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 ]8 h2 F" `% [* Q. R
在中国,提起“新闻自由”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据统计,国民党政府为管制报纸、通讯社、新闻记者及图书杂志出版事业、书店、印刷所和戏剧电影,颁布了二十九种特别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民主的中国报纸,就厄运重重,动辄得咎。——《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6 g" L# [: D5 N" U
. a+ {* ~4 i" Q" d! `9 g& t5 _
0 z& C1 ^' Z- e. K' H/ d9 R- S& n+ T有两种报纸。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以真实的消息,启发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聪明起来。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前者,没有它,所谓文明,是不能设想的。后者,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新华日报》1946年1月11日
0 J: y1 _! Q' w. t. k0 ^
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的正气,也可以说就是代表了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要为中国记者从自己历史中找寻优良的传统,怕首先就应举出这样的风格,作为我们记者的圭臬。“为人民喉舌”,这是每一个新闻记者所用以自负的。——《新华日报》1943年9月1日社论
j8 Y) J: H) s2 p# s
E l- ~ q' e5 a0 \6 _
( k6 _9 b8 N% o1 ?. h有消息不能报导,有意见不能发表,每天做应声虫,发公式稿,替人圆谎,代人受罪,在老百姓中间造成了“报纸上的话靠不住”的印象。——《新华日报》时评1945年9月1日
: @' ?9 m' ]) L* P0 c% ~
@7 I5 R L+ f0 U3 ~- C6 {
5 S* A! H4 \+ t- X4 C$ E8 _
不做懦夫,不做奴才,使报纸为民主服务。——《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 a) o; Y4 o: |8 g- o# W
! D+ K4 g* i; S7 g0 w4 m6 I
& L9 z1 P( f% P6 a( U0 W- V
关于“平等”,一则武断的权力绝对不允许存在,二则人人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吏,无论以私人资格或执行公务之资格,苟有违法越权的行为,将一律与人民受同样的普通法律所制裁。——《新华日报》1944年3月30日
# t9 q- Q' Z c
+ w, J, R$ ~0 h H) J
0 V) ]/ i$ S, P6 C
你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来影响你。一种不良的政治,它到处会排挤你,压迫你;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无用武之地,不仅报效谈不上,甚至连生活都发生问题。这种残酷的现实,迫使我觉悟到:无论学什么的,都必须关心政治,进而争取改良政治。——《新华日报》1945年3月7日
+ c3 g2 |8 t) K3 L4 w$ u
$ P" d3 n3 m) N/ t; O$ A$ y& j
7 N, {7 d' m `文明的自由出版就是近代文明的一条道路。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为常道,因人民的自由出版是思想信仰良心学术言论自由集中的反射镜。我们能希望一个出版法站在近代文明之外不保障其发展吗?——《新华日报》1946年2月18日专论
$ v) Z T6 u( m% j/ D
# U0 y! T' q& y
" X; T# Y2 U8 E- Q9 s7 m
新闻记者是站在时代的前面,报纸是指导社会的,这不是对于记者的恭维,而是加重了记者的责任。……新闻记者要执行他的任务,便需要充分的言论自由。——《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0 r7 ], G1 q5 l9 ^
为什么罗斯福把言论自由列在四大自由的第一条?正是因为他重视言论自由,同时也热烈的欢迎人民批评政府政策和各种作战努力,揭露错误和缺点,提供建议和办法,才改正了种种错误,克服种种缺点,使民族更团结,人民更积极,士气更提高。——《新华日报》1944年9月1日社论
3 S3 ~, f0 W* p1 N9 y
国民党与中国人口中的广大农民群众没有任何联系,它是一个由军人和地主集团组成的政党,这些集团通过一种保守而又毫无创见的官僚主义实行统治。国民党由于惧怕真正的民主,不得不法西斯化。这样,它就成了一个希奇古怪的封建法西斯的混合体。—— 《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
3 m8 Y) P% B# c3 f
' L- L9 p/ H, P0 B人民本位,为最大多数谋最大的幸福。它的反面是一切变相的帝王本位,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以谋少数人的安全。前者是扶植主人,后者是训练奴隶。——《新华日报》1944年6月25日
S2 b& J# s' P8 [+ c
( V0 @/ P$ a/ ?5 o- D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3 q4 r$ U9 }( P! [" W$ i
/ v) ^5 W; |& Y8 C/ r! D* e" O
中国青年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政治民主。我们现在连政治民主的起码条件如人身自由、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都还没有,距离“人民是主人,官吏是公仆”的真正的民主政治更是遥远得很。中国青年应做的两件反省工作:肃清自己的奴才性和为新中国的需要而努力。周谷城——《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 R4 }/ N3 @4 _
7 x3 _+ l# P9 Y' R! K
也许,中山先生不曾和鲁迅谋面,但是从真实的意义上说,鲁迅才真是中山先生最忠实的协力者,最有力的发言人。用鲁迅的战斗精神来彻底的肃清“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式的阿Q性格,我们在今天更应该迎头赶上,更响亮地提出:中国要的是科学与民主! ——《新华日报》1942年10月19日 社论
& @/ R2 Z1 N! |0 K% [5 n
这种骗子,不过是骗术中的小焉者而已。一切骗子中最大的骗子是法西斯。法西斯国家中也有国会,有舆论,但国会和舆论都在统治包办之下!把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 f( k5 |/ n) D# d; [# u
中国有少数人,他们很怕真正的记者,因为他们有不可告人之隐,所以喜欢鬼鬼祟祟,如果有人知道他干的什么,公开发表出来,或者,把他所要干的事老老实实地“暴露”出来,那他就会大怒,跟着就会不择手段,时时刻刻以有形无形的手段恐吓着中国记者,叫他们“小心!小心!”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1日
1 P3 W" M: r8 G+ l
所谓四个民权,就是在选举权之外,更加上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这三个权。人民同时享有这四个权,才能算是彻底的、充分的、有效的民权。——《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2月2日。
. E* t# r0 _5 c4 [5 k* s8 K
选举权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所必须享有的最低限度的、起码的政治权利。民主国家,主权在民。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决不是民治国家了。——《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2月2日
4 C$ k* B* X+ W" ]2 V+ V
% z9 p# W0 `+ z
假若将来中国人民个个都能识字了,实行选举时一定便利得多,这是很明白的。无论如何,选举能否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主要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的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至于选举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新华日报》1946年1月24日
) }5 b) s5 }6 F0 R# y' s) G" F
所谓“喉舌”,本质上就有两种:一是人民的喉舌,一是统治者的喉舌。作人民的喉舌,没有自由可言,随时可以被打,或“失踪”!有的只是精神上的自由。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原题《记者节》
2 G9 I6 h# D* P: e: [& e
关心政治?改良政治—— 一位工程师的话:“我过去以为切实学点技术,就可以报效国家,用不着关心政治。但现在我知道,这是行不通的。你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来影响你。一种不良的政治,它到处会排挤你,压迫你。” 没有良好的政治,学什么技术,也还是没有保障。 ——《新华日报》1945年3月7日
1 t/ F+ \6 F' a# ^9 C, r0 ?8 C+ f) w
曾经有一种看法,以为民主可以等人家给与。以为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给人民,于是就有了等待这种“民主”,正如等待二百万元的头奖一样。但是中外古今的历史都证明了,民主是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中得到的成果,决不是一种可以幸得的礼物。——《新华日报》1945年7月3日
4 C3 f" w8 X2 `% w4 `3 n
教授治校,不受党化,过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现在的西南联大,就是经过教授会议来处理校务,这与其说是理想倒不如说是教育上优良制度的确立。——《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 A! o* w1 ^* S9 b+ `9 ]
英美苏等民主国家,都已做到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选举等自由权利,中国不必“开风气之先”。可是,曾否追随“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之后了呢?举美国为例,罢工不仅在发展,政府还根据康纳利法案,承认罢工是合法的。游行示威不但不被禁止,还可以请政府派警察保护。——《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6 S9 _ q! r8 g
过去的专制政治下,有仁政也有暴政,暴政固然不合民主精神,但仁政也绝对不是民主政治。“爱民如子”是过去对于封建统治者的最高要求,但把民众看成儿子,那还有什么民主的气味!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 `$ [! U/ f9 V3 K7 L+ s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 c* a3 m% u5 X9 b
我们再不应该以为,只要船坚炮利就能算是强大的国家。我们必须看出,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力量。一切财富,一切国防的武器,只有和民主结合在一起,才能算是真正强大的力量。我们所要的是民主的强大,和那不民主的强大是必须严格地区别开来的。——《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 o6 }& x+ Q! G) x/ V4 l+ O
0 {4 y: k# w, X5 C9 z: c. C* j假如开会时大家说了一大套,却不全是心里所想的,会后各人仍旧各各做自己的一套,那么民主的世界岂不成欺骗的世界了吗?要发扬民主精神就得建立诚实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并不是舶来品,而是民族的固有道德。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说一是一,这原是民间向来的要求。 ——《新华日报》1943年7月16日
$ M: y0 L* c) W0 m" a" g( A0 |
在任何社会里,诚实总是被看成一种美德;而在民主社会里,尤其是非看重诚实的态度不可。想什么,做什么,决不瞒人,老老实实说出来,与天下人共见,不另外说一套,以图掩蔽天下人耳目,诚实更是非如此不可。——《新华日报》1943年7月16日
! S, Y6 \7 @) u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6 \5 X; {* r7 U6 C
所谓“民主”也者,岂不就是“官主”!所谓“世界第一”也者,岂不就是党治“世界第一”!说漂亮话的人,倒是应该提防,不要拿出货色来,见不得人!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27日
3 ~2 s1 j$ n. k' H9 Y
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 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 L: L7 q" {0 ~4 I! a/ Y9 [$ T
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 z F4 r& C* I2 M#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