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析津志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6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这本书,不知是否介绍云居寺(西域寺),民国期间,曾任教育部长的傅增湘建议在云居寺安置德奥侨胞,这些人曾经在云居寺待两年之久,对其待遇,可以说是特别优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大门,和照片明显不一样,据工作人员将,原为家属住宅,近年重修,大门好象有所改变,改为北大校友会和北大教育基金会.门墩还是一对老的小狮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院内,廊子格局未变,知识成立中心时,进行了翻修.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午去拍了那对狮子,和老照片上的对比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书中带狮子的老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现在的狮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院内.该园只有一进院落.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郎润园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大门.
发表于 2010-9-9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9-9 0:46:00的发言:
- |: Y. Y0 w& B$ n8 v

现在有狮子的那座门,位于镜春园,而不是朗润园.镜春园是从鸣鹤园分出来的,二园原来都是权臣和珅的漱春园的一部分,嘉庆七年被内务府收回,后漱春园西部赐给惠亲王绵愉,改名鸣鹤园,东部赐给了成亲王永瑆,南部赐给了睿亲王,名墨尔根园.再后来鸣鹤园东部赐给了嘉庆皇帝四女庄静和硕公主,改名为镜春园.朗润园原名春和园,嘉庆年间庆王永璘之赐园,改名为庆王园,道光末年赐给"鬼子六",始名朗润园,后又赐给了涛贝勒.

& H6 H- P3 N$ o, Z. u+ S

所以还需要镜春园图才行.

1 D: Z; h$ D% x$ O, q$ J

Wipw1HRb.jpg

& m/ f$ M6 ^' F( @& E

图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6-02/18/content_6267193.htm

" Q, l5 @/ C- t' P2 N X5 @6 Y! I

 

R8 H+ s% Z% f. ]

找不到样式雷的图, 只好转两段侯仁之老先生的描述(可见马路以东为镜春园现已无存, 以西现所谓镜春园者实为鸣鹤园,当然镜春园本身亦从鸣鹤园分出):

/ Z3 A3 a% o. n6 r3 I8 c5 f

    镜春园和朗润园在我校校园中,是旧日园林基础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部分。两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风格秀丽,结构幽雅。几百年来海淀诸园历经沧桑,只有这里还依稀可见旧日景色。

& U( O$ b& a$ l& Q2 `

  这里先讲镜春园。

( R i* F6 B* t. B) c" K$ H

  现在的镜春园,如前所述,原是乾隆年间从淑春园中划分出来的,最初叫做春熙院。后来春熙院又被分作东西两部,东部较小,赐给了嘉庆帝第四女庄静公主,改称镜春园,时在嘉庆七年(1802)(《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抄本,“圆明园”项下,嘉庆七年条),这是镜春园得名之始。

; w0 ?! L, |+ @# c* u" R

  大约与此同时或在此后不久,春熙院西部又赐给了嘉庆帝第五子绵愉(惠亲王),这就是鸣鹤园。鸣鹤园的面积要比镜春园约大五、六倍。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镜春园又并于鸣鹤园内(见金勋:《北京西郊成府村志》稿本,不注页数)。因此校园中现在的镜春园,实在应该叫做鸣鹤园才对。

; |3 h% h0 }' v/ ~

  关于旧日的镜春园,记载很少。至于鸣鹤园,则屡屡见于奕譞(醇亲王)的《九思堂诗稿续编》。当时奕譞也有一所赐园,就是现在的蔚秀园。蔚秀园和鸣鹤园只是一墙之隔,奕譞住在蔚秀园,还曾写下了不少关于鸣鹤园的诗篇,其中有一首说:

' r. @$ K- h& ^0 ^! t4 j C0 a' I

“鹤去园存怅逝波,
 翼然亭畔访烟萝,
 百年池馆繁华尽,
 匝径松阴雀噪多。”

. V8 `& P# X& q1 m

诗中第三句的原注称:“是园初为傅文忠公第宅”。按傅文忠公就是乾隆十四年(1749),因征大小金川而有功的傅恒(满洲厢黄旗)。傅恒官至大学士,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一)。如果奕譞所记可信,那么还在春熙院未从淑春园分出之前,这一部分就已经是傅恒赐第了。或者鸣鹤园这块地方,原来就不包括在春熙院范围之内,这也是有可能的。可惜所见资料不足,目前尚难论定。

% J! F* g/ s3 E) g

  其次,从奕譞的诗篇中还可知道,同治三年(1864)绵愉去世之后,鸣鹤园仍为他的后人所有,一直到光绪年间还是这样。按奕譞呼绵愉为五叔,光绪六年(1880)奕譞所写“约鸣鹤园两弟游蔚秀园”诗中,有如下的注文说:

L' M. M' m+ V* h/ `9 j$ H

  “鸣鹤园澄碧堂为昔年五叔赐醼处,庚申后鞠为茂草。前岁往访,画桥亦断,园丁代以略彴。”(《九思堂诗稿续集》卷5,页25下)

, w9 X) W. F9 O( i0 g/ R2 }

  “庚申”系咸丰十年(1860),也就是英法侵略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年。在这次浩劫中,鸣鹤园也无例外地遭到了破坏。

, j, i$ \' r. X/ m5 e

  《九思堂诗稿续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鸣鹤园两弟”,也不止一次地写到了鸣鹤园的荒落。所谓“鸣鹤园两弟”,当指绵愉的五子奕详、六子奕谟。奕详、奕谟都活到光绪年间而且都是晚于奕譞去世的(奕譞去世在光绪十六年,1890)。至于奕譞所写鸣鹤园的荒落情况,可举“偕九弟至鸣鹤园志感”一诗为例如下:

+ b, i4 z1 {9 k, n7 z% f, g' x

“犹是延留真赏处,
 虚怀乐善慕遗徽,
 桑田沧海能无感,
 绮阁华堂已半非;
 迹杳乘龙空怅望,
 诫严画虎敢相违,
 翼然坐话当年事,
 松影萧森挂落晖。”
(卷4,页46下)

; W9 C8 E m$ t7 ]; e' ?1 _

“翼然”两字下原注“亭名”,这也就是上文所引“翼然亭畔访烟萝”一句中的翼然亭。翼然亭、澄碧堂、延留真赏等等,这都是鸣鹤园中的建筑物或建筑物上的题额,类此的名称,还可在奕譞吟咏鸣鹤园的诗篇中找到一些。这些建筑物到了同、光之间,多已残破,甚至荡然无存了。但是鸣鹤园最后的一次大破坏,还是晚在民国初年的事。据熟悉海淀园林建筑情况的八十二岁老人金勋相告,民国初年曾经作过大总统的徐世昌,以岁额四百元向当时紫禁城的“小朝廷”(清帝退位后最初仍住紫禁城)租下了鸣鹤园和镜春园,合称淀北园。实际上他只缴了一年租金,却把园里最好的建筑物,大量拆毁。拆下来的好材料,被他一齐运走了(按《北京西郊成府村志》,也有同样记载,只是记事在“宣统间”,应作民国初年。又记淀北园以“改农园为名,将殿宇楼房拆去十之八、九,运往河南卫辉原籍改建去了”);另一说是当时紫禁城的“小朝廷”为了讨好这位“民国元首”,就把园子送给了他。无论是租是送,园中仅存的建筑物在徐世昌手里遭到了最后一次破坏,这是无可置疑的。

* k# p( N, z1 c9 e- D6 ^' o


附 记

k, e/ E: P* H( S" O# j, a3 j4 \

  二十年代前期,燕京大学以淑春园旧址为中心开始建校时,现在的镜春园仍属徐世昌所有,而当时燕大却已租得镜春园北邻的朗润园作为教职员住宅,中间隔有镜春园,不能通行,必须绕道东门外来往。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燕京大学曾屡与徐家洽商,计划扩大校园,向北直通朗润园,希望以优惠价格购入镜春园,并在园内兴建专供中外文化交流之用的图书馆一座,即以徐氏别名“东海”为名,作为协商条件。议还未成,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事情也就这样结束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镜春园才得合并于北大校园。

) a* p. P9 [# ?0 {/ x6 o

(摘自《燕园史话》,侯仁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7 I) H; \; `! Z; t# s

 

5 ~: O+ u: Z9 L, _% P1 c3 ^! O/ K

最近访问金勋老先生,喜出望外地看到了他所珍藏的清代海淀诸园平面图。这是金老先生及其先世经修海淀园林的设计图样,其中包括了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以及承泽园等旧图若干幅,这实在是有关我校校园极为珍贵的史料。

+ s9 l& z' _9 }- w& I& S; g

" a* U* V5 K0 ?

  在有关我校校园的各图中,有一幅标题是《鸣鹤园镜春园地盘画样全图》,所谓“地盘画样”,就是平面设计图的意思。从这幅图上,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清代末期两处园林的全貌。

' F5 C* H1 A' M; c

  这两处园林和淑春园旧址,原有一条东西夹道相隔。淑春园的北墙,原来就在现今未名湖北岸、健斋的后身,而鸣鹤园与镜春园的南墙,则正当今日全斋的前方。夹道的宽度不过十来米,截断这条夹道,把现在的镜春园和校园本部打成一片,还不过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 I* w' i$ G' P2 X

  根据这幅图,得以知道现在从第一体育馆北端通向朗润园的大路,如上文所述,正是旧日镜春园与鸣鹤园的分界线。此线迤东是镜春园,迤西是鸣鹤园。镜春园的主要建筑,集中在现今材料厂中部一带地方。这里四周原有水道环绕,现在只有西面的小湖依然如旧(位在通往朗润园大路的东侧),其余南、北、东三面的水道有的已经筑为暗渠,有的干脆被填塞了,这都是近几年来的改变。

8 _' z! w$ s t5 F

  当时镜春园的正门,偏在园子的东南隅,即现在材料厂办公室所在之处。图上所绘园中建筑,除去园门之外,都没有标注名称,只写有“正房”“厢房”“正楼”“配楼”等字样。从图上看,主要建筑区四周有水道环绕,略成圆形,很象一面镜子,或许镜春园就是因为这一设计图样而得名的。

" Z$ l) P7 R @, T t

  鸣鹤园的正门,也偏在全园的东南隅,其旧址正当今日第一体育馆北端镜春园的入口处,门前东西并列上马石二,一直留在原地,其后因开拓路基,才被移走。园门规模要比镜春园大得多,其内还有“二宫门”。进了二宫门,面对影壁一座,转而西向,就是现在75号住宅前面横架小河上的白石桥。过石桥,也就是75号住宅所在处,是当时园中主要的建筑区,称为“东所”。此外还有“中所”和“西所”。“中所”就是现在79号住宅所在之处,“西所”旧址则在今红湖的西南岸上。

. ]$ G4 I+ u6 k r% e8 M

  东所共分中、东、西三部分,有游廊互相通连。中部两进,入门处曰“含清斋”,前院正房曰“和春堂”,现在75号的正房就是和春堂改建的。后院正房曰“退省斋”,已无遗迹可见。东部在75号住宅东墙之外,现在是一片空地,当时这里有一座戏台,面对戏台坐北朝南的大厅,额曰“洗心观妙”。西部在75号住宅西墙之外,院落宽敞,南北两端,各有建筑一所,南曰“槐荫轩”,北曰“怀新书屋”。现在77号院内那北面的五间旧瓦房,正是当初的“怀新书屋”。这里没有改为住宅之前,先是历史系的考古陈列室,后来又被用作工会俱乐部,想来这还都是大家记忆中的事。

& ~; E* E& a: ?0 K8 }4 L3 N

  这西部院落另有一座西门,叫做“平台房”。出平台房,面对西面小湖的一座建筑曰“溪月松风”,其故址大约就是现在78号中院西房所在的地方。当初这里一定是精心布置的一个景区中心,现在则挤满了大大小小纵横排列的房间,好象一所建筑上的“大杂院”,而近在咫尺的湖光山色,却被一齐遮拦到院子背后去不见踪影了。

: E- O+ I* Z) X+ d

  “中所”和园中其他一些分散和建筑物,不便一一记述,但红湖西南岸所见“西所”遗址,大半还可以从图上得到印证。例如这里最突出的一个建筑物,就是耸立在土山之上,结构朴实大方的重檐攒尖顶的方亭。这座方亭曾经重修,内部梁木上彩绘了校园中一些楼房景致,因此又叫做“校景亭”。根据图上所见,这座方亭,正是前文所引奕譞有关鸣鹤园诗篇中一再提到的“翼然亭”。

4 t% T; d9 ?& ^

  从翼然亭循蹬道曲折下山,原有走廊,叫做“叠落游廊”。下游廊为“华清榭”,榭东向,有石阶临湖,再北为“钓鱼台”,石岸遗址至今依稀可见。沿湖北岸有花神庙与龙王亭,庙已不存,亭作六角形,一直保留到今天。

& V, u1 c1 _; B& z4 B; F3 H

  华清榭(约当今之养蜂房)与叠落游廊之西为鱼池,方形、白石砌岸,今尚完好。鱼池正南十数米为宫门。鱼池迤北正厅曰“蔼然静云”。宫门和正厅的遗迹,都已杳无踪影。只是宫门迤内之西叫做“颐养天和”的一处建筑,还有一段修砌精巧的花砖墙,一直残留到今天。宫门迤外之东,叠石假山之间,有门曰“洋式门”,门已不存,只有两旁精雕细刻的石基,留供我们欣赏。出洋式门,南行渡小河,有木板桥,和现在情况完全一样。桥南迤东,约当现在机关商店所在之处,有鸣鹤园西门,叫做“丽景门”,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了。

5 o7 I! N# S/ F& `1 N

  图上值得记述的建筑物,大略如上。至于园中回环有致的湖泊水道和蜿蜒起伏的岗阜丘陵,基本上仍保持着原来状况,这里无需多讲了。

) H. ^* g4 v9 w6 a/ \

: O; H6 f! p2 V( ]: o: k

附 记

! ^/ T5 I) {$ n% T

  按这里所记的,虽然是根据早年《地盘画样全图》,对照当时镜春园实际情况加以描述,可是时过二十五年,现在这里又经历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翼然亭以西“颐养天和”高大的建筑基础和残存的砖砌花墙,以及“洋式门”,都已荡然无存。洋式门两旁精雕细刻的石座,也只有残余的部分,堆置一旁。只有经过一度重修并以彩绘校景见称的翼然亭,至今还仍然屹立在土山的一侧,点缀着这一带的园林景色。

" j1 b* p) ]% u% I

  从翼然亭向北,一直到学校北墙以内,都已扩建为生物系和心理系的动物实验室与其他楼舍,不复见旧日园林景色。还应该提到的是大约十年前,在埋设从镜春园通向蔚秀园的地下管道时,曾以现在埋藏地下的石砌暗渠,沿西校门外大路东侧北来,然后向东转入镜春园。这显然是最初引水入园的渠道。翼然亭西侧鱼池的水,应该是从这道暗渠分流而来。

0 G5 L2 U* A4 f# ^, @

  最后,还需指出,园中旧日的“怀新书屋”曾一度用作历史系的考古陈列室这件事,已很少有人记得。现在考古学已从历史系分出,独立成系,并将在翼然亭西南,也就是外文楼正北,新建一座考古陈列馆,由美国赛克勒基金会捐资兴修。这是我校近年来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已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之一。其位置和勺园大楼南北遥遥相望。它的建成,也必将使这荒落已久的燕园一隅,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园林景色。

5 _ N$ o# V1 u3 \1 K# G

(摘自《燕园史话》,侯仁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7 A7 e/ H1 w# `; e


 另外看这: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30&Id=4410&star=1

: c* ] `/ E. z7 ?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看云起时在2010-9-8 14:29:00的发言:
9 P( `, \" ?% _ E, W4 f

关于那两石狮子的位置,请看朗润园旧日平面图,注意图中右下角大门1现已无存, 猜想战俘营旧照是在这个大门照的, 后来大门拆了, 就把门前石狮向西向南移到现在的位置.  在石狮子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之间,现在是一条南北大马路直通朗润园大岛东南角假山前的大桥, 马路东面古迹荡然无存, 正在修建一片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朗润园平面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Z' U0 B! Q' H/ \1 R3 ^9 v0 F

多谢您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狮子的那座门,位于镜春园,而不是朗润园.镜春园是从鸣鹤园分出来的,二园原来都是权臣和珅的漱春园的一部分,嘉庆七年被内务府收回,后漱春园西部改名为春熙院,东部赐给了成亲王永瑆,南部赐给了睿亲王,名墨尔根园.再后来春熙院西部赐给了嘉庆帝五子,惠亲王绵愉,改名鸣鹤园,东部赐给了嘉庆皇帝四女庄静和硕公主,改名为镜春园.朗润园原名春和园,嘉庆年间庆王永璘之赐园,改名为庆王园,道光末年赐给"鬼子六",始名朗润园,后又赐给了涛贝勒.

9 `7 l \$ \9 A8 R; f5 V

所以还需要镜春园图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奥战俘营一书中的照片

: E& _1 j/ u$ v! H9 W, U. @* r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按朗润园图,应该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和朋友去了万寿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并对了书中的照片.基本都找到了现在相对应的建筑.今晚整理照片详细说明.
发表于 2010-9-9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9-9 0:48:00的发言:
& w ?. p& m) \ m2 R# z. r

中国的奥战俘营一书中的照片

p) [& w: G1 Z;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jpg:

按朗润园图,应该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E" O& b6 Q, o

 

8 |: P( f* Y+ ~" H% E, r

 

& H2 [1 `6 ^$ W- u6 w* Q

据“北京西郊成府村志”记载

+ {2 W7 m$ v: J$ U$ s1 l F

 

9 D: Z6 b; Q! B8 a

中所宫门三楹〔今为165号朗镜区服务站〕,额曰‘壶天小境’〔近年始移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寿寺门口为什么挂西苑俘虏收容所,找到了答案,原因是这些俘虏在一开始曾经被关押在西苑兵营(从1917年9月13日到1918年初)(位置就是现在的中直机关),之后战俘们被转移到万寿寺,转移后名称未做改变.1918年7月29日,在西苑兵营(曾经的俘虏收容所)收容了由天津转来的82名战俘,这里又成为俘虏收容所,故在书中称之为西苑新所.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两处第5楼第编号为100的照片是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前所照,可以现在汉白玉栏杆已经不复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第5楼编号为95及102的照片就是现在万寿寺后院的假山上,95号是侧面,102号是正面.
发表于 2010-9-7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西苑,不好说,说说我的想法;

) l! p0 P% Q# d! f/ G

 

. q1 E0 v- Z/ P; j

怀疑因万寿寺地处广源闸是长河的起点,慈禧也要到这里换船,

* K2 ~) B+ G2 Z- V

 

( m5 V6 V( M7 R: g, @+ x. S

也是京西水稻产区的分界线,自此以西就是不同于平原地貌的水乡风貌;

; o" C6 W/ H9 \$ d; F- ^5 O4 \

 

" p& Q3 m# L0 {: G3 v" q

所以怀疑西苑的定义可能在清代非常大,可能是包括整个长河流域。

发表于 2010-9-7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那个狮子,我判断和老照片是同一个。

& F5 T! \3 T; `' k" C, q5 _/ ^

 

8 y6 w5 U6 W( ^/ h

至于那个门更接近“经济研究中心”的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黑龙,我再考证一下那对狮子是否移过地.
发表于 2010-9-8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狮子肯定移动过

关于那两石狮子的位置,请看朗润园旧日平面图,注意图中右下角大门1现已无存, 猜想战俘营旧照是在这个大门照的, 后来大门拆了, 就把门前石狮向西向南移到现在的位置.  在石狮子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之间,现在是一条南北大马路直通朗润园大岛东南角假山前的大桥, 马路东面古迹荡然无存, 正在修建一片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发表于 2010-9-9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9-9 0:23:00的发言:
7 ], D, d( S4 O

多谢您的图.

( `, F: j# P# [) q- N3 {% ^, c

多谢您的照片和介绍,让我有机会学习了一些朗润园和镜春园的知识!那图也是以前从这里下的,谢谢原主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看云起时在2010-9-9 17:31:00的发言:
& o# V* x( o K6 A9 k7 m) }1 `) a$ y" P

多谢您的照片和介绍,让我有机会学习了一些朗润园和镜春园的知识!那图也是以前从这里下的,谢谢原主人。

0 ]3 b1 d% w/ R8 y9 `

您客气,希望多交流和探讨.

发表于 2010-9-12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9-11 23:08:00的发言:
. l' M" Y$ R1 V" W) y0 W) G6 l

您客气,希望多交流和探讨.

# L1 B& b$ f7 ~( W1 _1 N! Q

谢谢您, 很喜欢这里和这里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讨论][分享]中国德奥战俘营老照片

带狮子大门未修之前的样子,199几年.这门口到像放狮子的地方.那对小狮子门墩也在.
发表于 2010-9-14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贴,学习了很多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9-15 16:41:00的发言:
    谢谢居士!西苑那两张收藏了。楼的部分改变:烟囱没了,侧面中间的窗户改门了,南北山墙加装了砖砌的加固垛,楼顶看不出是什么,后来是瓦楞铁的顶。
{2 C5 p, ~4 H) R: b

多谢吴老,有机会还得向您请教.

发表于 2010-9-15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居士!西苑那两张收藏了。楼的部分改变:烟囱没了,侧面中间的窗户改门了,南北山墙加装了砖砌的加固垛,楼顶看不出是什么,后来是瓦楞铁的顶。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0-9-14 13:13:00的发言:
6 N+ {# Z$ t& z- W

真是好贴,学习了很多知识。

9 @5 e s7 d. `: m4 q) O$ r

多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am58588在2010-9-4 11:44:00的发言:
1 w/ a( m- o9 Q# V

了解了一段不熟悉的历史,感谢析津志先生。

$ z& u5 O. j, P; _ h" t ]1 N6 |+ o p

多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0 08:03 , Processed in 1.27141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