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0|回复: 17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0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前辈,元宝的形状是根据什么典故得来的?谢谢!

发表于 2010-7-20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money~
发表于 2010-7-21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7-2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 N1 y, U' T/ o- J1 u! Q

 转一篇以前新华网收的短文吧

m( |6 _3 K- z5 K& S

  中国古代金银元宝的收藏与真伪辨别 

5 o$ Y5 E" Q e- M8 ? o


    在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状的电影、电视剧和戏曲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作为财富象征的金元宝和银元宝。那些光彩夺目、造型圆润的金银元宝令人神往,也因此为现代人所熟悉。作为中国古代货币,金元宝和银元宝毕竟是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凸现了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价。

' J7 r! |1 f X$ S0 ]" t

    其实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不过,银锭作为支付手段流通始于金代。金代的白银每锭重五十两,值百贯。到公元1197年(承安二年)12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至此,白银才成为法定货币与钱、钞一起通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影响到了元代,终于使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元代起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产生了我国币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所以元代之银锭通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是元宝称呼的主要来历,但绝非指形状,而是将金银锭泛称为元宝。

6 l+ ]1 w) H& O) g( S9 A

    银元宝到了明朝才盛行,但还不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直至清朝,银元宝始为主要的货币流通,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银两”。清朝的银锭形状变化为马蹄形的元宝,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后的元宝,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但通称为银块或银锭,此外碎银依然存在。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在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却非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之间的兑换也有一定的折算比率。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直到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 _" I7 |/ _; s" {$ R* r

    官铸私铸价格差距大

+ T# d/ R0 o- g" ?5 V

    元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种财富的象征。银元宝看上去只是用白银铸成的普通块状物,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觉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透过外形、文字以及具体使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形制变化、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历史人物等,更可知道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藏元宝实际上也是收藏一种有待发掘的文化。尤其是当人们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到它时收藏,更能增添它的收藏价值。

$ W) q% A8 C/ M% A9 O# q

    今天人们所见的元宝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元宝是主要流通货币,特别是银元宝更加突出,加之民间收藏盛行,留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些。而前朝的大量金银锭因被熔铸而留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见的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因此收藏元宝主要的对象就是明清两朝,而以清朝的为主。毕竟清朝的元宝在铸造、称量、具名及形状等规范上较为系统,是研究中国古代银本位历史发展的重要对象。那么,如何收藏元宝呢?这里以常见的银元宝为主加以介绍。

# ~! m* @8 j( @0 w' k

    明清两朝的银元宝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银元宝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银元宝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等等,两者的地位也有很大的不同。官铸银元宝具有至高无上的公信力,其地位是私铸银元宝所难以企及的,因此收藏官铸银元宝是集藏者的主攻对象。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元宝与私铸银元宝价格相差极大,官铸银元宝往往是私铸银元宝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仅从这一点看,就充分说明了官铸银元宝根正苗红的地位了。

1 p! X/ T/ C9 s+ h$ @! Y) b

    清代是我国银元宝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即使是官铸银元宝的种类也不少,除了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不同规格外,尚有各地铸造的官银,其范围包括直隶省(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区)、山西省、东三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新疆省等。所有的元宝内均铸有铸造地、年份、炉名或工匠名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过于繁杂,限于篇幅而不作详细介绍,收藏者只需要了解银元宝上的铭文知识即可。在收藏时,既可以按不同重量规格进行系统收藏,不必拘泥于铸造地方的限制,也可以以某个地方为主进行属地化收集,自然更可以按照银元宝上的不同年号加以断代集藏。

/ \) B0 w4 J) ]4 E' O# d; M4 g9 F

    投资潜力逐渐显现

- p( [ d- s. \5 x+ p9 D5 _) P& _; Y

    金银元宝因材质的原因,本身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正如眼下金银币等现代集藏类货币同样体现出很好的投资保值功能一样。随着近年来国际黄金价格和白银价格的快速暴涨,具有悠久历史的金银元宝同样也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其封尘多年的投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集藏者和投资者所青睐,也导致了我国古代金银元宝市价的快速攀升。如目前市场上明朝时期的五十两银元宝,价格至少在30000元以上。即使是清朝最小的一两银元宝,市价也超过了200元。

/ D! |6 Y6 ?6 }3 X. M. f( _

    从银元宝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价格的快速上扬已促使了集藏热和投资热的出现,也造成了不少乏人问津的银元宝价格飞涨。如明朝长沙县十年桂禄银五十两知县杨观吉差提张文智银锭的市价即在一年中由4000元暴涨到19800元;光绪七年造的四川嘉定厘局茹匠吴国泰十两银锭也在一年中价格翻番,市场价已从2000元走高到4070元;清朝新疆省银行造汉维双文五十两银锭因较为罕见,成交价更是从4000飞升至18700元。

' O& n0 G }. b g+ p

    元宝在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就更加耀眼。在6月5日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推出的“马定祥钱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极少见的上品清代顺天兵饷会源足银三两方锭(重109克),以3.08万元成交,比6000元的底价高出了4倍,成为了整场拍卖中的亮点。同样,由中国嘉德在2002年拍出的清代云南排房五两银锭的价格近700元,但4年后同样份量的清代云南万顺课银五两银锭的拍卖价却高达7920元。金锭银存世量少,其表现就更加了得。在2006年6月4日由中国嘉德拍卖的一件极珍罕的元代王开权铺五两金锭(重185.4克),拍卖前的估价是4万元,但最后的成交价高攀到15.4万元,让不少老道的投资客也大跌眼镜。而另一件清末民初兰州永庆丰上上足赤五两金锭(重151克)也从2.5万元拍至5.8万元易手,加上买家10%的佣金,成交价为6.38万元。

z; P* N0 T" y! R5 R

    由此可见,金银元宝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尽管不少品种的价格在近两年中出现了翻番走势,但如果结合这些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可以认为元宝的投资价值尚未被真正挖掘,其潜力依然巨大,后市的扬升空间仍然非常宽广。

, S0 i" ]2 v9 o f

    辨别真伪有技巧

$ v- Y. M0 g; ]: I$ q( t6 q7 F4 e4 K

    鉴于近年来市场上银元宝的收藏风潮渐起,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扬,因此收藏和投资银元宝的主要功夫应该放在辨伪上。

( c) v! |3 c% J+ z s' G

    银元宝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当然,目前这类偷工减料的银元宝并不完全视作假货,而仅仅被看作是一种降低了质量的“赝品”。不过,现在银元宝的造假就不同了,针对的主要是收藏者,可以说一些作假的方式已呈不择手段状态。大致说来,近年所发现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9 L. {( ~1 Z k5 s& p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 s) \' C9 ]/ E- [6 L

    第二种是外强中干。浇铸假货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只要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 V; |9 G$ b' O( T

    第三种是包藏祸心。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焊封住洞口。鉴别方法: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 |8 |2 [7 R2 e3 U$ F

    第四种是以新充旧。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鉴别方法: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只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

发表于 2010-7-20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时期都有,有元宝,有锞子,中国古代长期沿用银两本位货币,这种制度有很多弊端。说这个数据很枯燥,也没人爱看。
发表于 2010-7-22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哥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现在铜钱简直是金钱,哪里还有便宜的?现在几个尖足布就能换个小汽车....以后只用想的不用买的....

& K- z" V q0 [$ `, ^

银子有人专项收集,当然收藏银币的人更多。我似乎还有个1两的小纹银呢,圆的。

发表于 2010-7-21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传统与现代

噢...对对,我还有这个。是钞版的拓片,是兴定宝泉,不是贞佑宝货。早就找不到了。
发表于 2010-7-2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几年收藏宝银的多了。不过我一直不喜欢这玩意。没有银元好看。没有铜钱便宜。当然有文字的另说,有更多古代的信息。但终究是阿堵物。
发表于 2010-7-22 0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好友说的是它吗?我以前在博物馆顺手照的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发表于 2010-7-2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中间鼓包的元宝。不知道为什么元宝是那样的形状,看起来不容易携带,而且蒙古地区铸造的尤其大,不知道他们怎样使用。本来金银锭在较早的时候是束腰形状,很方便携带使用,不想到后来变成那样。
发表于 2010-7-2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7-21 20:50:00的发言:
没见过中间鼓包的元宝。不知道为什么元宝是那样的形状,看起来不容易携带,而且蒙古地区铸造的尤其大,不知道他们怎样使用。本来金银锭在较早的时候是束腰形状,很方便携带使用,不想到后来变成那样。
9 |2 x* T- _' N! F3 n

 

* f) B6 _6 o; N, T( `0 A {

元宝的形状是逐渐演变而来的,束腰的锭应该叫铤,而明清才逐渐有了现在的元宝形状。铸造元宝,先要用一个铁范。倾入融化的银水后,在凝固过程中左右缓慢晃动铁范,形成元宝的翅。在没有完全冷却的时候打戳记。凝固后,就会在翅内形成一圈一圈的纹路,所谓纹银就是这么来的。在倒入铁范时候,产生的一些气体会在元宝下部形成蜂窝。这两点事鉴定元宝最基本的要素。

( t; F% K, }2 w K" ?, w

 

_4 T8 o2 v3 P" _' g6 y1 y: c2 g

元宝在古代主要用于大额支付。用重量和成色来作为价值尺度。这其实是一种很原始的货币形式。有很多弊端,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在这点上中国比西方落后,虽然清末开始,已经大量使用外国和中国自己的银元。但直到1933年国民政府才废两改元。

发表于 2010-7-21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子哥知道这么多。还不错,不素飧兮...

6 ?. M3 k. s, Z) r. Z& z

那种有翅的好象就叫做“大翅”,这名字挺好玩。前几年这些东西很常见来着,最近不常见。

! z( [; G# U* r% r9 d' P# O2 ?

盘子哥说承安宝货就是金代银铤是吧?

发表于 2010-7-21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7-21 23:20:00的发言:
a5 M7 p9 m0 x1 Q3 n3 g

盘子哥知道这么多。还不错,不素飧兮...

0 [% |! s- @9 D6 J# g+ c

那种有翅的好象就叫做“大翅”,这名字挺好玩。前几年这些东西很常见来着,最近不常见。

8 [. L: J1 l5 |" R) m0 [' Q

盘子哥说承安宝货就是金代银铤是吧?

! o# Y! ~$ T, i8 ^2 C" |! p

那玩意是出土的,应该不差。不过金代都用纸币了,贞祐宝券,我记得你还有一张。

发表于 2010-7-21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中间有鼓包的元宝有实物图片吗 谢谢!
发表于 2010-7-21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hadvivi在2010-7-21 17:43:00的发言:
请问中间有鼓包的元宝有实物图片吗 谢谢!
; O5 J' C- ]& b$ d6 r

元宝就没那样的。那都是后世没见过元宝的人看年画臆造了蒙人的。

发表于 2010-7-2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树人老师发的就是早期的金银铤。宋、金、元时代多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0-7-22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一组元宝的照片,认识的请给讲讲

哪位了解这枚徽章?

哪位了解这枚徽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3 15:57 , Processed in 1.16150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