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光年间《长清县志》载:“明德庄王墓、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端王墓俱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阳。” 明德五陵位于五峰山镇驻地东南马村迤东、青崖寨山这阳,当地俗称“十八王林”。
9 C& [8 c+ f* O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8 f6 K+ S5 t9 P+ o: W0 M, ]0 Z9 B
朱见麟初国德州,后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未,德王黄传7世,封亲王、郡王34个。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有枢被俘。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五世系宣告结束。
' @* v U: Q' ] Z! g& j& u 此德王墓很好找,到了五峰山路口,再沿大道前行约1公里,在路的左边就能见到保护碑了。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E; |* m" s3 T2 E* ?
德王墓附近散落了大量的建筑构建,是我见过明藩王墓里最多的一个,估计是这里太偏远了,少有人来,破坏也少的原故,即便这样还是没有见到石生象的遗存。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9 o; Q5 _6 w7 t1 {2 p0 p- d
捡了一块做记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9 X7 y+ g6 }0 M- ?, B! z0 r3 ] 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构建,很丰富。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m7 N e) u, S 此瓦与成都凤凰山世子墓的很相似,只是这里的绿得偏深一些。从此可以看出各地藩王墓基本尊从葬制。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1 V' C# Q% ]+ I7 L1 v. @4 w, Q8 D
远观德王墓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9 ]% y2 {' P' e) s
由甬道北行,即见墓口。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n# a, |; ?7 q
第一代德王——朱见潾及王纪刘氏、其子济宁安僖王朱祐桪的合葬墓。上面有个豁口的就是金刚墙。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O/ s: K3 Z7 x- H
因为地势较低,所以其墓室常年泡在水里,我也无法进入。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u. L7 s4 s! e1 e! f) h* P3 c3 a4 E横梁上精美的龙形雕刻。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i) Z- E# ?9 M& `1 k( S
墓室内景,此墓与一般的明宗室墓不同,前厅之后分成并列的左右两个后室,左右两后室各自独立。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 y3 t6 ]' m f5 R; I; f# {" A% N) [+ E
当年被盗留下的洞口。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6 u0 b$ g. t3 u9 H& B' A
墓门之上半弧形的土丘即为宝顶。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站在宝顶上看甬道的样子。
! r! d' a0 c4 v1 P. K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6 _9 F) A3 b8 S( V: N- P: e7 a. i
盗洞。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H l0 K. y4 I+ z9 Z& h) C: x2 S
宝顶。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 q7 z3 u, z! A9 q, w
德王陵留下的内外城的土胚墙,这与其它明藩王墓有些不同,其它藩王墓一般外城用土胚,内城用砖砌,但是德王陵的内外都用土胚墙,保存基本完整,内外城基本呈一个长方形。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明朝帝王陵—德王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