

) r4 K' w, j! P7 D# f) t1 K

 

7 y+ X# ?1 J" R) O6 ^" j, b


往北为五孔石拱桥一座,桥面每侧有望柱62根,栏板61块,抱鼓石2块。

" Y" k( r0 G" \0 X! Y/ D @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P* l: |% F% B' O& D8 b

 

% s& J8 i, @6 P2 I

 

" M" f w; K8 ?' r; \4 v

图098.中:

; a9 N! g- e N! {8 r7 L% v

 

0 `4 O2 L# v, v

红圈内是孝陵的东.西两座下马碑;

/ i- e+ B. v! r) x

 

0 |! M$ I6 _0 R8 d$ F

粉点是孝东陵神道的入口处。

/ H: c1 u; f9 m9 Y


 

4 Y- i+ V7 f' S5 |/ V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l4 d6 M1 Z! ^% ~2 J+ l% r

 

; [$ a% Q: v8 a

 

8 ^6 B% F9 c, ~& E6 F; r


由卫星图看,五孔石拱桥东西两侧的泊岸开着巨大的喇叭口:

) X' w1 T: G7 I- M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9 l, q* o! g6 P& ~5 |

 

8 D" m3 f2 u8 i4 v

 

" p+ s. W$ m5 a. W9 s


继续向北就看到孝东陵神道的入口处。

9 o+ @1 W C& I* Q


 

9 V' K, a, p& H" W" p5 g8 e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g0 e* O H0 ?6 e( O# b

 

4 {9 y) F% H, p5 N2 A' t z2 M

 

9 T9 P3 F# c& [: F# q2 x% A3 [

 

5 G3 W9 y3 R3 Z4 K1 X b

孝陵的文保碑远离神道的南端(石牌坊),很奇怪地建在这里。

) Y+ S* i, k" d$ s0 _* W


 

) p/ D# K7 H% R( y2 |# I+ Y, j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8 s/ X# ]3 B% [2 J4 R7 {

 

r8 X% O" ?, C! Y7 g

 

, [0 }' E' D$ o) M; ~8 G# S# a

 

* C- ^$ [8 C6 f- U

五孔桥北的东.西两侧砂山上,各建有下马碑一座,与大红门南下马碑相同。

; Y( ]) W( M! a. p: ~ B2 ]


 

* [( u# }- W$ r& [! Y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6 z% Y2 y& o, c

 

- _9 ]. l ^( X: V+ S

 

6 N: z5 T) u$ O d5 I

 

# D5 a8 X9 {7 w

蜿蜒神道的远处,孝陵终于露出它的一角:

8 }1 _) ~/ x Y; y5 E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k8 j8 t7 D3 J- r& c2 t7 U

 

$ l4 e( o' U' {

 

$ ^, W( X0 ^5 L8 F& f6 ^" ~3 g

 

+ s7 t1 K6 M3 b. `

[转帖]:        入关后的第一次谒陵大典      作者    岳南

7 @0 u: x# B9 K

 

3 \( H! @7 C+ L' |+ q" |# Q

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龙驭上宾,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1663年7月10日)葬入孝陵地宫。时至康熙九年(1670年)顺治帝去世已到了第十个年头。这年的农历八月,清廷决定举行入关以来的第一次皇帝的谒陵大典。皇帝出京谒陵,特别是举行入关以来的第一次,非同小可。这次清帝谒陵祭祖,规模之大,阵容之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 c. [2 _- M3 F! [

先说规模大。数月前就开始做准备。钦天监选择吉期,内阁撰写祭文,太常寺备办告祭太庙的应用之物,宗人府题请随驾的王以下宗室、觉罗等官,各部院题请扈从的官员,兵部题请护驾的官兵人数,銮仪卫准备出行的仪仗,户部备办扈从官兵的行粮,光禄寺准备帝后进膳的供具,工部修理通行的道路桥梁,内务府备办帝后妃们所用的各种生活用品,教坊司准备乐器和乐队。八月十二日,康熙皇帝亲自到太庙列祖列宗前行告祭礼。八月十三日午时正式启銮。设行幸仪仗,乐设而不作。午门呜钟。不随驾的在京文武大臣官员都穿着便服,在午门以外道的两旁跪送。沿途各州县的官员全部在大道的右旁百步之外跪迎。以后清帝谒陵出发,一般都由东华门或神武门出发。很少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出发的。这次谒陵回京第二天即八月三十日,康熙皇帝以谒陵礼成,升御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庆贺。这些礼仪活动,在以后的清帝谒陵活动中均成绝响。

8 ?5 e) G5 q9 V; a

再说阵容强。在清代历史上,皇帝谒陵奉皇太后同行,并不少见。但是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同行,还带着皇后同行,这在有清一代却是少见的。这次康熙皇帝第一次谒陵,既陪着祖母孝庄皇后文皇后,又陪着母后孝惠章皇后,还带着自己的中宫皇后孝诚仁皇后,这3位清代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后来都葬在了清东陵。祖孙三代共同展谒孝陵,阵容之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唯一的。

7 n3 W8 B6 V0 ? E. p+ h( T

记得康熙二十年十一月,三藩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来,康熙皇帝为了让九泉之下的皇父也能及时分享到胜利的喜悦,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康熙帝还升朝理事,到太皇太后宫、皇太后宫奏报喜讯,当天的下午就住到了蓟州,第二天上午就到了孝陵,300里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而这次谒陵,从八月十三日出发,到八月二十一日才到孝陵,途中竟用了9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陪着年迈的祖母而行,不能快行。

! s4 o% K, R7 L% J) k% f

虽然皇父辞世时,康熙皇帝刚8岁,但在他的稚嫩的心田里皇父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在康熙帝6岁时,一天,他和二哥即后来的裕亲王福全、五弟常宁去给皇父请安。皇父问他们3人的志向。福全回答:“愿为贤王。”常宁刚3岁,未能回答。康熙帝却从容不迫地响亮回答:“将来效法皇父绳勉尽力。”康熙帝的回答最为精彩,深受皇父的赞赏。皇父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虽然主要原因是身己已生过天花,有了抵抗能力,但也表明自己是深受皇父喜欢的。几年前,康熙帝就几次要求去孝陵祭奠皇父,都被祖母太皇太后劝阻了,使他总是耿耿于怀。这次终于实现了,使康熙帝激动不已。

$ o6 N9 a( v) `* r# x( ]

康熙皇帝一生共谒孝陵47次,这次是第一次,也是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第一次谒陵。这次谒陵,清东陵只有孝陵一座陵。礼部的官员们为这次谒陵拟定了非常详细的礼仪。当他们还未进入陵区的时候,守陵的官员们就迎接到兴隆口外,在路的右旁跪着。待帝后们过后,再起来随行。在三路三孔桥的前面有一对下马石牌,分列神道两侧,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既然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自然不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妃、公主们,她们是享受特殊待遇的。太皇太后进陵院后,一直到明楼前才下轿。皇太后进院后,到大殿台基的东南角才下轿。皇后进陵院后,到燎炉处下轿。公主、妃嫔等到隆恩门的台阶前下轿。而那些伺候后妃的宫女们则在三路三孔桥的南头下马。只有康熙皇帝才在下马牌处下轿。而那些大臣官员们则在距下马牌很远的五孔拱桥以北下马。后来到了乾隆年间,皇帝改到朝房南房山下轿或下辇,亲王、郡王、贝勒在下马牌处下马。三品以上的宗室、觉罗、大臣要在距下马牌稍远的地方下马,徒步而行。三品以下的官员则要在距下马牌更远的地方下马。谒陵毕,上轿、上马的地方与下轿、下马的地方相同。

* a, w8 H& v# y# G9 q

这次谒陵大典分二十一日的方城前的展谒礼、二十二日的隆恩殿大享礼和二十三日的方城前的辞陵礼三部分。

) l/ |1 L1 p2 w

二十一日到达孝陵的当天,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帝分别进入陵寝门,在方城前行展谒礼(具体礼仪详见后文)。

' {$ ]7 a) ^ c/ E# O4 D3 x

二十二日在隆恩殿内举行大享礼。大享礼是这次活动的核心和高潮。由康熙皇帝亲自主祭。(详细礼节请见后文)。隆恩殿大享礼,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不参加。

- s( M: S, {9 X5 Y4 a

二十三日行辞陵礼,就是辞别行礼。这一天,康熙皇帝到方城前致祭行礼。礼毕回行宫。辞陵礼女眷们不参加。

/ Q0 W3 |6 V8 Z: \8 P& k( C

这次入关后的第一次谒陵大典,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了后世效法的蓝本。

9 [; e" ]; O: K& }7 ^! |$ @

......

5 ?$ d" a4 a9 _$ n2 N/ z

 

" E! b8 r7 i# S6 @ M R7 P


 

9 m1 T# y. F) k$ ]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 {: x3 L" |2 g" R3 M+ X y9 g' K

 

; F) y1 s, D3 S6 d, {! y) B# w

 

5 {" j1 J! s2 w1 J3 U& a

 

, ~. K5 H) [0 r; c) q% R- }$ V

[转帖]:

1 o' H! M+ y7 q ?5 c" P" w

 

, z2 ^8 A+ J+ T2 c

 

! T) V) `% t3 B8 k

神道碑亭以北是一大片广场,全部青砖墁地,地势北高南低。

, l3 M: e1 H" }

 

4 Y, I: i9 f: p. E1 F; J


      
广场东侧有神厨库院一座,门楼为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

& L6 S) T; m3 G% l8 V

 

2 x; E( c! ]* Y7 ~7 C1 D# ^

神厨库院内坐东朝西建有神厨,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硬山顶,内有灶台,大锅三口。

* M% f+ z0 x0 I& o- V

 

! g( o J# s7 L( J/ r) h

神厨库院内南.北相对建有神库两座,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

( U. I% k0 \! O1 b; P' p

 

9 k, b7 L, E8 l

神厨库院内东南角建有省牲亭一座,面阔和进深均三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

4 D$ W- j9 X. S) ~

 

3 O s9 [& D5 e& J% R

省牲亭内东侧有灶台,西侧有铜海缸一口,供制作祭品、宰杀牛羊褪毛之用。

: h0 l9 L) R9 u9 Z/ g% k0 N! ~

 

) A/ J$ I" L7 m- _- E4 T! [

建筑均装饰雄黄玉旋子彩画。

: E& W& l& l" Y. Z5 l- L

 

+ u9 a! F1 [" G- G' Y5 N

 

6 f( v# @, f0 L: _

 

# p- Z" \0 O+ U5 ]+ {, {

1992年对北神库和省牲亭进行复原,东神厨和南神库仅存基址。

; A e- P/ k8 G. X

......

! H' G" e9 P- N$ B- k3 Y


 

; Q% F6 t ]2 c+ f2 S2 L" d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三游清东陵[12]

7 C4 e* @7 d3 O* }0 \6 Q# k* _

 

% k9 g: G3 S% L) I) `7 v

 

) o# g' A4 ^: g: e0 H9 M. T x


往北为三路三孔石拱桥,中路宽3.13米,长24.2米,火焰望柱头,下刻莲瓣。

( n# f+ O2 ~" a1 O o

 

: `, v( {/ x" ^- R6 ~6 c' A, i$ _) E

 

2 r: n* N$ O) f' L4 I

清孝陵的三路三孔石拱桥每侧有14根栏板望柱,13块栏板,数量是关内清帝陵最多的。

6 Z! Q6 K2 Y8 P T/ A, A3 N

 

: O- G A" {3 H, d" u6 p e! I

关内其它清帝陵的三路三孔石拱桥每侧均有12根栏板望柱,11块栏板;慕陵的还是单路三孔石拱桥。

# _( d- E4 \5 O& [: k

 

5 e8 d1 @5 t+ D4 H7 r+ V


清孝陵的三路三孔桥解放前已无存,1991年重建。

" }; f6 ^, _' C) D1 i* e# [" D b


 

5 I: @* U. _' ]1 \( t; {7 Q+ x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 n, m. ^0 P1 j- r9 w

 

& I. `8 C2 o+ y7 Y" q3 i

 

; G7 p, L! I' n9 z

 

' q! S7 Q; q# S+ b2 q, d; j' _/ g

三路三孔桥的东面建一座五孔石平桥。

- E4 V0 Z- A: i% I7 m. U+ d


 

6 |/ z% M, Z- y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0 ]5 _3 I" z5 h6 ]0 U" O8 c

 

& `, `/ D1 F/ k) F) A

 

. r( ~ G% d6 m% t" Q

 

, o2 Y$ o z$ T0 \

三路三孔桥往北,即神道碑亭,为明陵所无,与神功圣德碑楼同,但略小。

% N% e! `4 s2 k/ I! \5 Q

 

9 G3 B/ q# ]$ s4 ?+ S

碑额篆刻“大清”。

. W' T5 |( H+ r5 }

 

1 N/ {+ b; B! x& i% j% H

碑身用满.蒙.汉三文写“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1992年全面修缮。

( Z! u3 q' o* c' W- J. R


 

$ U; `1 F' S9 L5 l" K7 @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三游清东陵[13]

' v$ L0 T0 z2 E7 _. b

 

/ V6 D6 g# o% j* l

 

8 {4 J+ v( S( h1 O, j# ~4 x

 

2 E2 b% W& Z# r& g$ w1 w% I+ P

 

* m; O5 ?* W( W0 z1 P2 Q; m

现在的时间是  08:00.

5 p- M5 Z$ E R9 T- q


休息一会。

* r9 Q. a; _9 A' ~/ S

 

( ] W1 \ N, k' z

 

3 B+ I% S8 \+ K r0 C* J5 j


待续。

$ T: y4 s/ Y4 \0 i- B- R* |5 R- f* K s9 \

 

( z6 j9 I$ R/ e; s# A) j! v


 

) }/ j/ k4 x" r) L


 

发表于 2010-10-15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三路拱桥为后建,因此当时没有把镇水兽加上?还是历史上就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唉呦喂在2010-10-15 16:25:00的发言:
( b. r5 I2 K- y0 e

因为三路拱桥为后建,因此当时没有把镇水兽加上?还是历史上就没有?

7 J3 C* l9 S# t i# F

 

. Y. k- ^# c8 T; ^% T/ P

 

/ N; ?2 ^/ ~) W( C

关内清皇陵神道桥的中孔上镶嵌镇水兽,始于清泰陵。

* F' P/ C! K: Z6 A/ l% G

 

7 w2 p8 m' y, L* X! w$ D5 E \

此前,清孝陵和清景陵的所有拱桥都没有镶嵌镇水兽。

发表于 2010-10-18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宰牲亭真好看 这才是原汁原味的 越破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3:28 , Processed in 0.143924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