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8048|回复: 23

[转帖]残圆惊梦-奥尔未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4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 V% j/ I. C

1 Q7 u2 c2 ]5 V' x6 y# O6 S' W5 g. L3 Z5 w! m6 e7 ]' M9 e3 s% a+ I2 l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
2010年8月3日下午二点开幕式-27日
% j2 O0 g# Q& B4 ]4 T6 S' v* c2 Y9 p' q4 M4 Q; z! _0 ?0 C; N- H# k7 C b A; L# [+ L3 l* ^* d* j
$ J7 P$ D) o% T7 N, S$ g0 N* q8 T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台湾秦风老照片馆和东莞展览馆共同主办的“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将于8月3日—8月30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12帧奥尔末圆明园底片冲洗出的72幅大型原件照片,2帧一百多年前的原玻璃底片将首次与公众见面。

' e) T) D3 l; v8 y6 c% ]' m& G

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原为专业摄影师,大约1867年在厦门开设一家照相馆,来年放弃照相馆生意,转到中国海关工作,此后46年间,奥尔末始终维持原工作,先后居住在厦门、北京、广州、青岛等地。1914年,奥尔末退休后,携妻还乡,于1927年过世。1873年,奥尔末任职北京海关时,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的照片,距圆明园被毁仅13年,就目前可以考证的圆明园历史影像中,奥尔末的作品是最早的,比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还早上4年。后其作品曾透过藤固的著作为中国人所知,该书图片也被反复引用,或被复制做小型展览。但奥尔末的原作底片,以及由底片直接冲印的原件照片从未在中国大陆公开过。

' ]. m* Q+ p, t% Q c# `$ T4 _% i

这组12张玻璃底片后由奥尔末的遗孀交给德国建筑学者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中国学者藤固访德时得以发现,十分震惊,并借出这批底片到上海印行专书。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藤固编辑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这些底片运回德国后,由于战火的隔断,这批底片的下落便不被国人所知。甚至传说其在二战中已毁于炮火,更添增了底片的神秘感。

8 K" C! v3 C: w( p2 _

秦风老照片馆经多方查访,于2009年查到奥尔末照片的原玻璃底片12张的下落,并筹募巨资在2010年5月28日从海外购回这批对中国人而言的无价之宝,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将这批珍贵的影像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次向公众展出。

6 A. Z" ~+ n$ n/ B

今日的圆明园早已不是这12帧图片显现的模样,这批图片的质量如此之好,呈现的细节如此丰富,仿佛摄于昨日。本展为中国近代史、摄影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珍贵的史料素材。对于国人来说,圆明园的记忆不仅仅是残留在废墟中的华丽,终于可以透过这些影像一睹其些许风采了。它们将再次激起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和回忆。此展8月在世界艺术馆展出后还将在东莞展览馆巡展。

X. U @' w7 W, ?5 j% I$ m

  

* | U( g6 f3 ^- e' q" c( K

 

" v A8 r" h! B: I1 e8 M& B

 



+ T, E) w$ T5 N: J4 U& M( J

发表于 2010-7-24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通告、分享,期盼开展~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O/ F, Z5 _( b/ h0 Q2 U$ U6 l( o

, J1 c" A+ ~! A' e# X1 r/ G# k! `; Z0 H% K. W: V, J( L6 D1 p. ^6 l u
北面的露台

& f6 [# ^2 J( U- B7 m- C# V7 w( e) a% D. _8 J8 C' @. a$ D# u/ o# O0 H/ G: l4 r3 }$ M
1 T+ T* i3 v' ?6 y! l. S
& P& j" f0 D- D$ ?3 s& y+ k! |
! n+ l; v- i; c7 T% J2 R, C

 

/ H1 j# b8 B# g# Y3 U$ B

谐奇趣北面露台建筑细节。这个面朝花园广场的露台是谐奇趣最具欧式园林那种华美与闲逸相结合,给人轻松愉悦之感的部分,高大的拱门,精致的落地窗,迂回的楼梯,庭院里有灵动的喷泉和精心修剪的花木,东侧的养雀笼里饲养着各种珍禽,实在是一个绝佳的休闲场所。fficeffice" />

0 ~: s! h/ R. w0 K$ P# k; M ) u) u5 ~+ H O8 Y% o ^+ E# ]0 U5 r/ v& h" n8 E. E& O7 ]- @; O: m9 F! G1 W4 c; Y! Y- M1 b, S8 Y6 b+ I- T f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L% P d5 `9 |( \5 ]

! l6 T: A4 M J8 r ?/ J! e; j9 u0 |2 j# a" r+ \( x
谐奇趣主楼
8 _. b$ K; c9 {1 R' J; T8 o( y+ X% C5 ]. C+ j" q- t/ Q" ^, f3 C, U1 x- p1 V* M/ T4 Q. W; I) K4 N! k
  8 g) n: H1 D. a: Z8 ^* ^
! X$ q, U4 c% P! [5 B; N
 
+ D2 E7 R& j6 X; K/ p; W
这张照片在谐奇趣东侧的小山上向西拍摄,可见谐奇趣主楼的东立面,西侧的音乐亭和东侧部分连廊。主楼东立面的装饰非常丰富,不过除去西洋风格的侧门和立柱,整个立面也有着很浓重的中式风格,五彩的琉璃蕃花,顶层宝瓶形状的栏杆,平整的青砖墙面也让人联想到保存至今的众多明清殿堂及寺庙建筑。fficeffice" />
! n) a4 _1 U, \! | C" B5 o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楼内堆积的瓦砾和北侧的平台,内墙有一些倾塌,北面露台上弯曲的拱门和石刻栏杆再次呈现出西式宫殿的特征。近景是东侧的连廊,一些石制构件已经开裂,砖砌的部分破损不堪,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远处的西侧音乐亭与东侧的那座境况相近,也是屋顶坍塌,主体基本完好。此外在主楼南侧伸出的平台上,原有西洋石狮一对,照片上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这两只狮子并没有走远,只是倒在了废墟里,在谐奇趣遗址的南侧至今还能看见它们身影。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1 @1 s7 X! n2 x! ^! p! z$ K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养雀笼东面,在1877年他拍摄的时候,东立面还很完整,但是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出丝毫原来的模样了。
5 Q( z! w4 Z% y


 

; x' {' @) j. i7 U
5 b- Q6 E- E0 W' p& Z$ ~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远瀛观正门特写。对比奥尔末的照片,大门上方的钟形琉璃装饰已经无影无踪,而现在,本来两根精美的雕花石柱也只剩一根立在那里了。
$ j8 \. d; T( o I


 

% Z1 ]( l2 X' f
9 G! L9 }* c. _+ M
帛黎拍摄的谐奇趣全景,能看到主楼、东侧音乐亭和半个西侧音乐亭。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介于奥尔末和查尔德之间,因为主楼前的楼梯栏杆已被毁,而湖前的栏杆还在。
8 ]2 b$ N5 j; j/ I


 

' b ]' Z% w9 n V% e: B4 }
3 w9 t Z3 I4 |! K" p( B+ o& ^; D
  


0 y8 A, u7 H; ?3 _2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U$ f+ J) k% d& Q7 M

* l9 H. F1 @, c4 ~# R' K+ r& l* \8 B/ A4 c! u/ \4 H1 y& a
/ A8 A- `8 }1 P9 z% Q


 

H& L/ T1 J5 n0 w$ d1 F
4 T7 W# E3 X" e. a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谐奇趣南面和东侧音乐亭,照片左下角有他的签名和拍摄日期“1877”。这张照片和奥尔末拍摄的谐奇趣全景角度类似,只是主楼前的楼梯栏杆和湖边的栏杆已经都被毁掉了。
, a4 K" v6 ?7 `% T6 @


 

4 i: @6 I2 n8 i$ ? B
% C6 F; b7 h: v1 Q2 |( ?( K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另外一张谐奇趣主楼南面特写,从这张照片中能更清楚地看到建筑局部被破坏的情况,拍摄年代明显要晚于奥尔末的1873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B6 `& I m. ^1 B! i

6 k& z9 Z M0 t4 ]+ g+ _6 V6 y# z3 t6 O5 {6 Y6 Z5 k5 r1 D d4 }2 O [( [* ^
" v2 V) \& G# ?* D/ @4 H# `0 O9 p- J8 a9 {- g/ b/ L5 X! w+ s9 Z* |" A" K# ]) @3 ]8 Q5 W8 u6 C, e& ~2 Q1 G+ Q
0 ?+ g1 M1 D$ p' F$ f4 O
$ n) L/ J0 ~1 ~- O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这张谐奇趣主楼东立面和奥尔末拍摄的角度几乎一致,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差别。
3 l. G5 k% d+ J


 

! [; Z6 e) s' j" U
' X5 h; \8 X# S9 R4 g6 J+ s8 G2 D
谐奇趣东侧音乐亭南立面。这张照片能提供更多的建筑和装饰细节,墙面上的图案都是各色琉璃镶嵌的。
2 p' E3 y: x' n3 R


 

; g( e- c6 Z- R( t" B3 W
( h! U1 o# Z' m) p, U' l5 J# j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谐奇趣主楼北面。奥尔末也拍摄过这个角度,只是机位较查尔德稍远,除了谐奇趣还能看到北面的小喷泉。同样的,在奥尔末的照片中,北面的楼梯栏杆也都是完好的,而在查尔德拍摄的时候,栏杆已经都被毁了。
8 s1 S8 W& D) y" y' e& s6 x! E


 

3 W1 g+ S3 b: s O9 @5 X
5 [7 X3 h+ ~! L) d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1 S: j) Q+ ?/ P5 p) n8 P

6 w+ i7 P( V0 G$ \ @5 H4 O" O+ v$ x, I- b1 [7 g" z9 F+ D$ T, ^8 H7 ]& W6 B
) h4 B5 v1 q z 7 E0 h" r; v: _0 ]- ?; q5 L" y& ^6 S1 u- P; W: e1 [. W0 j8 F }
! X* y6 ~, A6 t& l! e8 {
8 P6 Q. o/ J1 n Z& h o
佚名拍摄的谐奇趣主楼南侧的楼梯,楼梯栏杆也都不在了,楼梯台基一侧装饰着精美的蔓草纹琉璃,而现在这里仅剩下夯土台和一小段石墙。台阶上还坐着两个母亲和她们的四个孩子,说明在19世纪末,平民百姓可以轻松出入圆明园西洋楼景区,这里在以后的日子里遭到不断地破坏也就不稀奇了。
0 s4 e9 ]) m+ k) g. ]2 z1 B
 
) h) X5 V1 L/ a+ F
 
2 s, ]% `# e4 W
 
$ \3 h! c* f, L, z% G' R$ I% _
% ]+ e% Q% e7 E) F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R* r8 t) k8 J

' ?. |& @6 U4 ?1 w. x& r* ?. m& m# n( G0 W. b6 P8 j8 `% \5 g; x4 u$ D% N6 L
1 j2 \( c. M5 b, E6 m; N% C5 k4 k! g* I7 H$ H: i+ g S+ Y5 a& d" U9 D9 I( D4 t- M- l8 E$ v* u. p$ `' b5 j: y( S
7 l: @# ]9 E* F9 C* M. t
3 L! z7 i+ \( X9 E, v- G7 A' `


 

; D# e4 V0 Y' |" \8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e. l m0 l! E O9 s8 P

, Z9 I/ V( k1 ?, L6 \. r" L `; l, R& p- Z3 H5 u- E( V! K' P, ?$ z5 J- J! x
远瀛观南面

" x6 t! c, a" |' c % h6 u0 O/ l- \* ~' l; V3 U- d7 n" [, I, I; ~5 T- d! _0 Z, A* o4 \3 W8 F* l, L* q
+ k- B7 m- t3 a5 B6 m
0 m. \* @, V$ _+ n# E5 B
 
8 W9 V* P$ p; w
远瀛观建成于1783年,与南面的大水法、观水法可以算作一组景点,位于海晏堂以东,线法山以西。这张照片在大水法北侧的平台上向北拍摄,可见远瀛观正门,门上的钟形装饰,门内还能看到堆积的砖瓦残件。远瀛观原有高出钟形装饰约一倍的三层庑殿顶,上下两层覆五色琉璃圆光瓦,中间一层用金色鱼鳞瓦。加上外立面繁复的雕花及琉璃装饰,可以想象在它完好的时候,这幢建筑一定极其华丽。fficeffice" />
" L R: A1 W, K0 J* o
门外两根以高浮雕装饰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图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此种形式的石柱与西洋建筑中的柱子简洁的柱面相去甚远,倒是与传统的盘龙柱出如一辙,纹饰也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如乾隆时的瓷器,就多有奇特的形制及繁复的花样。门两边饰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从剥落的墙面可以看出,远瀛观也是以砖墙为结构的基础,石柱只是装饰部件。门外左右须弥座上原有一对西洋石狮,此时已不见踪迹。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g- R$ N) }3 N5 B- D3 Q4 H4 D

. s' Q: k" y+ S6 s) \& e6 C* [& [. D! ^- P- |$ ?9 F3 t& _) Q
( m) P7 h4 ^5 G/ \. p1 E7 S9 r8 y, j% d' f9 t% j6 _3 g8 d# f, p, U% z- U3 O3 z+ h* ?. @) @6 e/ Y1 X
柱头装饰

5 R1 o! F7 y! a7 k: B- r. C7 [! s' h; Y+ l% j$ i5 ?6 D) z0 T ^1 [8 P: d/ N' L; Y7 o* g& Z
, w4 m* y/ b" x# h1 r$ k& F7 h
' ], ~+ j' G0 u. |
 
5 f! E# y: C- l

花园门两侧的柱头装饰,线条明快,雕饰相对简洁。整个花园门的装饰有主有次,越往下越浑厚且简洁,因此虽然也有大面积的雕花,整体却不显得繁复

>
9 j0 O- H' t8 `( G3 T; w- _ 2 m- ~) N. ~: X! U7 G- E+ V- R: K- T# L: Y$ I% M- D: [* m- Z0 @5 b9 N" J! s) M$ g3 D
>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L2 y- @+ P, A+ Q m

; K& x7 U' A6 D- F5 a- K! [2 ]+ |5 \, g1 |2 F1 r( E) _1 k6 l6 H0 k% m" j& Y9 n( L) [4 `
花园门

# R6 u- D* z# z) K ) v) R4 |3 w# U4 s. A; J2 H! E z3 t; ^7 O: G. ^6 J! X/ c5 S# Q# L# {0 ~2 ^8 ^
" X% ?& k& ?' [& v1 |
. q1 q% O* A4 j: h# \1 h. p
) B! S3 m, E% E* y) M, L

 

$ n- y/ ^2 Z1 j. \6 ]0 o

这是谐奇趣北面的花园门,是连接黄花阵的入口,透过门洞可以看见远处黄花阵入口两边的石柱和黄花阵中央的西式亭子。花园门是很新颖的西洋样式,无论整体的外观还是大理石构件的线条都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不过券门上方的兽首还是中国传统样式,大概要镇住中国的邪灵,还是得依靠中国自己的神兽。券门左右上方有两个三角形的贴花,似为西番莲,装饰效果很接近中式建筑上连接柱子和额枋的雀替。fficeffice" />

/ [# p. S6 a" b) |8 ], l

花园门北面的黄花阵是一个西式迷宫,照片上能看到的圆顶亭子位于迷宫的中央,现在亭子和周围的迷宫都被复建,不过花园门以及两边的围墙都看不到任何痕迹了。

" r! `0 H8 K- _/ G

照片里有四个外国人或坐或卧于花园门前。圆明园被焚毁后,地处整个园子东北角的西洋楼因位置偏僻,看护稀松,又有美观的建筑留存,成为外国人来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 U2 k, `# m( x k+ D' @2 C9 S/ _* I + ?6 u4 R# J+ g0 N8 W( a4 v9 u- C0 a/ n! I2 Z' D) f+ _9 C) T5 ~- y" W% ]9 A6 h' D# D. T* w: a1 G: ]8 i9 n6 ~5 m7 b9 ~( Y2 W
>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f( {- J* k, L7 u- P

% F" \/ S2 N y& p3 G, S$ a% w7 I. S' j2 u* w. I5 D9 _$ ~0 O6 v& @1 O z/ i
谐奇趣主楼北面

6 D% O. T& E5 e0 g# ]0 l4 ]3 E& n # H+ M4 _( _/ `9 Y# P. P9 F; C# X7 p' G. U. p6 ?# d% z) M, w5 F, G- D7 B
0 h8 N, I# Y' Y) ^: S
4 |( d$ }7 C4 K6 l' X/ o
# }# ]& `& e1 W1 k. R7 M! x9 \

 

9 x" m9 Q8 w# X5 y! f( ?* ?- M

谐奇趣北面是一个小广场,东边是养雀笼,西边是为谐奇趣前后喷水池供水的蓄水楼,北侧是通往万花阵的花园门。广场中心有一个小型喷水池,四方有通往周边各建筑的石甬路。照片上喷水池中的喷水塔已经倒塌,水池本身也已经破损,四周的地面上长满了杂草。在托马斯·查尔德1877年拍摄的谐奇趣北门照片上,喷水池上的一些小装饰件已经看不到了,再后来这座水池被整体移走,1987年才移回原位。fficeffice" />

0 a4 D, w0 N' t% x; }) T3 K. F8 \ R: r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二层屋顶并没有完全坍塌,室内一些地方还有屋顶遮挡。北侧的楼梯和栏杆几乎完好无损。现在在谐奇趣遗址上还能看到主楼北侧楼梯下的夯土台基,一层大门的门楣也静静地躺在遗址的一旁。另外观察谐奇趣各立面的照片可以发现一层四面都没有窗户,只有北侧有一道门,整个一层似乎没有实际的功用,因此在一些关于谐奇趣的数据中主楼被算作两层,地面一层被看作基台。

>

发表于 2010-7-25 0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的教訓
发表于 2010-7-25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种展览办的越多越是对国人历史的误导,国人越以为圆明园就是西洋楼呢。哎
发表于 2010-7-25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mm

0 A# I$ x' i6 @& r5 O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S% z4 e. [2 g% f( a7 ?8 w4 M0 k6 ? x/ m! A* R9 c3 e9 l# o1 m7 V* m" B0 l
音乐亭

3 V5 D& o h. V, d8 v/ F3 i. F ~6 A& }/ W' I3 n9 u& S% H, |1 M( ^2 N, k4 x, C5 u! [! E' C
( v+ _. y# q( G7 u% w( [

* j/ Z. L; |( S; ^, ?/ S
' \3 a. f$ ?% O B$ z( B/ E0 _ \
 
9 R+ n" V. R% G. ?( X
谐奇趣东翼音乐亭一层内侧厚重的砖墙。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制构架,以立柱和梁枋承重,墙壁仅起隔断的作用,因而不需要砌得太厚。谐奇趣音乐亭整体以砖石构造,为了结构的稳固,就必须增加墙壁的厚度。
, z7 b7 S) `6 ?0 L% T* v* s9 F5 f2 q" O# P0 B4 o1 m1 a! J7 a7 B6 e3 j% M# o5 h+ Y2 x9 ^) b7 J4 c/ P$ J" r' P" {7 H* ~1 A; h! Y: z1 e/ Z4 t e5 A- G) C* N. S3 G: \ U" i$ w3 K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水法是皇帝观赏水景的座席,位于大水法南面。它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平台,台上最初设有一个十分奢华的宝座,座后是五面石屏组成的弧形屏风,即照片上看到的这个建筑。这五面石屏上的图案与常见的屏风或墙面装饰很不相同,上面雕刻的既不是花鸟虫鱼,也不是传说故事,而是军旗甲胄,刀枪火炮,这肯定不是造园者的别出心载,而是乾隆皇帝有意要在这样一个满眼雕梁画栋、蔓花卷草的游玩之所展示武功。这张照片由石屏风东侧向西南方向拍摄,屏风前的宝座和铜鹤已不知去向,只有一个歪倒的底座,较远处可以看见西侧的钟形门,几乎隐藏在树丛中看不见了。同样的钟形门在东侧也有一座,出门不远都有另一座门,通往长春园内的泽兰堂。1910年前后这五块石屏风连同另外两座石塔曾被园内太监盗卖,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之际被贝勒载涛发现,喝止之后将屏风运往其朗润园。1920年燕京大学购买了朗润园,这七块石雕一直被丢弃在湖滨,到1987年才置回原位。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s6 Y1 W& \ Z- q3 {: i" Z* y1 y K; L0 |! c7 N# U Q$ `7 Y; a! U# M/ u! K
谐奇趣音乐亭

2 m, ~% V" D$ ]4 N. i3 o9 j, X2 M# l2 d% E# b- ~- H; V1 u/ E% a( {3 p/ [* r2 F: Z# D# s7 u, v
  - c: ]: C- o+ f
! k2 k+ W4 }8 |, W" x
 
3 U* o0 Q( V6 g n
这张照片在谐奇趣主楼南侧楼梯上往东南拍摄,可见部分主楼楼梯,连接音乐亭的连廊和东侧的音乐亭,建筑细节都呈现出浓郁的西洋风格。fficeffice" />
/ r$ Z* j& G+ I5 h7 g C% _
由图中可以看到连接谐奇趣主楼和音乐亭的连廊是一组券门组成的廊桥,连接主楼山墙上的侧门和音乐亭二层,券门上方以洛可可风格的蔓草装饰,券内原有雕花门,如图中所见,显然无一幸存。音乐亭呈八角形,内部有楼梯可以通达二层,外墙多以琉璃装饰,色彩丰富,窗上饰有西式雕花。一层门两侧的立柱饰以典型的西洋涡卷式柱头,透过门洞可以看到音乐亭的墙很厚,在白色大理石和琉璃贴面的内部,还有厚达数尺的砖墙,厚重的墙壁用来支撑屋顶的重量,因为整个外立面虽然豪华又美观,却不能用以承重,门两侧的西洋柱子显然只是装饰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3 q# V% Z6 ~: Z0 i6 [' m3 N' K! j |0 D+ m' D, v2 L. i' c0 C0 i! ?
谐奇趣全景

! Q; m2 n' O h & e$ T0 U3 M8 {$ v1 i/ L) ^5 J# V, k* M. G+ v; b- f8 g+ H- J6 d
$ Z4 d) N1 M z3 ]5 j( T
/ ?: L/ M2 m: B) v) }6 r
 
( Y, _: T5 ?, P4 a' I8 B) A2 z! L
 
! t/ V8 O6 r, G0 N% H! L
谐奇趣南面有一片湖面,湖西有一座西洋装饰风格的五孔桥,桥上建有一座钟形门。在西洋楼最具光彩的乾隆时代,石桥、拱门、八角形的音乐亭、弯曲的连廊,与装饰着大量琉璃、色彩鲜艳的主楼一起倒映在水中,无疑是一幅最精致最美丽的风景画。到百余年后的1873年,主楼虽未坍塌,却显然已经荒废,连廊和音乐厅损毁较为严重,湖中似乎已经淤塞,长满了杂草。fficeffice" />
/ {+ A& L! R! t3 d+ L( V7 G
值得一提的西洋楼诸建筑虽然气势宏大,建造精美,却并不是为皇帝的日常起居修建的寝宫或办公场所,它更多是乾隆在盛世时为自己打造的花园景致,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加之西洋楼所处的位置偏居长春园东北角,而自嘉庆时起整个圆明园建设的重心已移至长春园以南的绮春园,所以这处湖面可能早在圆明园被焚毁之前就已经淤塞。
7 X! A o+ ^2 X- _. O2 c, f# }# ] 9 e& D2 |. A- J9 @3 Q% b9 {1 W4 z! P2 h' x4 O& X6 i+ f7 M1 `: c; p; y" U: @; y8 ?2 O9 Y4 \# k/ Y- ~! {, m$ k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9 A. d' _( E9 W" G- A. t/ m ( `9 k1 i) g* v: l% W# ~# B! n/ S& A" K ' X1 H4 G8 E2 w# B/ H. _8 Y# x4 J
5 S/ t+ C F" Q' q; x; u
观水法石屏风


9 g, k& E6 h2 e# D+ E
 

3 ]$ s. j6 `+ E& v$ C }
/ P# k; q, W* ~: {( V& I
8 V+ |' E& U7 q: q! d
  3 I" i4 Z; ~6 v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仅想请各位看看圆明园的精美,展览是另位事,西洋建筑物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当然中华的建筑更华丽,但都见不到了。
发表于 2010-7-27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门包老太太的控诉

不毁掉该多好
发表于 2010-8-1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真的很精美,为什么当时不拍一些中式的建筑,当时还是有很多中式建筑没有被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11:54 , Processed in 0.192153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